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我们是否乐意,我们都必须跟着父母走。父母跟我们谈话只是因为他们有教养。走的那天是大卡车送我们去火车站的,爹妈坐在卡车驾驶楼里,我和姐姐,还有几个坚持要送我们的小伙伴儿坐在卡车上面,起初还挺开心,但上了火车,火车一开动,我就放声大哭起来,引得满车厢侧目……那年我12岁。
再后来,父母又因为工作调动,从重庆搬到长沙,再从长沙搬回杭州,我没再做随员了,已当兵离家。母亲回杭州后又搬过两次,最后落定在如今的住处,母亲真是搬了一辈子的家。与母亲相比,我算是搬的少的,而且搬来搬去都在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大院儿。这么一想,我真不该发牢骚,显得如此脆弱,磨磨唧唧,不像母亲的女儿。
这两天总在想,搬家是什么?搬家也许就是告别过去的岁月。在整理东西时,整理出那么多年轻时穿的裙子,各种连衣裙,无袖的,短袖的,长袖的,素色的大花的,想不出自己曾经那么瘦,那么年轻,那么不心疼地扔掉了大把的岁月……还翻检出儿子小时候的棉衣棉裤,那都是母亲一针一线逢好了寄给我的,其中多数已分送给了其他孩子,留下的一套给儿子做纪念。那么小的衣服,与如今一米八的儿子不相干似的;还翻检出几纸箱信件,父母的一箱,从当兵他们就开始给我写信,我全部留下,一封没丢;还有情书,作者有已遂的,大多是未遂的;还有一箱好朋友的信;现在谁还写信啊,这些信件随着岁月的流逝变得越来越珍贵;还有一纸箱自己的日记本,从大学时期到结婚后孩子出生,后来再没写了。
这些东西我统统留着,虽然不知道留着干什么,但就是想留着,那是我的来时路。忘记过去就意味着拔根儿。
搬家不仅仅是整理东西,也是整理心情。回首往事,虽然没有因为碌碌无为而内疚,也还是觉得珍惜不够。我说的珍惜不够,是说在那个时候,我浑然不知自己正过着那么好的日子,总是匆匆忙忙往前赶路,好像前面的日子更好,对当下的满不在乎。大大的错误啊。
从这个角度讲,如今搬到三十楼,我也该好好珍惜每一天才对,现在的每一天都是将来回忆中的好日子。切记。
那就说说新地方新打算吧:第一,准备在家里搞绿化,虽然种植技术很臭,也要在每间屋都摆上两到三盆绿色植物,不行了再换,反正不间断,做到窗外无树,窗内有绿荫;第二,每天带老贝下楼时,在院子里呆坐20分钟,以呼吸到足够的地气,免得高高在上久了变得轻飘飘;第三,除非时间紧,一般情况下都步行去办公室,锻炼身体、了解社情和环保三者兼顾。第四,珍惜每一天;第五,还是珍惜每一天。
就此打住吧,算是给朋友们一个汇报。
2009年4月19日
陌生而又亲切的山东
上个周末我去了此生从未去过的山东,这样说,是我不敢肯定自己前世是否去过。虽然到了一个此生从未去过的地方,不断与陌生人相见,却处处感受到亲切的情谊。
人尚未到济南,济南的初曰春和曲阜的淡淡书香两位朋友就不停地在和我短信联络了,问我何时到,待几天。此行我是去参加第十九全国书博会、为新版《春草》搞签售的。他们说他们一定会来书市看我,还邀请我去曲阜玩儿……让我心里很温暖。其实这两位朋友,都与我素昧平生,我们是“网友”:在网络上相识相交,通过博客这个平台有了了解和信任。还有一位不曾谋面的网友孤独雪山,也说要来书市看我,他曾在西藏工作9年,当初我写《我在天堂等你》时,参考了他写的书《1950,进军西藏》,但我们一直没见过面。
当然也有老熟人:我的一位分别了三十年的中学同学在济南。几年前她费尽周折找到我,多次邀请我去玩儿,这回终于可以见到她了。
我还没到宾馆,初曰春就已经到了,带了三个战士在宾馆附近转悠,好像给我做安全保卫一样。我们见了面,彼此一点儿也不觉得陌生。初曰春虽然年轻,却是个爱书之人,他说他是带着任务参加书博会的,要为自己和一个出差在外的老同志买书并找现场作家签名。
虽然和不少朋友联系上了,我还是在担心第二天的活动,怕冷场,很没出息。也不知一个小时签多少书才能塞满。如果人少,枯坐在那里是很尴尬的。我的责编,上海文艺社的副社长魏心宏曾告诉我,他在上海搞过几次签售,很著名的作家,结果冷场,只签了几十本。于是又发短信,又找朋友。
第二天一早我刚起来,我的同学和她丈夫就到宾馆了,我们本来约的是9点,他们害怕堵车就提前出门提前到了。心诚啊。阔别三十年后的相见让我们非常开心。
其实我们只同学一年,在重庆北碚,两家住的很近,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她本来叫芝梅,她妈妈用山东话喊她就成了“子妹”,我也就叫她子妹。我们家窗户和她们家窗户相对,我每天早上趴在窗户上大喊:子妹,子妹!她只是偶尔探出头来,不是摆谱,是没听见,因为我的声音“跟猫叫似的”(我娘语)。但她要喊我,只一嗓子我就听见了,如军歌嘹亮。高中毕业她随父亲转业回了山东,我们各自南北,直到两年前才联系上。
