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十大古典悲剧故事
11398600000022

第22章 桃花扇(1)

清·孔尚任

明末1643年的仲春,在南京的国子监内,松柏笼烟,笙歌飘荡,热闹非凡。原来这一天是一年两度祭祀孔圣人的日子。管理国子监的坛户,天刚亮便早已在大堂之上摆好了祭品。入监读书的几千名学生会集在坛前,毕恭毕敬地准备给“孔圣人”叩头行礼。更为引入注目的是,南京城里一些“复社”的社友也借机来此相聚。

祭孔开始后,众儒生学士按礼排班,鞠躬俯伏,拜了四拜,接着是行“唱礼”、“焚帛”、“礼毕”之后,号称“复社五秀才”的吴应箕、杨维斗、刘伯宗、沈昆铜和沈眉生,以及其他相随而来的复社社友聚在一处寒暄起来。

吴应箕突然发现人群中夹杂着一个满脸胡须的黑胖子,顿时怒目圆睁,大声喝道:“好你个阮胡子,也配参加祭典!岂不唐突先师,玷辱斯文,快快给我滚出去!”

被称为阮胡子的人见已躲藏不住,只好站出来振振有词地说道:“我乃堂堂进士出身,有何罪过,不容我参加祭典?”

“你的罪过,路人皆知,蒙面丧心,还有何面目入庙?”吴应箕越说越气,“难道前几年散发的‘防乱’揭贴,还不曾说着你的病根吗?”

“我来祭奠圣人,正是为表白心迹……”

阮胡子还想狡辩,被吴应箕接过话茬:“你的心迹,谁人不晓,待我替你道来,你是魏忠贤的干儿子,与贼子崔呈秀沆瀣一气,尝粪吮痈,是个落井下石、造谣告密的狗杂种!”众人大声嘲笑。

“诸位不谅我的苦衷,竟至横加辱骂!我阮大铖本是赵忠毅先生的门人。魏党横暴之时,我为救助东林诸君子,才屈节投靠。你等轻薄小子岂能对我横加指责,放屁狂言?”阮胡子索性回骂起来。

“你这等阉党儿子,也敢在文庙之中公然辱骂我辈,真是反了天了!揍他一顿!”五位秀才和众学士怒不可遏,一拥而上,揪住阮胡子,又是掌嘴巴,又是撕胡须,把他打得狼狈不堪,抱头鼠窜。

吴应箕兴奋地对大家说道:“今日此举,替东林雪愤,为国子监增光,好不痛快!今后大家定要齐心协力,多加提防,勿让这种狗东西兴风作浪!”

为何复社诸君子对这位阮大铖有如此仇恨?原来他一直是复社的死对头。说来话长,早在明天启年间,朝廷中的正直官僚东林党人组织了清一色的内阁,跟东林党作对的是齐、楚、浙三党的腐败官僚,为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们联合起来,一起拜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太监魏忠贤为干爹,拜熹宗的奶妈“奉圣夫人”——客氏为干娘,企图靠走内线来除掉东林党。阮大铖便是其中之一。

熹宗帝听信魏忠贤和客氏的谗言,不再信任东林党,东林党人因此或免职,或下狱。魏忠贤的气焰日益嚣张。东林党人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等人义愤填膺,上本参奏了魏贼二十四条大罪状,要求熹宗立即斩掉魏忠贤,以谢天下。

魏忠贤得知后恼羞成怒,与阮大铖、崔呈秀等干儿子定下毒计,阴谋炮制了“六君子冤案”,使左光斗等人惨死于酷刑拷打之中。

除掉六君子,魏忠贤还不罢休,派出锦衣卫特务四处捕捉东林党人。阮大铖一肚子坏水,他依照“水浒”一百零八将,编了一本“点将录”,列出了一百零八名东林党人,逐一搜杀,正人君子一时之间被惨害无数。而魏党的党徒纷纷升官发财,阮大铖也位列九卿,做了炙手可热的光禄卿。

东林党遇难后,张溥、夏元彝等人又联合南北正直文人,组织起“复社”,以继承东林传统。天启七年,熹宗死了,朱由检继位,即崇祯皇帝。崇祯眼看魏党势力过盛,为防意外,便设法除掉了魏忠贤、崔呈秀和客氏等罪魁祸首。阮大铖等一帮干儿子也被罢官免职。

