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梦想与智慧的力量:闽商传奇
11477200000014

第14章 商界精英:闽南的脊梁(5)

那天我到长春比较早,见过林爷爷之后便和熟悉的朋友聊起天来,朋友说富贵鸟集团的副董事长林国强先生当天也会前来,时间大概要到晚上了。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早就听说过“富贵鸟”这个全国知名的皮鞋品牌,这次能够有幸见到它的创始人,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为过。

更为幸运的是,我所熟识的那个朋友与林国强先生也是旧相识。就在林照顺爷爷过寿前一天我们一起吃晚饭时,那位朋友拨通了林国强先生的电话,嘱咐他来长春时别忘了兑现以前的承诺,给长春的江连波先生带双富贵鸟的皮鞋。临挂电话时,朋友调皮地补充了一句话:“林总,我们这儿来了位北京的记者,她想和你说话,你等一下……”于是电话便转到了我手中,我当时没做任何心理准备,拿着电话大脑一片空白,不知说什么好,于是只好简单地问了句“林总好”。在那头的林总好像笑了笑,说了一句:“你的鞋码是多大?我去长春顺便送你一双鞋。”我的第一反应除了惊讶还是惊讶--我们素未谋面,林总一开口,就要送我礼物?

事实的确如此。原因之一当然是林总为人朴实大方,经常对朋友慷慨相赠。原因之二则是为了富贵鸟皮鞋。原来富贵鸟的鞋做广告很少,一直是靠着口碑宣传到现在的。因为质量好,销售自然也非常火。我想,林总送给我鞋子,应该也 是希望我感受一下富贵鸟的品质。

第二天傍晚,林总来到了长春。在朋友的安排下,我们在酒店见了面,算是 认识了。随后,我和林总、我那位朋友,还有长春的江连波几个人一起去吃晚 饭。朋友问:“林总想吃些什么?”林总说:“随便都好啦!”因为江连波是本地 人,我们就咨询他的意见。他告诉我们附近有一家铁锅炒牛肉味道不错,就是店 特别小,环境比较差。林总说:“没关系,我们去吧!”随后司机开车把我们送 到了那家饭店。结果一进饭店,我吓了一大跳,这家饭店真不是一般地小,而且 里面的设施特别简陋,用“脏乱”来形容都不为过。我心里有些忐忑,暗暗地 想:作为富贵鸟集团老板之一的林总,平时一定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在这样的 环境中能坐下来吃饭吗?没有想到的是,林总什么都没说,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 便开始点菜。看到林总这么随和,我忐忑的心情也很快化作鸟有,后来这顿饭大 家吃得都非常开心。

这就是我与林总初次见面吃的第一顿饭,这使我终身难忘。因为这件事让我 想起来就觉得难以置信,林总这么大的一个老板居然没有一点架子,在那么恶劣 的环境下吃起饭来仍然开开心心的。后来我终于忍不住问起林总这个问题,他还 是微笑着告诉我说:“入乡随俗,随便都好啦!”

后来,随着接触的不断增多,我对林总的了解逐渐加深了,当初那顿饭的事 情也变得很好理解。林总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平和,不论是对朋友、对客 户,还是对员工、对亲人,他都踏踏实实的,有什么就是什么,从不高调标榜自 己。只要他在石狮,每天都要去公司上班,上班时也不是天天坐在开着空调的办 公室里,而是经常在厂区内视察,碰到一件小事都会亲自解决。此外,他还是个 难得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他上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三个儿女, 他总是抽时间陪母亲说话、陪孩子们游戏。据说林总还烧着一手好菜,真是个 “内外兼修”的新好男人啊!达则兼济天下

--北京泉州商会会长、北京润丰房地产

开发公司董事长陈水波

2007年12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人头攒动,热闹非常。这里,正在召开一个大会并举行一个仪式。这个大会已经在很多人的期待下酝酿了多时,从这个大会开始,北京城的20000多福建泉州创业者不再孤单,不再是漂泊异乡的天涯商客。因为,经过这个大会,他们就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这个“家”能够为他们提供商机,给他们慷慨解囊,让他们躲避风雨,也为他们造福自己的家乡和建设更美的京城创造更多的条件和契机。这个“家”,就是北京泉州商会,这个大会,就是北京泉州商会成立大会和就职仪式。这次大会的发起人和就职仪式的主角,就是润丰集团副总裁、北京润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水波。

