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里曾经是汉朝2
11529000000049

第49章 权杖(5)

还有,窦婴到底是不是造反的种,刘彻当然心里有底。这事本来是俩外戚就灌夫辩论的,可是现在辩论双方都进行人身攻击,喷出了阶级斗争论。如果再闹下去,肯定没完没了。

于是,刘彻还没等窦婴开口,就说道:“今天咱们就讨论灌夫一事,请大家发表意见。”

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的人,是御史大夫韩安国。

大家可能不知,韩安国有个特长。那就是,他混在官场,玩政治犹如玩魔术,总是奇象环出,让人咂舌。

韩安国是这样说的:“魏其侯说得没错,灌夫当年为报父仇,只身冲杀无数,此属壮士一个。现在,却因发一次酒疯就要砍头,实在有些过分了。”

田蚡一听,眼珠子都睁圆了。好你个韩安国,你到底是谁的人,估计现场有狗,田蚡立马就要放狗冲上去,咬断韩安国那根不怕死的舌头。

接着,只见韩安国继续说道:“但是呢,丞相说灌夫与奸商勾结,发黑心财有千万钱。同时灌夫横行乡里,罪大不赦。所以,我认为魏其侯有理,田蚡也没错。至于结果怎么样,看来只有陛下才能英明决断了。”

玩了一圈,又将皮球踢回刘彻那里。

田蚡对着韩安国眯了一眼,轻呼吸,稍收腹,表情放轻松。下一个发言的,会是谁呢?

第二个准备发言的,是牛人汲黯。

汲黯,字长孺,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南)人。其祖上因受宠,世代为职业官僚,到汲黯一代,总共有十世都是卿大夫级别的高官。

孝景帝时,汲黯老爹就替他谋到一个好差事,陪太子读书(太子洗马)。太子就是刘彻。刘彻好儒,汲黯好黄老之道。一个好读道家逍遥哲学的人,去教一个好儒喜文的学生,那会是什么样的一幅情景呢?

如果换到今天,师徒俩人可能要天天抬扛。然而,刘彻却和汲黯相安无事,也没见他惹出什么祸。

事实上,不是刘彻不想惹祸,而是他碰上了一个牛逼老师。汲黯教书育人,以严厉闻名天下。这么一个火药级人物,他不惹你就行了,你还要去捅马蜂窝?

孝景帝崩后,刘彻接位,汲黯也由太子侍从官升为皇家礼宾官(谒者)。那段时间,汲黯作为皇帝的特使,被刘彻派出过两次。那时候没有飞机和火车,也没有大奔。特使要跑一趟长途,如果身体素质不过关,只要一个来回,足将你折腾得不成样。

恰恰是,汲黯心理素质相当高,身体素质却差得一塌糊涂。他长期生病,而且一病就是三月不朝,生病养病,简直成了他另外一个伟大的事业。或许是与汲黯身体有关,刘彻两次派他外出,两次都没有完成任务。他回来,都是找借口敷衍了事。

第一次以特使身份出差,是因为东越相攻。汲黯只是晃悠着来到吴县,然后又晃悠着折身而回。刘彻问他情况如何,他只是淡淡地说道:越人之间打群架,那是他们的风俗习惯,怎么能劳驾天子的使者呢?

那一次,刘彻忍了。因为东越路途遥远,他理解汲黯为什么要偷懒。

第二次,河内(今河南省武陟县)失火,烧千余家,刘彻再次派汲黯前往了解情况。这次,汲黯去了,人也回来了。但是,他告诉刘彻,他没有到火灾现场了解情况。

刘彻几乎要抓狂了。老师,这次你又准备以什么借口敷衍我?如果你身体不好,你为什么还要领命?

但是,汲黯却告诉刘彻:“借口当然还是有的。民宅相连,火烧连营,没什么奇怪的。但是,我在路上却完成了一件你料想不到的任务。我在河内郡内发现旱情严重,波及万余人家,甚至达到了父子相食的地步。所以,我持节命令河内郡守开仓济民。现在我人回来了,符节交还陛下。至于陛下怎么处罚,请便吧。”

刘彻真是哭笑不得。处罚当然是不对的,因为他替皇帝做了一件善事。给他发奖金更是不对的,因为他从来没当皇帝的差事是差事。

最后,刘彻恕汲黯无罪,对汲黯采取敬而远之之法,将他踢出长安城,贬为荥阳县令。

汲黯被贬官,当然不高兴了。汲家祖宗九代,从来都是高官,什么时候当过小县令。现在,刘彻将他打发到荥阳来,这不是羞辱我汲家祖宗吗?于是,汲黯接到调令,马上称病不往,辞职归家歇凉去了。

刘彻接到汲黯报告后,摇头叹息。他想想,又将汲黯召回长安,迁为中大夫。

然而,没多久,汲黯又在长安待不住了。

这次,汲黯不是消极怠工,而是得罪了某些人。汲黯之所以得罪人,主要还是性格问题。他脾气倨傲,心直口快,不容人之处。于是,因为工作上的磕磕碰碰,大家都到刘彻那里告状。刘彻只好又将汲黯打发出长安,迁为东海郡(今山东省郯城县)太守。

