书城古代言情狂妻驯将军
11540800000359

第359章 返乡(3)

郭朴一想直了眼睛,可不是自己就这种心情。他顾不得害羞,忿忿道:“就是这样!有朝一日我寻到她,有丈夫我要拆散她,没有丈夫我重纳她,哼,让她当我的小妾,不,当个通房,天天晚上看着我去别人房里!我气她!”

吃醋吃成这个样子,孙季铺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要出来,用手掌抹去笑出来的泪水:“太可乐了,你实在太可乐。郭大少,这是你的一桩笑话,从此我记心里。你小子以后少得罪我,几时得罪我,我几时把这笑话四处散。哈哈!”

郭朴满面通红,重归自己位上抱怨他:“人家心里苦,你又笑话人。”孙季铺笑得快捶胸顿足:“而今我才明白,什么叫相思苦!”

郭朴长长重重地叹一声:“唉……”

孙季铺在这里用过饭住了一夜,邱大人闻讯来结交,见孙季铺和郭朴亲厚,邱大人胆战心惊更不敢提真相,生怕郭朴找他事情。

这位孙将军要是想收拾人,可是全省的官都拦不住,他直接由京中辖管,权力高于本省一切官员。

这是秦王生母贵妃娘娘在儿子遇刺后,装病三个月换来的一个结果,目的当然是敲打对秦王不利的人。

又过了十数天,郭朴怀着心中隐痛拜别家人,踏上往军中的路。出城见道路茫茫,回首一片白雪银洁,只是不见凤鸾。

宁远将军用力甩鞭:“走!”带马疾驰入雪中。

他走后有一个月,郭夫人还是思念儿子。这一天起来面对大雪惆怅,见一个家人急忙奔来,到近前见到郭夫人“咦”了一声:“你怎么回来了?”

这个家人是在京中安铺子的人,郭朴已经计划好,按原本计划在京里作准备。家人在雪地里行礼,奉着郭夫人到京中就告诉她:“看好玉宝斋旁一处房子,不想才买下来,有人告到京中去,说另有原主。管事的上公堂应诉,见到卢家有人出入。”

“岂有此理!”郭夫人勃然大怒,命:“细细地回,果然是卢家?”家人把事情回了一遍。郭老爷子雪大出去赏雪,当晚回来和郭有银听到此事都是大怒!郭夫人第二天去了京中,把这件事一直弄到过年没有消停。

过年后,这公案接着诉讼。原本对京里安铺子是可有可无的郭老爷子,恼羞成怒一力要在京里安下铺子。

他对于初打嫩绿的枝头骂了一句:“郭家哪有软蛋人!”

嫩绿枝头下,春意大发。几点子桃杏树冒出芽头在官道旁,曹氏祖居的城门口儿,一辆马车行来。

进到城门,路边儿上有顾玉堂,顾氏的长兄在招手。他不无兴奋:“妹夫,妹妹,这里。”马车上坐着赶车的两个人,一个是周士元,一个是周忠。

他们笑着停下车,顾氏从车帘露出面庞,喜欢地道:“大哥,你等了多时。”在她肩头上露出凤鸾怯怯的笑容,兰枝和桂枝坐在车最里。

初春风还寒冷,虽然日头高照,温暖却也不多。顾玉堂的笑容给周家人不少温暖,他手牵着拉车的马笼头到路边停下,周士元跳下车和舅兄抱一抱,顾氏下车来行礼,眸子里禁不住水润:“大哥。”

“不要哭,回来就好。”顾玉堂这样说,见凤鸾也要下车,忙着阻止她:“不必下车,我们说几句就回家。”

周忠坐在车上乐呵呵,再往后面看一眼来路:“来安来保押着行李,慢到哪里去?”官道上虽然人多,却不见熟悉的来安和来保身影。

路边上,顾玉堂对妹妹和妹夫小声商议地道:“回去你大嫂有三言两语,千万不要理她。她这一辈子就是这张嘴不好,心里好得很。知道凤鸾的事情后,为她淌眼抹泪足有好几天才过来。”

周士元搓着双手连连答应,面上自然有讨好感激的笑容,又叹气:“都是我没用,护不住凤鸾。”顾氏泪水总算下来,扯着兄长的衣袖只想大声哭,又怕凤炮听到,只是哽咽:“幸好还有兄嫂。”

“没什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顾玉堂再对车里凤鸾笑看一眼,再小声对妹妹和妹夫道:“不是早让你们回家来,郭家怕什么!他们做下亏理的事,咱们倒不敢回家了?临城不愿意住,当然不能再住,天天低头不见郭家,抬头也见郭家,只能惹凤鸾不喜欢。我去年一接到你们的信,不是回信就让你们回家来。家里亲戚们多,总有照应。独身在外,受人欺负是难免的。”

再一次交待:“大嫂有话不中听,你们当她放屁!”周士元感激到心里去,只有一家人才能有这样的关心出来。

顾玉堂对他们交待过,再到车前寻凤鸾。凤鸾还是怯生生,惹得顾玉堂一阵心酸。此时不是心酸处,顾玉堂笑逐颜开道:“舅舅盼着你们回来,总算回来了,这就好,你二舅舅没来接你,让我对凤鸾说一声不要恼,他在家里给你收拾房子。”

因不让下车,凤鸾车里跪伏叩头:“多谢舅舅舅母照应。”这柔顺总让人怜爱,顾玉堂再忍也有泪光出来,还是强压下来道:“起来。”回身寻妹妹和妹夫:“你们上车,我骑着骡子来,接你们回家去。”

马车重新驶动,凤鸾在车里依着母亲陷入回想。回来了,还是回到家里人身边好。在外省原本是好的,不得已的原因不得不回。

顾氏抱着女儿擦着泪水笑:“以后再不用担心有人窥视你,我的儿,依着舅舅住,再选个亲事,一定是正经人。”

兰枝和桂枝互相握了握手,姑娘出落得好,外面遇到不三不四的人。古代人几代同堂而居,图的多是互相有个照应。

车越城而过,往顾家庄而去。顾家原本也是生意人家,在汪家起来的时候败落下来,已经是好几代。

当时也有大屋子一座,后来子孙做不成生意的多,改成务农。幸好有几分薄田,没有头脑生意的人种地也得生活。

顾家人也有几个房头,顾玉堂这一房兄妹三人,顾氏嫁出去,顾玉堂和顾玉楼在家里营生。顾玉堂学过几年诗书,有一年没一年的,附近也教几个学生。生活所迫还会种地,偶尔也帮人看看风水,过年过节时也写春联出去卖,在顾家村里算小有殷实。顾玉楼就是实实的种地人,雇有两个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