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11328800000013

第13章 第二次婚姻

1925年3月,哈罗德·罗布的女朋友吉提·康内尔将她的朋友法伊芙姐妹介绍给了海明威。这两姐妹中,姐姐叫波琳,妹妹叫吉尼,妹妹长得比姐姐更迷人。当时她们刚从奥地利的施隆斯过冬后来到巴黎,在罗布的公寓里见到了海明威。

波琳毕业于圣路易斯的圣母学院和密苏里大学的新闻学院,曾经为《克利夫兰明星报》《纽约每日电讯》《名利场》工作过。20世纪20年代初,她接受了巴黎《时尚》杂志提供给她的助理职位,由妹妹吉尼陪着来到了巴黎。

波琳身材小巧玲珑,皮肤黝黑,留着短发,看上去像个男孩。她在家时娇生惯养,因此习惯于按自己的方式办事,而且她还像所有法伊芙家的人一样野心勃勃,凡是她想要得到的,便一定要得到。后来,她嫁给海明威以后,海明威的妹妹玛德莱娜有一次对她说,她自己也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可是无法做出努力来得到他。波琳就怂恿她“只管去得到他”。

在罗布的公寓里第一次见到海明威以后不久,波琳和吉尼就顺便到海明威的公寓里歇歇脚,其实她们是来看哈德莉的。波琳看见海明威的胡子也没有刮,躺在不整洁的床上看书,后来就对吉提·康内尔说,她没有想到,哈德莉怎么能忍受住在这样卑贱的环境中,怎么能同这样粗俗的人为伍。她同哈德莉的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她喜欢穿时装,经常参加时装表演会,还喜欢谈论文学,她有着十分富有的家庭做经济后盾,也有富家子弟的派头。而哈德莉在她面前就显得落伍、衰老、寒酸、保守、内向、孤独。在这种鲜明的对照之下,波琳显然具有优势,所以海明威很快就被她吸引了过去。

海明威一开始对吉尼很有好感,但是波琳比她妹妹更工于心计,她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得到她想要的东西。也许是她在海明威身上感受到某种难得的男子汉气质,也许是通过将海明威同她的未婚夫马修·赫洛尔德进行对比而发现了海明威身上与众不同的东西,总之,波琳也很快被海明威吸引过去,而且不顾海明威已经有妻儿这一事实,主动发起了对海明威的进攻。在他们相识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当他们在一起,波琳就会投其所好,讲一些海明威爱听的话,她一侃起来,便有说不完的话,显得精力充沛,见多识广。尽管她也比海明威大几岁,但是毕竟比哈德莉小四岁,她在与海明威的交往中,处处留意让海明威注意到她相对于哈德莉所具有的优势。海明威作为一个有家有室的男人,为波琳所吸引有多种原因。他精力旺盛,好动,好交际,但是他和哈德莉在一起手头很拮据,这限制了他的很多活动。他在生活上的要求,只想当好母亲的哈德莉已远远不能满足。海明威希望能在事业上尽快做出成就,但是对家务缠身和当好父亲却没有多大的兴趣。他渴望有新的经验,渴望改变现状。波琳所拥有的一切,包括财富和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她的兴趣爱好和为人处世的风格,都对渴望改变现状的海明威有着吸引力。当然,他毕竟和哈德莉共同走过了四年的婚后生活,而且有了孩子,哈德莉为了他,经常委曲求全。所以,要抛下哈德莉对海明威来说并不轻松,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甚至感到这种矛盾若不能在1925年的圣诞节得到解决,他便只有以自杀来了结。

为了弥补对哈德莉的歉疚,他要在1925年11月9日——哈德莉34岁生日那天,送给她一件贵重的礼物,那就是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一幅油画《农场》。

海明威从纽约回到巴黎以后再次见到了波琳,然后他前往奥地利同家人会合,他还说服了他的朋友默菲夫妇以及在默菲家做客的多斯·帕索斯一块儿到奥地利去滑雪。多斯·帕索斯深深感到同海明威一家在一起时的那种浓郁、温暖的家庭气息,他没有想到,这是海明威和哈德莉在一起生活的最后一个冬天。他后来每次回忆起奥地利的这个小镇时,总是无限感伤地说这是两口子度过“最后的无忧无虑的好时光”的地方。

海明威夫妇从奥地利回到巴黎以后,在春天的某一天,波琳和她的妹妹吉尼邀请他们两口子一起开车到卢瓦尔城堡去玩。在旅途中,波琳的心情变得很不好。哈德莉无意中向吉尼打听波琳和海明威处得怎么样,吉尼说他们俩都很喜欢对方,这种闪烁其词的说法使得哈德莉顿生疑窦。哈德莉一直藏在心里的怀疑开始逐渐被证实了,于是她便责备波琳自欺欺人的做法。她终于在5月份直截了当地问海明威是否爱波琳,而海明威却虚伪地说这是不可能的。其实海明威这时已经同波琳有了性关系,但是他没有悔过之意,继续同波琳来往,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哈德莉为了顾全大局,没有去找波琳的麻烦,她害怕这样会迫使海明威完全倒向波琳一边。她希望以自己的得体表现来使海明威回心转意,她过于相信她同海明威之间的婚姻纽带的牢固性了。

