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恭维的艺术
1129100000012

第12章 最忌讳的就是谄媚(1)

在生活中,适当地运用恭维之术,别人听了舒服,也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可是如果你的恭维成了谄媚,那就可能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了。

“哎呀,我的妈呀,这套中式装穿在马总您的身上,实在太合身了,这根本就是为您量身定做的嘛!你看看这小翻领多适合您的圆脸,这色彩搭配太适合您的肤色了!您这一穿,起码年轻了20岁,谁要说不是,我和他急!”

唉,如此大惊小怪的夸张恭维,让当事人如何消受得起呢?一旁的人看得清清楚楚,马总根本一点都不适合穿这套中式装。人到中年、身体发福的他,都快把扣子绷开了,那颜色更显出了他的肥胖。不识时务的下属竟然如此硬夸天衣无缝……试穿的马总面红耳赤,一边的同事暗自鄙视,这就是忽视事实谄媚的结果。

恭维人,最忌讳的就是谄媚。古今中外,人们对谄媚者的评价一向不高,荀子就说:“非我而当之,吾师也;是我而当之,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希腊学者泰利斯也说:“最邪恶的猛兽是压迫者,最邪恶的家畜是谄媚者。”可见,谄媚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

恭维一过头就会变讽刺

在相声大师马季的相声里,有一个人物叫做“马屁精”。这个家伙见人动不动就说“好啊好”。有一次,他碰到一位先生,左眼坏了,只有右眼好使,这位“马屁精”立马夸道:“好啊好,一只眼好啊,一目了然哪!”

现实生活中,有哪个患有眼疾的人愿意被人逢迎“一目了然”呢?你可以恭维人,但是千万不可以胡乱恭维,措辞不当,容易让对方听着很不舒服。很多谄媚成性的人,喜欢在恭维别人的时候,不经大脑,信口就来,他们只知道是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却不知道拙劣的恭维常常会变成有力的讽刺。

如果你的上司得到嘉奖,同事们都心知肚明是受裙带关系的缘故,而你偏要在此时恭维上司说“您的领导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得到奖励也是民心所向”,这样一来反而惹得上司不悦。

一个靠笔吃饭的朋友,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在一次次杳无音信的投稿失败的打击下,最后他终于发表了一篇小说。大伙儿一起来祝贺,有的人恭维他“有毅力,能坐得住冷板凳”,有的人恭维他是“最后的理想主义”。最后一位来者一进门就大叫:“大作家呢?大作家在哪儿呢?”或许他并无他意,但是大伙儿明显感觉主人并不高兴。

现实生活中,我们称那些不看情况胡乱瞎说者“少根筋”。比如,在寿宴上对着寿公寿婆大谈人寿保险的好处;对着孕妇说这年头养孩子没什么好处,翅膀长硬了就飞了;对新郎新娘说今天喜宴的菜好吃极啦,下回别忘了再请我,我一定捧场;别人就要出远门旅行了,却对他大谈今年发生了多少飞机失事的意外事件……这些“少根筋”的人,也许有时只是谈兴正浓,没注意到说话对象的情况,并不是故意的,造成的后果却是在不知不觉中伤了人。

恭维人,千万不要犯“少根筋”的毛病,一定要对自己的对象进行一番“考察”,并且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一句都不说。有口无心,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上述案例中,朋友经过多年失败,才换来一文发表,你在这个时候大呼小叫“大作家”“大作家”,怎么听着都有点像讽刺。为什么不等对方再发表数篇,忘记了石沉大海的噩梦之后再恭维他呢?

有一个小孩是天生智障,父母为了保持干净整洁,每天都要为他换好几次衣服,可是仍然不奏效,很难看见干净的时候,孩子常常都是流着鼻涕,再加上表情呆滞,怎么看都与健康的孩子相差很远。一次,一位亲戚来家里做客,进门抱了抱孩子,张口就对孩子的妈妈说:“看,你家宝贝看起来非常聪明,好好培养吧,将来一定可以当科学家……”小孩的妈妈听了只好尴尬地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此后,再也不愿意接待这位亲戚了。

“赞美”和“谄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所陈述的内容是否属实,有没有过度的夸张或扭曲。赞美人的时候,如果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听着最让人觉得是在讽刺。如果孩子天生智障,就避开“聪明”话题好了,完全可以绕开去夸这孩子的长相嘛!再比如,面对小学毕业的人,你非要夸他“才华出众”,这不是明显地在讽刺他的知识水平低吗?为什么非要拿这一“点”说事呢?你完全可以夸对方“精明能干”“胆商高有魄力”等,这让对方听着顺耳多了。

