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凌鼎年游记
11434600000040

第40章 湖.南

沱江放水灯

说凤凰城也许有些读者会茫然不知所以指,但如果一提“边城”相信不少读者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沈从文先生笔下那令人神往的湘西小县城来。其实,这“边城”的原型就是今日的凤凰城。

凤凰城以它的古老、朴实,原生态,民族风味吸引人,让人流连忘返。更美的是它的夜景,而最美的夜景则在虹桥两岸。那虹桥横跨沱江,廊桥式建筑更平添若许神秘色彩、诱人色彩。

在虹桥凭栏而望,两岸的吊脚楼参差不齐,依次排开,渐伸渐远,如诗如画,那种特有的湘西风情从吊脚楼的窗口飘逸了出来,那土家族、苗家人特有的腊肉、烤肉味、姜糖香丝丝缕缕散溢在空气里,令人想起沈从文笔下恬淡的文字,与黄永玉笔下水墨淋漓的画面。

远眺,远处有山,依山而建的房子,绿树掩映,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愈发使画面有了层次感,有了美不胜收的意境。

俯看,沱江水缓缓流淌,那水是清的,那水是纯的,没有污染,少有杂质,就像我儿时记忆中的家乡河水,亲切、可人,人见人爱。

几个相知相近的好友,无功利地坐在虹桥茶室品茗赏景,那无疑是人生的享受。

入夜,当暮色漫上来后,河面上开始出现了星星点点的亮光,一点两点,愈聚愈多,以致成了一条流动的光带,流向远方,流向下游,成夜晚的又一景点——原来桥下有人在放水灯。

这使我想起了1996年我参加泰国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恰逢泰国11月16日的水灯节,那次放水灯记忆犹新。一起到此,我童趣勃发,再也坐不住了,独自一个人来到了桥下。

桥埠头很宽敞,然已挤满了人,有卖水灯的,有放水灯的,有来摄影的,有看热闹的。我注意观察了一下,特多的是单个的莲花水灯,用红红绿绿的纸折成莲花状,中有一支小小蜡烛,一元钱可买几个。大的有鸡心形的,有九朵莲花,寓意爱情天长地久;还有发财树,莲花分三层,甚至分三色;还有全家福,有大莲花中套小莲花,花样繁多,任你挑选,价钱都不贵,便宜的仅几毛钱,贵的也只3元5元的。商家薄利多销,赚个人气,赚个氛围,游客花个小钱,图个乐子,各得其所。

买水灯,放水灯的接连不断,有的人在点燃水灯放入水面时,还口中念念有词,祈祷着什么;有的则纯粹是好玩。

放水灯的历史已很古老了,至少有千年以上历史,与盂兰节有关,无非是借此祈求神佛保佑,消灾求福,庇佑子孙,也有的是感谢水神与佛祖,而旅游地放水灯,则更多地演化为观赏性、游戏性,男女之间祝福爱情,以及迎合某些人求富发财心理。

我看了各式各样的水灯,特别喜欢那九朵大红莲花的全家福,正好有个小女孩盯着我说:“叔叔,买一个吧,我来给你点。”我就花5元钱买了一个全家福,那小女孩站到水里为我一一点亮九盏莲花灯,然后推放水中。我想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所以我就祈祷身体健康,再就是平安,平安即福,我想这就够了。或许是我的水灯是大号的,飘得慢,优哉游哉,众多飘得快捷的单个水灯一拨一拨的护卫着它,我一直看着那盏水灯飘得很远很远。

沱江的水面上形成了一条水灯银河,慢慢地慢慢地飘向下游。我忽然想到,如此清澈的沱江,每晚有如此多的水灯,会不会带来污染?或许有人捞吧。因为古时风俗,青年男女会下水去捞灯,盖因“灯”与“丁”音近,捞灯即捞丁,意在添丁生子,多子多福。

后来,我沿着沱江观赏夜景时,发现沱江上有一只小船,有人专门在捞已燃烧的水灯,以保证水面的洁净,我顿感欣慰,看来凤凰城的管理是到位的。

放水灯习俗一说源起于印度,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不少地方、不少民族都有此习俗,而演变到如今,则越来越温馨而诗意。灾病随水飘去,福佑随愿而来,中有感恩,中有祝福,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