陈水波本是北京南安商会的会长,因为他生在福建南安,打拼在首都北京。在为家乡南安与首都北京倾尽全力作贡献的过程中,陈水波了解到,至今在北京的泉州籍工商业者有20000多人,涉及建筑、房地产、石材、水暖等各行各业,年产值【销售额】超百亿元。而泉州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北京的泉州籍乡亲,关心北京泉州商会的成立。在众人推崇下,全国政协常委、北京润丰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陈水波凭借雄厚的人力资源和市场网络资源被任命为北京泉州商会筹备组组长。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筹备,于2007年8月8日筹备组成立,在成立仪式上,陈水波为了家乡的经济发展慷慨陈词,筹备组成员纷纷表示,将最好最快地完成北京泉州商会的筹备工作,并在工作中接受各级领导、各位乡贤的监督和指导。

就这样,经过一番精心筹备,北京泉州商会成立大会和就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准时召开。这次大会和仪式给业界带来很大的动静。不仅来自全国各地的泉州籍异地商会代表齐聚,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胡德平,全国侨联党组书记林军,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董万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沈建国,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王钦敏,北京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会长吴杰,市领导郑道溪、骆国清、王亚君、陈立德等都赶来出席了大会。在大会上,陈水波就职商会会长一职,并为商会活动捐款300万元。陈水波表示,商会在社会各界的指导关注下,定会迈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为闽籍企业、为家乡、为北京、为社会作贡献。

大会结束后,嘉宾贵客纷纷离席,偌大的会堂一时显得异常安静。而此时的陈水波坐在一张普通的椅子上深思着,他知道,从今天起,他要做的事情多了很多……

说起来,泉州总商会已有百年的历史,它起始于清朝末年,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而北京的泉州商会,则完全是新的生命。商会是以泉州籍在北京工商企业界的人士为主体、自愿组成的民间组织,没有强有力的组织牵头,需要的是大家的全心合作与积极贡献。陈水波知道,要想把这样一个商会办好,首先便要以身作则,公正而热情。因此,他始终秉承一个信念,那就是,做商会就要两个字:奉献!大家只有紧密团结在一起,有好的项目拿过来一起做,多沟通多交流,才能共同把商会托起来。其次,由于与会理事都是事业有成的商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交流,也为给大家创造更多的机会,他牵头,和大家共同商定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章条款清晰、部门分工鲜明。商会致力于爱的教育和服务会员企业,引导、促进会员企业发展品牌,把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重心,维护全体会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北京与泉州两地经济合作,以及发挥泉州的地理、历史、人文、语言、血缘等独特优势,促进两岸交流,加强两岸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多赢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很快便在业界传为美谈。

如今,北京泉州商会成立不到一年,会员单位已有1000多家,涉及金融、房地产开发、服装、鞋业、茶叶、工程建设、石材、水暖、工艺品、餐饮、瓷砖、器械、灯具、食品、环保科技、服务等多种行业。商会真正秉承泉商“爱拼敢赢”的精神,在加强北京与泉州两地的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促进了全体会员的自身发展,现已引起各方重视,前景非常光明。而这一切,与会长陈水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石井童年·穷日子的滋味

陈水波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福建南安,他出生的小镇叫做石井。石井有着青山绿水,地方不大,但名气不小,因为这里曾走出一位名留青史的人物--郑成功。这里人杰地灵,美景之外还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可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这里的人们却很少能感知这些,因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除了贫穷,已感受不到其他任何的东西。

陈水波就在这样一个偏远落后的小镇出生长大,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加上父母双亲一家八口人,就靠家里那几亩薄田生活,那日子过得已经不是简单的“贫穷”两个字可以形容。从小,陈水波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没少吃糠咽菜,一个个面黄肌瘦;一件衣服,从大哥那里开始穿,一个一个传下来,补丁摞了补丁还在穿。为了这,他们勤劳朴实的农民父亲、善良勤俭的母亲,不知暗地里落了多少心疼的眼泪。

这样的童年,当然盛满了辛酸。但是,陈水波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就像他的二哥--如今润丰集团的总裁陈水双说的那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正是因为他们兄弟从小一起吃了那么多的苦,才激发了他们日后创业拯救家人于穷困的干劲,才让他们亲密无间地团结在一起,从开始,走到了现在。

在陈水波前20年的生命里,他一度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纯粹的农民。在那充满梦想的年少时光,他当然也对自己的命运有过不甘,但社会的大环境就是这样,一家人勤勤恳恳地干活,能够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可是,在陈水波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渴望萌动着,他渴望着社会的大变革,能给他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等他长到20来岁的时候,终于盼来了这场变革。

