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将洛克菲勒带往慈善事业。虽然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洛克菲勒的收入与捐款不成正比(收入达一千三百多万美元,而捐出仅十几万美元),但是他仍默默地在此路上摸索,希望将他的钱有意义、有成效地用出去。所以他有他捐钱的原则:第一,若捐给学校,他拒绝捐助校舍的兴建及日常花用,而要把钱放在学校的基金上。
第二,他不喜欢任何学校或组织将所有的经费来源全放在他身上。
第三,当他发现所捐赠学校、机关和医院的钱都未被好好利用,使他十分失望时,便转而将钱投入有组织的社会团体,像浸信会教育团体就替他安排了很多项真正需要的捐款。
第四,他每次都希望他的捐献是一种抛砖引玉的行为。
第五,除非受益人能证明该项捐款将用入正途及用得经济有效率,否则洛克菲勒是不会轻易允诺捐赠的。
可见,洛克菲勒即使捐款也不忘经济的原则。虽然,他捐钱时开出五大条件,但并不喜欢以捐款名义出风头,他往往是用匿名的方式去捐的。
洛克菲勒深信一句名言:“少许的钱财带来自由,过多的财富带来苦恼。”当他的财富直线上升,各处的人们都对他纷纷要求,他一面要把握原则,一面又想帮助市民,却往往无法两全其美,变成有钱也难送的局面。所以洛克菲勒很头痛,希望把钱聚起来好好地贡献给社会一些具体有用的事情上。在1885—1890年间,洛克菲勒一年的红利约有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美元,而每年捐款才三五十万美元,所以人们议论纷纷,他自己也觉得应该多做善事。于是,兴建大学的念头萌生了。
1890年以前,美国只有哈佛和约翰普金斯大学。到1890年之后,因为社会进步,生活安定,人们求知欲增强,于是一口气创办了好几所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克拉克及芝加哥大学。因为洛克菲勒总觉得自己捐款的方式太零散,所以考虑到教会人士的建议——兴办学校。建立大规模的学校,提高社会的素质,设立一所大学完全可行。建议的人又分为北、西两派。北派的首要人物是洛克菲勒的亲家史强先生,他主张洛克菲勒在纽约创建一所由浸信会管理的大学。西派是古特史壁先生、凯特先生和哈珀先生,他们三人主张在西边的芝加哥设一所学院。史强是个理想崇高但与现实有些脱节的读书人,他建议洛克菲勒在纽约设一所研究院类型的高等学府,聘请一流师资,招收精华学生,再加上永不枯竭的基金,让这些天资优秀的学生不必忧愁学费,全心全意地学习,为社会训练出领导人才,而将美国文化带到更高的境界。他要求洛克菲勒捐两千万美元开创这间理想学府。洛克菲勒三思之后,觉得史强太理想化,他认为美国社会当时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社会不需要这种高等学府。反之,洛克菲勒认为美国当时需要较普遍化的学院,能使一般人受益。结果,洛克菲勒没有即刻答应亲家的要求,将办大学的事搁了下来。
洛克菲勒因为捐款给摩根派克神学院,而与古特史壁常有书信往来,并由此而认识年轻聪明又有魄力的哈珀先生。他更由两位处得悉神学院的事情,原来神学院与老芝加哥大学相关,但因资金不足,已渐走向结束的道路。正当大学负债累累之时,又传来老芝加哥大学的名教授哈珀聘于耶鲁大学的消息。因此,于1886年,更加速结束了芝大短暂的命运。就在此关键点,浸信会开了一次会议,讨论如何挽救各大学及神学院的命运。会中出现了一个注重实际、善于分析的教士,他就是日后芝加哥大学创办人之一的凯特先生。他在会中被选为执行秘书之后,发表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主张由他拟稿,写一份调查表格,寄往各地的教会,看社会和教会真正的需要所在,再着手兴学。
经过统计研究之后,凯特下结论说,应该在芝加哥大学的旧址先开办一所有实力的学院,再慢慢扩充成大学。因为他认为中西部及大平原区上的各大州居住的都是浸信会基督徒,但在那么广阔的一片土地上却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所以他建议浸信会把所有富裕的教友聚集起来,一起创办一所好大学。不久,1888年,浸信会的教育团体在华盛顿开会,一致通过凯特先生的建议,兴创大学的事终于展开了。
在筹备初期,洛克菲勒就知道他再也不用愁捐款的事了,这间大学的事会令他忙一阵。他看中昔日芝大的名教授,他认为只要哈珀出马,就已成功了一半。此外,他仍徘徊在办大学与办学院之间,拿不定主意。他私下是想由小慢慢办到大的,于是凯特想了个好办法。他主张洛克菲勒先办一个小学院,让哈珀一面在耶鲁教课,一面指挥筹备工作。等小学院稳住脚步,再扩建成大规模大学,届时就有理由请名教授来芝城主持教务了。洛克菲勒的反应并不十分热烈,只写了封信给哈珀,告诉他在短期内,芝加哥最好先办小学校,慢慢再扩大。
