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海盗之谜
11320200000038

第38章 黄金白银的诱惑(4)

说到盖地古城的宝藏,我们要先从它的历史开始。阿拉伯海是印度洋西北部水域。东靠印度,北接巴基斯坦和伊朗,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最深处为5,203米,平均深度为2,734米。

阿拉伯海西面是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角,在西边有亚丁湾,从这里通过曼德海峡就是红海,北边阿曼湾经霍尔木兹海峡与波斯湾相通,西边是联系亚、欧、非 3洲海上交通的重要水域。

沿海国家除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外,还有阿曼、也门和索马里。海中有索科特拉岛、库里亚穆里亚群岛和拉克代夫群岛。沿岸重要海港有孟买、卡拉奇、亚丁、吉布提等。

阿拉伯海盗除了在北非活动之外,在东非还有另一支,就是东非海盗。今天的索马里海盗在亚丁湾、苏伊士运河等附近伏击船只,其实追溯起来,就可以追溯到东非海盗这里。可谓历史悠久。

早在10世纪左右,那一片海域就海盗盛行,对往来船只构成威胁,于是随着阿拉伯海盗越来越活跃,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众多的海盗宝藏传说。“海盗=宝藏”成了阿拉伯世界的不朽传说,《一千零一夜》里许多故事,如辛巴达航海,都提到了东非海盗。这些海盗像今天的索马里海盗一样,以东非沿海的港口为据点,袭击亚丁湾和印度洋西岸的商船,并将东非的桑给巴尔岛当做重要的基地和藏宝地。

然而到了1505年的时候,这些伊斯兰海盗们遭到了毁灭性地打击。葡萄牙人的殖民扩张到达了这一地区,然后这些作为后来者的葡萄牙人逐步蚕食了海盗的陆地据点,使其失去了根据地。葡萄牙国王曼奴埃尔一世得到了达·迦马的启发,派出其第一个总督堂——弗兰西斯科·德·阿尔梅达带领21只船去加强东非和印度新建立的的葡萄牙殖民地。1505年3月,第一任印度总督弗兰西斯科·德·阿尔梅达率20艘船组成的舰队离开里斯本出发了。这支舰队的任务简而言之是征服印度,垄断香料贸易。阿尔梅达随后控制了整个东非海岸的与阿拉伯和印度的贸易,还把柯钦变成了葡萄牙在印度的贸易中心。

除了控制港口之外葡萄牙人还派出船只打击海上的阿拉伯和伊朗的船只。1507年葡萄牙人攻占了霍尔木兹城,然后强行征税,他们采取了异常残忍的手段:割掉了所有俘虏的鼻子,砍断所有男子的右手,割掉女人的耳朵。

他们在这里的活动使以往掌握东方贸易的威尼斯人的利益受到了重大损害,到1504年的时候威尼斯人的船只在地中海港口已没有任何香料可以装了,这引起了威尼斯人的强烈不满。威尼斯人便帮助埃及人建立一支舰队以打击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于1508年占领了桑给巴尔,海盗们彻底丧失了用以休整和补给的据点。最后海盗们投靠了土耳其海军,在1509年和葡萄牙海军展开第乌海战。

第乌之战发生在1509年2月2日至3日,地点在印度第乌。参战一方是葡萄牙,另一方是埃及马木鲁克苏丹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卡里卡特的赞默林和古加拉苏丹的联合舰队。此战的战略意义可以同勒班陀海战、阿布齐尔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和对马海战相提并论,虽然规模无法与之相比。它标志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对抗从地中海地区发展到了印度洋地区,由于印度洋控制权的丧失,使穆斯林世界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而转衰,也成了当时最大的阿拉伯国家——埃及马木鲁克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于是,作为穆斯林的东非海盗也跟着遭了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东非海盗几乎销声匿迹。

然而他们的历史并未结束,1710年,海盗联合当地阿拉伯人重夺桑给巴尔,沉寂已久的海盗又开始活跃。

1824年,在东非沿岸建立贸易帝国的阿拉伯人赛伊德·伊本苏丹,以该岛为首都,大规模从事丁香贸易,开创了岛上最为辉煌的繁荣昌盛时期。当时在阿拉伯哈里发管区、东非海岸和桑给巴尔岛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之间有一条传统商路,通过它运送的除了象牙、香料和丝绸以外,还有成千上万的来自黑非洲的奴隶。这样,阿拉伯和东非之间的航道便以“血泪的海上之路”而日渐闻名起来。这条富裕的海上之路,当然也引起了海盗们的垂涎。