子妹和丈夫开着他们家的面包车陪我去逛大明湖和趵突泉,老天爷很给面子,头天还是灰蒙蒙的天,到出游时晴朗无比,我因此拍了几张漂亮的照片。趵突泉泉水虽然不如原来丰盈,却十分清澈,不负我的想像。之后我去了他们家。让我吃惊的是,她已经有了孙子,家境虽不是很富裕,他们两口子和儿子儿媳都是普通工人,但一家五口住在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里,自得其乐。为了陪我玩儿,他们提前把孙子送到姥姥那儿去了。看他们生活的安宁幸福,我真是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虽然济南的市容不敢恭维,但趵突泉还是美丽的,正值春日,满眼绿意,生机勃勃,一边拍照看景,一边与老友随意闲聊怀旧,真乃人生一大享受。下午老同学把我送回宾馆,稍事休息,就和魏心宏赶到新华书店。3点不到初曰春就短信告诉我,他已经带着几个兵先去了,说是“先熟悉下地形”(真不愧是当兵的),我感动的真是不知说什么好。
根据书博会的安排,我的签售时间是4点到5点。4点一开始,就来了个年轻人,他告诉我他是受我姐姐的朋友的委托,前来买一百本书。我真有点儿不好意思。出版社又喜又忧,因为准备的书不多,后来和他商量,让他先买20本,以免其他人买不到。这时读者已经排起了队,期间我见到了朋友施战军的四个学生,山大女硕士,她们兴高采烈的,还和我合影;自然还有初曰春的队伍,全是小伙子。也见到了“孤独雪山”,他没有买书签名,而是拿着他相机在为我拍照。我跟他初次见面,却连握手的时间都没有。
一看那么多人,我飞快地签起来,生怕让人等候过长。过了一会儿出版社的人跑到我身边小声提醒我,裘老师你慢一点儿,一会儿该没书了。我这才知道书真的不多,只有200本。于是放慢速度,签得仔细认真一点儿。即使如此,40分钟后200本书就卖完了。其结果出乎我和魏社长的预料。后来我看到报道,其他签名的作家也都很不错,看来山东人的确比上海人热情,嘿嘿。我注意到有好几个都是买四五本,替同事和朋友买,开了一串名单。我算了一下,我这里捧场的朋友和普通读者的比例大概是1:4,也许还1:5,总之还算真实。毕竟《春草》在山东台播放多次,影响较大。我终于松了口气。
参加完记者见面会后,“孤独雪山”让我跟他走,去见一群在西藏工作过的朋友,我很乐意地答应了。这样的生活场景让我感觉很新奇:跟着一个陌生人去见更多的陌生人。到了一个地方,他把我介绍给满桌的陌生人后,说他另外一个地方还有事,离开一下,就走了,还好,都是西藏的朋友,因为西藏,我们很融洽很愉快地坐在了一起。
第二天按计划前往曲阜拜孔子。行程是初曰春安排的,他本人去不了,让他一个哥们儿小魏陪我。9点多到曲阜时,女网友淡淡书香早已在高速路口等我了。她并不在曲阜工作,而是在曲阜旁边的汶上县,为了陪我一早就开车出门了,真让我感动。
由于她提前安排好了导游等事项,使得我有限的时间得到了非常好的安排,孔府、孔庙、孔林全看了。给我们讲解的是一位66岁的老解说员,孔子的第72代后人,他很坦率地告诉我们他是孔家这棵大树上的树杈,不是树梢。他的特殊身份和老资历,令他的讲解生动有趣,和死背硬记的不一样。一上午听下来我收获很大。
我和淡淡书香通过两次电话,见到人却比我想的要年轻(初曰春也如此,是不是山东话让人觉得老成?)。我们见面握手,丝毫没有陌生感,真是有缘。她告诉我地震发生后她一直担心我,却打不通电话,后来好不容易打通了,才放心。我为有这样一位远方的朋友感到幸运。
午餐也是由她安排的,她是行长,作陪的也全是行长,一桌五个银行行长,厉害吧?我感觉自己坐在了钱中间。气很足。呵呵。印象里最好吃的是煎饼。因为时间太紧,也没能好好跟行长们聊聊钱财大事,请教一下生财之道。不过临别曲阜的行长送了我一套线装本的《论语》,让我很开心。
之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济南机场,我又片刻不停地带着满嘴山东煎饼味儿登上飞机飞回成都。一切顺利。
2009年4月30日
走不出那个五月
明天去灾区。
转眼汶川地震一周年了,一直想去灾区看看,又怕给人家添乱。正好中国作协来了一个采访团,就跟着一起去吧。遗憾的是我的书《亲历五月》没能在这个时候出版,编辑说还得等几天,先发一个后记吧。
完成这本书,已经是2009年的春天。
但我似乎仍未走出那个5月。也许永远也走不出了。
也许永远也走不出来的不仅是我。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如何遭遇到这个5月,经历了这个5月,承担以及继续承担这个5月?不是我这部书能够表述清楚的,我只是吃惊于这个5月,它让我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经历了如此巨大的灾难、灾难带给我的恐惧、伤痛、绝望,同时目睹了如此巨大的生的勇气、希望和温暖,增强了对人的信心,思考了很多平日里忽略的问题。
太多的收获。
我感动。有几个群体让我特别感动:
志愿者。这是一支如此庞大的队伍,一支如此充满力量的队伍,
一支如此向善的队伍,一支如此勇敢坚强的队伍;他们来自工厂、农村、学校、商场、医院,他们来自海外,来自五大洲,他们让人欣慰,给人力量和信心!他们是一个一个的个体人,但不知为什么,他们给我的感觉是整个人类。
