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死后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论老幼都为之悲痛落泪,痛惜这位英勇善战、爱兵如子、可敬可爱的将领。李广“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以每年收入二千石俸禄的官,共做40年,以终其身。他一生清廉,得到赏赐,则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共之”,行军作战遇到缺粮缺水时,“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李广口讷少言,不善言词,但能得人死力,深得士兵拥护。恰如司马迁所说:“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后人无不称道飞将军李广。
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官至骠骑将军,封冠军侯,后任大司马。多次击败匈奴。武帝为他建造府第,他拒绝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后病故,年仅24岁。时至今日,他的身影虽已模糊,他的名字却还依然滚烫着血性和悍勇,依然清晰可见他风华正茂的风骨。“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首王维的《少年行》为他的一生做了诠释。
长于绮罗
霍去病的母亲是私生子,他本人也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生父霍仲孺,是河东郡平阳县人,当过平阳县小吏。因事常到平阳侯家,与其家侍婢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好像当时封地的小吏经常会和当地侯爷的侍女私通,卫青的父亲也是因为办事经常出入侯府才和侍女私通的。后来霍仲孺还家娶妻,生子霍光,遂与少儿断绝往来。这位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汉朝历史上的一位名人。
建元二年(前139年),就是霍去病一岁的时候,朝廷上发生了一件大事。窦太皇太后把赵绾、王臧罢免,废明堂,废除了汉武帝的建元新政,让许昌等人为三公,掌握朝政。汉武帝朝堂不能如意,家里的情况也不好。在事业和家庭都不顺利的时候,他的心情必然要有一个宣泄。当他去灞上祭祀到平阳公主家歇脚的时候,看到表演歌舞的卫子夫,就喜欢上了她。在换衣服的时候就临幸了卫子夫,然后赏赐平阳公主千金,把卫子夫带回了宫中。但是此时卫氏家族的命运还没有改变多少,汉武帝把卫子夫带回宫中后好像就忘了她,再没有见她。直到一年后,汉武帝要淘汰宫人,卫子夫哭着要求出宫。汉武帝才想起她,再次临幸,卫子夫在这之后有了身孕,才尊贵起来。而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正是霍去病的舅舅。
霍去病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幸福的,是在父母的宠爱下度过的,这时的霍去病正处在一个拥有梦想的十二三岁的年龄。舅舅的巨大成功对他无疑是一种激励,也许正是这个时候,少年立下远大的志向。驰马北疆,这对于少年而言是一个并不远的目标。
又过了四年,到了元朔五年(前124年),霍去病到十六七岁时,已经长成了一个相貌奇伟、性格坚毅、智勇过人的青年。汉武帝很赏识他,派他做了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官。而他的舅舅车骑将军卫青率所部三万余骑从高阙出击;同时,以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各率所部从朔方出击,皆受卫青指挥。这次战役大败匈奴部众,右贤王率领残部数百骑远遁。此战之后汉武帝拜卫青为大将军,后迁大司马,成了大汉军队的实际总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也都被封侯,也正是在这一年,霍去病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这时的霍去病已经18岁了,作为皇后和大将军的侄子,应该是除了皇族子弟以外最受宠信的外戚子弟了。他作为汉武帝的侍中,出入宫禁,侍从武帝,深受信任。他虽年少位尊,但精于骑射,为人少言寡语、胆气内藏、敢作敢为。汉武帝想教他兵法,他却答:“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但是少年的梦想一直还在他的心头缭绕,因此他主动向汉武帝请战。汉武帝出于对这个外甥的喜爱或者说是希望少年成材,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元朔六年出击匈奴的时候,让霍去病上了战场。
初露锋芒
元朔六年(前123年)汉武帝再次筹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对匈奴反击战(即历史上著名的漠南之战)。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击匈奴,接受武帝诏令,未满18岁的霍去病主动请缨。武帝遂封他为骠姚校尉随军出征,以所部壮士为其部属。作为大将军的外甥和汉武帝的爱将,霍去病受到了很好的照顾。他本身就是羽林出身,而羽林本身就是汉朝的精锐部队。汉武帝时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良家子宿卫建章宫,称建章营骑。后改名羽林骑,取其“如羽之疾,如林之多”的意思,属光禄勋,为皇帝护卫,长官有羽林中郎将及羽林郎。上面说的六郡都是在边地,民风彪悍,善于骑射。同时又都是良家子弟,霍去病的800骠骑应该就是这些精锐。
