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妙语连珠(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11479900000011

第11章 中药妙联

夏草冬虫“夏”对“冬”,“草”对“虫”,“仄仄”对“平平”。

这是由两味名贵中药组成的一副药名巧对,词性、声调都对得十分工整,不愧为药名巧对之珍品。

白果红花这也是一副用两味中药组成的药名巧对。

“白/红”,颜色对;“果/花”,名词对;并且含有因果关系。对仗工稳,平仄和谐。

苍耳子白头翁这是一副由两味三字药名组成的对联。

两味药名字字成对:“苍/白”,颜色对;“耳/头”,形体部位对;“子/翁”,老少对;对得非常有趣。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对得声调和谐。

冬虫夏草白果红花这是一副由四味中药组成的药名巧对。

此联妙在自对、互对都能成对:上联“冬虫/夏草”自对,下联“白果/红花”自对;上下联“冬虫”与“白果”互对,“夏草”与“红花”互对。上联“平平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声调十分和谐。

夏草冬虫五味子金花玉叶百消丹这是一副由六味中药串组而成的药名巧对。

此联妙在不加一个衬字,能使药名对仗工稳,平仄和谐。

“夏草”对“金花”,“冬虫”对“玉叶”,“五味子”对“百消丹”。对仗工稳,平仄和谐,如天造地设。不足之处是,“百消丹”之“丹”乃“单”字之谐音,为中药处方,并非药名。

红花红豆红孩子白梅白果白头翁这也是一副用六味中药串组而成的药名巧对。

此联妙在运用修辞学的重字技巧。上联三个“红”字,下联三个“白”字;“红花”对“白果”,“红豆”对“白梅”,“红孩子”对“白头翁”。联语妙趣横生,增添了艺术魅力。不足之处是,下联二、三两音步,即“白梅、白头翁”平仄失替,减低了艺术效果。

满窗白纸防风到一阵乳香知母来这是一副巧借衬字和谐音,用四味中药串组而成的对联。

此联借助衬字的方法很巧妙,叫做前垫后补。即上下联前头的“满窗”、“一阵”四字做铺垫,后头的“到”、“来”二字做填补。有了前垫后补,把“白芷”、“防风”、“乳香”、“知母”四味中药嵌在中间,再加上谐音(“白纸”谐“白芷”),就给这些中药注入了新的生命,赋予了新的功能,产生了新的情趣。读之,给人一种温馨和亲切的感觉。

全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堪称中药巧对的佼佼者。

红枣二枚姜一片碧桃万树柳千丝这副中药对联借助衬字的方法,叫做中衬后补。即上下联中间的“二枚”、“万树”为垫衬,后头的“一片”、“千丝”为填补。有了垫衬和填补,犹如烘云托月,把“红枣”、“姜”(生姜)、“碧桃”、“柳”(观音柳)四味中药更好地突现出来。

吟上联,如品甜枣鲜姜之美味;咏下联,犹观碧桃绿柳之美景。“红枣”对“碧桃”。“二枚”对“万树”,“姜”对“柳”,“一片”对“千丝”。全联对仗工稳,平仄谐和,堪称佳构。

解暑最宜淡竹叶祛寒尤妙小柴胡“解暑/祛寒”,动宾词组对;“最宜/尤妙”,虚词形容对;“淡/小”,虚词状语对;“竹叶/柴胡”,中药名词对。此联运用衬字前置法,把“竹叶”、“柴胡”两味中药的性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稚子牵牛耕熟地将军打马过常山“稚子”对“将军”,“牵牛”对“打马”,“耕”对“过”,“熟地”对“常山”,对仗无比工稳;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极其谐调。六味中药,借助两个衬字,展现出一幅“稚子”耕地、“将军”走马的山乡风情画。

木香附香降香满店山药黄药白药齐全这副药联运用重字技巧,把“木香、附香、降香”和“山药、黄药、白药”摆放得“满店”、“齐全”,琳琅满目。上联并列三“香”皆药名,下联并列三“药”指药的颜色(黄、白)和产地(山);上下联尾四个字为衬字缀补。

