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此岸彼岸
11307500000014

第14章 重回第二故乡

故乡总是令人魂牵梦绕。在国外,我们有位朋友家住远郊的一个小盆地内,去他家玩时,开车从高速公路出口下来,经过唯一的一条路上山,到达山顶后再向右拐一小段平路,然后下山直到盆地中。有一次去他家参加圣诞派对(Party),上山时天已黑了,车子向右拐弯的瞬间,万家灯火、群星璀璨的一幅美景整体呈现在我们面前。二女儿说:“呀!这儿真像重庆枇杷山上看到的夜景!”以后凡夜间开车经过这儿,看见山下的景色,两个小外孙就会大叫“重庆!重庆!”我也返老还童,情不自禁的跟着大叫“重庆!重庆!”装满了一车的故乡情。

我是出生于杭州的四川人。九岁回到故乡自贡市念小学五年级,17岁从蜀光中学毕业考入重庆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重庆,度过了我生命中重要的45年(其中两年在美国进修),在此求学、工作、成家、育女、送别老伴……这儿刻印了我人生旅途的深浅足迹,这儿留存了我难忘记忆中的悲欢离合,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阔别十年后,回到重庆,令人激动而感慨。30多年的改革开放推动着这座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著名山城向着现代化的大都市快步前进!我们离开时两江之上仅各有一座大桥,现时已有李家沱、鹅公崖、菜园坝、南坪、朝天门、黄花园、上清寺、石门、高家花园等十余座大桥(桥名不十分清楚,以建桥地址叙及)宛如一道道彩虹飞越于长江、嘉陵之上。盘旋、坚固、空间立体交叉的高架路使朝天门半岛的市中区与两江、四岸的广阔地域之间的交通往返顺畅灵活、四通八达。市中区“水泥森林”密布;昔日高大的解放纪念碑竟成了一个矮小的模型式纪念碑;临江门斜崖上的破旧吊脚楼早已荡然无存,代之以依山势而精心设计的独具鳞次栉比山城风貌的五星级洪崖洞大酒店;大渡口的重钢已迁往长寿,该地建成古色古香的巴国城旅游景区。乘车在城郊高速公路上,随处可见散布于起伏山峦中的座座独具特色的高层建筑与山径穿凿相衬、江影桥廓相互辉映的举世无双的重庆美景。

带着儿孙回到沙坪坝重庆大学。汽车刚驶入大校门,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大校门是不是修过了?怎么这样矮啊?”开车接我们的朋友说:“没有变啊!还是原来那个校门。”再次出现了“解放碑效应”。借住于校内新建的高层电梯公寓“新华楼”,次日在晨曦中顺着嘉陵江畔的沿江路漫步,旭日从松林坡后山渐渐升起,凉风习习,心旷神怡。不远处的工学院(现第二教学大楼)依然矗立。该楼全由石头砌成,故俗称“石头房子”,为上世纪30代德国建筑师设计。主体为三层,有局部地下室及塔楼共五层,是一幢厚重、墩实、壮观的现代建筑。地下室的铸铁窗栅上还铸有“重庆大学1929”字样,见证了母校的历史。50多年前,我们曾在这儿学习大一的基础课,谢苍璃教授讲高等数学、刘之成教授讲物理,苏联老师弗拉索娃教俄语……好像这一幕还依稀记得。最近十年,校园内增加了许多新建筑如主教学楼、数理楼、研究生楼、体育馆等。民主湖旁新增电影学院,由著名影星张国立任院长,只可惜来去匆匆未能一睹未来男女明星们的风采。学校还开辟了虎溪新校区,作为大一、大二本科生教学园地,新校区地域广阔、环境优美,与校本部之间有定时校车往返,十分方便。

记起我们爱吃的酸辣粉和叶儿粑,去沙坪坝街上已无处可寻。偶见“老麻抄手”牌子的店面,大家说:“也来麻一下吧!”“麻”还分四等,外孙们吃“不麻”(清汤)、我为“小麻”、两位女儿“中麻”,无人敢“大麻”。

虽说也有心存畏惧,仍能向前的精神,但又怕“麻”倒了影响返美旅程。餐后全家同声称赞:“家乡的抄手太好吃了!蓉龙渝麻各有千秋!”(龙抄手为成都名小吃)在成都由胡慕陶学友及先生刘承勋高工和吴德全学友及先生董志端总工组织,13位学友宴请我于“随和家宴堂”,品尝了美味佳肴,又在室外风景宜人处拍了许多照片,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愉快的聚会,有诗曰:“流水潺潺、亭台掩映、同窗相聚、不亦乐乎!”

