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米耶发现了一家很有价值的公司。这家公司在美国有多处油田、天然气田和牧场,公司的总部设在巴黎。它的市价每股在40至50美元之间,而实际上这个公司仅石油和天然气就已经达到那个股价了。也就是说,这个股票是一个超值的股票。
米耶马上派威尔去进行调查分析,米耶指示:“如果不达到200%的纯利,就不必考虑。”
威尔调查后发现,利润至少达到197%,而且有可能赚到300%。
于是,米耶邀请巴黎拉察特公司和高达利公司一起合作收购这家公司2/3的股权。收购价每股55元,比市价高出65美元。
米耶调查得十分清楚,这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持有的股票并不多,大部分股票都被法国人和比利时人所持有。所以,米耶就直接写信给这些股票持有人进行收购。
公开收购后的一个月,也就是1963年5月7日,米耶正式宣布已购买了过半数的公司的股权,约值4500万美元。这样,在股东大会上入主新董事会就是必然的了。在开股东大会时,一个公司的代表在主席台发言指出,这家公司的资产过于分散,油田、地产、牧场等等在各地的管理机构太多,行政开支太大。
随后,在纽约的米耶已经在进行“拆散”的工作了。他们取得公司,不是为了经营它,而是要拆散它。米耶把各地的油田、天然气、地产、牧场公开出售,变成现款。把原有公司的人员解散,支付一笔补偿费。结果赚得的纯利润达到了投资的3倍。
是使用化零为整的整合战术还是使用化整为零的拆散战术,是根据是否赢利来确定的。在商言商,只要有钱赚,就要什么方法有利就采用什么方法。
11敢于在突发事件中挺身而出
在一家酒店里,有一个叫桑克的服务员。一天中午他上班时,有几个人消费完离开酒店不久后又返了回来。说他们感到身体不适,怀疑饭菜有问题,要求赔偿,而且非要见老板。
吧台的值班人员让他们拿出证据来,对方却拿不出来。于是,几个人就争执起来,眼看着就要动起手来。
正在这时,老板从楼上走下来,看到这边有情况就走过去,问是怎么一回事。吧台人员看看老板,又看看那几个凶神恶煞的顾客,一时之间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桑克就冷冷地对老板说:“这里不关你的事,请走远一点为好。”
接下来那几个人就嚷道:“让你们老板出来,不赔偿的话我们就砸酒店。”
聪明的老板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立即转身离开了。
桑克装作去找他的老板并打电话报了警,因为他看出那几个人是来敲诈的。警察介入后把事情给解决了。
通过这件事,桑克给老板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不久以后,老板就提拔桑克做了酒店的办公室主任。
在突发事件面前,如果你能挺身而出,老板避免了丢丑,甚至是免遭了皮肉之苦,那么,老板自然会对你另眼相看。
12势不可以使尽
商鞅是战国时卫国人,姓公孙氏,所以也叫卫鞅或公孙鞅。
他原本在魏国宰相公叔痤手下任中庶子,帮助公叔痤掌管公族事务。公叔痤很欣赏商鞅,曾推荐商鞅做魏惠王的宰相,但魏惠王瞧不起商鞅,便没有答应。公叔痤死后,没了靠山的商鞅便投奔到了秦国。经过举荐,秦孝公发现商鞅是个难得的治国奇才,便“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秦孝公之所以如此看重商鞅,是因为商鞅提出的富国强兵的办法正好符合他振兴国家的愿望。
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在于促进社会发展,但这也触犯了守旧大臣的利益,于是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在变法之初,专程赶到国都来“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甚至太子都带头犯法。为了使变法顺利实施,商鞅毫不留情,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结果,十年的功夫,秦国便实现了国富兵强,乡邑大治,秦孝公也因此成为当时的霸主。
然而,就在飞黄腾达的时候,商鞅的心情却失落到了极点。为什么会这样?商鞅并不知道。于是,他便去请教一个名叫赵良的隐士。他对赵良说,秦国原本和戎狄相似,经过自己移风易俗才变成了现在父子有序,男女有别的景象。都城咸阳经过我一手建造,变成了今天宫阙高耸,宫室成区的样子。我的功劳难道还不能赶上从前的百里奚?
