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11445600000041

第41章 朱元璋是个行刑人(1)

整治贪官下力气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平生最憎恶的事之一就是谋反,不过他好象忘记了自己就是谋反才得到天下的,二是贪污。谋反会危及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贪污则是挖大明的墙脚,尤其是当他想起那本该发给自己父母的赈灾粮食被元朝的官吏贪污导致自己父母忍饥挨饿的事,就禁不住会咬牙切齿,发誓要杀光天下的所有贪污者。老朱想要的是一个真正纯净的王朝,一个没有贪官、百姓安居乐业的王朝,这是他的光荣与梦想,值得我们赞赏。

但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却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因为人的欲望,因为金钱美女的诱惑,很多人在这条路上湿了鞋,送了命,还是会贪。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经对他的大臣们说过这样一番动感情的话:“从前我当老百姓时,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心里恨透了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有贪官敢于危害百姓的,绝不宽恕!”朱元璋是说到做到的,他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立杀!

杀人也就罢了,为了增加震慑力度,朱元璋杀人还杀出了水平,杀出了艺术效果。朱元璋所设置的这条政策绝对骇人听闻。

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机构设置多有不同,但县衙的布局是差不多的,都有大门、戒石、鼓楼、二门这些结构,但在明朝却在大门和二门之间多设置了一个土地祠。

这个土地祠是干什么用的呢?不要吃惊,这个地方是剥皮用的,剥的就是人皮。

朱元璋命令将贪污官员处死后,还要把贪官的皮剥下来,然后在皮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并挂于公座之旁,供众人参观。这个稻草人不是用来吓唬鸟的,而是用来威慑贪官的。

较早享受到这一高级待遇的是朱元璋的老部下朱亮祖,这位朱亮祖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立有大功,被封为永嘉侯(侯爵),镇守广州,可谓位高权重。但此人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骄狂。

当时的番禺县(今广州番禺区)县令叫道同,是一个很清廉的官员,由于执法严厉,与当地的土豪劣绅发生了矛盾。这些土豪吃了亏又拿道同没办法,便拉拢朱亮祖,希望他为自己出头。头脑简单的朱亮祖不加思索地收了好处,满口答应了。

很多人不是故意犯罪,而是因为智商不够,这样的人死了,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被同情。

这个朱亮祖也算是个言而有信的人,自从收了人家的好处费,就处处找道同的茬儿,干涉道同的正常执法,同时,发动自己黑道白道上的朋友,打了道同一顿。这个道同是个汉子,虽然工作屡屡受限,而且还挨了打,但是丝毫没有屈服,与朱亮祖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双方矛盾一步步升级,终于达到了顶点。道同抓住了恶霸罗氏兄弟,朱亮祖一看自己的出钱人被人抓了,这样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声誉,于是脑袋一热,竟然动用军队包围了县衙,强行将人犯给抢了出来。并且恶人先告状,参了道同一本,要弹劾道同。

道同忍了三次后,终于忍无可忍了,也随后向皇帝递送奏章说明情况,但他忘记了,自己跟朱亮祖比,差的有点远,光是跑路的设备差距悬殊,人家坐飞机,他只能骑自行车。这样谁先赶到皇上那就等于是占到了先机。

等道同气喘吁吁地骑车赶到京城的时候,朱亮祖已经到了京城一个星期了,现在正气定神闲地跟自己京城的朋友唠嗑,看见满头大汗的道同从街上走过,朱亮祖冷笑着说,小子,有你好瞧的,让你这次变成彻底的肉包子。原来,朱亮祖早就在自己到京城的第一天就同朱元璋见面,狠狠地告了道同一状。朱元璋此时不知道正为什么事儿烦心呢,也没正经地问问朱亮祖是怎么回事,就立马派人去斩杀道同。

可怜了个道同,几乎是刚到京城时间不长,就被回去抓他的人逮了个正着,没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脑袋跟身子就分了家。

就在朱元璋发出命令后不久,道同的奏章就到了,道同是个小官儿,自己上奏章自然不能跟朱亮祖这样的大臣相比,所以奏章上也不会占到什么先机。朱元璋一对照奏章就发现了问题,连忙派人去追,但是他自己训练出来的军士,速度之快他也知道,杀人就更快了,老朱就这样无形中做了朱亮祖的帮凶。

朱亮祖倒是高兴了,心想,你道同真是不自量力,一个小县令居然斗胆跟我斗,一个小小的臭鸡蛋居然要对抗上好的花岗岩,不摔死你你就不知道什么叫疼。同时,朱亮祖也觉得自己没有让自己的主儿失望,出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自己的声誉也维护好了,可喜可贺!现在他和那些土豪恶霸可以高枕无忧了。

话虽如此,但朱亮祖仍然有些不安,他跟随朱元璋打过仗,知道这人的脾气秉性,要么不干、要么做绝的性格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但是朱亮祖觉得道同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知县,而自己却跟随朱元璋南征过北战过,立下过汗马功劳,朱元璋应该不会为了一个芝麻官对自己下手的。再说了,即使下手也不过就是罚点钱,说服教育一下罢了,再不济了,蹲两天局子,也就完了,于是也就放下心来。

