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社会的底蕴(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11489200000004

第4章 知足与宁静

人若贪婪,就会人心不足蛇吞象,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反之,知足者常乐,又何止不亦乐乎,更会宁静致远的。

宁静可说是知足的代词。人若知足,心态必然宁静,心若浮躁,想入非非,又岂能宁静呢?某日散步,听一老者曰:“欲速则不达,慢步当坐席嘛。”仔细琢磨此话,倒还嚼出一些味道。可想而知,但凡坐宴席,只有细嚼慢咽,才能享用佳肴的美味,倘若狼吞虎咽,岂不囫囵吞枣,又如何品尝出枣的甘甜?由此可见,老者的话不全是讲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其着眼点应是宁静才能致远的哲理无疑,知足者心静,心静者能静观其变,静观其变就能谋虑。在报上读到一位百姓的感喟:“30年前,我家连一辆童车都买不起,30年后,我家已拥有了私家车;在奔往小康的路上,我们真的尝到甜头了!”这位知足者是在清醒地讲,享受到的甜头是在奔往小康的路上,其任重还道远呢知足与宁静虽是两个不同的词,其内在联系却是极其的深刻。只有知足才能宁静,只有宁静才能致远,才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才能感受到现在的富裕,是由穷则思变而改变的,才能看到满目的广厦中还夹有简陋的棚户、发展滞后的农村以及贫困的现象。在温饱满足的年代,存在贫困与落后的现象是不足为奇的,但必须居安思危,不可掉以轻心。

对一个民族而言,宁静致远的目的是要不断地谋划和进取,改变贫穷和落后;对个人而言,知足则不为物所累,物要为人所用,特别在穷与富的关系上,更不要扭曲自己的思维。曹雪芹、凡高等人就是不为物所累,在精神世界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最终成就了各自领域中的大师地位,为人类创造了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此外,人在磨炼中或是安然中不可忘记立志,更不可半途而废。如越王勾践,身处危贫耻辱之境不灭其志,卧薪尝胆,最终一雪前耻;新中国总理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高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生执著地用思想照亮了新中国。他们就是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