教师。在灾难来临的刹那,有那么多的老师为了学生而奋不顾身,在灾后的救援中,那么多的老师为了营救学生而顾不上自己和家人,还有几位优秀校长,在灾难来临前排除万难为学生们提供了坚固的校舍……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擦亮了教师这个职业!教师这个职业从来没有这么集中地突破了职业赋予他们的教书育人的范畴,成为大难中孩子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再生恩人……
幸存者。他们坚强、勇敢、意志非凡。他们在大难来临时,坚持着要活下去,坚信一定会有人来救他们,这是对人性的信仰,善的信仰;当他们失去亲人、失去家园、内心承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悲痛、绝望、懊悔、内疚时,他们依然从废墟中站立起来,坚强地生活。正是他们在危难中表现出来的坚韧的生命力量,激发了整个人类的大善和大爱。看看那些幸存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经历如此深重的灾难,却表现得如此坚强、镇静、友爱,让许许多多的成年人汗颜。
医护人员和防疫人员。这次受伤的人如此之多,受灾面积如此之大,令救死扶伤成为一场大规模的激烈的战斗,也令防疫工作变得异常庞大艰巨,这些平日里在安静干净的环境里工作的医护人员,一个个都变成了战士。尤其是做防疫工作的,必须仔细地、认真地、一点一滴地去消毒去检查,不放过任何疑点。可以说,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灾后的平静。
最后要说的是我们的军队。解放军、武警、公安消防,又一次在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承担住了泰山般的责任。他们在危如累卵的建筑物下搜救幸存者,在巨石不时滚落的山道上打通“孤岛”之路,在滚滚泥石流中筑起人墙护送群众转移,在简陋的野外帐篷里救死扶伤;后来的日子,他们拆除危房、消毒防疫、心理救援、建学校、种庄稼、修路、搭桥,只要是群众需要的事,他们无所不做,无所不能。直到岁末,他们还在一趟趟地大规模地帮灾区群众运砖修房,他们的确是人民的子弟兵。
在灾区长达20余天的采访里,每每我心里发怵胆怯时,每每遇到危险感觉过不去时,都是那些在废墟上奋战的人忙碌的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使我不至于承受不住,一直坚持下来。我想我没有理由胆怯,因为我和那么多勇敢者在一起。
他们让我深深感动,他们让我充满感激。
感动之外,最让我难过悲痛的是,莫过于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那些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在一瞬间命归黄泉,葬身于废墟之中,不仅令千千万万个父亲母亲心碎,也令我们所有的成年人心如刀绞。我们对不起孩子。幼儿园、小学、中学……几乎每一个重灾区的重灾点,都是学校。学校无疑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场所,这样的场所,理应修建得最为坚固结实。可是……
须知并不是所有的坏事都能变成好事,更多的时候,坏事正孳生出更多的坏事,这取决于我们对于坏事的态度,取决于我们的忏悔和反省,取决于我们产生于良知的行动。
我祈求,今后的每一间教室,都坚如磐石。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灾后的避难所。我很想说,当我们的教室还是危房的时候,政府有什么资格盖高楼大厦?有什么资格修豪华住所?甚至,我们有什么脸面繁衍后代?
感动之余,悲痛之余,也有很多让我生气甚至愤怒的事。我生气一些官员面临灾难时的胆怯,不承担。我生气一些人在这样的灾难面前还忘不了作秀,忘不了出风头;更生气一些人为了争功而造假,更生气一些人的贪婪竟动到了救灾物资上。难道大自然的警醒还不够吗?人类因贪婪而导致的种种灾难还没能给这些人足够的教训吗?
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对脚下的大地实在是知之甚少,我们对所处的世界实在还有太多的谜。可我们与自然的不和谐音却越来越多。作为大自然中的一种生物,作为对自然索取最多的一种生物,我们应该比其他物种更多一份虔诚,多一份敬畏,多一份谦恭,而不是自以为是,盲目自大。我们承认人是万物之首,但人的出色不应该体现在主宰其他物种上,而应该体现在保护其他物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