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与我同姓的那些人:李姓
11446300000018

第18章 唐前李姓名人(7)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立己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

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享年七十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为高祖。葬于献陵。

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创建大唐帝国。后来又剿灭群雄,统一全国。李渊不但有着过人的军事谋略,还有宏大的政治谋略,也正是因为他全面的治国安邦,修明政治,才奠定了李世民的贞观盛世。

李孝恭

李孝恭李孝恭(591年~640年)唐初大将。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高祖族侄。

李孝恭小时就沉着机敏,有见识气量。高祖平定京师后,下诏拜他为山南道招慰大使,招降巴蜀三十余州。随后进军攻击朱粲。大破其阵,俘获其众。李孝恭对降附之人怀之以礼,抚慰有加,后全都赦罪释放。因为此举保全了许多性命,可称得上“仁德”二字,传檄所到之处,相继归附。

第二年,被任命为信州总管。当时,萧铣占据江陵。李孝恭多次献计进攻萧铣的割据政权,李渊非常欣赏他的计策,进爵为王,并改信州为夔州,拜孝恭为总管,命他广造大船,教习士兵水战,准备进攻萧铣。

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率大军,统水陆十二总管从夷陵出发,直逼江陵。萧铣的江州总管盖彦举是个懦夫,乖乖献上五州之地投降,门户大开。李孝恭很快纵兵把江陵围得水泄不通,很快就攻克了水城,俘获舟船数千艘。梁国的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等人本来是带人来拜谒萧铣的,听说梁国兵败,新主对自己又无恩宠,就都转投李靖军门。李孝恭平灭萧铣后,被拜为荆州大总管,岭南四十九州皆望风而降。

武德七年(624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击败江东辅公袥的反叛,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江淮及岭南诸州都归他所统摄。

隋灭乱起,李氏家族里除李世民能带兵驰骋天下外,宗室中只有李孝恭一人能够独当一面,并立有击破梁国的大功。然而,李孝恭本性宽恕,没有骄矜自得,所以李渊、李世民都对他十分亲切。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

功成名就之后,河间郡王不喜反悲,对周围的人说:“我住的大宅子真是太宏丽了,应该卖掉它,买一座小院子,能够住就可以了。我死了以后,诸子有才,守此足矣。如果这些犬子没有本事,也免得这么好的大宅子便宜了其他人。”

贞观十四年,李孝恭暴毙,时年五十岁,正当壮年。李世民亲自举哀,哭之甚恸。

李百药

李百药(565年~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

李百药出身于仕宦家庭,父亲李德林,北齐时官至中书侍郎,参与国史修撰,编成纪传体《齐史》27卷,入隋朝之后,官至内史令,封安平公,又奉诏继续编修《齐史》,全书尚未完成便去世。

由于自幼体弱多病,祖母赵氏为其取名“百药”,希望能带来好运。受家庭影响,李百药少年时就好学博闻,七岁便能属文。隋文帝时,他承袭了父亲李德林的安平公爵位,并被任命为太子舍人、东宫学士。李百药的才能也得到了隋文帝的赏识,朝中奏议文告,多由他撰写。但在隋炀帝时,他受到排挤,任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

隋朝末年农民大起义时,李百药还曾经一度被胁迫到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等人的队伍中。入唐后,李百药被拜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他参加制定了《五礼》及律令的工作,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被太宗采纳。在政治上也有些作为,擅长文章与写诗。而李百药最著名的作品当属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齐书》。

唐初之时,高祖就曾经下令修撰前代各史,可是由于组织不力的原因,历经数年,竟毫无成果。太宗贞观三年,李世民又下诏修前朝史书,李百药这次接受了撰修齐史的任务,决心要将父亲未竟的事业完成。他在父亲旧稿的基础上,兼采其他史书,几经删改、增补,历经十年,修成了50卷的《齐书》。后人为了与萧子显的《南齐书》区别,改称为《北齐书》。

《北齐书》的撰修,贯彻了以史为鉴的宗旨。李百药自身经历过朝代更迭之时的盛衰变化,对于总结政治得失的经验教训是很有自己的看法。同时,《北齐书》也详记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情况,记载虽稍简略,却是研究东魏、北齐时期有关农民起义的重要史料。这些史料在《北史》中多被删除,更可见其价值的珍贵。《北齐书》被列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

