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美军海外征战记(上下)
11386800000051

第51章 塔拉瓦之战揭硬币攻势序幕 诺曼底登陆显灭亡德寇之功(3)

他们同时发现,这里的防御工事既少又弱,而且没有地雷。这一意外的发现,使登陆指挥官改变了原来的决心,各突击艇波就在这里上陆。“犹他”区的登陆因此变得异常顺利。到傍晚,大部分登陆部队已到达卡朗坦与圣梅尔-埃克利斯之间的主要公路一线。美第4师仅付出了197人的代价,就在这里突破了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垒”。

“奥马哈”滩头是美军第5军第1步兵师和第29步兵师的登陆滩头。这个登陆滩头的情况,远没有“犹他”滩头那样幸运。

“奥马哈”滩头宽6.4公里,两面各有一道高达30米的悬崖峭壁挡住滩面。

离岸不远还有一块海拔45米的高地。海滩靠岸的一半已经密集地设置了3排水下障碍:“比利时牛棚门”-7×16英尺的钢质构架,往上多有饼状水雷;纵深达8~10英尺的木质或混凝土拒马,其中1/3挂有水雷;带角钢质拒马全部挂有水雷。在平坦的沙滩上密布着反坦克炮和地雷,每条通路周围都有数不清的火力点……而更可怕的是,盟军对这里的情况了解与实际相去甚远,防守在这里的也不是原来设想的战斗力很差的海防第76师,而是战斗力很强的德军第352师。

在奥马哈西段,H时之前13分钟,28辆水陆坦克开始爬上海滩,但很快遭到反击,2辆坦克登陆艇被击穿在海滩上,9辆坦克被击中起火。东段比西段更惨,指定在东段上陆的32辆坦克只有5辆上了岸,相当数量的坦克沉入海底。

第一艇波虽然准时于H时开始上陆,但烟雾、大风、潮流使队形大乱,士兵在三四英尺深的水中冒着敌人的猛烈射击冲击,许多人死在德军的枪口下和不断上涨的潮水里。

下午,当第2梯队的B队编队到来时,情况已大有好转,到天黑时,部队前进纵深已达1至1.5英里,虽然没有到达预定目标,但终于突破了“大西洋壁垒”。

“奥马哈”登陆最值得一提的当属霍克角之战。

霍克角是一个钝三角形海角,屹立在狭窄的岩岸上,高35米。德军在上面配置了一个155毫米炮连,岸炮射程22500米,其火力控制了“犹他”和“奥马哈”两个登陆地段。不端掉这个火力点,将会给登陆部队造成极大的伤亡。

虽然盟军航空兵自4月14日以来曾3次轰炸霍克角,但谁都不敢断言这些轰炸和射击是否已使敌岸炮失去了效能。几经考虑,布莱德雷决定,派由拉德中校指挥的美国陆军第2别动营去完成突击霍克角的任务。

然而,策2别动营出师不利。在换乘区换乘时,一艘登陆艇灌进了海水,别动队员不得不用钢盔把水舀出舱外;一艘登陆艇沉没,幸亏人员全部获救;还有一艘运送补给品的登陆艇连同全体艇员一同葬身海底。担任向导的英国巡逻艇的艇长,误把琅西角当成了霍克角,幸好很快便发觉,却延误了35分钟的时间。

逼近霍克角的登陆艇用火箭将攀登绳索射向悬崖,使之钩住悬崖的边缘,150名别动队员在舰炮火力掩护下顺着绳索爬上了悬崖的顶端。

别动队员们登顶成功后才发现,阵地上的火炮都是用电线杆做成的假炮。

德国人已经在几日前把大炮转移到了后方,打算在带伪装的防御工事修完后再把火炮放回原处。不过,德军的炮手还留在阵地上。当他们发现登陆的美军别动队员时,慌忙间用步枪猛烈向他们射击。别动队员们兵分两路,一部分攻击霍克角上的敌人,一部分前进到格朗康通往维叶树的大路。他们在田野里发现了从霍克角转移来的4门155毫米炮和大量弹药,便迅即将其全部炸毁,为抢滩登陆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通道。

