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读《论语》,悟管理
11380800000025

第25章 “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现代企业管理者要达到无为,就要求管理者不自为或尽量少自为,即不做管理助手和管理对象做的事。充分授权,放手让下属自己去做。

儒家也讲“无为而治”,孔子认为古代圣王舜就是无为而治的典范:“无为而治,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在孔子看来,自己不干什么而能使天下太平的,大概只有舜吧!他干了什么呢?不过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上罢了。

以德行治天下本身就反映了儒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

孔子说的“无为而治”,要点放在“治”字上,无为是为治服务的,无为而治是一种治术。现代企业管理者要达到无为,就要求管理者不自为或尽量少自为,即不做管理助手和管理对象做的事。企业内部应有明确的分工,凡属管理助手或管理对象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应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管理者不应自为。也就是说,企业管理者应努力实践能力主义和权力下放的原则,充分发挥下属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刚刚过了75岁生日的沃伦·巴菲特像是个甩手掌柜,他敬电脑而远之,让下面的经理们自行其是,而他却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巴菲特是美国第二大富翁,个人财富达430亿美元,他不仅是一个天才的投资者,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管理者。

巴菲特在管理上完全是无为而治,他很少召开会议,也不要求他的经理们经常向他汇报工作。他的42家子公司的经理们不受他的干预自行经营公司业务,他给经理们的授权力度非常大。子公司的经理能够完全支配自己的时间,有完全自主的决策权。

“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是古今中外管理者所追求的最佳管理目标。

有一次,海尔集团缔造者张瑞敏在哈佛大学演讲。与会者问他:“你把中国的海尔经营得那么成功,请问有什么秘诀?”

张瑞敏说:“我经营海尔之所以成功,并不是我的成功,而是我请了三位老师,是他们教我如何成功的。”

与会者颇感好奇,立即问道是哪三位老师。张瑞敏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三个人的名字:“我的第一位老师是老子,老子教会我战略性地思考;我的第二位老师是孙子,孙子教会我策略性地思考,是战术;我的第三位老师是孔子,孔子教会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接着,张瑞敏说:“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做‘半部《论语》治天下’……我经营海尔主要是无为而治。我只抓大事,企业的大事就是文化、组织和战略。”

古今中外有不少运用“无为”管理思想而取得成就的典例,更进一步表明了“无为”思想在管理上的精深微妙之处。

无为而治是管理上的至高境界。一个管理者,如果能够积极发挥出各个岗位上管理人员的力量,善于激发他们的智慧,使自己从日常细小的事务中摆脱出来,自然能够释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握大局,这样貌似无为,其实更加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