哈德莉对分居深感痛苦。唐纳德·斯图亚特在他们两口子分居后的一次宴会结束时送哈德莉回旅馆,看到她一路哭着回去。海明威也很痛苦,他回到哈德莉那里收拾东西,哈德莉看到他坐下来一个人默默流泪。哈德莉对丈夫还没有完全丧失信心,她决心要做最后一次努力来使丈夫回心转意。她写了一份保证书,签上自己的名字,亲自交到海明威手中。她在保证书上表示同意离婚,条件是要海明威同意和波琳分开100天,以观后效。如果到那时候他们两人仍然相爱的话,她一定履行诺言。她知道海明威是一个经受不起孤独生活的人。她希望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海明威对波琳的激情也许会燃烧殆尽,这样他就会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他和哈德莉的关系。但是,她又一次估计错误。海明威虽然感到歉意,虽然他向父母承认,他和哈德莉关系恶化责任全在于他,甚至当比尔·巴德问他为什么要离婚时,他回答说:“我就是个混蛋!”但是,感情的事是很难说的,他丝毫没有因为感觉有负于哈德莉而回心转意,相反却迫不及待地想马上就同波琳生活在一起,完全置哈德莉的要求于不顾。在这样的情况下,波琳却出人意料地表现出大家风度,表示理解这样的条件,也充分显示出她对自己的信心。尽管与恋人的分离哪怕只是三个月,对她来说也是漫长难熬的。于是,她向《时尚》杂志请了长假,于9月24日离开法国前往纽约。

波琳的麻烦在于如何面对自己的父母,把同海明威的关系告诉他们。波琳由于受母亲影响,是一个严格的天主教徒,她知道自己按天主教的教规是犯了通奸罪,并且破坏了一个有孩子的家庭的婚姻关系。她自知在母亲面前是无法交代的。果然,当她回到阿肯色家中的时候,母亲听说她要嫁给一个有家室的男人,便勃然大怒。她让波琳在父亲面前连提都不要提起此事。波琳陷入痛苦之中,只能到林中和田野里散心。

海明威十分感激哈德莉的自我牺牲精神,在11月18日给哈德莉的回信中表示了深深的歉意,称赞了哈德莉的慷慨,并表示要从经济上加以补偿。

与此同时,波琳在自己家里的局面也被打开,她父母终于同意她嫁给海明威这个有家室的人。当然海明威得皈依天主教,而天主教是不承认新教的婚姻的。按照这样的看法,那么海明威就不算结过婚的人了,而邦比也只能算是私生子。不管怎么说,波琳的父母不仅同意了他们的婚事,而且在经济上加以支持。格斯叔叔更是赞成他们的结合。他很喜欢海明威,尤其是后来见过之后,海明威喜爱的打猎、钓鱼、写作等都使他很感兴趣。他要帮助海明威做所有他因为太忙于挣钱而没有顾得上做的事情。

12月30日,当海明威在瑟堡港迎接从美国归来的波琳时,一切已成定局。实际上他们分开的日子已超过了哈德莉所规定的100天。所有的焦虑、担心、痛苦、不安等,随着这107天分离期的结束而化为乌有。他们俩和吉尼及诗人麦克利什一家马上就到瑞士的格什塔德滑雪去了。他们在那里听说哈德莉于1927年1月27日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可以和海明威办理离婚手续。

哈德莉离婚以后,开始带着邦比继续在巴黎生活。邦比从1928年起就在当地的学校上学,一直上到1934年。哈德莉认识了《芝加哥每日新闻》的主编保尔·毛勒,于1933年同他结了婚。他对哈德莉带过来的这个儿子也很喜欢。海明威同哈德莉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联系。在1939年,海明威还怀旧地对哈德莉说:“我见过的女性越多,我就越赞赏你……”在1942年间,他告诉哈德莉说,她比他后来的妻子好多了,他仍然爱着她。

后来,保尔表示不希望哈德莉继续同海明威保持这样的关系,她这才让海明威不要再写信给她。但是,不管怎么样,哈德莉的大度和得体,她对海明威有如母亲一般的爱,是海明威终生难忘的。在离婚前,尽管海明威已经很清楚,他们的婚姻关系难以维持,但他经过犹豫之后,还是将他的成名作献给了哈德莉和他们共同的儿子邦比。他还告诉他的代理人和出版社,在他死后,他的书所赚的钱全部归邦比所有,其信托基金由哈德莉代为管理。海明威同波琳结婚后,波琳对邦比也很好,还专门让格斯叔叔为他设立了一万美元的信托基金。

1927年3月,海明威和波琳从瑞士回到巴黎。他们在卢森堡公园附近一所四层楼的房子里找了一套豪华的公寓。里面有一大间卧室,有起居室和餐厅,有一个设备完善的厨房,两间浴室,一间小孩房间,以及一间小书房。格斯叔叔为他们预付了房费,这是慷慨的格斯叔叔在经济上为他们提供的第一次支持。后来他还为他们买了第一辆汽车,买了豪华的房子、钓鱼船,并支付他们非洲冒险旅行的费用。海明威从此告别了拮据的生活。

1927年5月10日,海明威和波琳在巴黎维克多·雨果广场的圣奥诺雷·戴洛教堂正式举行了天主教徒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