可见,如果对方有“硬伤”,千万不要“霸王硬上弓”硬着头皮去夸。不妨绕开去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这样反而让对方觉得舒服多了。

不卑不亢,保持人格尊严

谄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谄媚者叫人看低的根源就在于,他们为了讨好人而不惜丧失人格尊严。

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有一次,刘瑾让侍从小太监贾桂坐下说话,贾桂不肯坐,还说:“奴才站惯了,不想坐。”

明英宗正统年间,有一姓王的官吏专门喜欢拍大太监王振的马屁。太监因为被割了生殖器所以不再能长胡须,王某也不再留胡须。王振问他:“你为什么不留胡须?”王某回答说:“老爷您没有胡须,儿子我怎么敢有胡须?”

谄媚者如此奴颜婢膝,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又叫别人如何看得起呢?不要以为这只是“历史现象”,现实生活中,某些谄媚者的嘴脸一点也不逊色。

有一位中学校长和教导主任一起骑自行车外出踏青,行经校园大道时,校长发现有个下水道盖未盖,就随口说了一句:“怎么下水道盖未盖?”

银发丛生的教导主任听后当下紧急刹车,迅速跳下,三步并作两步,跑到下水道口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沉重的铁盖盖好,又怕校长久等,未及喘气,就又匆匆跑回自行车前,与校长一起外出。

唉,一把岁数了,谄媚至于到这种地步吗?即便是要拍马屁,为什么不刹住车,叫一些附近的学生,一起出力把盖盖好。这样既听了校长的话,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不会让校长觉得没本事。

我们可以去求人,可以去恭维人,但在做这一切时,必须注意不能让人因此而瞧不起我们,要让他感觉到我们心中拥有我们自己的尊严,让他觉得我们有分量,这样他才会尊重我们。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顾悦和简文帝司马昱同岁,而头发却过早地变白了,简文帝问他:“你的头发怎么先白了?”顾悦回答:“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顾悦回答得不卑不亢,既恭维了简文帝,又表明了自己也不差,为国为民操劳白发。

心理学家指出,个体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往往决定了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分量。而这种心目中的地位,一方面固然是由个体的实际地位决定的,但另一方面也要看个体给他人的感觉如何。注重维护人格尊严的个体,表现出的是自尊自重,也就往往容易让人尊敬,给人良好的感觉。

陈赓在上海养伤时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蒋介石十分高兴,下令速押南京,他准备在这位救过他的命的黄埔军校一期学生的身上,做一篇绝妙的反共文章。

无奈陈赓软硬不吃,蒋介石不得不亲自出马。一见面,蒋介石便装腔作势,以校长的口气训道:“你呀,这么长时间了,还是那个倔脾气,一点都没变。要听话!”陈赓不露声色地回敬说:“是呀,我可比不上你。这么多年,你就是名字未变,其他什么都变了!”

面对反讥,蒋介石对自己的这个学生既恨又佩服,恨的是始终改变不了他,佩服的是他的人格。

生活中,有一些人,虽然有钱、有地位,但一眼看上去,就让人看不起;而有些人,虽然没钱、没地位,但短暂的接触,却让你感到不能轻侮。后者令人高看的原因正在于他们自尊自重,看重自己的人格尊严。

实际上维护人格尊严,就是维护自己做人的权利,就是尊重自己;连人格尊严都可以放弃的人,就是不把自己当人,也就是自己贬低自己。一个人如果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你呢?连人都不尊重,还会听进去你的恭维吗?

动机和企图不要赤裸裸

《你的人太好了——拍马屁简史》(Your’re Too Kind——A Brief History of Flattery)一书的作者施腾格尔说:“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每个人都喜欢被恭维。不过,马屁拍得对才是关键。首要的技巧就是:要隐约含蓄和恰到好处。”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夫子这句话是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可谓一针见血。

《战国策》记载,齐国宰相邹忌,身材魁梧,容貌出众,堪称一美男子。有一天,他穿戴整齐准备出门时,很满意地问妻子:“你看我和城北的徐公哪一个比较俊美?”

“当然是宰相美啦!徐公哪里能跟您比呢?”