当时印度洋上最著名的海盗,就是具有阿拉伯人血统的蒂皮·蒂普。蒂皮·蒂普是大海盗,同时又是著名的商人。他曾率领海盗船队多次袭击这条航路上的商船,每次都能顺利得手,劫得大笔财物,满载而归。他经商致富的第一桶金来自海上劫掠,而这些财富又成为其大搞黑奴和象牙贸易的资本。

在蒂皮·蒂普的海盗生涯中,最成功、最顺利但又最为令他遗憾的一次行动,是1870年劫掠一支由12艘船组成的阿拉伯船队。当时,蒂皮·蒂普得到消息说,这支船队从哈里发管区出发,途经印度洋向桑给巴尔驶来。船甲板下装着的除了香料和布匹,还有满满100桶金银币,他们准备用这些钱在东非和中非购买奴隶。他就带领海盗船队悄悄地跟在这支商船队后面,不动声色地监视着他们,准备找机会下手。

结果对双方来说都不够妙。这支商船队没多久在肯尼亚东海岸附近遇到了暴风雨。这场暴风雨不仅使4这支船队偏离了航线,还把它吹到了暗礁和岩石上。船只被撞得支离破碎。侥幸活命的水手爬上蒙巴萨北面盖蒂附近的荒凉海岸,把那100桶金币用小艇转移到了另外两艘没有损坏的船上。然后,通过一条隐蔽的大河的支流,把金币运到了盖地城邦,然后他们想乘小船逃生。

下面是关于盖地古城的一些知识。

盖地古城(Gedi Ruins),位于非洲国家喀麦隆蒙巴萨以北105千米处。古城占地面积0.18平方千米,城内的主要建筑有皇宫、大清真寺、城墙和墓群。皇宫由10座建筑组成,其中两座分别命名为“中国钱币宫”和“中国瓷器宫”,里面发掘的东西与中国有很大关系。考古学家们在中国瓷器宫遗址发现一个完整的16世纪初期制造的中国青瓷碗,同时还发现了大量15世纪的中国瓷器,包括青瓷、青白花瓷和橄榄绿色的碗、碟、坛、罐等。当地考古学界认为,发掘出数量如此之多的中国瓷器,说明当时肯尼亚与中国的商贸往来十分频繁。看来,这些瓷器是中国元明时期的主要出口产品。

盖地曾经是东海岸最富庶的城市,盖地城的修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最早的建造者是在阿拉伯人来到之前的班图人。公元1100年左右,阿拉伯人乘着他们的“达豪”号在肯尼亚海岸抛锚登陆,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商业移民区。很快,盖地与印度、波斯、威尼斯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商业关系,使这里突然繁华起来,拥有了大量的香料、木料、金子、宝石和象牙。

在15-17世纪,阿拉伯人在此建造了豪华的住宅和许多精美的清真寺、面积上千平方米的总督府等巨大建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个叫加拉·奥罗莫的部落突然侵入了盖地,并给这座城邦带来彻底的灭顶之灾,城内所有的房屋被摧毁,几乎所有的居民都被杀戮或者被强行驱逐。此后,繁华的盖地城邦不见人影,逐渐被原始森林所覆盖。从此,这个东非最为富庶的城市消失在绿色树木形成的屏障之中。在以后的几百年间,似乎没有人知道盖地古城在哪里。

话说运送那100桶黄金的水手们藏好金子,从盖地古城出来,欲乘船离开。这一切都被蒂皮·蒂普看在眼里。

在蒂皮·蒂普的逼迫下,水手们走投无路,提出船上的金银由双方平分,用以保全性命。然而贪婪的蒂皮·蒂普拒绝了水手们的建议。蒂皮·蒂普十分自信,他自以为对盖地的每一寸土地都十分熟悉,他觉得自己怎么也能找到那100桶金币。于是,他将水手们全部杀死。因为他自信自己对盖地一带了如指掌。但是,这次他想错了。当他们赶到藏宝地时,竟完全寻不到线索,悔恨不已的蒂皮·蒂普只得悻悻然而去。他后来在此地辗转多次,但始终没找到那批宝藏。

1884年英国人约翰·基尔克爵士进入了早已消失的盖地城邦,并为这个几百年来一直沉没在浓密森林中的堡垒废墟拍下了第一张照片。从此,这座废墟城市就成了“东非的宝贝”。

1939年它差点儿坍塌,经过草草地修复又存留了下来。1927年盖地古城被宣布为历史文物,从1948年开始成为“国家纪念物”。

与此同时,那里埋藏着100桶黄金的故事和大海盗蒂皮·蒂普的名字,也逐渐在人们中间流传起来。

为了寻找传说中的100多桶“海盗黄金”,曾有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等许多国家形形色色的寻宝队来到盖地城邦。