太守一职,秩两千石,这是一个和九卿相当的高官。那次离京,汲黯没有说自己身体不好,而是勇往赴职。

汲黯是个懒人。但是,懒人自有懒人的绝招。想当初,曹参治国,奇懒无比。但是结果怎么样,齐国不照样政治清明;后来调回中央,整天喝酒不治事,搞得很多人都替他着急。结果最后大家发现,没有曹参这个懒人,汉朝还不知道早被折腾成什么样了。

现在,汲黯就想做曹参第二。

他精选了几个得力干部,然后吩咐他们该做什么事,然后就回住所疗他的病去了。

一年过去了,汲黯几乎都是卧在床上度过的。结果,东海郡非但没出现乱政,反而奇迹般地再现当年曹参治理济国的清明政治。这就是黄老治世之术的魅力,只要肯用,总能事半功倍。

汲黯治世之绩传到了长安,刘彻心中大悦。他一扫过去对汲黯的种种偏见,将他这个硬骨头老师调回长安,担任诸侯接待总监(主爵都尉)。

离京许久,汲黯仍然是那个硬脾气。合得来的则合,合不来的,连招呼都懒得跟你打一个,路遇如见陌生人。

那时,田蚡屁股已坐上丞相位。很多人见到矮子田蚡,海拔总要矮他三尺,行拜谒之礼。但是,汲黯每次见到田蚡,也没什么客气话。汲黯稍稍拱手作揖,算是给田蚡行礼了。

你傲,我更傲;你牛,我更牛。身体有病,可是灵魂强健,谁都惹不起。这就是真实的汲黯。

当然,田蚡不是不敢惹他,而是犯不着。一个常在地上走的人,跟一个常在床上躺的人斗气,何必呢。既然他不当我是领导,那就随他去吧。我走我的阳关道,他躺他的病人床,还是看谁活得更长吧。

可后来的结果证明,田蚡斗气还斗不过汲黯这个老病号。他自己都没料到,自己会在汲黯前面蹬腿升天。

今天,汲黯挺着病身上朝听取窦婴和田蚡辩论,那不是只带着耳朵来的。他是难得开一次会的,每次开会,他不给众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当然是舍不得走的。这么多人只会竖起耳朵闭上嘴,该是汲黯表现的时候了。

当田蚡一看到汲黯站出来,他就急得暗叫一声,坏事了。

果然汲黯是坏他的事来的。他一上来,首先就叭啦叭啦地说一通。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明确支持窦婴。

他认为窦婴有理,田蚡可耻,灌夫不可诛。

没有人不被汲黯的勇气折服。没什么奇怪的,如果汲黯今天不发飙,刘彻都会鄙视他三分。

汲黯说完,刘彻没有表态,他继续等着第三个人的意见。

第三个站出来发言的是内史郑庄。郑庄,字庄。其为人特点,任侠,谦虚,厚道,同时兼有政治立场不坚定之毛病。

汲黯这辈子,能跟他说得来话的,用两根手指数就可以了。其中一个是郑庄,另外一个则是宗正刘弃疾。

郑庄之所以能和汲黯合得来,首先是因为俩人志同道合,都是尊崇黄老之道;其次,郑庄这个人为人谦虚,好交名士,厚待朋友,犹如春天般的温暖。

长安人都知道,有困难,找郑庄,准是没错的。他帮了你之后,还会问你满不满意,如果不满意,最先愧疚的不是你,而是他本人。久而久之,郑庄就在圈内混得了一个响亮的号:名士。

不是所有的名士都是刚正不阿的,诸如郑庄。生活中,他不敢得罪朋友;工作上,他不敢得罪同事及领导。他的工作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天下无事。如果实在要他出面,他顶多是一个和事佬。

但是我们也知道,和事佬也不是好当的。如果话说不圆,举止不当,说不定会惹来领导一顿臭骂。

话才说完,郑庄还真的挨了一顿臭骂。

轮到郑庄发言时,郑庄首先肯定了窦婴,说灌夫混到今天不容易,杀了可惜。然而,当他看到现场无人响应他,他又突然反口说,其实田丞相所说也无错。

郑庄支支吾吾摇摇摆摆了半天,还是没把话说清楚。刘彻强忍了,他要等待所有人把话说完了,他再来点评。

然而,等了半天,剩下的像哑巴似的全都不敢吭声了。

集体失语,这不是刘彻想看到的结果。但是,这也是必然结果。

首先,只论开会地点,就让人不敢说话。国家政事,都在未央宫讨论。刘彻为何将这场辩论挪到东宫来了,难不成皇帝是将它当家事来处理了?既然刘彻当俩外戚辩论是皇帝家事,清官都难断家务事,凭什么群臣要倒插一脚,论人是非?

其次,窦婴和田蚡在朝上之势力,谁强谁弱,一目了然。帮田蚡喊杀灌夫是过分的,力挺窦婴是愚蠢的。反正怎么说都是错,干吗还要动那该死的嘴皮呢?

刘彻又等了半天,仍然无人搭话。这下子,他真火了,只好将火全发到了郑庄的身上。

刘彻指着郑庄骂道:“你平时不是挺爱对魏其侯和田丞相说长道短的吗?怎么关键时刻语无伦次,畏首畏尾的。我真想连你们一同斩了。”

刘彻一言既出,吓得那些不敢发言的人,都双脚哆嗦,不敢抬头。

刘彻骂完,大手一挥,罢朝。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