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的男人刚进社会不久,做人做事并不是很老练。要想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得深知一些人生的博弈智慧,为自己未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弯曲适度,才能跳得更高
赵思岐是一所名牌大学的高才生,他不仅成绩出众,还是校学生会的主席。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到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可是不久他就发现,自己在公司里的工作有点像秘书,干的都是些打杂的事情。
从一个学生领袖到别人的“秘书”,这让赵思岐很难接受,特别是老张、小李什么的动不动就唤他去干这干那,让他觉得很没尊严。他想,自己又不是奴才,他们凭什么指挥自己做这个又做那个?不过,事后冷静一想,他们并没有错,自己的工作就是这些。刚进公司时,王经理也对赵思岐说过,但一旦涉及具体事情,他的情绪还是有点失控。有时咬牙切齿地干完某事,又要笑容可掬地向有关人员汇报说:“已经做好了!”如此违心的两面派角色,赵思歧自己都感到恶心。有几次,他还与同事争吵起来。时间一久,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同事们几乎没人理他,孤傲的赵思岐变得更加孤独了。
一天,王经理叫赵思岐到他的办公室,赵思岐只好硬着头皮去了。进去后,他帮王经理整理桌子。桌上有一盆黄沙,细细的、柔柔的,泛着一种阳光般的色泽。赵思岐觉得奇怪,这干吗用呢?又不种仙人球,王经理这人真怪!
王经理看出了他的心思,伸手抓了一把沙,握拳,黄沙从指缝间滑落,很美!他神秘地一笑:“小伙子,你以为只有你心情不好,有脾气,其实,我跟你一样,但我已学会控制情绪……”原来,那一盆细细软软的沙子,是用来“消气”的。那是王经理的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送的,一旦王经理想发火时,可以抓抓沙子,它会舒缓一个人紧张激动的情绪。朋友的这份礼物,已伴王经理从青年走向中年,也教他从一个鲁莽少年,成长为一名稳重、老练、理性的管理者。王经理说:“在控制别人之前,首先学会控制住自己。”
赵思岐低下了头。
由主角变成配角的时候不必悲叹时运不济,也不必怀疑有人暗中捣鬼。如果自暴自弃,到最后就算不下台,也必将沦落为跑龙套的角色,人到如此地步就很悲哀了。要知道,如果能把配角扮演好,一样会获得掌声。
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曾经谈起他的炼狱之苦:因为难以忍受饥饿,为了生存,韩美林在众目睽睽之下吃掉了别人扔掉的、爬满苍蝇的五个包子皮。今天的人根本无法想象,在那个艰难的年月,韩美林一听到碗响或“米”字就会本能地流口水,浑身发颤。
但韩美林挺过来了。他写道:“20多年后的今天,这五个包子皮在我身上产生了多大能量?它成就了我多少事业?壮了我多少胆?它让我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它练就了我一身的铮铮铁骨,让我悟出了人生最深邃的活着的真理。我虽然沉入过无边的人生苦海,却也悟到了做人的真谛。”
韩美林曾对学生讲:“你们可知道什么是一条汉子吗?一个多么高多么大的男子汉,就要有多么高多么大的支撑架。但这个支撑架全部都是由苦难、辛酸、羞辱、失落、空虚和孤独组合起来的……你得踢着石头打着狗,你得忍无可忍地一忍再忍,难舍难分地一舍再舍……”
二十几岁的男人学会弯曲,是生活与生存的必然需要,否则容易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凉。而唯有能上能下,方能有效地保存实力,便于日后寻找机会,再展宏图。
成功箴言
二十几岁的男人学会弯曲,是生活与生存的必然需要,否则容易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凉。而唯有能上能下,方能有效地保存实力,便于日后寻找机会,再展宏图。
别让那一枪打到强出头的你
人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得善于表现自我,但是过分表现会遭到别人的反感,让自己寸步难行。因此,适当地低调一些,适度地隐藏自己的实力是明智之举。
