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1世纪的中日关系
11450400000020

第20章 21世纪初中日关系的起点(12)

对安倍访华,日本各界普遍表示欢迎。经济界对中日关系出现“政冷升温”、“经热更热”的前景充满期待。主要新闻媒体在积极评价安倍访华的同时,还敦促其在历史问题上进一步摒弃“模糊”姿态。各政党纷纷要求安倍要信守访华前后做出的一系列承诺。

安倍此行也招致了其国内鹰派势力的不满,有人称“至于如此退让吗?”自民党内有人认为,安倍首次出访选择中国“有可能被称作朝贡外交”。

美国对安倍访华做出了积极反应。布什总统、赖斯国务卿都表态鼓励安倍借此次访华来改善日中关系。台湾当局对安倍的态度,则由“期待”转为“失望”。

安倍访华结束的10月9日晚,李肇星外长应约与麻生太郎外相通电话,双方表示将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10月15日,日本国会参议院议长扇千景率团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同日,中联部部长王家瑞率团赴日本参加为期五天的“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二次会议。中日首脑会谈启动的政治关系改善进程,已进入具体落实的阶段。

安倍访华,是顺应潮流之举。温总理在10月23日会见“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双方成员时指出“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安倍首相所顺应的,正是中日友好这一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安倍成功访华后,中日政治关系走上了正轨。中日首脑互访与会谈恢复正常。11月18日,胡锦涛主席在越南河内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再次同安倍首相举行会晤。

11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访问日本,与日本防卫厅事务次官守屋武昌举行了中日第七次防务安全磋商,就进行两国防卫部门高层对话和海军舰艇互访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按照《中日联合新闻公报》的共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双方专家小组于12月26-27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中方首席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步平和日方首席委员、东京大学教授北冈伸一分别率双方委员出席了会议。双方确定了开展共同历史研究的工作程序、范围、议题等,研究委员会分为“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两个小组,进行了相关讨论。

七、2007年:中日关系进入“融冰”阶段

(一)温总理对日本的“融冰之旅”

2007年1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菲律宾宿务出席东亚系列峰会期间与安倍首相举行会晤。安倍首相邀请温总理于今年春季访日,温总理表示感谢并接受了邀请。在3月16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把2006年安倍首相的访华称作“破冰之旅”,而把即将进行的访日定位为“融冰之旅”。

4月11-13日,温总理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时隔6年半中国总理对日本的再次访问。

温总理11日抵达东京羽田机场,正赶上难得的春雨。在随后与安倍首相的会谈中,他借用“好雨知时节”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安倍首相则引用周总理岚山诗碑上的“一线阳光穿云出”的词句回应温总理。双方在会谈中就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涵达成了共识,并就落实这一内涵拟订了具体计划,会谈后就此发表了《中日联合新闻公报》。

4月12日,温总理站在日本国会众议院议事堂,面对约480名日本议员做了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温总理回顾了中日2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和50多年因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而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的历史。温总理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强调以史为鉴,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温总理再次强调,“希望日方认识到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恪守承诺,慎重处理这一问题”。在温总理访问期间,安倍首相重申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恪守中日间三个政治文件的精神。两国总理同意加快东海问题谈判进程,争取早日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使东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温总理和安倍首相共同出席了启动中日经济高层战略对话机制的会议。此外,中方同意进口符合检疫标准的日本大米。中日还举行了首次部长级能源政策对话,签署了能源、环保等7个合作协议。中日双方还确定将结合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共同实施日本向中国19个直航城市派遣两万人规模访问团计划。日方宣布将根据“21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计划”,今后五年大规模邀请中国高中生访日。

在12日日本经济界人士举行的午餐会上,温总理说“我原来希望此访成为‘融冰之旅’,现在看起来,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日本参议院议长扇千景也表示“中日关系的‘冰’已融化。”在日本52个小时49场活动的旋风式访问中,温总理会晤日本天皇、首相和各政党团体负责人,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启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机制,广泛接触日本民众,出席两国体育文化年开幕式,缅怀周恩来总理诗碑,接受日本茶道大师里千家千宗室献茶,与普通农民一起栽西红柿苗,与立命馆大学大学生打了棒球。

这一“融冰之旅”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其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其一,实现了新一轮的中日高层互访,为今后两国首脑互访经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化解了两国政界、民众之间的一些不信任。

其三,就“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精神达成了共识,即中日“共同为两国、亚洲以及世界做出贡献”,并从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及地区和国际事务等方面就“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达成了共识,并为落实这些共识设立了对话机制与框架、制定了具体措施和时间表。

(二)中日关系的“回暖”与“倒春寒”

2007年,中日间各领域交往得到了全面发展。

中日政府间对话继续进行。1月25-27日,中日第七轮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和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分别率团出席。此次日方首次在媒体面前露出“微笑”,并同意将对话提升为“战略对话”。3月29日和5月25日,中日在东京和北京举行了第七、第八轮东海问题磋商,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胡正跃和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佐佐江贤一郎分别率团出席。

中日政党间交流十分活跃。1月初,日本执政两党之一的公明党派团访华,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党首太田昭宏时强调,要保持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1月20-23日,日本执政联盟自民党和公明党的国会对策委员长二阶俊博和漆原良夫访华,就组织2万人规模民间访问团进行磋商。1月15日,中联部部长王家瑞率中共代表团赴日,与日本民主党举行了两党定期交流机制第一次会议。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有了新的进展。3月19日上午,第二次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会议在东京举行。中日双方商定于2007年12月召开第三轮会议,并于2008年6月召开最后一轮会议时完成共同研究报告。

中日民间交流出现了新的高潮。中日两国把2007年定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民间交流活动,特别是进一步推动了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

横亘在中日间的“坚冰”正在融化。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融冰”过程中,中日间的温差十分明显,来自日方的“凉风”令人感到了“寒意”

日本右翼势力仍在推动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媒体掀起了阻挠中日“融冰”的舆论。3月1日,安倍发表了否认当年日本强征“随军慰安妇”罪行的言论。3月13日,日本与澳大利亚签署了《日澳安全合作联合宣言》,明显含有针对中国的意图日美继续强化干预台湾事务的军事态势,中日钓鱼岛争端与东海划界问题也远未得到解决。4月27日,日本最高法院就“西松组中国劳工诉讼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二审裁定中国籍原告胜诉的判决,并驳回原告方索赔诉求。由此中国原告在此长达8年多的索赔诉讼案中败诉。这是日本最高法院首次对于二战期间中国受害者个人对日索赔诉求的判决,开创了恶劣的先例。据5月8日媒体披露,安倍首相于4月下旬以“内阁总理大臣”的名义向靖国神社献了作为供品的称作“真榊”的盆栽。这种向靖国神社致敬的举动,无疑违背了中日间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达成的共识,令世人对安倍在7月份参议院选举后参拜靖国神社的可能性加深了疑虑。5月30日,李登辉飞抵东京,对日本进行为期11天的访问。中方就此向日方多次提出了严正交涉。5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昨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李登辉访日目的是为“台独”造势,破坏中日关系,中方对日本政府允许李登辉赴日活动表示强烈不满。

可见,中日关系的“融冰”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应当看到,目前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民众感情和舆论氛围还是相对脆弱的,还应特别注意“回暖”过程中的“寒流”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