赵良直率地说:“百里奚一得到信任,就劝秦穆公请蹇叔出来做国相,自己则做副手。而你却大权独揽,从来没有推荐过贤人。百里奚在位六七年,三次平定晋国内乱,又帮他们立了新君,天下人无不折服,老百姓安居乐业。而你轻罪却要重罚,简直把人民当成了奴隶。百里奚出门从不乘车,热天连伞盖都不打,对人随和,根本不需要大队警卫保护;而你出则车马几十辆,卫兵一大群,前呼后拥,老百姓吓得躲闪唯恐不及。所以我劝你不如早点交出商、於之地,退隐山野,这样说不定还能终老林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最终结果真的不幸被赵良言中。秦孝公死后,秦惠王即位,公子虔等人立即诬告“商君欲反”,并派人逮捕商鞅。商鞅走投无路,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商邑。秦发兵攻打,逮捕商鞅,将其五马分尸,还诛灭了他整个家族。
商鞅和百里奚都握有大权,一个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另一个则谦卑清廉,小心翼翼。最终高高在上的不得善终,谦卑有礼的则受人钟爱。权利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好,是很容易割伤自己的。
13有智慧的人才有钱赚
有个犹太富翁病入膏肓,眼看自己不久于人世,便口述遗书,让人执笔代录:“我将全部财产留给送遗书给你的忠实奴仆;我亲爱的儿子尤第雅,你可以从我所有的财产中选择一个自己拥有。”
之后不久犹太富翁与世长辞,奴隶获得了财产继承权,兴冲冲地将遗书送到拉比手里,然后同拉比一起去找富翁的儿子。
拉比对富翁的儿子尤第雅说:“你父亲已将全部财产留给了他的奴隶,你只能从你父亲的财产中选择一项拥有。”
尤第雅不假思索地说:“我选择父亲的这个奴隶作我的奴隶。”
就这样尤第雅既拥有了奴隶,又拥有了全部财产的继承权。
这个富翁聪明过人,临死的时候儿子不在身边,所以想出了这个妙计。因为如果不这样,奴隶就有可能非法占有财产而不去通知儿子。尤第雅呢,则更不简单,他马上看出了父亲的本意,做出了非常正确的选择。
聪明人之所以最终财源滚滚,是因为他们能够看出别人看不出的事情本质。
14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
有一次,庄子去山里游玩,看到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但是伐木者站在树下乘凉却不砍伐它。庄子就问是什么原因,伐木者回答说:“别看这棵树长得挺大的,可是砍下来也没什么用处啊。”
庄子感慨说:“原来这棵树是因为没有用处才得以存活了这么久啊。”
从山里出来后,庄子到老朋友家去借宿,朋友很久没见面,非常高兴。于是朋友让童仆杀一只鹅来招待客人,童仆说:“家里有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一只?”
朋友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二天,庄子的弟子问他说:“昨天我们在山上看到的大树,因为没用而得以存活,后来主人家的鹅却是因为没用而被杀了。先生,这该怎么说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悠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你们要记住,只有归向于自然才是正道啊!”
在有用与无用之间遵循中道,顺应自然。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随着所处环境的不同而调整自己的外在表现。
15巧借时势创品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节约粮食,美国某政府禁止酿酒。极具经营头脑的哈默预计到:禁止粮食酿酒后,以葡萄为原料的威士忌酒必定会成为抢手货。
行情看准后,他急忙买下了美国某酿酒厂的股票六千股,此时每股的价格为几十美元。他向酒厂提出,自己的股息要酒厂用酒充抵。酒厂老板自然应允,这等于是给酒厂扩大了业务,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两个月后,股票的价格已经跳升到每股150元,威士忌酒价格猛涨。按股息,哈默得到了6000桶威士忌酒。他把这些酒统统装进特制的酒瓶里,贴上商标,抛向市场。
这时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威士忌,所以哈默把这些酒一送上柜台,立即就被一抢而空,而且店铺门口还常常看到人们为买酒而排的长队。很快,作为股息付给他的酒销出去了一半。
酒厂的老板们看到哈默用他们酒厂生产的酒发财,心中很不情愿,于是联合起来对付哈默。他们想通过倾销低价的混合威士忌酒把哈默挤出酒市场。他们先把每瓶酒降到8美元,哈默跟着把每瓶酒降到749美元。这个价格虽然赚不了钱,但也不会亏本,哈默利用薄利多销的办法,还是有利可图的。可是酒厂老板们见这个价格压不倒哈默时,他们就在酒里掺了35%的谷物酒精,以此来降低成本,每瓶酒标价只有449美元。哈默得知讯息后,立即将所有的威士忌降价成每瓶445美元出售。
有人不解地说:“酒厂卖的是混合酒,成本本来就不高,现在你将真的威士忌卖得这么便宜,这不是在做无利的买卖吗,这样做值得吗?”