凯特急着想要洛克菲勒给他一个承诺,于是忙着找他谈论。正好那天洛克菲勒与凯特同路,共搭一辆火车。凯特日后对该程的火车描述得很生动。他说:“我一心一意以为上了车,就会有一篇长谈,然后决定政策方针。但一上车,我又不好意思急着开口。我想,当然应该让这位标准油田的老板先提,我不禁对此人打量起来。我注意到洛克菲勒的衣着,他穿得十分干净,虽然衣服的质地都很好,但全身没有俗不可耐的戒指、铰链等等饰物,领带上连别针都没有。更令我难忘的是洛克菲勒付小费的方法,他先抓一把零钱放在手上,也不说给多少,让侍者们拿取他自己认为应得的数目。”
结果,凯特等了一个下午和晚上,直到第二天早上洛克菲勒才跟他讨论正事。洛克菲勒建议他着手筹备,并拟定一份完整的计划。
筹备工作落在凯特、古特史壁及哈珀三人肩上。凯特负责筹募金钱、管理基金,古特史壁负责游说西部的人士支持该校及公共关系方面的事务,哈珀当然是策划校方的课程及师资方面的事。他们三人将施展各自的才华,创办这所日后造益青年的学府。
1889年,在波士顿浸信会召开大会之前,芝加哥方面估计要一百四十万美元。洛克菲勒把凯特请去商量捐款事宜,凯特都有很详细地记载。前一天晚上,洛克菲勒和凯特在晚餐上讨论,不得要领。第二天一早,凯特又去见洛克菲勒,两人在洛克菲勒的公馆前面徘徊,认为至少要一百万美元才能办好这所学院。洛克菲勒先说他一人可以提供四十万美元,凯特游说了一番,请洛克菲勒承担六十万,另外四十万美元让大会去筹。洛克菲勒起先还犹疑不决,两人由屋前踱到第五街,洛克菲勒突然停下来,面对着凯特首肯了。凯特的记载上写着:“虽然日后我曾由他手中接过更大、更沉重的款项,但没有一次像第一次这样令我兴奋,尤其在几个月忧心的猜测之下,洛克菲勒那一声允诺,使得那个五月的早晨变得更亮丽了。”
在同年的5月18日,浸信会终于在波士顿的提蒙礼拜堂召开大会。首先,史强宣布浸信会终于要在芝加哥办一所学院,随即凯特先生公开洛克菲勒的来信,告诉教友他一人将捐助六十万美元作为建校的基金,希望以抛砖引玉的方法招来更多的捐献,共同建立这所学院。教友们自然纷纷响应,在数个月内又收到三十多万美元,一半以上是教友捐赠,其他是由商人及芝加哥以外的人士捐赠的。捐献的人士之中,有许多是犹太富商,还有许多后来成为老芝加哥大学的校友。然后,马修费尔得捐出一片十亩的土地作为校产。
一旦经费筹好,校址选定(就在费尔得捐出的土地上),浸信会的教育团体就选出该校的董事会,着手开办学校了。1889年7月9日,董事会第一次开会,9月10日芝加哥大学成立,9月18日董事会推选哈珀出任校长。
哈珀当选之后,并没有即刻上任。他拖延的理由有二:第一,他不愿因全心全意办学校,管理行政,而放弃学业上的研究。第二,他认为一百万美元实在办不好一个规模大而又有实力的好大学,所以他没有马上辞去耶鲁的工作。反之,洛克菲勒爱才,看到哈珀年轻有为(当时他才三十四岁),认为该项工作非哈珀莫属。于是,洛克菲勒愿意再谈。哈珀开了八个条件,主要的仍是希望一面办学校,一面研究学问;以及在财政方面,洛克菲勒需要无条件再拿出一百万美元,支持该校的神学院。当凯特把条件转告给洛克菲勒时,洛克菲勒一口答应了所有的大前提。在继续与哈珀本人研究了两天的细节之后,哈珀才接下重任,不但洛克菲勒松了一口气,所有的教会人士都知道有了哈珀,芝加哥大学必会成功。
有了基金及支持,哈珀就积极地展开了工作。校址当然设在费尔得所捐的土地上(又添置了紧邻的一块土地)。此外他请了一百二十位教授,安排许多实际课程。就在他把校会、师资、课程全部安排好,快要开学的时候,突然发愁怕没有学生来注册。显然他的顾虑是多余的。第二天,当校园钟声响起,有六百多名学生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涯。
对洛克菲勒来说,那一笔六十万美元的捐款只是第一步罢了。日后,他源源不绝地将款项投入,不但帮助该校度过了1893年的经济不景气时代,还造就了无数人才,直接地帮助了大众,间接地贡献社会。最令人称赞的是:洛克菲勒本人从不求取什么,他只是默默地在一旁支持着整个学府。直到他去世后,学校才将一间礼拜堂命名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又达到他个人的第二个愿望——捐钱要捐得值得,用得经济、有效率,要有抛砖引玉的功能,还要造福大众。在这一方面,他又获得了全面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