在“哥尔德”区登陆的G编队于5时30分到达该区。从5时45分到7时25分进行舰炮火力准备,使德军岸炮连的还击变得微不足道。7时25分,第50师准时上陆。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这里的障碍物要比预想的多得多,加上潮水上涨很快,水陆坦克无法下水。不得不在障碍清除舰艇抵岸后,立即由坦克登陆艇运载抢滩。舰炮压制了岸上敌军的火力,部队才得以不断前进。第50师的两个预备队于6日上午上陆。到日落时,该师才向前推进了4英里,基本上到达目标线,并建立了牢固的登陆场。

在“朱诺”区,J编队准时将加拿大第3师运到了换乘区。但由于汹涌的海浪使爆破队无法及时靠岸,不得不将登陆的时间推迟到7时55分。

位于最东端的“斯沃德”区,登陆正面很窄,到达这里的英第3师只能派一个旅从正面登陆。7时30分,各批登陆兵开始陆续上岸。

综观各登陆地段的发展形势,尽管未能全部按计划实施,但“计划的每个重要部分都已完成”。拉姆齐对此感到十分满意。现在,他所担心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天气是否能够变好以便按计划增兵的问题了。

就在登陆开始后第2天,建立人工港的“桑树”计划也开始付诸实施了。美军人员在海滩上勘察和标明各部件应该沉放的位置。当天下午,第一批准备下沉作为“醋栗树”防波堤的船只到达。8日,供“桑树A”用的巨大混凝土沉箱“凤凰”运到“奥马哈”海面。6月10日,美军地段的防波堤竣工,围出了一个2平方海里的港区。16日6时30分,一艘坦克登陆舰靠上了最先竣工的一条罗布尼兹-鲸鱼舟桥通道。“桑树A”建成了!紧接着,第2条、第3条舟桥码头和外海防波堤“低音大号”陆续竣工。“奥马哈”这片荒凉的海滩,变成了法国北部最有活力、容量最大的港口。

几乎与此同时,在英军“哥尔德”登陆地段,“桑树B”也建成投入使用。川流不息的人员、补给品从这里迅速上陆。到6月18日日落时分,共有30多万人员、4万余部车辆和110多吨补给品通过人工港上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6月19日拂晓,一场40年来罕见的大风暴席卷了英吉利海峡。海峡两岸的运输和卸载工作被迫中断。暴风使在近海运输船和海岸之间行驶的小型水陆载重汽车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有的舰艇被折断,有的因锚链断裂而失去控制,互相碰撞。沉重的“低音大号”防波堤随风漂流而去,冲向下风处。从英国拖来的长达2.5英里的“鲸鱼”通道也在风暴袭击下沉没海中。“桑树”人工港溃散,盟军损失惨重。

这场大风持续了80多个小时,直至22日傍晚才停息下来。

大风暴导致了补给的不足。缺乏补给使原定的横渡奥登河的进攻计划无法按时实施,而且使本该登陆的3个师还滞留在海上。盟军的攻击规模受到了限制,德军则可乘机调动预备队投人登陆场作战。当此关键时刻,只有修复“桑树”人工港,才能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在“桑树A”已经失去了修复价值情况下,拉姆齐组织人员全力修复“桑树B”。到6月29日,“桑树B”又开始接受从英国开来的补给船了。

在实施“桑树”行动的同时,“普拉托”行动-铺设输油管道的工程也在进行之中。如不出意外,到7月初这些输油管道就能以每天8000吨的速度把油料从海峡对岸送到诺曼底。

至此,盟军已经像汹涌的潮水一样,不断涌向欧洲大陆。

始料不及的是,经过7个多星期的战斗之后,盟军锐气大减。美第1集团军虽然作战英勇,但却出师不利。在奥马哈海滩遭遇那场灾难之后,向瑟堡的进攻又严重受挫,在丛林地带持续3个星期的消耗战也伤亡惨重,因此进展十分缓慢。原定于6月11日占领圣洛的计划到7月18日才得以实现。蒙哥马利的部队也未打破僵局。到7月10日为止,他虽然夺取了卡昂的北部,但是没能控制城区和机场。在战役第一阶段,英军损失2.2万人,美军伤亡4万人。