阮大铖凭借发迹时聚敛的钱财,再加自幼通音律、精词曲的一技之长,跑到南京库司坊盖了座“石巢园”,养了一个戏班,专演自己所作的《燕子笺》、《春灯谜》等传奇剧本。

“复社”同仁断定阮大铖一旦东山再起,会成为另一个嫉贤妒能、杀害忠良的魏忠贤,于是,吴应箕等人发了一道“防乱”传单,公布阮大铖的罪状,揭露他倒行逆施的野心,一下子把阮大铖搞得臭名昭着。石巢园刚刚兴隆起来的生意,也因此日渐冷落。

阮大铖毕竟是个见风使舵的官场老手,沉默几年后,发现崇祯帝也不过是个朝三暮四的人,便想趁机东山再起。今天他来国子监,正是为试探“复社”风声,不料想露了马脚,白挨了一顿痛打和辱骂。

回家后,阮大铖整天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飞黄腾达,以报仇雪恨。这日他正闷在家里想入非非,忽然门房送来一张帖子,阮大铖打开一看,惊喜道:

“啊呀!这不是赫赫有名的宜兴公子陈贞慧(字定生)吗?他怎肯向我借戏班?”于是急忙问道,“那来人如何说?”

“来人说,还有两位公子,叫什么方密之、冒辟疆,都在鸡鸣埭上吃酒,要看老爷新编的《燕子笺》,特来相借。”

陈贞慧是当时有名的贵公子,与侯方域、方密之、冒辟疆合称“四公子”。阮大铖平日难得相识,不想今日他竟肯上门借戏,真是天赐良机!于是,阮大铖催促戏班人员马上梳洗打扮,速去演戏。然后又悄声吩咐一个家丁:“你到他们席上,听他们看戏之时,议论些什么,速来报我。”

戏班走后,阮大铖的笔砚至交杨龙友来访。他也是闻听《燕子笺》已授梨园,特来先睹为快的,不想已被公子们把戏班借走,只好将就道:“那就把戏文的抄本让我拜读拜读吧。”于是阮大铖安排家人摆上酒果,二人边喝边谈戏。不一会儿,随戏班前去偷听的家人急匆匆赶来,回禀道:

“戏刚演了三折,公子们大加赞赏。”

“太好了!他们竟然赞赏起来。”阮大铖高兴得手舞足蹈,又问道,“他们怎么说的?”

“他们说您果真是才子,文采飞扬,妙笔生花!”

“啊呀!竟令他们如此倾倒,真是难得!他们还说什么?”

“他们还说,您论文采真乃天仙谪人间,应主骚坛。”

“太过誉了,我怎敢当!越往后看,还不知怎么样哩。你再去打听,速来回话。”阮大铖受宠若惊,却假装谦逊起来。

家人走后,阮大铖感叹道:“不料这班公子倒是我的知己,难得难得。来、来、来,我俩满饮此杯!”

“请问借戏的是哪班公子?”杨龙友问。

“是宜兴陈定生、桐城方密之、如皋冒辟疆,学问都是了不得的,他们竟服了小弟。”

“对呀,这班公子是不轻易赞许别人的。可见这本《燕子笺》词曲的确妙不可言,令他们不得不佩服!”杨龙友乐得顺水推舟,也赞赏了一番。

过了一会儿,家丁又跑回来,说道:“禀老爷,小人看戏演半本,酒席将完,忙来回话。”

“那公子又讲些什么?”阮大铖早已急不可耐。

“他们说老爷堪称南国才士,玉堂人物……”

“啊呀呀!句句是赞俺,令人好不惶恐!他们还说什么?”

“还说……还说……”家丁吞吞吐吐,突然不敢往下讲了,经阮大铖厉声催促,才往下说道,“还说可惜投靠魏、崔,自摧名节……”

阮大铖一听这话,如同被当面泼了一头冷水,恼火地问:“还说什么?”

“小人不敢再说了。”

“尽管讲来!”

“他们说老爷甘做魏贼的干儿子,不识羞耻,倚仗人势,连猪狗都不如……”

“哎呀!别说啦!”阮大铖气得直拍桌子,“气死我了!好心借他们戏班,不谅老夫一片苦心也罢,反倒恶谑毒讪,骂不绝口。今日受此欺侮,如何忍受?”

“请问仁兄何处得罪了他们?”杨龙友问道。

“连我自己也不知。那日好好地拜祭孔子,挨了几个秀才一顿狠打;今日好好地借戏,又受这几位公子一顿狠骂。今后若不想个法子,叫我如何出门见人!”说罢,阮大铖唉声叹气,满面愁容。

“仁兄不必气恼,小弟倒有一个主意,只不知仁兄肯否依从?”杨龙友急忙献策。

“如有妙法,我怎能不依?”

“仁兄知道,吴应箕是秀才领袖,陈贞慧也是公子班头,只要这二位肯罢兵,凭他千军万马都要解甲休战的。”

“言之有理。”阮大铖道,“但不知谁能从中解劝二位?”

