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神机妙算(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11483300000071

第71章 联想造就成功

一天,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

四川省汶川县白岩村的农民青年姚岩松,正坐在一棵树下乘凉。这时他意外地看到脚旁有一只“屎壳郎”,正推着一团很大的泥球缓缓地向前爬行。

这一十分平常的现象引起了姚岩松的兴趣,屎壳郎在前面爬,他蹲在地上跟着看,瞪大两只眼睛观察了半天,似乎悟到了什么,又似乎越来越满头雾水。

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在山坡上又找到一只“屎壳郎”。为了进一步观察,他用一根白线拴了一小块泥团,套在“屎壳郎”身上,让它拉着走。

奇怪的是,这块小泥团比昨天的轻得多,可是“屎壳郎”怎么也拉不动。姚岩松又找了几只“屎壳郎”来做同样的试验,结果都一样。

这时,姚岩松如梦初醒,原来拉比推费劲,能够推得动的东西不一定能拉动。

他曾开过几年拖拉机,因为不能行驶在自己家乡又狭又小又高又陡的山地上深感遗憾。这时他脑中忽然闪现出一个想法:能不能学一学“屎壳郎”推泥团,将拖拉机的犁放在耕作机的前面呢根据这一联想,他把从山上采摘来的茅花秆一节一节地切断后,分别制成“把手”、“机身”、“犁圈”等,经过几天辛勤忙碌,终于制作出一台用茅花秆和铁丝做成的耕作机模型。3个月后,姚岩松耗资千元制作的耕作机开进了地里,但它如一头暴躁的小牛,不听使唤。姚岩松为此寝食不安。一天,在岷江河畔他被一台推土机吸引住,他看出推土机主要是靠履带才具有特定性强、着地爬动力好的特点。他又联想到,耕作机安上履带不就可以解决同样的问题了吗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工作,姚岩松终于制成了第一台“履带式耕作机”,但还是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又经过数百次的改进、实验,直到1992年2月,才成功地推出第十台“屎壳郎耕作机”,它以推动力代替牵引力,突破了耕作机传统的制造方式,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在国内属于首创。

姚岩松发明的“屎壳郎耕作机”,体积小,重量轻(64公斤),一个人就可以背上山;它还可以在石梯上行进,能爬45度的坡,两个小时耕的地就相当于一头牛一天的工作量,而它的价格只相当于一头牛。由于它具有如此众多的优点,要求联合生产的厂家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