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初著名的将领。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是隋朝著名将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担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亲李诠官至赵郡太守。由于受家庭的熏陶,李靖从小就有过人的文武才略,积极进取。他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到明主,一定要立功立业,以取富贵。”舅父韩擒虎每次与李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说道:“可与我谈论孙、吴兵法者,只有李靖。”

隋朝末年,各地反隋斗争风起云涌。当时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当时担任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东)丞的李靖察觉了李渊的动机,准备告发。但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俘获了李靖。临刑前,李靖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为何要因私怨斩壮士!”李渊听后,十分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世民更是爱慕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不久,李靖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卫。随后,在跟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的战斗中立下军功,授任开府,李靖开始崭露头角。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跟随赵郡王李孝恭征讨盘踞在长江中下游的萧铣。这时,正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涨。萧铣以为水势汹涌,三峡路险,唐军不能东下,于是放松警戒,不加防备。唐将也大都望而生畏,请求等洪水退去之后再进兵。而李靖则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李孝恭听取了李靖的意见,于是率领战舰二千余艘,冲破惊涛骇浪,顺流东进,连破荆门、宜都二镇,并乘胜前进,一举攻至江陵城下,迫使萧铣投降。进入江陵后,李靖严明军纪,城内百姓秋毫无犯,众人皆服,江南各州郡闻风也都相继归附。李靖因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任检校荆州刺史。接着,李靖又率军南下广西,使岭南地区96个州,60多万户归顺唐朝。

武德六年(623年)七月,原投降唐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辅公祏窃据丹阳(今江苏南京),举兵反唐。高祖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前往平叛。辅公祏则派大将冯惠亮驻守当涂,陈正道驻守青林,并用铁索封锁长江,阻断水路。李孝恭召集诸将商议进攻之事,诸将大都认为,如果直取丹阳,一举捣毁辅公祏,冯惠亮不战自降。李靖则精辟地分析了敌方形势,说道:“辅公祏用精锐部队坚守丹阳,如果我军到丹阳,停留十天半月,进则辅公祏未平,退则冯惠亮为患,腹背受敌,恐怕并不是万全之计。冯惠亮、陈正道尽管也是重兵守城,但如果进攻他们的话,是出其不意。剿灭叛军之机,只在此举。”李孝恭听从了李靖的建议。李靖于是率军水陆并进,攻陷冯惠亮。接着又乘胜而进,率兵直抵丹阳城下,辅公祏被活捉。高祖十分钦佩他的军事才能,赞叹说:“李靖真是萧铣、辅公祏的膏肓,古时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如何可比!”并设立东南道行台,授任他为行台兵部尚书。

武德八年(625年),突厥颉利可汗率兵十万大举进犯太原,高祖命李靖为行军总管抵御突厥,迫使颉利引兵北撤。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统兵十万出击突厥。李靖奋战,生擒颉利可汉,在中原为患多年的东突厥从此灭亡。李靖获加光禄大夫,拜尚书右仆射。

凭借赫赫军功,李靖已是荣华富贵在身,但他又知水满则溢的道理,知足而退。贞观八年(634年)十月,李靖以足疾请辞,言辞恳切。唐太宗颁下诏书,加授特进,赐物千缎,上乘马两匹。不久,又特赐李靖一条灵寿杖,以帮助他疗养足疾。然而,李靖辞官两月之后,西北吐谷浑进犯凉州,朝廷决定兴兵反击。此时,李靖已经年逾花甲,他顾不上足疾与年事已高,主动请求挂帅,亲自远征。唐太宗大喜过望,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反击吐谷浑。李靖在积石山大败土谷浑军,土谷浑可汗伏允被杀,其国土尽归唐朝。李靖以功进封卫国公。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恶化,唐太宗亲临病榻看望李靖,涕泪俱下。这年四月二十三日,李靖病逝,享年七十九岁。唐太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景武。

李靖文武双全,军功卓越,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李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并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被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