张伟是某政府机关办公室主任,一谈起新人在单位急于表现的话题,他就摇头叹气。他说,有一年招了一个中文系毕业生小秦,人是很用功,但劲总使不到点子上。
小秦来上班的第三天,看见张伟桌上有一份领导发言稿,他觉得文章结构不够合理。于是,也没问过张伟,小秦就自己把稿子拿回去改了。改完以后,还直接把稿子交到领导手里。
那篇稿子的初稿是张伟写的,已经给领导看过,并根据领导的意思作了修改,文章的结构也是领导惯用的。
开会时,领导读起稿子来很不顺,因为跟他习惯的风格相去甚远。会后,领导对张伟大发雷霆。
事后,张伟把小秦叫到办公室,小秦不但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而且还辩解说是为领导好。最后,办公室的同事都开始讨厌小秦。
无论是刚从校门走进社会的毕业生,还是在跨国公司间跳槽的资深职业经理人,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总希望尽快展现自己的才华,以求得到别人的了解与认同。急于显露自己的能力,是很多新人的通病,也是人之常情。
对于刚来的新人,上司对他的工作表现一般都会比较宽容。虽然他们与新人见面时,都会谈及公司的不足,并说些鼓励的话,比如“希望你的到来能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之类。实际上,他们不会指望新人一进公司就能马上出成绩,他们会通过一些小事来观察新人的为人、品性、工作态度等,据此形成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会影响上司将来对这位新人的使用。此外,作为上司,他们并不希望新人的到来一下子打破原有的平衡,就算他们计划用新人来替代原来的员工,也希望能平稳过渡。
很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都有大干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所以到了新单位,干什么事都想冲在前面,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实际上,这样高调张扬的表现反而容易弄巧成拙。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刚开始接手某件事情的时候,要学会低调,适当地隐藏自己的实力,韬光养晦,才能一鸣惊人。
成功箴言
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刚开始接手某件事情的时候,要学会低调,适当地隐藏自己的实力,韬光养晦,才能一鸣惊人。
圆融让你自在行走
圆,是一种豁达,是宽厚,是善解人意,是与人为善,是心胸的宽阔,是生活的轻松,是人生经历和智慧的优越感,是对自我的征服,是通往成功的坦荡大道。
人生像大海,处处有风浪,时时有阻力。做人是与所有阻力进行较量,必须积极排除万难,争取最后的胜利。有些人面对人生疑问时,总是消极地逃避。
做人就要实际一点,为了绚丽的人生,必须忍受许多痛苦,向一些强大的势力妥协。必要而合理的妥协,便是这里所说的“圆”。不会“圆”,就相当于没有驾驭感情的意志,往往会在社会上碰得焦头烂额,甚至一败涂地。
旧中国,在封建高压之下,为了维护人格的独立,许多正直而又明智的知识分子,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逐渐形成了外圆内方的性格。当然,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人们面临更多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但有时也同样要“外圆内方”。也许某些人是可恶的,他们是这样的小家子气,如此的自私,这般的狂妄,出奇的愚昧,让人无法忍受的独断专行,等等。或许你是一个品德很高尚的人,有知识、有修养、长得也俊朗,可人无完人,与人相处必须能容忍他人的缺点。
人的觉悟程度,是人生经历的结果。改变他人就像改变自己一样,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人们固然需要对他人的劣根性进行批判,然而,更需要做的是对他人施以诚挚的宽待。