朱亮祖的估计看来好像是对的,在他战战兢兢地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发现朱元璋没有任何反应,他终于安心了。但是就在他彻底安心了几天之后,大理寺的官员手持朱元璋的手谕来抓他时,朱亮祖当时嘴巴张得能塞进去两个大馒头,碱面的,手工的,相当实惠。他虽然手下有兵,但还没有神经错乱到敢于和朱元璋对抗。他知道那样做估计会死得更惨。所以他十分老实地把自己的兵权交出,和大理寺的官员一起前往京城请罪。然而大理寺的官员坐在朱亮祖家的太师椅上,喝着茶,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你儿子朱暹呢?”这下朱亮祖更傻了,现在后槽牙在众人面前一览无余,他顿时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朱亮祖再一次明白了朱元璋的人生哲学: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到底是什么意思。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九月初三,朱亮祖与其长子朱暹一起被押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没有跟他多废话,活动了一下手腕,充分发挥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上来就用鞭子抽朱亮祖。侍卫们一看皇帝亲自上阵,心想哪能让皇上累着?于是纷纷表示要帮皇上的忙,在得到朱元璋默许后,就开始动手了。可怜了前两天还活蹦乱跳的朱亮祖,与他的儿子朱暹就这样被活活抽死了。

杀掉朱亮祖和朱暹后,老朱还不解气,又下令将参与此事的恶霸全部杀死。他念朱亮祖有功,给他留了个全尸,但其他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朱暹等人的皮都被剥了下来,悬挂在闹市,供众人参观,以为后世警戒。

朱元璋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法让很多官员是胆战心惊。朱亮祖死的可怜,但同时有个记录是他无心插柳柳成荫地打破的,那就是:他是第一个被当廷打死的大臣。

不过他并不是最后一个。自从朱亮祖开了这第一个头之后,当廷打死大臣这一明朝独特的现象就此延续了下去。终明一朝,很多直言大臣都被这种极端的刑罚打掉了性命。

此后,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的态度越来越严厉,在这方面,老朱有很多的发明创造,比方说,允许普通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们绑起来,送京治罪,而且在路上任何一个检查站都不得阻拦,如果有人敢阻挡,不但要处死,还要株连九族!这在中国法制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以往任何封建统治者想都不敢想的政策。

但是这一政策的操作性不强,老百姓在大部分时候都知道自己只不过就是个鸡蛋,拿自己撞花岗岩是在找死。

除了利用群众检举揭发这条路径,朱元璋肃贪的主要线索还是来源于他的耳目,也就是东厂西厂锦衣卫的特务组织。这些人遍布全国各地,穿着便衣,没事人似的在街上闲逛,其实眼睛耳朵时刻在盯着看似可疑的人,那些贪官污吏最好说话都在自家密室里,还得明确跟自己说话的人不是什么特务组织的人,否则一有什么风吹草动,马上就会飘到皇上耳朵里。

朱元璋使用了这么多的手段,自己也全力配合,按说贪污行为应该绝迹,然而情况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也是一直使老朱浪费了半天脑细胞但是想不明白的一件事。

朱元璋制定了严酷的法律,规定当时的刑罚限于笞、杖、徒、流、死五种,从字面上也很容易理解这五种刑罚,笞就是鞭打,杖就是棍打,徒就是监禁,流就是流放,死就是处死。

客观来说,在封建社会这些刑罚并不算重。这也是朱元璋考虑到前朝的刑罚过重而作出的一种改进。

但是朱元璋并不是个按套路出牌的人,在对付贪官污吏和反对他的大臣上,他依靠的绝不仅仅是这几招。这也是让那些大臣闻风丧胆的地方,自己犯了法,按照规定处罚不会很厉害,但是朱元璋经常出其不意地使出一些混合招数,给自己用些别人没见过也没用过的措施,真真是不可思议。在老朱越杀贪污的人越多的情况下,他是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把一些真正富有想像力和高度技术含量的发明用在了实际生活中。实施的刑罚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凌迟,就是把人绑在柱子上,用刀慢慢割,那是个细工活儿。如果行刑的人技术好,那受刑者就要受苦了,据说最高纪录是割3000多刀,把肉都割完了人还不能死。除此外,老朱还发明了所谓的抽肠(在肛门处将人的肠子抽出,直到掏空内脏)、刷洗(将不断沸腾着的开水浇在人体上,然后用铁刷子刷,直到剩下一具骨骼,残忍)、秤杆(用铁钩将人心窝钩住后吊起示众,直到风干)、阉割、挖膝盖等等。听起来真的觉得不是一般的残忍,是相当残忍。

但是人的欲望是填不满的沟壑,即使老朱想出来的这些招数,让人死的很艺术,听起来让人生畏,但是官员们仍然前腐后继,活像一群敢死队,成群结队地走到朱元璋的刑具下。

据统计,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有几万人,到洪武十九年(1386),全国十三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大部分都被杀掉了。在当时当官未必是件好事,能平平安安地活到退休就算是功德圆满的,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一声阿弥陀佛。

朱元璋十分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人饱读诗书,以所谓的“朝闻道,夕可死”为人生信条,却在当官之后成了“朝获派,夕腐败”。他想破脑袋也不明白,但怎么对付这些人他是清楚的,那就是一个字——杀!