在这次战役中,霍去病再三请战,卫青便给了他八百骑兵。霍去病没有任何实战和指挥经验,带领他的八百骠骑勇士径直抛开大军几百里,寻找有利的机会攻杀敌人。少年的心中没有害怕,没有惶恐,有的只是建功立业的雄心,以及不顾危险的豪迈。正是他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才使他所向披靡,战功卓著。
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寻找敌人的踪迹,结果他独创的“长途奔袭”遭遇战首战告捷。他在匈奴的腹地袭击了营地,杀死了匈奴相国和当户,杀死单于祖父一辈的籍若侯产,活捉单于叔父罗姑比,斩首2028人。这样的功劳在大军失利的衬托下更加耀眼,大喜过望的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赞叹他的勇冠三军。
霍去病年轻、骁勇,没有经验,能一战封侯确实有运气的成分。八百骁骑虽然悍勇,但大漠中敌我不明,极可能遭遇匈奴主力,被聚而歼之、血本无归(汉匈战争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苏建等都有这样的经历,赵信也是在寡不敌众部下将尽的情况下复归匈奴的)。霍去病出发时并没有明确目标,基本是寻敌决斗,长途奔袭,打的是遭遇战、突袭战,勇则勇矣,实在是险到了极点。也许是天赐名将,战争要催生这样的一代名将。
两战河西
河西因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又称河西走廊。河南、漠南战役后,匈奴在大漠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剩左贤王及河西匈奴军队。公元前121年3月,汉廷令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兵万人进击匈奴。汉匈河西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完胜而告终,汉王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从此,汉王朝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实现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目标,为以后进一步大规模反击匈奴提供了可能。之后,汉朝根据当地习俗分设五属国,后来又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加强了对该地的控制。河西之战是霍去病真正成长为优秀的军事统帅并形成自己军中班底的定山之战。
首战令霍去病脱颖而出,也使他在以后的重要军事行动中成为汉武帝用将的首选人物。在这里与其说霍去病喜欢冒险,不如说汉武帝本人更喜欢冒险。据现在推测,汉武帝的这次河西之征任用不满20岁的霍去病为主帅单独统兵一万进击河西多少有些试探的成分,让霍去病去放手一搏,碰碰运气。汉武帝的另一个目的应该是检验一下霍去病的大兵团作战能力,因为他急于打破双方各占胜场的胶着状态,渴望均势的突破。放眼朝中诸将,最能贯彻他战略意图的恐怕就是这个天赋极高而尚缺火候的冠军侯了。
元狩二年春,就是霍去病初露锋芒的两年后,汉武帝又一次发动对匈奴的进攻。这次出塞前,汉武帝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品级与大将军相等。他率领精骑1万人,从陇西出发,攻打匈奴。霍去病果然不负众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这也正是汉武帝希望看到的正规大兵团作战的实例,希望霍去病在这里能锻炼出自己的军事才能。
结果霍去病大获全胜,一扫过去与匈奴战争的颓势,取得空前的胜利。霍去病终于有机会完全按自己的战术思想单独指挥一支劲旅打一场漂亮的运动战了。在他之前恐怕没有哪一次战役、哪一个将领以这样的大兵团打过这样的大穿插、大迂回战。
霍去病六天中转战五国,长驱直入,高歌猛进。他集中优势兵力在连连攻破河西的五个部落后,避开浑邪、休屠二王的正面防御工事,悄悄沿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东急驰一千多里至皋兰山(今甘肃兰州市南),合短兵与卢侯、折兰二王鏖战于皋兰山下。而皋兰山一役则是双方真正的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拼杀。此战霍去病部毫无取巧之机,相反以少打多、以疲打逸,战斗打得异常残酷。虽然最后力斩卢侯、折兰二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己方也损失惨重。1万人的队伍,最后回师时不足3000,可以想见当时战斗的惨烈程度。但霍去病顶住了对手反扑的凶猛气焰,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和血战到底的决心带领全军前赴后继、奋勇拼杀,真正担得起其冠军侯的称号。
霍去病用兵灵活、随机应变、避实就虚、军无定式,不按常理出牌。在运动中屡出重拳,闪击制胜,打得匈奴人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对于其神出鬼没的运动战,匈奴人很不适应,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在这次战役后不久,在这年夏天,骠骑将军又一次领军出征。这次进攻中没有了卫青的身影,又是四将军出塞,仿佛是元光六年的翻版。估计汉武帝是希望霍去病在这次出征中和他的舅舅卫青一样,能建立功勋,在军中树立起权威。
