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2版)
11484700000063

第63章 明朝皇室的特务机构

明朝皇帝统治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设置了监视群臣的特务机构。一般来讲,做皇帝的怀疑臣子效忠与否是正常的,制度设置上相互牵制,监察机构的监察按理说已经足以防止臣子不忠甚至叛乱。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传统王朝政府很少利用特务,即使安插类似的人员,采用类似的手段,往往也是隐蔽的。因为大多数王朝往往强调君臣之间的道德联系,强调君臣之间的信任。可是,猜忌心过重的明朝皇帝却公开设置特务机构,昭示他们对于朝臣的不信任。特务机构于有明一朝,不断地得到加强。

明朝最初的特务机关是锦衣卫。锦衣卫是朱元璋建立的特务机构,前身是从仪鸾司,具有皇帝身边侍卫的性质。到了朱元璋屡兴大狱、诛杀功臣的时候,仪鸾卫转化为锦衣卫,内设镇抚司专门负责“诏狱”,即皇帝亲自处理的重大案件。这个机构实际上成为朱元璋迫害功臣的工具。朱元璋连兴大狱,大规模刑讯逼供,杀掉数以万计的官员,几乎全靠锦衣卫。正是在明初官场的血雨腥风中,锦衣卫得以壮大成长,获得了动辄置人于死地的特权。据说,在朱元璋时代,朝臣们早上出门,都要跟家人诀别,说不定晚上就回不来了。

锦衣卫也负责监视群臣,缉捕叛逆。凡是他们认为可疑的人,可以不经司法机关,自行抓进监狱审讯。在明朝,凡是进了锦衣卫监狱的人,一般都难以活着出来。其酷刑之残忍,超出常人想象,往往使人在受尽折磨后“招供”,然后再处死。锦衣卫审理诏狱,刑部和大理寺不能干涉,但有的时候,锦衣卫却可以干预刑部管辖的案件,只要他们认为适当,就可以从刑部提走人犯,或者干预正常的案件审理。不仅如此,锦衣卫还不受任何机关监督,连御史也不能弹劾。锦衣卫的成员犯了法,只有皇帝能够处置,所以,锦衣卫等于是政府之外的政府。

朱元璋废相之后,招翰林院四个老儒前来帮助处理公文。其中有一个叫钱宰的,年事虽高,但办事还算得力,写东西也令皇帝满意。一日散朝回家,大概总是早起,渴望睡懒觉了,不由诗兴大发,吟诗一首:“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见过皇帝,朱元璋说道:昨天作的好诗,可是我并没有嫌你迟呀,还是改成“忧”吧!吓得钱宰一个劲地磕头谢罪。由此可见,锦衣卫特务是多么厉害。(叶盛:《水东日记》摘抄二)

明朝类似的特务机关还有“厂”。厂是太监主管的特务机关,始建于永乐年间。大概这个篡逆起家的皇帝,对于人们模仿自己的行为过于担心,以至于一个特务机关还嫌不够,生怕锦衣卫徇私,于是又建了一个由宦官主持的特务机关。厂有东厂、西厂和内行厂之分。东厂是常设机关,西厂和内行厂一度设置,后来又撤销了。它们的性质都是直属皇帝的特务机关。东厂因其外署设在东安门外而得名,例由司礼监管辖。司礼监权势最大的秉笔太监中的一人,兼任东厂提督。东厂例无属官,但却拥有大批侦探。这些侦探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打探朝臣动静。东厂跟三教九流甚至地痞流氓都关系密切,拥有广泛的信息来源。而且,东厂拥有特权,可以监视各个衙门的公务处理过程。小到街上抓到了小偷,大到六部堂官的举止,都在打探之列。东厂设有监狱,可以自行逮捕审讯,只要是东厂处理的案件,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包括内阁都不得过问。明末专权的太监魏忠贤,就对外自称“厂臣”,东厂是他专权的利器。

东厂的功能跟锦衣卫相仿,所以难免有冲突。在宦官势力还不够大的时候,往往锦衣卫占上风,但是到了宦官专权之际,情势就掉了过来,甚至锦衣卫本身都被掌权宦官的亲戚和家人控制,成为司礼监的附属机构。

锦衣卫和东厂都是明朝皇权绝对化的产物。它们代表了传统政治最黑暗最冷酷的一面——监视、告密、秘密刑讯以及滥杀无辜。这种事情当然在许多朝代都有,但像明朝这样公然设置官方机构来专门做特务,还未曾有过。这种制度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统治方式已经失灵,只能依靠特务的鬼蜮手段。只能说明明朝的皇帝具有近乎病态的猜忌心,他们从意识到行为都表现出明目张胆的“家天下”意向,除了自己的家人和去势的太监,对别人缺乏起码的信任,只有这种近乎鬼蜮的伎俩,才能使他们稍稍安心。他们想要掌握臣子的一举一动,捕捉每个蛛丝马迹,有意使臣子头上时刻悬着一把达摩克勒斯之剑,一言一行都不敢马虎,从而确立自己深不可测的权威。可是事实上,特务机构只是为宦官专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专权的太监和权臣打击政敌的工具。自朱元璋起,不知有多少无辜的忠臣义士丧生在东西厂和锦衣卫的魔掌之中。而这种特务统治,对于王朝政治其实并没有好处。它损害了士大夫对王朝的亲和力,对王朝的根本利益是非常不利的。

客观地说,这种特务式的统治方式,固然可以起到最大限度震慑反叛的作用,但对士大夫的报国热情和济世雄心却是极大的伤害。事实上,自有理学以来,士大夫的反叛已经成为极为罕见的现象,在观念上,士大夫对反叛具有极大的心理障碍,而且,制度上的牵制已经足以将最小的不臣意图扼杀在萌芽之中,几乎没有人会从事这种风险大到了极点的尝试。而士大夫的报国之志,却是每个王朝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珍惜和保护这种财富,王朝才可能有更新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