古语云: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不是老于世故,实际上,圆是为了减少阻力,方是立世之本,是实质,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有时候,适时地表现宽容,的确能让人赢得更高的评价。千万不要忽略“圆通”的力量,只要运用得当,它不仅能帮助你抬高身价,还能让你获得更多的喝彩。
有一家杂志社的编辑,由于他曾在英国待过一段时间,行事有些洋派,在作风保守的杂志社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偏偏他个性散漫,又常做错事,总编早就看他不顺眼,只因他是老板朋友的儿子,所以只好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一天,为了一篇稿件,他和总编发生冲突,众人见战火引燃,纷纷过去围观。他还要力争,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加入战场,联合起来打击他,挑他稿件的毛病,批评他偶尔的迟到早退。后来,他被迫辞职了。
人具有求生存的本能,求生存除了靠一己之力外,也要靠他人的帮助及团体的庇荫,因此人总是向占据优势者靠拢。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每个人做人的原则也不见得能让所有人满意。因此,如果你是弱势一方,面对各种困难,除了宽容、豁达,别无他法。
面对那些暂时失势的人,适时的安慰,圆融的做人,在精神上支持他们,对你是有益的。
成功箴言
圆,是一种豁达,是宽厚,是善解人意,是与人为善,是心胸的宽阔,是生活的轻松,是人生经历和智慧的优越感,是对自我的征服,是通往成功的坦荡大道。
免费的午餐里大多有“毒药”
不劳而获的“利”往往是“害”的影子。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白来的利益。但偏偏有人抱着侥幸心理,一次次被空幻的利益牵着鼻子走,一步步陷入人家挖好的陷阱。
古时有个读书人叫张生,博学,口才极好,本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他很爱占小便宜,被一个骗子骗去了一大笔银子。张生自然又气又恨,想到各地去周游,希望能抓住那个骗子。
事有凑巧,忽然有一天,他在苏州的闾门碰上了那个骗子。不等他开口,骗子就盛情邀请他去饮酒,并且诚恳地向他道歉,说上次很对不起,请他原谅。过了几天,骗子又跟张生商量说:“我们这种人,银子一到手,马上就都花了,当然也没有钱还给你。不过我有个办法,我最近一直在冒充三清观的炼丹道士。东山有一个大富户,和我已经说好了,等我的老师一来,就主持炼丹之事,可我的老师一时半会儿又来不了,你要是肯屈尊,权且当一回我的老师,从那富户身上取来银子,我们对半分,作为我对你的赔偿,而且还能让你多赚一笔,怎么样呢?”
张生听说有好处,就答应了那个骗子的要求。于是这个骗子就让张生盘起头发装成道士,自己装成学生,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张生。那个大户与扮成道士的张生交谈之后,深为信服,两人每天只管交谈,而把炼丹的事交给了骗子。大户觉得既然有老师在,徒弟还能跑了?不想,那个骗子看时机成熟,就带着大户的银子跑了,于是大户抓住“老师”——张生不放,要到官府去告他。倒霉的张生大哭,然而等待着他的,却是一场牢狱之灾。
张生是那种一有好处便昏了头脑的人,面对诱饵,他甚至连多考虑一下也不肯,马上答应了骗子的要求,竟然为了一点钱财与骗子一起干起行骗的勾当。他没有想到的是,骗子许下的承诺根本不可能兑现。
抱着侥幸心理,企盼拥有免费的午餐,就会像张生一样被人利用,到头来,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应该在诱人的利益面前,低声问问自己:“这种好事怎么会落在我头上?”多一分小心谨慎,才能少一些危险和磨难。
凡事有利必有弊,而“免费的午餐”背后更可能隐藏着大害。自古至今,只有能明事非,辨利害,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成功箴言
不劳而获的“利”往往是“害”的影子。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白来的利益。
交友需疏密有度