城北的徐公是天下公认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赞美虽然沾沾自喜,却还是没有太大的自信,于是,又问爱妾,妾也这么说:“宰相,您的风流倜傥是无人可及的。”

第二天,刚好有客人来访,邹忌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客人的回答果真和妻、妾一样,邹忌不禁陶然了。

隔了一天,徐公翩然来访,邹忌仔细端详,发觉他眉宇间所展露的俊逸,实在不是自己能比得上的,不论再怎么偏袒自己,仍旧是自叹弗如,邹忌不禁失望地想着:“夫人说我比较美是偏袒我,妾说我美是怕我嫌恶她,而访客这么说是因为有求于我。”

邹忌在早朝的时候,将这件事告诉了齐威王,并说:“齐国幅员广大,城池不下一百二十个,人民也以百万计,后宫佳丽岂止千百。他们害怕大王,想要得到利益,一定会百般地袒护大王,千方百计地谄媚,献殷勤。大王可能受到的弊害,比我严重多了,请大王不要因为这些殷勤而迷失了自己。”

“说得好!”齐威王频频颔首称好,同时颁诏,“今后,凡是毫无忌惮直谏本王错误的人,给予重赏;上书论政的人,给予中赏;在街头巷尾或是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本王,被本王听到的,给予下赏。谄媚的人则无赏。”

谄媚者多是权力的粉丝。他们“媚”的不是人,而是人背后的权力,窥伺的是权力背后的利益,他们付出颜面、钱财,是想通过权力的途径来实现增值的成本。拍马是为了骑马,这一点世人皆知,也早有提防。

战国时代,晋国被韩、魏、赵三分天下,晋公子文子仓促逃难。因为怕后面有追兵,所以不敢稍作停留,连夜逃到一个村庄,侍者告诉晋公子:“此村的员外是公子的老朋友,公子旅途劳顿,不如先到他家休息,等候未赶上的家眷。”

公子文子忙说:“昔日我喜欢管弦之乐,他知道以后,立刻送我一把好琴;我喜爱收集腰间的佩玉,他也拿着好玉馈赠给我,这个人只知道用物质来巴结奉承以求得功名利禄,并非真心真意待我。如今晋国失势,他如果知道我在此地,一旦被出卖,就来不及了。”果真,这个员外一听到文子经过村庄的消息,连忙召集人马在后面穷追不舍。

有时候,当你恭维别人是为了提出进一步的请求,这一点被恭维者和你一样心知肚明。所以,即便是抱着某种企图去恭维,也不要过于赤裸裸。

王辉的上司曹总,掌握着这个部门所有员工生杀予夺的权力。为了升职加薪,王辉决定多奉承上司。且看他的恭维话——

“您这双皮鞋可真好!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好的皮鞋!要是什么时候我也能穿上这么一双就好了!”

“不是吧,这双鞋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我去年就穿过,难道你没有注意吗?”曹总没好气地回答。

王辉不灰心,一会儿看见曹总起身倒水喝,连忙笑着过去说:“您亲自倒水啊,我帮您倒吧!”接着就给曹总端过来了。曹总略微感到欣慰,满意地笑了。

王辉立即找到了诀窍,下午在洗手间遇到了曹总,当即满脸堆笑地说:“您亲自上厕所啊!”

曹总实在受不了了:“小王啊,你升职的事情我会看你的努力适当考虑的,请你还是继续做你自己吧。认真工作,别总说些没用的!”

心理学上讲“心理定式”“态度定式”,就是说人的心理和态度也有个习惯问题,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一个平常对上司无感觉的下属,突然对上司发出赞美的话,势必会引起上司的警惕。

上述,王辉临时起意的逢迎实在难以让人苟同。为了拍马屁而拍马屁,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虽然有些直白,但是好歹还算掩饰了一下自己的企图,而有些人则更加直白到底。

有一年爆出一个“高考笑料”,新闻报道称,海南省有不少高考学生竟然在试卷上给省高招办写信,专门向评卷教师问好。有一名荒唐考生更是在试卷上留下自己的电话和电子邮箱,请评卷教师对其作文提出修改意见;还有一名考生在高考试卷上写“祝评卷人员平安幸福”……如此“拍马屁”之举给他们造成了终生遗憾:因违反考场纪律受到取消该科成绩的处分。

恭维是一门艺术,过于直白,就失去了其魅力。如果赤裸裸地猛夸人,就能办成事情,那么人人都成为恭维高手了。因此,为了避免给人留下谄媚的不良印象,在恭维的时候,不妨更加含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