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恭维的艺术
1129100000002

第2章 “语境期待”的打破和个性化共性

打破对方的“语境期待”

人通常比较愿意谈及自己的优点、成功之处,而对缺点、失败之处却总是讳莫如深。如果要从这类绝对弱点下手,恭维者要做到的是曲线美化、包装这些弱点。这样,会让对方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弱点,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

比如,用“丰满”“丰腴”这一种中性的形容词,来称赞贬义性质的“胖”。用“健康的小麦色”来形容皮肤不白的女孩。用“娇小玲珑”来指一个人不高,身材矮小。而一个人固执、死脑筋,我们可以说他“个性耿直”“正直”,一个人傻气,办事糊涂,我们可以说他“个性开朗”“没有心机”。

身高一米五,体重60公斤的小巧是一个标准的胖女生。这一天她前往服饰店买衣服,拿了一件连身的洋装试穿,然后站在镜子前面反复地端详自己。

她向女店员问道:“我是不是太胖了?这件衣服会不会显得我更胖?”店员看了看小巧的年纪,大概是30岁,于是她说:“你属于比较有肉感的女生,听说这样的女生比较有福气,老公会比较疼你,小孩也会乖巧。我觉得不算胖,是刚好而已。如果你怕看起来会胖,我们有另一款深色的衣服,深色会有修饰身材的效果,你可以试穿一下。”

小巧觉得有道理,于是试穿了同款式但是颜色较深的那一件,最后她发现两件的修饰效果差不多,所以还是买了原来看上的那一件。店员没说小巧是瘦子,也没有说她是胖子,而是巧妙地使用“肉感”这个词替代了“胖”字,只是几个字的差别,但是听在小巧的耳朵里,却是对她身材的认可。

面对别人的明显弱点,既然他在乎,你如果绕开,就显得太假了。恭维人,要做到:一、不回避他的弱点;二、不迎着对方的期待去评价。

高高瘦瘦、身材并不出众的艾拉新买了一件紧身的短上衣,兴冲冲地邀闺密辛迪品评。辛迪见她穿了新衣越发状如衣板,不禁脱口说道:“这件衣服并不适合你。”艾拉顿时面沉如水。辛迪见状,笑吟吟地说道:“像你这样苗条又修长的身材,如果穿上那种宽松肥大长至膝下的衣服,就会越发显得神采飘逸、潇洒大方了。那些矮而胖的人就穿不出这种气质来。”艾拉听罢顿时转怒为喜。

辛迪的话既巧妙地暗示了这件衣服不合艾拉的身材,又诚恳地指出了其择衣标准。同时用“苗条”“修长”这样美好的词语委婉地指出了艾拉身材的特点,又用矮胖之人来对比,照顾对方的自尊心。一句看似恭维的话,实则蕴涵了无限的玄机,因而便显得委婉含蓄。

很多时候,当一个丰满的女性表面上希望你对她的身材直接作出评价,事实上,这样的期待是一种陷阱。你真的老实地说对方胖,她还是会心理反感一下的。恭维他人缺点的时候,要掌握的一个诀窍之一就是要做到六个字——“打破语境期待”。

就是说,你知道她想要什么评价,但是坚决不走此路。你一定要找到一个她想不到的词汇、夸法。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有人恶意打破他的语境期待,他会很生气,但是恭维式的打破,他就会惊喜不已。

比如,你看到某位女士穿着一件其实不怎么漂亮的裙子的时候,你可以绕开“美”和“丑”,说:“你的衣服显得你很高贵呀,它是不是很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创新性美化对方的缺点,等于赋予他今后自我解嘲弱点的新手段。当下听着美,今后用着爽,这样的好事谁会不开怀呢?

上纲上线法:化个性为共性

说实在的,打破语境期待,创新性夸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有一种方法,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那就是这里要介绍的上纲上线法。

曾经,一位长相实在让人无法评判的女士开门见山地对江先生说:“你说句实话,我是不是很难看?”

一般人面对这样的问题,会觉得实在不好回答,认同这位女士的说法,肯定会使她颜面扫地,陷入难堪的境地,而且这也绝对不是这位女士真心想要的回答,但是如果说不难看,又与事实的距离相差太远,明显有虚伪的痕迹。

江先生脑筋一转,不慌不忙答道:“你不应该这么说,其实所有的女人都是天上下来的仙女,只不过有的仙女下来的时候,鼻子先落了地。可是,这绝对不是你的错。”这位女士听了,心里十分舒服,觉得江先生既没有言过其实、夸大她的长相,又没有死板地实话实说,避免了她的尴尬。

江先生的恭维妙就妙在忽略眼前具体的“她”,赞美了所有的女性。但是,话锋一转,又指出了她的丑不是她的错,也算是话中有“真”。这种恭维,可以说是有的放矢,说到了点子上,使人乐意听。

面对对方显而易见的缺点,批评的时候,上纲上线是最令人讨厌的行为,但是在恭维的时候,“上纲上线”就会甚慰人心。

比如,一个人为自己的缺点懊恼不已的时候,你可以对他说:“你的这点小毛病没什么,谁身上多少没点毛病呢?没有缺点的人还是人吗?几乎所有的优秀的人都这样,优点越突出,缺点也越突出。”

上述的重点在于“几乎所有的优秀的人都这样”。恭维人缺点的时候,这种由点到面的做法很有效。

心理学里有个从众效应。就是说,人都有看齐的心理惯性,当别人都这么做的时候,他也会这么做;当看到别人都和自己一样的时候,个体就会有安全感。人说到底是群体性动物,当一个人的缺点被恭维成群体共性的时候,他就会很欣慰。当你不得不对对方的缺点作出评价的时候,如果你实在想不到创新性美语,那就不妨夸大为“通病”。

有时候,上升为某种“通病”很牵强,你还可以作类比,用另一种异群体的特征来安慰眼前的对象。

比如,国内流行瘦身和减肥,对于那些无论如何都减肥不成功的胖女士,在恭维的时候,就不妨来点国际观:“在国外的时候,会发现一些美丽的女人,但是她们的身材并不完美。比如胳膊略肥、腿粗……她们并不掩饰,因为她们不把这些定义为缺点,而是特点。她们因为这些特点而与别人不同。如果人人都是标准身材,就找不到自己了,自己便成了一个模子。”

综上,所谓上纲上线恭维法,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大家都……”,即上升到同类人的共性;二是“别的……都……”,即上升到异质群体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