好友亲密要有度,切不可自恃与友人关系密切而无所顾忌,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见面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亲密过度的友谊可能发生质变,好比站得越高跌得越重。过密的关系一旦破裂,裂缝就会越大,好友必会变成冤家仇敌。
人往往最容易在自己最好、最亲密的朋友身上吃亏。正如在安全的地方,人的神经总是松弛的一样,在与好友交往时,你可能只注意到你们的友谊逐渐深厚,每天在一起无话不谈。对外人你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之间没有秘密可言。”但这一切往往会对你造成伤害。
也许有一天,你兴冲冲地闯进了朋友的家里,一见面甩着自己头发上的雨滴,一面高声喊叫,而你的朋友却慌慌张张地藏着什么东西。此时,请你不要追问,因为这是他独有的秘密,你更不要因此而认为他有意疏远你,不信任你。
朋友要保守秘密并不是对你的不信任,而是对自己负责。你同样也需要保守自己的秘密,这一切并不证明你和好友之间已经疏远;相反,明智的人会认为,如此的友谊更加可靠。斤斤计较,你一定会失去好友。同样,在你朋友觉得难为情或不愿公开某些私人秘密时,你也不应强行追问,更不能私自因为你们的关系好而去偷听、偷看或悄悄地打听朋友的秘密,因为保守秘密是他的权利。一般情况下,凡属于朋友的一些敏感性、刺激性大的事情,其公开权利应留给朋友自己。擅自偷听或公开朋友的秘密,是交友之大忌。
此外,对朋友放肆无礼,最容易伤害朋友,也容易伤害到你自己。其表现有如下几种,不可不小心约束自己。
1.过度表现,言谈不慎,使朋友的自尊心受到挫伤
与朋友在一起时,如果你锋芒太露,过于表现自己,言谈之中会流露出一种优越感,这样会使朋友感觉你在居高临下对他说话,在有意炫耀、抬高自己,他的自尊心会受到挫伤,不由对你产生敬而远之的想法。所以,在与朋友交往时,要控制情绪,保持理智,态度谦逊,把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注意时时想到对方的存在。
2.彼此不分,违背约定,使朋友对你产生防范心理
朋友之间最不注意的是对朋友的物品处理不慎,常以为“朋友间何分彼此”,对朋友之物,不经许可便擅自拿用,不加爱惜,有时迟还或不还。朋友一次两次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指责,久而久之会使他认为你过于放肆,进而产生防范心理。
3.乘人不备,强行索求,使朋友认为你太无理、太霸道
当你有事需求人时,朋友当然是第一人选,可你事先不通知,临时登门提出所求;或不顾朋友是否情愿,强行拉他与你同去参加某项活动,这都会使朋友感到左右为难。他如果已有活动安排,不便改变,就更难堪。对你的所求,他若答应则打乱了自己的计划,若拒绝又在情面上过意不去。或许他表面乐意而为,但心中总有几分不快,认为你太霸道,不讲道理。所以,你对朋友有求时,必须事先告知,采取商量口吻讲话,尽量在朋友无事或情愿的前提下提出所求,同时要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不识时务,反应迟缓,使朋友对你感到厌嫌
当你上朋友家拜访时,若遇上朋友正在读书学习,或正在接待客人,或正和恋人相会,或准备外出等,你也许自恃挚友,不顾时间场合,不看朋友脸色,一坐半天,夸夸其谈,喧宾夺主,却不管人家早已如坐针毡,极不耐烦了。这样一来,朋友一定会认为你太没有教养,不识时务,不近人情,以后就会想方设法躲避你,害怕你再打扰他的私生活。
5.泛泛而交,大肆渲染,使朋友感到你是轻佻之人
你可能由于虚荣心所驱,也可能交友心切,认为交友愈多,本事愈大,人缘愈好。于是,你往往不加选择考察,泛认知己,患上“好交症”。此时,朋友已在微微冷笑,认为你是朝三暮四的轻佻之人,不可真心相处,你反而会失去真正的朋友。所以,交朋友,理应真诚相待、感情专一,万不可认为泛交会使自己显赫。
或许,任何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觉,觉得和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很是投缘,谈得来,坐在一起便觉得心里热乎乎的,总有说不完的话,舍不得分开,只愿形影不离才好。然而,这种交往甚密的结局往往是令人伤心的分离,而且很可能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其实,伤口一旦产生,无论愈合得怎样好,也难免会留下疤痕;就像瓷器上无论怎样细的一道裂纹,总会留下一道痕迹,抹不去,擦不掉。这不就是失了分寸的缘故吗?