但是杀完一批,又来一批,朱元璋急眼了,最后归结到自己颁布的法律不够严酷上,于是变本加厉,颁布了更严厉的法令:“这些贪官都是得了什么病?传染力这么强?早上刚杀完一个,晚上又来一群,那就不要怪我老朱不客气了,今后贪污受贿的,不必以60两为限,只要贪污就全部杀掉!”可就是这样也没能杜绝贪污,官员反倒是越来越少,于是在当时的史料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搞笑的记录:该年同批发榜派官364人,都是进士监生,一年后,因贪污杀了6人。别着急,后面还有,就是想喘口气再说:戴死罪、徒流罪办事者358人。加起来正好相当于那年新上任的官员一个没漏,全部落入法网。这概率实在是有点高。

那什么是个戴死罪、徒流罪办事呢?

说起来这可是明朝的一大奇特景观。很多犯人过堂,带着手铐脚镣,但是走到衙门,乐了,这当官的也戴着镣铐,跟自己一模一样,后面还有人监视。除了衣服是官服,活脱脱就是个犯人。

真不是一般的搞笑!

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像上面讲的,一年就招了10个官员,但是犯罪的有2个,戴罪办事的有8个,加起来正好是10个,如果这些官员都被处死,那这些犯人由谁来审啊?朱元璋虽然勤劳,但也不能代替所有的官员啊。老朱很懂得变通,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这样一个戴死罪、徒流罪办事的制度,具体操作方法是,官员犯了法,判了死罪,先拉下去打几十板子,就在官员给伤口涂药、估计自己小命不保的时候,牢里如果突然来了个人,这样这个官员的小命暂时可以保住,他会被拉出去,塞到马车上,送到各个衙门去处理公务。

想死?那不便宜了你,活儿还没干完呢!

结果是被判了死罪的官员给下面跪着的犯人判死罪,然后自己再到朱元璋那儿去领死。

铁手腕逼疯官员

这样杀下去,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衙门都没有人处理公务了,不得不找人来接班,所以那时候经常举行公务员招聘会,根本不需要考试,只要愿意当就可以。

史书上记载,那时候的官员们每天上朝前,都要在家门口和家人举行告别仪式。他们穿好衣服戴上帽子,抱抱老婆搂搂孩子,交待清楚谁还欠自己多少债、自己的私房钱藏在卧室的哪个角落,然后诀别而去,老婆孩子就在背后哭,除了人还是活的,和开追悼会基本没什么区别。散朝的时候,老婆孩子在家门口眼巴巴地等着,如果看到活人回家,那这晚就会大肆庆祝一番,庆祝的内容是今天我又活了一天。

这看似可笑,但是却是真实的历史景象,在不知明天是生是死的压力下,很多官员承受不住,纷纷表示自己就当白读了几十年书,情愿回家种地。

但朱大皇帝却不让官员们这样自由地选择,我辛辛苦苦给你们设计考场,耗费国家的人力物力,全国戒严,你们就这样一走了之了?既然做了我朱某人的官,就必须一辈子做到底,直到老死或者被杀死为止。

人类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明朝的官员们为了绝处逃生,想出了一个很绝的方法——装疯。

在洪武年间的朝廷里,好好的一个人突然间得了精神病是常见的,具体表现为痴呆、神情木然、披头散发、见到人就叫爹、拿着菜刀四处和人打招呼等,形式多种多样,目的当然只有一个——多活两年。

装疯的成功者之一是袁凯,他装疯的意志和四川的猪坚强一样坚强。袁凯是监察御史,有一次朱元璋派了个工作给他,把处决人犯的名单交给太子朱标。这应该是个很简单的工作,但袁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命运就这样改变了。他把名单交给太子后,太子是个善良的人,一看名单上这么多人要被处死,恻隐之心大动,于是主张从宽处理,可问题是他并没有自己去找老爹说这句话,而是转告袁凯,让他去向朱元璋传达自己的意见。

袁凯心想,去就去吧,见了朱元璋,老老实实地把太子的话原样说了一遍,完后叩个头,准备走人……谁知就在此时,朱元璋问他:“太子意见和我相反,依你看谁说得对啊?”

真是见鬼了!

你们父子俩的事情,是我一个小官能掺和的吗?袁凯左右为难,憋了半天,回答说:“皇上也没错,太子也没错,皇上杀人是维持法纪,太子放人是发善心。”

真是难为袁凯了!

谁知朱元璋听后大怒,当面斥责袁凯狡猾,不说真话,然后把他赶了出去。袁凯回家后越想越怕,心想明天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觉得今天赶自己出去是心慈手软的事,明天就将自己剥皮凌迟呢?于是下定决心装疯。第二天开始,他就不上朝了,让家里人传话说自己已经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