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论语》,悟管理
11380800000005

第5章 用人不可求全责备

求全责备的做法只会埋没人才,浪费人才。我们选用一个人,主要是让他发挥自己的优点,至于他的缺点,只要不影响工作、不影响别人发挥工作积极性,就不应要求过严。

求全责备是指对人对事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求全责备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微子》:“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西周三公之一的周公对(他的儿子)鲁国国君伯禽说:“君子不因为他人的缘故而改换自己亲近的人,不让大臣怨恨不被重用。经验丰富的老臣没有很大的过错,就不要放弃。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这是周公的用人原则,也是领导对下属的原则。在孔子看来,即使是圣贤君子,也难免有缺点和不足,更不用说一般人了,所以管理者不要对某个人求全责备,关键在于能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

孔子认为:小人用人,才求全责备。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子路》)

孔子说:“与君子相处做事容易,而让他高兴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法讨他高兴,他是不会高兴的;等到他用人的时候,他要衡量人的才能。与小人在一起做事难,而让他高兴却很容易。虽然不用正当的方法就能讨他高兴;但等到他用人的时候,他便求全责备了。”

的确,在选才用人方面,有些管理者能够做到量才而用,而有些管理者则求全责备,他们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时,不是着眼长处,而是着眼不足,专挑毛病,百般刁难,宁肯用碌碌无为、四平八稳的庸才,也不愿用有某些小过的干才。

纵观历史,凡用人求全责备的人都难成事。三国时的诸葛亮可谓足智多谋,惟独在用人方面存在着“端严精密”的偏见,他用人“至察”,求全责备。《读通鉴论》中评价他用人总是“察之密,待之严”。要求人皆完人,而对一些有特长,又有棱角的人才往往因小弃大,见其瑕而不重其玉,结果使他们有的“无以自全而或见弃”,有的虽然被“加意收录,而固不任之”。

例如,魏延长于谋略,但诸葛亮抓住他“不肯下人”(太傲)的缺点,对魏延任用但不重用;李严押运粮草出了一些问题,诸葛亮把他罢归田里;刘封本是一员勇猛战将,诸葛亮却认为他刚猛难制,劝刘备因其上庸之败而趁机除之。

诸葛亮智慧通达,但对人才求全责备,不注重育人用人,结果“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总有缺点,对人才求全责备,即使有大才在身边也只能视而不见。

《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回,子思向卫候推荐一个人才,说:“这个人有军事才能,可以统帅三万七千五百人。”

当卫候知道被推荐的人是苟变时,表示不能同意,他说:“这个人我知道,他在向老百姓征收田赋时,曾经白白吃过人家两个鸡蛋。”

听到这里,子思说:“君主用人,好比木匠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合抱的大树,虽说烂了几尺,木匠也不会因此而把它丢掉。现在战乱纷起,正是用人之际,怎么能因两个鸡蛋的事而丢弃一员大将呢?”

一番话,使卫候茅塞顿开,接受了子思的建议。

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指出:“倘要所用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显著。”

有些管理者常常错误地认为,选用人才的首要任务是看被选者有无过错,他们习惯于先看不足,然后再决定是否启用。这样的步骤往往把人引入歧途,物色的对象往往是最不至于出差错的人选,其结果,要么是符合最低要求、平平庸庸的人入选,要么是完人难觅,到头来反而埋怨境内无才,空叹人才难求。

这种求全责备的做法,只会埋没人才,浪费人才。这就要求管理者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要看到下属的长处和好的一面。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为了稳健,一直任用那些没有缺点的人任北军的统帅。可事与愿违,他所选拔的这些统帅在拥有人力物力优势的情况下,一个个接连被南军将领打败,有一次几乎还丢了首都华盛顿。林肯很震惊,经过分析,他发现南军将领虽有明显缺点,但同时都有特长,总司令李将军善用其长,所以能连连取胜。于是林肯毅然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诉他,此人嗜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何尝不知道酗酒可能误大事,但他更清楚在诸多将领中,惟格兰特将军是决胜千里的帅才。后来的事实证明格兰特将军的受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先生也是在用人方面注重扬长避短的榜样。

中田原来是松下公司所属的一个电器厂的厂长。一次,副总裁对前去视察的松下幸之助说:“中田这个人没用,尽发牢骚,我们这儿的工作,他一样也看不上眼,而且尽讲些怪话。”

松下觉得像中田这样的人,只要给他换个合适的环境,采取适当的使用方式,爱发牢骚爱挑剔的毛病很可能变成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创新的优点,于是他当场就向副总裁表示,愿让中田进入松下公司。中田进入松下公司后,在松下幸之助的任用下,果然将弱点变成了优点,将短处转化为长处,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成为松下公司中出类拔萃的人才。

由此可见,对人、对自己的下属,即使是对毛病很多的人,首先要看到他的长处,才能把他的才干充分利用起来。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选用一个人,主要是让他发挥自己的优点,至于他的缺点,只要不影响工作、不影响别人发挥工作积极性,就不应要求过严。管理者在选拔人才时,要全面分析,辩证看人,不可求全责备,这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