“别人都不行,只有河南侯方域与此二人是文酒至交,从来言听计从。昨天,我听说侯公子闲居南京,急于寻一位秦淮佳丽做小妾。小弟已替他物色好一个,就是媚香楼的歌女李香君。此女子色艺双绝,必能中侯公子之意。仁兄如能替侯公子出一笔纳妾之资,结其欢心,然后再托他在吴、陈面前加以调解,必能一举双擒!”

阮大铖听这主意不错,当即应允,唤人从库房拿出三百两银子送给杨龙友,希望他速办此事。

说起侯方域,确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人物。他祖籍是河南归德当地的望族大姓。祖父做过太常寺卿,父亲侯恂曾任户部尚书,也是东林党的骨干。只因这几年起义军横扫豫陕,把豪绅权贵搅得鸡犬不宁,于是侯方域来南京避难。无奈旅居寂寞,使得这位贵公子心烦意乱。为聊慰苦寂,侯方域常常在秦淮两岸的花街柳巷中流连往返,以期遇上个钟情的姑娘。正好在一次聚会中,方域听杨龙友盛赞李香君妙龄绝色,平康第一,并愿为他从中周旋,侯方域自然动了心。

清明节这一天,侯公子独坐无聊,突然想起杨龙友提起的李香君,便想前去拜访。来到秦淮水榭附近,正要打听媚香楼坐落何处,正好碰见柳敬亭无事闲逛。这柳敬亭是一个说书的艺人,颇有一副侠义肝胆。前些年阮大铖建石巢园大宴宾朋,见柳敬亭技艺不凡,便意欲笼络成门下客,可是柳敬亭看到“留都防乱”的传单之后,知道了阮大铖的真面目,立即与阮大铖断绝了往来。为此“复社”诸君颇为敬重他,常常集结在一起听他说书献艺。柳敬亭是个说书艺人,对秦淮花巷自然了若指掌,此时听说侯公子要访李香君,便自告奋勇,亲为指点。

二人三转两转,便来到绿树掩映、花团锦簇的媚香楼门前。可是敲了一会儿门,里面的人却说:“贞娘、香姐都不在家。”贞娘就是香君的干娘李贞丽,年龄不过三十,也是个姿容俏丽的妇人,与杨龙友素有往来。

“哪里去啦?”柳敬亭大声问道。门里人回道:“在卞姨娘家做盒子会哩。”敬亭一拍脑门儿:“哎呀!我竟忘了,原来今日是盛会。侯公子,走,咱们到暖翠楼去!”

他们边走边闲谈。方域疑惑地问道:“为何今日要做盛会?”敬亭道:“相公有所不知。这院中的名妓们都各自结成手帕姐妹,就像男人们结成香火兄弟一般,每逢佳节,就要聚会聚会。”说罢,敬亭又把盒子会的来由细讲给侯方域。原来,每逢赴会之日,名妓们各人携带一副盒儿,内装时鲜瓜果,新奇海味。到会上,大家一边吃喝,一边比较技艺,有的弹琴,有的拨阮,有的吹箫,有的唱曲……直闹到深夜方休。

“如果有趣,也许我们入会吗?”方域笑着问道。

“不许!她们最怕男人混进去胡闹,所以总是锁着楼门,只许男人在楼下赏鉴。如果你赏鉴中意,就把你自己的一件东西抛到楼上,楼上也会抛下些果子来。如若双方合意,就会另约你饮酒的。”

正说着,已到了卞玉京住的暖翠楼下。刚进门,杨龙友与香君的师父苏昆生便迎上前来,方域道:“不想在此遇着杨兄。”

“愚兄特为侯相公喜事而来,相公也来了,岂不更好?”杨龙友高兴地说道。

方域环视一遍,赞叹道:“好个暖翠楼!只是为何不见李香君?”

“现在楼头。”杨龙友指了指上面,“你听,她们奏技了。”

果然,楼头笑语喧哗,乐声飞扬。先是笙笛齐奏,侯公子赞曰“鸾笙凤管云中响”;继而琵琶声起,侯方域又叹“弦悠扬”;接着云锣鸣响,公子再叹“玉叮当,一声声乱我柔肠”。突然,婉转缠绵的箫声传来,侯公子再也按捺不住,大叫道:“这几声箫,恰如翱翔双凤凰,吹得我消魂飞魄,小生忍不住打彩了。”说着便解下手中折扇上的一枚玉扇坠,喝了一声彩,抛上楼去。不一会儿,楼上抛下一件东两,龙友接住,递与方域,原来是一条冰绡手绢包着一些红艳艳的樱桃。