这些寻宝人在黄金的诱惑下,冒着随时丧命的危险,几乎把这里的森林翻了个底朝天,但是没有找到任何东西。

20世纪90年代,德国一位寻宝专家,通过考证大量的史料,写出了《海盗的宝藏》一书。据说,这位著名的寻宝专家曾仔细研究了盖地古城的平面图,并且在该地进行过细致地挖掘。他认为这些金币可能埋藏在盖地的海玛清真寺和盖地宫殿的地下。他在宫殿中位于迎宾大厅和浴室之间的一口干涸的水井深处,发现了各由两把弯刀交叉而成的一组雕花。他认为这些雕花可能是当时水手们留下的标记。

他在30米深处的地方,发现了一块正方形石板。石板的面积大约是1.6平方米,上面据说还有一些文字,但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辨认。后来这位德国人由于资金短缺,只好停止了挖掘。但他相信,金币的传说确实是有历史依据的,只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找到罢了。

蒂皮·蒂普宝藏成了恒久的传说,“蒂皮·蒂普寻宝探险”至今仍是肯尼亚最热门的旅游项目之一。

塞舌尔岛的宝藏传说

塞舌尔群岛是位于西印度洋群岛的国家,它由115个大小岛屿组成。西距肯尼亚蒙巴萨港1593千米,西南距马达加斯加925千米,南与毛里求斯隔海相望,距印度2813千米。

16世纪,葡萄牙人曾到此地,取名“七姊妹岛”。1756年,此地被 法国占领,并以“塞舌尔”命名。1794年,英国取代法国。后英、法多次易手,轮流占领。1814年,英法签订和约,塞舌尔成为英国殖民地,归英国在毛里求斯的殖民当局管辖。1903年改为英直辖殖民地。1970年实行内部自治。1976年6月29日宣告独立,成立塞舌尔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从1685年开始,大量海盗船以塞舌尔为据点,频繁攻击非洲东海岸的商站和中东地区的重要港口。

从1716年至1730年,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大海盗“隼鹰”奥利佛·勒瓦瑟尔一直是印度洋洋面上最让人闻风丧胆的海盗。他曾向无数船只开射侧舷炮,将上面的财物掠夺一空,抢走乘客作为人质,或者把他们投入海底。当时,在欧洲和印度洋之间从事贸易的英国人、荷兰人以及葡萄牙人满载的货船是勒瓦瑟尔袭击的首要目标。

“隼鹰”当年最大的抢劫对象是葡萄牙船维耶热·迪开普号,这是一艘拥有72个舱室的三桅帆船,上面装有葡萄牙摄政王的大量财宝。在勒瓦瑟尔所获取的战利品中,最为奢华、昂贵的首推摄政王加冕时所佩戴的镶有珠宝的宝剑,以及用宝石装饰的十字勋章。此外还有数箱金银财宝、金质的圣诞杯、烛台和未经打磨的钻石。

“隼鹰”所掠夺的财宝共计600千克银子、5吨金子,还有大量的钻石。

面对财物的大量损失和一些商站有可能关闭的威胁,英、法两国派出海军进入这片海域追剿海盗。在这场围剿中,奥利佛·勒瓦瑟尔最终没有逃过。40岁时他被处死。临刑前,他掏出一束标有宝藏埋藏地路标的羊皮卷,扔向人群。然而这羊皮卷使用希腊文做标记的,其中隐喻很多,即使有他的羊皮卷,人们也无法破解,宝藏的埋藏地也就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

勒瓦瑟尔去世200多年后,他的后人于1949年开始和一位英国珠宝鉴定学家可鲁斯合作探宝。可鲁斯为解开隐喻,翻阅大量神话、星图资料和17世纪德语和法语辞书,把天文学和古代神话结合起来,才发现解开勒瓦瑟尔的途径。截止可鲁斯去世,他用了20年的时间才解开了勒瓦瑟尔12个密码中的11个。现在,由可鲁斯的儿子继续着父亲的探索。

传说奥利佛·勒瓦瑟尔的财宝藏在塞舌尔最大的岛屿马埃岛上。马埃岛上有很多山洞,而宝藏就在其中一个秘密山洞里。这些财宝价值折合人民币约五十多亿。

马埃岛是塞舌尔共和国塞席尔群岛中最大岛屿。在印度洋中西部,位处南纬4°40′、东经55°30′,西距东非蒙巴萨港1584千米。马埃岛宽6千米,长26千米,面积148平方千米。属花岗岩岛,多山,最高峰塞席尔山海拔905米耕地在沿海狭窄平原上。岛上有洛奈港国家海洋公园和圣安妮国家海洋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