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的远洋作业船队,开到东海渔区赶鱼汛,在排除水下故障时,检修员遇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情况:刚刚潜到水下,无意间触到了什么东西,突然四肢麻木,浑身战栗(战栗(zhànlì):战惊,颤抖。)。当地渔民告诉他们,这是栖居在海洋底的一种软骨鱼——电鳐在作怪。这是一种能放电的鱼。
其实,放电的本能并不只是电鳐才有。目前已发现有500多种鱼,其体内都有“发电机”,能够发出电流,一只最大的电鳐,每秒钟能放电150次,有时放出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每条能产生350伏的电压,可以击死小鱼,还能将渔民击昏。南美洲的电鳗更是电鱼中发电功率最大的一种,每条能发出高达800伏的电。有人计算过,10000只电鳗同时放的电,可供电车走几分钟。
电鱼为什么能放电呢?
原来,它们身体内部有一种奇特的放电器官,可以在身体外面产生很高的电压。这种器官,有的起源于鳃肌或尾肌,有的起源于眼肌和腺体。电鳗的电器官分布在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呈长棱形。电鳐的放电器官则排列在头胸部、腹部两侧,样子像两个扁平的肾脏,是由许多蜂窝状的细胞组成的。
一次放电中,电鳐的电压为60~70伏。在连续放电的首次可达100伏,最大的个体放电在200伏左右,功率达3千瓦,能够击毙水中的游鱼和虾类,作为自己的食料。同时,放电也是电鱼逃避(逃避:逃跑,躲避。)敌害、保存自己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