方域说道:“不知是哪个掷来的?若是香君,岂不可喜!”杨龙友细看手绢,高兴地说道:“看这手绢,十有八九是李香君。”

又过了片刻,只见楼门打开,两位美人翩然而出,侯方域正看得眼花缭乱,龙友忙给他介绍:“那位是香君,这位是贞丽。”侯方域连忙给贞娘行礼道:“小生河南侯朝宗,一向渴慕,今方遂愿。”抬头再看香君,生得婀娜多姿,仪态万方,果然是妙龄绝色,名不虚传。

“玉京在楼上主持盛会,不能下楼奉陪,贱妾代东罢。”贞丽说着,就把大家请进一间雅致的客厅,吩咐摆上酒菜。

贞丽提议道:“今日大家欢聚,何不行个令儿畅饮一番?”柳敬亭当即赞同:“听凭主人行令。”贞丽刚要推辞,苏昆生道:“这是院中旧例,你就主持吧。”贞丽便取出骰盆,命香君把盏,宣令道:“酒要依次流饮,每一杯干完,各献所长,便是酒底。幺为樱桃,二为茶,三为柳,四为杏花,五为香扇坠,六为冰绡汗巾。”说罢便令香君先敬相公酒,方域饮干后,贞丽掷色,是“香扇坠”,便说:“侯相公速干此杯,请说酒底。”

侯方域把第二杯酒一饮而尽,略一思索,说道:“小生做首诗罢。”随口便吟道:

“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

杨龙友拍手赞道:“好诗!好诗!”柳敬亭则一语双关地戏谑道:“好个香扇坠,只怕摇摆坏了……”

酒席之上,香君与方域虽说初次见面,但彼此慕名已久,虽说言谈不多,却都含情脉脉,相见恨晚。

自此以后,侯方域三天两头地拜访李香君。两人很快便坠入情网,大有海誓山盟之意。杨龙友急于成全此事,便极力劝说方域早日成亲,待侯方域说出客中囊羞的苦衷后,龙友一拍胸脯,表示一切妆奁酒宴的费用全包在他身上,并与贞丽商量,择定三月十五日为成婚佳期。

到了三月十五这天,媚香楼格外热闹。大门口张灯结彩,客厅里摆上酒宴,请来的乐班不断地吹吹打打。李贞丽素日为人豪爽,结交广泛,今日又是她唯一的养女与世家公子侯方域成亲,所以秦淮两岸的名妓、戏班都请到了。卞玉京、寇白门、郑妥娘一班名妓,丁继之、钱仲文、张燕筑一班梨园高手,都带来了拿手绝活儿,轮番表演,热闹非凡。

大媒杨龙友受阮大铖之托,也早早带着家人抬着为香君置办的妆奁衣物来到这里。贞丽一见杨龙友这般慷慨相助,忙喜笑颜开地迎上前去:“老爷作伐已令妾身感激不尽,如何又这般破费!”于是,命人把箱笼、首饰和衣物送入洞房,请香君打扮起来。接着杨龙友又掏出三十两银子,命人交与厨房,吩咐“一应酒肴,俱要丰盛,为新人助一宵之乐”。贞丽乐得合不拢嘴,对杨龙友这番盛情美意千恩万谢。

院中规矩,不兴拜堂,只吃喜酒。大家行令吃酒,觥筹交错,不觉已至深夜。陪客丁继之要催新人入洞房,沈公宪阻拦道:“且不要忙,侯官人乃当今才子,香君是绝代佳人,今日饮了合欢酒,岂能没有定情诗?”大家齐说有理,下人忙不迭地磨砚铺纸,方域道:“不必用诗笺了,小生带有富扇一柄,就题赠香君,永为订盟之物吧。”大家又齐声说好。于是香君上前捧着砚台,方域挥毫写道:

夹道朱楼一经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大家又夸赞了一番,然后吹吹打打,把一对新人送入洞房。

第二天一大早,殷勤的杨龙友就赶来贺喜了。一对新人刚刚起床,好不容易才梳洗完毕,把杨龙友请进客厅。

龙友道:“恭喜!恭喜!”边说边作了一揖,然后又对着香君赞道,“香君新婚之后,益发艳丽了!侯兄真可谓艳福不浅呀!”

方域深情地望着香君道:“香君本乃国色天香,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愈发可爱。”

李贞丽在旁插话道:“这都亏了杨老爷慷慨解囊,全力帮衬。杨老爷做成了大媒,还送了那么多妆奁,今天一大早又来登门贺喜。我们正不知该怎样报答杨老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