为了进一步展开进攻,布莱德雷出台了代号为“眼镜蛇”的作战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军应首先集中大量的轰炸机对圣洛以南地区狭窄的正面实施狂轰滥炸,然后以乔·柯林斯的第7军实施突破,以求打破僵局。整个计划的战役企图是突破德军防御,攻占阿夫朗什,为巴顿的第3集团军扩大战果打开局面。

“眼镜蛇”计划以空军实施地毯式轰炸开始,7月25日上午11时,2430架轰炸机铺天盖地而来,约4000吨高爆炸药燃烧,抛撒在德国人的阵地上,浓烟翻滚,震耳欲聋,德国阵地霎时被夷为平地。不幸的是,有些炸弹也落在了美军阵地上,造成数百人伤亡。前来观战的莱斯利·麦克奈尔中将,被一颗炮弹从藏身的战壕里抛出十几米远,全身血肉模糊。当时,他正在接替巴顿担任“坚忍”计划中虚构的“第1集团军群”司令的角色。麦克奈尔之死,在盟军高级指挥官中引起巨大震动。为了避免影响“坚忍”计划的实施,布莱德雷下令在诺曼底为他举行秘密葬礼。巴顿、霍奇斯、威廉·基思还有布莱德雷等西点校友,抬着灵柩为麦克奈尔“最后送行”。

空军的轰炸给德军造成重大损失,防线一片混乱。柯林斯随即指挥第7军勇猛突击,在德军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很宽的突破口。7月26日,属于巴顿第3集团军的米德尔顿的第8军加入战斗,随后跟进,一齐向南,直抵“眼镜蛇”计划所确定的目标阿夫朗什。驻守阿夫朗什的德军不是落荒而逃,就是举手投降。

7月28日,布莱德雷兴高采烈地致信艾森豪威尔,报告胜利的消息。艾森豪威尔接信后喜形于色,马上乘专机前往第1集团军视察战况。

“眼镜蛇”计划的胜利,是诺曼底登陆战役的重大转折,它使盟军终于冲出了康坦丁半岛。

1944年8月1日,艾森豪威尔宣布美军第12集团军群司令部正式成立,这是诺曼底登陆前就计划好的。布莱德雷出任集团军群司令,下辖第1、第3集团军。第1集团军由考特尼·霍奇斯出任司令。

盟军的下一个作战目标是攻占布列塔尼半岛。这个任务交给了巴顿的第3集团军。巴顿通过对战局的深入考察认为,此时的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双方力量对比看,盟军驻扎在诺曼底的军队有10个军,大约100万人,部署在从阿夫朗什到卡昂东北侧一线,另外还有3个师即将开赴大陆。而德国只有7个军,部署在长达数百英里的防线上。经过盟军的沉重打击,德军士气变得十分低落,已经溃不成军了。特别是敌人的左翼已经崩溃,通往布列塔尼的大门已经打开。从敌人的兵力部署看,德军主力主要部署在盟军进攻路线的正面,旨在对盟军进行正面抵抗,并寻机实施反击。为实现这一意图,德军从布列塔尼撤出了所有机动部队,该半岛兵力空虚。很显然,布列塔尼沿岸港口的意义已不像“霸王”计划所预料的那么关键了,实际上它已失去了其战略意义。

为此,巴顿建议,置布列塔尼于不顾,第3集团军全速正面推进,摧毁德军主力,直逼昂热。对于这一大胆的战略构想,谨慎持重的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没有接受,最后形成了一个折中方案:参加布列塔尼战役的兵力,只派米德尔顿的第8军执行,其余部队投入东线作战。

