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塔木德密码——犹太人的传世智慧
11448200000040

第40章 教育使人明理

教育的结果是使人懂得真理,所以它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犹太箴言在犹太人的历史传统中,宗教和文化教育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犹太人看来,人一生有三大义务,而教育子女当位列其首。圣经?申命记》中说:听着,唉,以色列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是唯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须铭记在心。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都要谈论它们”圣经?箴言》更明确地告诫以色列人把教育儿童作为毕生最重要的事情,如:父亲要给子女的教诲,就是智慧之言”我儿,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不可背弃你母亲的教导。犹太人之所以如此强调成人对子女的教诲与指导,是因为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了虔诚、平和、优雅的个人性格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中世纪以来,遍及欧美的犹太社团都极为重视教育与学术研究。尽管“世界对犹太人的态度是黑暗的,但学术的光不会熄灭”为了让孩子成为有知识的人,犹太人对教育怀着极高的热忱,上学成了他们的期望,智力受到赞扬,高学位为他们所追求”以色列建国以前,犹太复国主义者就试图把教育作为复国的手段之一。建国以后,以色列历任领导都很重视教育。用以色列前总理夏扎尔的话来说,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前总统纳冯教授在卸职以后又勤勤恳恳地当上了教育部长,而且还干得极为投入。这在其他国家是极为罕见的,而在以色列却十分平常,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真正认识到了“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前提”著名科学家卡齐尔1978年卸去总统职务之后,毅然来到了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和特拉维夫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并常常给学生上课,三尺讲坛成了他的工作领域。以色列历任政府尽管所面临的客观环境不尽相同,施政纲领也各有差异,但在教育问题上的政策却始终如一。它们都“遵循前辈的传统,把教育视为以色列社会的一种基本财富以及开创未来的关键。教育制度的目标,是把儿童造就成这个由不同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背景的人共处的民主和多元社会中富有责任感的成员”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更不是仅仅为了粉饰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投入,千方百计地为教育创造条件。塔木德》上曾经指出:如果学习是最高的善,那么,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机会与条件便是仅次于学习的善。因此,许多犹太社团都把教育投资视作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从上世纪的一本年鉴上我们可以看出阿什肯纳齐人的教育观:每一个社群都抚养年轻人并且每周为他们提供去学院院长处学习所需要的经费。他们还支持每个年轻人辅导两个小孩,以便他能和他们口头讨论他已学过的《革马拉》……从而体验《塔木德》观念的精妙。小孩将由社群慈善基金会或公共食堂提供伙食。如果社群是由100个家庭组成的,那么它至少要抚养300个青年和儿童。一个家长将被指定抚养一个青年和两个儿童。在整个波兰王国的犹太家庭中,几乎没有不潜心钻研《托拉》的人。要么家长本身是个学者,要么他的儿子、女婿或在他家吃饭的青年是学者……在每个社群,学院的院长都享有盛誉,富人和穷人均听从他的教诲。没有人对他的权威性表示疑问。每个人的行为都顺从他的吩咐。他手持木棍和鞭子,惩戒和责打越规者,颁布法令和禁令,建立护卫队。但是,每个人都热爱学院的院长。由于学习和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单靠社团本身来筹措,往往力不从心。为此,犹太人把教育事业与慈善传统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就是把“什一税”作为追求学问的经济支柱。犹太人很早就接受了“什一税”的观念。关于“什一税”的用途,犹太教律法上虽然有很多详细的规定,但有一点极为明确,即什一税首先要用在“那些把时间都花在研究《圣经》和其他典籍的人身上”此外,一些犹太商人在发迹之后也纷纷解囊,为教育和研究提供经费。在他们中间早已达成一种共识:发财致富并非最终目的,而要以金钱来“购买生活的权力”购买知识与经验”直至今天,犹太人捐款的第一投向仍是学校建设。在以色列的一些大学里,奖学金、研究基金都由外国犹太商人提供,很多教学设施如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室等也由犹太富商赞助或捐赠。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这三所最有名的大学中,至少有一半董事是外国人,尤其是美国犹太人。在他们看来,帮助以色列兴办教育才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把钱投入文化事业甚至比帮助以色列购买军火更有实际意义。以色列建国以后,历届政府一直在教育方面投入了较高的经费,从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犹太民族是个具有古老文明传统的民族。热爱知识、重视教育是犹太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早在以色列建国之前,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就把教育作为复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最早在巴勒斯坦出现的犹太人组织是犹太学校。以色列建国前,犹太人就已建立了两所大学和许多中心小学。以色列历届领导人一直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看做一个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否的根本问题。教育立国、科技立国是以色列从成立之日就追求的目标。他们认为,如果不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建立一个模范的社会,则以色列在战场上将处于军事劣势,在国际上得不到尊重,也无法吸引众多的犹太人来定居。这样,以色列就无法生存下去。为此,梅厄夫人说过: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夏扎尔也曾说过,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伊扎克?纳冯则更直截了当地说: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以色列建国后,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1949年以色列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这是这个国家最早制定的几个法律文件之一。1953年颁布了《国家教育法》1969年颁布了《学校审查法》等等。这一系列法律的制定,确立了教育的地位,形成了以色列特色的教育制度。以色列在教育方面投入了较高的经费。从20世纪70年代始,以色列教育经费始终高于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最高的1979——1980年度竟达8.8%。在一个四面树敌、困难重重且军费开支相当高昂的国家,教育投资能达到这一水平,确实不容易。以色列教育投资之高,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正是因为有了较高的教育投资,以色列教育才有了迅速发展的坚实基础。以色列是个移民国家,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带到以色列,其中既有东方文化又有西方文化,既有传统农业文化也有现代工业文化。以色列教育投资的目的之一就是填平这些不同文化的鸿沟与差距。为此《国家教育法》明确规定:以色列的教育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国家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促进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之间的融合,清除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别,以形成一种新的犹太国民文化。高昂的教育投资使以色列教育结出了累累果实。以色列的人口只有500多万,但是在校人数达到138万人之多,还有很多成年人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在以色列人中有1/3是学生,也就是说,每3个人中就有1个学生。从大学人数来看,以色列总人口与大学生的比例仅低于美国和加拿大,比欧洲的一些国家都高。以色列的文盲率十分低。以色列的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一流的大学。凡是到过以色列的人都必去“游览”以色列的大学。凡是到过这些大学的人无不为它们校园之幽美、建筑之宏伟、设备之先进和藏书之丰富而赞叹不已。以色列大学的许多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承认为权威性项目。以色列每4500人中就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由于国内容纳不了这么多专家、学者,以色列已开始“输出”人才,不少人才外流,特别是流向美国。发达的教育和优良的人才素质终于使“弹丸之国”以色列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地缘政治力量和国际力量。一个贫穷、愚昧横行的国家,将是一个走向灭亡的国家,一个受人欺凌的国家。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就是教育。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可以使一个陷入灾难的国家走向重生,以色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