交友时,把握“平淡似水,和而不流”的原则,便可以在处理朋友关系方面游刃有余。你与朋友的关系淡而不淡、远而不远,朋友会称赞你善解人意、谦和大方、恭俭可信,旁观者也会称赞你对朋友尽心尽力、礼至心尽、无可挑剔,你自然而然会受到别人的敬佩和爱戴。
成功箴言
朋友要保守秘密并不是对你的不信任,而是对自己负责。你同样也需要保守自己的秘密,这一切并不证明你和好友之间已经疏远。
别把应酬当承诺
在社交场合,我们要学会说场面话,给别人一点甜头,但万万不可轻信别人的一时之言。轻信别人的场面话,有时不只是一种天真,更是一种愚蠢。
什么是“场面话”?简而言之,就是让别人高兴的话。既然说是“场面话”,可想而知就是在某个“场面”才讲的话。这种话不一定代表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不一定合乎情理,但讲出来之后,就算别人明知道你“言不由衷”,也会感到高兴。聪明人懂得,“场面之言”是日常交际中常有的,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应酬的技巧和生存的智慧。
一个人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在别人面前表现最真诚的一面,正如一个人不能把别人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信以为真一样。场面话,总是可说不可信,一旦你违背了这条原则,善良便会退化为愚钝,真诚也会成为伤害自己又危及他人的利器。
俾斯麦35岁时,担任普鲁士国会的代议士,这一年是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当时奥地利是德国南方强大的邻国,曾经威胁普鲁士,如果企图统一德国,就出兵干预。
俾斯麦一生都在狂热地追求普鲁士的强盛,他梦想打败奥地利,统一德国。他是个热血沸腾的爱国志士和热爱军事的好战分子。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要解决这个时代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依靠演说和决心,而是依赖铁和血。”
但是,令所有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个好战分子居然在国会上主张和平。其实这并不是他的真实意图,他连做梦都想着统一德国。
他说:“对于战争后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却执意发动战争,这样的政客,请自己去赴死吧!战争结束后,你们是否有勇气承担农民面对农田化为灰烬的痛苦?是否有勇气承受身体残废、妻离子散的悲伤?”
在国会上,他盛赞奥地利,为奥地利的行动辩护,这与他一向的立场简直是背道而驰。俾斯麦反对这场战争有别的企图吗?那些期待战争的议员迷惑了,其中好多人改变了主意。最后,因为俾斯麦的坚持,终于避免了战争。
几个星期后,国王感谢俾斯麦为和平发言,委任他为内阁大臣。几年之后,俾斯麦成了普鲁士首相,这时,他才对奥地利宣战,摧毁了原来的帝国,统一了德国。
人往往会呈现多面性,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善与恶会因不同的刺激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也就是说,本性属“恶”的人,在某些状况之下也会出现“善”的一面;本性属“善”的人,也会因为某些状况的引动、催化而出现“恶”的作为。而何时何地出现“善”与“恶”,人自己也无法预测及掌握。所以,当萍水相逢之人在你面前作出承诺时,不要被这表面的“善”意冲昏了头脑,应保持理智,让自己回到真实的生活轨道上来。
对于称赞或恭维的“场面话”,你尤其要保持冷静,要客观地看待,千万别因别人的两句话就乐昏了头,那样会影响你的自我评价。冷静下来,你反而可以看出对方的用心。
对于拍胸脯答应的“场面话”,你只能持保留态度,只能“姑且信之”,以免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因为人情的变化无法预测,你既然测不出别人的真心,就只好抱持最坏的打算。要知道对方说的是不是场面话也不难,事后求证几次,如果对方言辞闪烁、虚与委蛇,或避不见面、避谈主题,就说明那些真的是“场面话”。所以对这种“场面话”,也要有所区分,否则可能会坏了大事。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别人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特定的际遇下对你说了一些场面话,作为听众的你千万不可把这些场面之言当真。
成功箴言
一个人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在别人面前表现最真诚的一面,正如一个人不能把别人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信以为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