这次出塞的四位将军中骠骑将军霍去病与合骑侯公孙敖从北地出兵,分道进军。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都从右北平出兵,分道进军。在东北汉武帝出动了1.4万人,由李广和张骞率领。从汉武帝的意图来看,这次东北的作战是一次战略牵制,是为了西北的出击,目的是全力打击匈奴在西北的右贤王集团,以达到通西域的战略目的。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配合作战的公孙敖等常跑大漠的“老马”还不如两年前的长安公子霍去病,居然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霍去病遂再次孤军深入,并再次大胜。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斩敌3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5人以及匈奴大小阏氏、匈奴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计63人。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起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在这次战役后,还有一个关于霍去病的传说流传了下来。霍去病河西立下大功,汉武帝特派使臣载了美酒到前线去慰问他。霍去病对使臣说:“谢谢皇上的奖赏!但重创匈奴不是我一人的功劳,功劳归于全体将士。”于是,命令将御赐美酒抬出犒劳部下。但酒少人多,怎么办?霍去病吩咐手下,将两坛美酒倒入营帐所在的山泉中,整个山谷顿时酒香弥漫。全体将士纷纷畅饮掺酒的山泉,欢声雷动,这就是“酒泉”的来历。
大破匈奴
元狩二年是一个多事之年,在这年秋天又发生了令人拍案叫绝的事情。两场河西大战后,匈奴单于由于西方的浑邪王屡次被骠骑将军率领的汉军打败,损失几万人而大怒,想召来浑邪王,把他杀死。估计是消息不机密,所以被浑邪王知道了,于是浑邪王和休屠王等想投降汉朝。汉武帝不知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遂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对于派霍去病前去招降一事,始终都没让人搞明白,汉武帝为什么派的是霍去病,而非相对怀柔的卫青。对于浑邪、休屠二王来说,要面对这样一个对他们来说如同恶梦般人物的接降汉使实在有些尴尬和恐怖。
霍去病领兵1万,渡过黄河与浑邪军众相望。这时浑邪王部队中的副将们看到汉朝军队,又听说是霍去病带领的部队,军威凛凛的霍军大概是让这批新遭重创的匈奴人又一次想起了霍去病军刀的滋味,再加上本来对投降汉朝没什么想法,于是很多人就开始逃跑。这时霍去病的气势表现出来了。一般的情况下,当时匈奴人一片混乱、情况不明,霍去病完全可以任由匈奴人自行内乱,没必要亲自冒险到一堆炸了窝的匈奴人中去。因为被匈奴乱兵杀死或俘虏的机率很大,而霍去病竟然大胆地冲入匈奴军中,以不伤己方一人的代价杀死了哗变的8000匈奴人,既而降服了余下的4万人。一场一触即发的兵乱最终消于无形。
霍去病的气势不但镇住了浑邪王,同时也镇住了4万多名匈奴人,他们最终没有将哗变继续扩大。少年英雄的胆识可见一斑,他当时肯定像战神一样威武。这个形象不光刻在了匈奴人的心中,也刻在了中国历史的画卷上。
在杀死哗变的匈奴人之后,霍去病命浑邪王一个人乘着专车,先到皇帝的行在所。然后由他领着浑邪王的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投降者有几万人,号称十万。他们到达长安后,汉武帝用来赏赐的钱就有几十万,并划定一万户封浑邪王为漯阴侯。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面对外虏的受降,不但令饱受匈奴侵扰百年之苦的汉朝人扬眉吐气,更让汉朝人有了身为强者的信心。霍去病一生征战,处处行险,但险中之最险的恐怕要数这一次。心理战尤胜于真正的交战,霍去病控制大局的能力和临危不惧的胆色千载之后仍令人叹服。
从此,河西走廊成为汉朝的领土。不久汉朝在河西地区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与西域之间的交通,从此畅通无阻。不仅如此,在这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在西北方向的压力大减。减少了陇西、北地、上郡戍守之兵的一半,从此汉朝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形势,可以专一对付东北的匈奴左贤王部和单于本部了。
直插漠北
元狩四年(前119年),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了汉军的王牌。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能力无比信任,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五万骑兵,霍去病从代郡出兵,卫青从定襄出兵,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为了解决粮草供应问题,汉武帝又动员了4万多私人马匹,步兵10余万负责运输粮草辎重。
汉武帝的意图是用霍去病和匈奴单于的主力交战,因为霍去病出兵的代郡是正面面对匈奴王廷的。但是这次由于一系列的阴错阳差,卫青面对的是单于主力,而霍去病面对的是左贤王集团。霍去病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战能力,穿越大漠,北进转战两千余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斩敌7万余人,俘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左贤王战败逃走。
此战,彻底打垮了左贤王战略集团,是继消灭右贤王战略集团和同期卫青打垮单于战略集团的又一决定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