哈默很有把握地说:“诀窍就在这里。顾客自然会对两种酒作比较的,用449美元买的是假酒,用445美元买的却是真正的威士忌酒,那人们当然都愿意买我们的酒,这样我们的酒的品牌就打响了。今天我们虽然少赚了一点钱,但是创出来的品牌却是超值的。从长远看,我们这个品牌的威士忌酒就赢得了潜在的大市场。”
果然如哈默预料的一样,他的企业出售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不久便成为了威士忌酒中的世界名牌,销量一直不衰,每年销售达100多万箱。
不争眼下一城一池的得失,把眼光放远,紧紧盯着潜在的大市场,这种做法,没有点胸襟和气魄是玩不来的。
16不要成为老板落魄的见证人
小东被公司炒了鱿鱼。很多人不理解是怎么回事,因为他的销售业绩始终都很不错。他其中的一个好朋友问他怎么回事,他才道出了事情的原因。
有一次,小东陪同老板参加一个高新技术产品洽谈会。正在就餐的时候,有一个人阴沉着脸冲他们走过来。这个人曾经是公司的竞争对手,由于他在前一次商战中被打败了,而且败得非常惨,结果就使他所在的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他也因此被炒了鱿鱼。他从此对小东的老板怀恨在心,从对手变成了敌人。
这时的小东就情不自禁地看了老板一眼,老板紧张地对小东说:“小心他。”话刚说完,那个人就来到了老板的面前,端起一杯葡萄酒,冲着老板阴险地一笑,然后将葡萄酒向老板的脸上泼去。老板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泼了一个正着,红色的葡萄酒顺着老板阴沉的脸向下淌,仿佛满脸鲜血。当老板摸起餐桌上的纸巾擦拭的时候,那个人已经潇洒地走了。而小东却还傻傻地愣在那儿,当他醒过神来的时候,老板已经转身离开了餐桌。
从那时起,小东就再也见不到老板的好脸色了。小东明白老板已经恨死他了。他想老板肯定是这样想的:我已经提醒了你了,你应该挡住那杯酒。或者在对方还没泼出酒的时候,先把酒泼到对方脸上,最起码不能让对方那么潇洒地离开,怎么也该冲上去揍对方一顿。
既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以后小东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为公司多创造效益来弥补对老板的深深歉意,然而老板根本就不领情。在年底的裁员中,他就理所当然地被裁掉了。
人事部在他的解聘通知书上写的辞退理由是:“缺乏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小东明白这只是老板制造的借口,然而也只好走人。
在职场中,当老板一旦处于丢丑的边缘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应对,而不是做一个冷漠的看客。如果不能避免老板丢面子,你就应该赶快躲开,而不是目击老板受辱。
17惹不起的小人要懂得躲
杨炎与卢杞在唐德宗时一度同任宰相。卢杞的爷爷是唐玄宗时的宰相卢怀慎,以忠正廉洁著称,从不以权谋私,清廉方正,是位颇受时人敬重的贤相。
他的父亲卢奕也是一位忠烈之士。卢杞在平日里不注意衣着吃用,穿得很朴素,吃得也很一般,所以人们都以为他有祖风。其实卢杞本人是一个善于揣摩上意,很有心计,貌似忠厚实则奸诈的人。
卢杞除了巧言善辩,别无所长,他嫉贤妒能,脸厚心黑。但大奸似忠,卢杞靠着左右逢源的溜须拍马之道,很快就由一名普通的官员爬上了宰相的宝座。
与卢杞同为宰相的杨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财能手,他倡导的“两税法”对缓解当时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的史学家评论他说:“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杨炎确实是个干练之才,受到时人的尊重和推崇。
此外,杨炎与卢杞在外表上也有很大不同,杨炎是个美髯公,仪表堂堂。卢杞脸上却有大片的蓝色痣斑,相貌奇丑,形象猥琐。
然而,博学多闻,精通时政,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杨炎,虽然有宰相之能,却没有宰相之度。尤其是在处理与同僚的关系上,他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特别是对卢杞这样的小人,他压根儿就没放在眼里。两人同处—朝,共事一主,但杨炎几乎不与卢杞有丝毫往来。按当时制度,宰相们一同在政事堂办公,一同吃饭:杨炎因为不愿与卢杞同桌而食,便经常找个借口在别处单独吃饭。
相貌丑陋内心自卑的卢杞怀恨在心,便先找杨炎手下亲信官员的过错,并上奏皇帝。杨炎因而愤愤不平,专门找卢杞质问道:“我的手下人有什么过错,自有我来处理,如果我不处理,可以一起商量,你为什么瞒着我暗中向皇上打小报告!”弄得卢杞很下不来台。于是,两个人的隔阂越来越深。
卢杞千方百计地要报复杨炎。他深知自己不是进士出身,又面貌奇丑,才干更是无法与杨炎相比,所以明着来肯定不行,于是他决定寻找机会下绊子。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节度使梁崇义背叛朝廷,发动叛乱,德宗皇帝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前去讨伐。杨炎不同意重用李希烈,认为此人反复无常,对德宗说:“李希烈这个人,杀害了对他十分信任的养父而夺其职位,为人凶狠无情,他没有功劳都傲视朝廷,不守法度。若是在平定梁崇义时立了功,以后就更不可控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