1986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已席卷中华大地。南安本是“自古人文荟萃之地”,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吹开这片大地上空弥久的阴霾,温暖的阳光流淌开来,给予人们天性中隐藏的不服输精神和敏锐的商业意识以发芽生长的力量。很多人离开了那片祖辈耕耘的土地,因为这贫瘠的土地无法实现他们发家致富的梦想,他们“下海”经商,敏锐感知并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种情况下,陈家兄弟再也无法安心地侍弄那一亩三分地了。虽然,他们家世居农村、世代为农,他们的祖辈都是勤劳憨厚、安分守己的老实人,要他们跳出“农门”是一件极难“逾越”的事情,为此,他们也曾犹豫也曾彷徨也曾担心,但是,机遇是一闪而过的,不改变就要过一辈子穷日子,他们不甘!

老话说“穷则思变”,陈水波和他的兄弟们经过了一番挣扎,最终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思变”、“思进”,才能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命运。因此,他们甩掉包袱,毅然决然地纵身跳人经商的大潮之中,他们兄弟都是一条心,那就是--甩掉贫穷,过上好日子!

创业·打仗亲兄弟

“甩掉贫穷,过上好日子”,多么纯洁的愿望。这样的愿望每个人都有,可是能够真正将之付诸实践的就少了。因为,成功的路并不是人人都能走得上。机遇都喜欢跟人捉迷藏,它再好,也是若隐若现、稍纵即逝,你必须有胆有识、机敏果断,才能找到它、抓住它,而在找到抓住之后,它还会继续和你玩,你一不小心,就会被它逃掉,甚至被它捉弄,从高处一下跌人深谷,因此,你还必须经得起考验和磨炼。然而,从陈水波迈上创业之路的那天起,他要经受的风险就是比较小的,因为,他的身边,并排站立着另外三个同心同德的手足兄弟。

在陈水波兄弟四人中,他的二哥陈水双是最有商业头脑的。那时的陈水双少年老成,遇事考虑周全。他们在决定“下海”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生意。在陈水双的建议下,兄弟几个分头去考察市场,几天之后他们重新聚在一起,经过研究讨论,陈水双下了结论:石井别的没有,但靠着山,石材资源非常丰富,具有产业优势,石材行业在当地还很少有人做,因此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我们就做石材吧!兄弟几个一拍即合,很快付之行动。经过一番准备,他们当年就创办了石井锦安石料厂,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由于陈水波兄弟四个人一条心,做起生意来诚信务实,再加上石井镇石材资源非常丰富,且质地上乘,很快,他们的生意便红火起来。他们经销的石材,渐渐走出南安,走出泉州,走出福建,走向了全国各地。

几年之后,他们的业务拓展迅速,石井锦安石料厂已无法满足需求,陈水波兄弟四个人经过合计,又创办了福建南安杨山板材厂,将目光投向更大的区域和更急需石材的地方。

这时已是20世纪的90年代了,全国上下形势一片大好,陈水波兄弟在经销石材的道路上越走越顺。此时,他们家里的生活已经完全摆脱了贫困,苦日子成为永远的过去时。然而,闽南人“爱拼敢赢”的精神在他们的身上开始显现,他们不满足于当前的舒适生活,他们要拓展自己的事业,真正走出家乡的小镇,让自家的石材走向全国。

一个起建于乡镇的小小石材厂要走向全国,如果说这听起来有异想天开的嫌疑的话,那这样的嫌疑放到陈水波兄弟这里来就被无限缩小了。一则因为他们是天生敢拼敢做的闽南人,在他们眼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二则因为,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陈水清、陈水双、陈水波、陈水滚这兄弟四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有的擅长交际,有的擅长业务,有的擅长营销,他们扬长避短、各尽其能,当四人一条心地去开拓新的事业时,凝聚起来的智慧和力量是超乎想象的。

中国有句老话:“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陈水波兄弟四人就是这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轻而易举地做成了很多势单力薄的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

进军京城·进军房地产

从1993年开始,陈水波兄弟亲密联手、分头出击,在福建、北京、河北和东北等地同步拓展业务,很快就凭借质量和诚信赢得了大片市场,取得了赫赫“战果”,其中尤以在北京的“战果”最值得称道。在北京,他们先后成功承建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大楼、北京方圆大厦、北京嘉里中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建设部办公大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干部修养所等重大工程项目的石材和装修业务。这一系列“重量级”的工程,使陈水波兄弟的业务产生了量的变化和质的飞跃,同时也为他们向其他领域进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