在布列塔尼,由于米德尔顿的保守,不敢大胆利用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和速度,绕过中间目标,向最终目标布列斯特港快速推进,结果给敌以喘息之机,调整和加强了布列斯特的防御力量。幸得巴顿直接干预和及时调整部署,才挽回了被动局面。9月19日,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美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终于攻克布列斯特港,歼灭守敌3.8万人。至此,布列塔尼全部落入盟军之手。

在东线,布莱德雷指挥5个军继续向前推进。柯林斯的第7军攻至莫泰因。在其右翼,第3集团军的两个军,韦德·海斯利普指挥的第15军和沃尔顿·沃克指挥的第20军勇猛推进,海斯利普的坦克3天就前进了75英里。然而,在左翼的霍奇斯第1集团军,仗打得仍很残酷,第19军和第5军由于遭到顽强抵抗,损失较大。但总体上看,进展还算顺利。

战至8月6日,克里勒的加拿大第1集团军已做好进攻法莱斯公路的准备;登普西的英国第2集团军已占领了诺曼底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地蒙特·潘松,正在向孔代和阿让唐推进;霍奇斯的美国第1集团军正在向栋夫龙和阿朗松进攻;巴顿下辖的第15军已经接近了勒芒;在阿夫朗什以南盟军的补给线上至少有12个师在推进。德军正在节节败退。

然而就在这时,刚愎自用的希特勒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攻。其中除德国第1、第2装甲师向美军第19军结合部发动的进攻,突入美军阵地,越过莫尔坦,扑向儒维尼和勒梅斯尼尔-托维一线外,其他德国部队的进攻均受重挫。

到8月7日中午,浓雾渐散,盟军的空军发挥威力,他们向进犯的德国装甲部队猛烈轰炸,迫使其离开公路,钻入树林。而柯林斯的第7军正好部署在德军两翼,转过头来就能两面夹击,痛歼敌军。

德军的反击正好为盟军在诺曼底地区围歼其有生力量提供了良机。在同艾森豪威尔协商后,布莱德雷立刻下令海斯利普率第7军向北迂回进击阿尔让当,以便与进攻法莱斯的加拿大军队会合,封住德军向塞纳河逃跑的路线,实现对敌人的合围。

海斯利普的坦克隆隆地开进阿尔让当,他要求继续前进,攻占法莱斯,巴顿也支持这么做。但是,布莱德雷反对,他不准海斯利普向法莱斯进军,以免与加拿大部队“自相残杀”。结果,当8月16日加拿大军队开进法莱斯时,包围圈的缺口还有20英里宽。这时,德军开始急速后撤,使盟军丧失了一次全歼被围之敌的有利战机。这一指挥的失误令布莱德雷终生遗憾。

8月19日,美军与加拿大部队在查博伊斯会合,堵住了包围圈的缺口,6万德军被歼灭,但却有4万多人拼死突出包围圈,向塞纳河撤退。

在北线盟军追击德军之时,1944年8月15日,盟军在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里维耶尔海滩,发动了一次代号为“龙骑兵”的登陆作战。美国第7集团军在亚历山大·帕奇将军的指挥下顺利登上海滩,向北挺进。9月11日,与巴顿第3集团军的一部分胜利会师,“龙骑兵行动”顺利结束。

诺曼底战役是西欧战场上伤亡最为惨重的战役之一,此役德军损失的兵力总数逾40万(其中一半被俘),损失坦克1300辆、军车2万辆、大炮1500门;盟军损失共209672人,其中有36976人阵亡。经过这次战役,德军试图在法国境内设阵拒敌的最后希望已告破灭。法国境内的残余德军开始弃甲曳兵,抱头鼠窜,直到325英里以东的德国边境,他们才惊魂稍定,勉强稳住阵脚。

然而大势已去的法西斯德国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为了扭转战局,由希特勒一手策划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正在密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