我有一位亲戚退休前是电建系统的总工,在体检时与我曾教过“汽轮机”课的江高工相遇,谈及我从美国已回到成都。江高工十分热心,邀请了他们同班的十余人于自贡人在成都办的“蜀江春”餐厅相会。与会者均已退休(我们这种师生关系,相差约6-7岁,可称为“亦师亦友”)。同学们退休前均居要职,如局长、处长、总工、高工……开席前,余诗廉高工用手机与南充自来水公司侯定国经理接通电话,我对侯经理说:“侯定国,我记得你的脸是圆圆的……”对方回答:“老师,我已60多岁了,脸不再圆了……”在席间,华能电力的田永澜处长说:“你教我们的蒸汽在叶栅中流动,课讲得很好……你有很帅的先生……”四川电力局马怀新局长说:“我们动力系毕业的都有实干精神,是母校的光荣……”

并争着买单。我们合影留念,近40年未见过面的师友欢聚一堂,十分快乐!

在重庆由重大动力系57级校友会刘大华会长,刘启香副会长主持,九位学友及三位夫人宴请我于“老四川”餐厅,辛明道学友及夫人阚明辉高工,退了本拟外出避暑的车票,专等我回来见面,周国风学友两月前做过膝关节大手术,刚能下楼行动,带着双拐由他的儿子开车前来参加聚会。三位学友对友情的珍惜,使我感到温馨和激动,特此致谢。与会学友们亲切回忆我们在嘉陵江畔同窗四载风华正茂的美好岁月,相互祝愿晚年生活多姿多彩,平安幸福!

我们在异乡漂泊的这些年,国内的事物全靠我大女儿的挚友李萍女士和她的先生打理。他们不辞辛苦、办事认真负责。李女士的父母李通林教授和车明馨老师也帮助办理,对我们关怀备至。特在此向他们全家深深地感谢!这次返回重大,我及大女儿、大外孙借住李女士家。她的先生亲自开车接送,她的小家庭陪我们游览全山城。我们齐聚李教授夫妇避暑的天池山庄,他们在山庄餐厅宴请我们。久别重逢,相谈甚欢,十分高兴!餐后在天池山庄合影留念。李女士的儿子与我大外孙同岁,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成绩优异,获国立新加坡大学全额奖学金就读狮城。长江后浪推前浪,改革开放带来的好风景,令人欢喜。

原来很斯文的杨颖博士来电话,马上开车来接我赴宴,真令我大吃一惊!中国的进步真快!动力系许多年轻人都有汽车了。我曾工作的动力工程学院在科苑餐厅设宴招待我,会到了前后院长、书记、同事、朋友们。

前院长何祖威教授、博导、不断为我挟菜,与会者都纷纷向我敬酒,祝我晚年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学院这些年有很大发展,已有两个博士点,四个硕士点,四个本科专业,教学、科研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退休12年后,大家的热烈欢迎令我心潮澎湃。李隆健博士从另一桌向我走来敬酒并说:“侯老,是您改变了我的一生,祝您健康长寿!”此话言重了,我听后吓了一大跳!与我同桌的前院办明长惠主任解释说:“侯老,1983年我与你一道去成都招生,录取了李隆健。”由于他的提醒使我记起来了,当时招生是手工操作,由高分到低分,制表排序,依次录取,李为当年动力系最高分,名列表格第一位置。多年过去了,李由本科、硕士、博士、美国博士后一路走来,各个阶段都相当优秀,现为学院年轻有为的计算传热学教授。我对李博士说:“我们应该感谢邓小平,是他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中国人!”我深深感到,邓小平的伟大是我们全民族的光荣!

2009年是重庆大学建校80周年,谨此祝福敦堉与我的母校日新月异、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2009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