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
11379300000169

第169章 担保人

在美国的波士顿住着一位老人,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他的修鞋摊就安置在法院门外的大街上。每当法院开庭,他总是收起鞋摊,随着人流进入法院,旁听各种案件的审判。一天早晨,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悔意的年轻人被带进了法院。凭修鞋老人多年观察犯人的经验,这个青年又是一个因在公共场所酗酒闹事而被控告的。

那时候,在当地的法律中,“酗酒闹事”只是一种轻微的罪行,只需被告人委托别人交一小笔保释金,便可判一年“监外守行为”。

老人看着眼前这个脸上充满悔意、惶恐的青年,心中顿升一股恻隐之情。他敢肯定这个青年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很难拿出保释金。

所以,开庭时,老人从容地走向法官,表示自己愿做被告人的担保人,保释青年出去。老人的古道热肠和青年的悔意,深深打动了法官。他随即灵机一动,同意鞋匠的请求,下令延期三周审判。

三周后,老人陪同被告人返回法庭。老人向法官呈上一页报告一以上帝的名义发誓作证,这个青年三周来滴酒不沾,一直勤劳工作,照料祖父,空余时间还去做义工。报告上还有青年所在街区的警察和教堂牧师的签名。法官一见大喜,当场宣布释放了青年,并象征性地对他罚款一美分。

从此,这个青年变成了一个终生戒酒、守法勤劳的好公民。

此后的17年,修鞋老人共为2000多人担保,他的爱心改变了2000多人一生的命运。

老人的善举同时也影响了美国的司法制度的文明进程,以至于后来麻省正式通过一项法律,专门成立了一个“缓刑司”机构,实施“仁心仁术”的新刑事司法制度。

这位修鞋老人就是100多年前被美国载入法律史册,被誉为“缓刑之父”的约翰·奥古斯都。他给后人的影响不逊于美国的任何一任总统。

情感箴言

用爱的方式去感化一个人,要远比用残酷的惩罚方式去对待犯错的人,要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