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出口成章(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11482300000004

第4章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解释】

织布机唧唧地响着,木兰正对着窗子织布。(忽然)织布机的响声停了,只听到木兰的叹息声。要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想念谁;(木兰回答)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谁。昨夜我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文书有十二卷,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购置鞍马,从此代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市买来骏马,到西市买来鞍垫;到南市买来辔头,到北市买来马鞭。清晨辞别爹娘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到爹娘的呼唤,只听见黄河流水的哗哗声。早晨离开黄河赶路,傍晚便到了黑山头;听不到爹娘的呼唤,只听见燕山脚下胡马的嘶鸣。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了打更声,清冷的月光照在战士的盔甲上。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凯旋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上。封给功勋好多次,奖赏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想做尚书郎,只求赐给千里马,早日回故乡。”

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相互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窗户梳妆打扮;弟弟听说姐姐回来,忙着磨刀杀猪又宰羊。木兰打开她东阁的门,坐在西阁的床上;脱下身上的战袍,穿上旧时的衣裳;对着窗子梳理乌亮的长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花黄。出门去见昔日的伙伴,伙伴们都大吃一惊。在一起并肩作战许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姑娘雄兔的前脚总爱爬扒,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着。两只兔子在地上跑,又怎么能分辨出哪个是雄哪个是雌呢

【解析】

本文出自南北朝时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又称《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讲述的是闺门女子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杰出的女性形象。在木兰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良淳朴而又机智的美德;同时她乔装十年、驰骋沙场奇迹般的经历和全诗洋溢着的英雄主义精神,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木兰诗》可称是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这首诗产生于民间,诗的背景大约是北魏与柔然的一次战争,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虽有后世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的特色。

本诗的叙事有详有略,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述家都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这种剪裁方式突出了人物的特征。叙事紧紧围绕着木兰是个女性英雄这一特点层层展开,对木兰的歌颂,完全依靠情节的发展而自然流露。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

全诗语言上的特色是大量地使用排比句进行铺叙,同时又与其他的修辞手段互相配合,极富情致。这些几乎贯穿始末的排比句由于组织得巧妙,不仅不使人觉得呆板,反倒增加了语言的活泼明快,造成了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为诗歌平添了许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