东山查西滑石南星北党春柴胡夏枯草秋菊冬花这副药联妙处有二:一是上联巧嵌东、西、南、北四方,下联巧嵌春、夏、秋、冬四季;二是自对、互对都能成对。上联“东山查/西滑石”、“南星/北党(党参)”自对,下联“春柴胡/夏枯草”、“秋菊/冬花”自对;上下联“东山查西滑石”与“春柴胡夏枯草”、“南星北党”与“秋菊冬花”互对。

鼓架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灯笼灯笼,纸壳原来只防风上联“陈皮”、“半下”(谐半夏)为药名,其余为衬字;下联“纸壳”(谐枳壳)、“防风”为药名,其余为衬字。上下联前头的“鼓架鼓架”、“灯笼灯笼”,为口语化前置衬字;后面的“不能敲”、“原来只”为衬字形容词。借助衬字和谐音,使四味中药别开生面,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花里寻媒介,甘草可合诸药园中请大夫,绿豆能解百毒“花里/园中”,方位对;“寻媒介/请大夫”,动宾词组对;“甘草/绿豆”,名词对;“可合/能解”,偏正动词对;“诸药/百毒”,数词对。对仗十分工稳,平仄稍有欠缺(后分句失对、失替)。

这副22字的药联,只有“甘草”、“绿豆”两味中药,其余全是衬字。上联“花里寻媒介”,寻到了“可合诸药”的“甘草”;下联“园中请大夫”,请来了“能解百毒”的“绿豆”。上联把“甘草”比作花里红媒,说明“甘草”的药性;下联将“绿豆”喻为园中大夫,表述“绿豆”的功能。

此联妙在运用比拟笔法,把两味中药拟人化,显得可亲可敬,情趣盎然。

二仙翁话四珍,伏海龙专使虎杖四君子讲八法,降乌贼不用大戟上联“二仙翁”,指传说中的和合二神仙。过去民间常挂其像,蓬头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圆盒,象征和谐合好之意。

“四诊”,中医学名词,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海龙”、“虎杖”,均中药名。下联“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借喻“君子”高尚风雅的品德,故名。“八法”,中医学名词,指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中医疗法的总称。“乌贼”、“大戟”,皆中药名。

“二仙翁”对“四君子”,“话四诊”对“讲八法”,“伏海龙”对“降乌贼”,“专使虎杖”对“不用大戟”。对仗处处工稳,平仄略有不谐。

这副药联谈药性兼论医理,请出“二仙翁”和“四君子”现身说法,形象生动,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惜“四”字不规则犯重,为瑜中微瑕。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这副药联运用诗的语言,对“生地、熟地”和“藿香、木香”四个药名进行别解,歌颂中华民族“神州到处有亲人”的美好品德,展现中华大地“春风来时尽著花”的美好景象。爱国爱民之情跃然纸上,读之倍感亲切。不足之处是,上下联前分句虽富有诗意,但平仄对仗皆不合律,令人遗憾。

白头翁牵牛过常山,遇滑石跌断牛膝黄发女炙草堆熟地,失防风烧成草乌这是一副用十味中药、借助少量衬字串组而成的药名巧对。“白头翁/黄发女”,偏正式名词对;“牵牛/炙草”、“过常山/堆熟地”、“遇滑石/失防风”、“跌断牛膝/烧成草乌”,为排比式动宾词组对。无论药名或衬字,句句词性相对,平仄相反,颇为工巧。十味中药个个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全联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惜上下联各音步平仄失于交替。

知母应当归,惟怜父子留行,泪洒冬花冰片冷灵仙非没药,难救慈姑独活,魂飞天竹海风寒上联“父子”指附子,“留行”指王不留行;下联“灵仙”指灵芝仙草,“慈姑”指山慈菇,“天竹”指天竺葵,“海风”指海风藤。余如知母、当归、冬花、冰片、没药、独活,皆为中药名。全联借十二味中药,把母子与父子间生死离别的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且对仗工稳,平仄和谐,语言流畅,一气呵成,堪称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