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了积极的思维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积极思维肯定会改善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但并不能保证他凡事心想事成;可是,相反的态度则必败无疑,实行消极思维的人必不能成功。从来没见过抱消极态度的人能取得持续的成功。
自尊者自立
自尊是人生的底价,自立的基础,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弃。你尊重自己,所以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你相信自己,所以最终才超越了自己。
1914年冬天,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好心的人们给这些流亡者送去饭食,他们个个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来不及说。只有一个年轻人除外,当镇长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逃难者问:"吃您这么多东西,你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干吗?"
杰克逊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来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立刻暗淡下来,说:"那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吃您的东西。"
杰克逊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你帮忙。不过,要等你吃过饭,我才给你派活儿。"
"不,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杰克逊只好说道:"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背吗?"
于是,这个年轻人迅速弯下腰,十分认真地给杰克逊捶背。
后来,这个年轻人就留下来在杰克逊的庄园里干活,并成为一把好手。两年后,杰克逊又把女儿玛格珍妮许配给他,且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一无所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果然不出所料,20年后,这个年轻人真的成了亿万富翁,他就是美国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哈默。
我赞赏杰克逊的慧眼。一个人在穷困潦倒、逃难流亡之际,仍坚守着自己的原则,捍卫着个人的尊严,还有比这更可贵的吗?实践证明,他没有看错,给小伙子一个机会,小伙子便回报他一个惊喜。
我更钦佩这个小伙子的志气。自尊是人生的底价,自立的基础,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弃。他尊重自己,所以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所以最终才超越了自己。
自尊是一种广告。走到哪儿,就会带到哪儿。想当初,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难者一样,见了水就喝,接过饭就吃的话,他能结识杰克逊吗?能找到这份活儿吗?更不要说娶人家女儿了。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推销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广告语。
自尊也是一种力量。如今,许多人都苦于碰不到伯乐,找不到机遇,长叹无人识,空有回天力。但他们却忘了,手中还有自尊这件武器。杭州有个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到一家面包房推销黄油,和老板约定第二天上午10点见面。第二天,那个大学生准时到达,但等到下午4点,老板才慢慢赶来。大学生厉声告诉他:"你可以不买我的黄油,但不能伤害我的尊严!似这样言而无信,你一辈子也成不了大老板。"老板惊得满头大汗,但很快就竖起了大拇指,不仅自己和这个大学生签订了长期合同,而且给他介绍了很多生意伙伴。
自尊更是一种高尚。因为自尊总是建立在平等之上,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就必须首先尊重别人的人格;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劳动,就必须首先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必然换来尊重,尊重也必然带来温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
和哈默一样,世界上的许多成功者,都是从自尊开始。自尊者自成,自尊者自立。如果你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那也不妨从自尊走起。
征服你自己
懂得征服自己,是一种清醒,善于征服自己,是一种智慧。
征服自己,改造主观世界,促进了自我修炼和完善,促进了自我提高和升华,使人真正走向成熟,赢得一种内在的力量,从而推动人生走向成功,趋于圆满。而一个从不主动去征服自己,一味"跟着感觉走"的人,便很难去征服世界,很难夺取人生的辉煌。
鲁迅先生说:"倘要完美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人,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毛病,甚至冷不防就会出纰漏、犯错误,所以我们常常需要征服自己。
征服自己就是直面自己、解剖自己,就是挑战自己、磨练自己。征服自己就是向各种负面情绪和消极思想抗争,就是向自身潜在的假丑恶开火。征服自己就如主动拂去琴弦上的尘灰,就如毅然割去肌体上的恶瘤。事实上,我们时常面临着征服自己的课题:在面对困境、一筹莫展时,我们能否征服自己的脆弱?在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时,我们能否征服自己的狂傲?在怀才不遇、失意孤独时,我们能否征服自己的消沉?在手握权柄、前呼后拥时,我们能否征服潜在的浅薄?在面对闹市喧嚣时,我们能否征服自己的浮躁?在生活安逸时,我们能否征服自己的懒惰?在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能否征服自己的贪婪?在面对各种矛盾、纠葛,容易感情用事时,我们能否征服自己的冲动……
征服自己是一种自省--自我反省、自我省察,是人生的清凉油。征服自己也是一种自答--自我警惕、自我提醒,是生活的长鸣钟。征服自己更是一种自纠--自我批评、自我纠正,是生命的解剖刀。
能否征服自己,往往因人而异。自知者有自知之明,他们勇于征服自己;自尊者视尊严高于一切,他们敢于征服自己;自爱者懂得自珍自爱,他们勤于征服自己;自信者坚信一切缺点都能克服,他们乐于征服自己;自强者深知战胜自己比战胜对手更重要,他们忙于征服自己。而自负者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他们看不到自身的毛病,因此他们觉得不需要征服自己;自卑者妄自菲薄,缺乏完善自我的信心,因此他们不敢征服自己;自欺者自我麻醉,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他们不会征服自己。
征服自己不容易,因为没有他人的参与:没有人要求,没有人监督,没有人点拨,甚至没有人喝彩,一切斗争和过程都展开在内心和灵魂深处。因而,征服自己需要高度的自觉,需要极大的勇气,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需要持之以恒的意志。征服自己的过程就是珍珠在砂石的磨砺中痛苦孕育的过程,缺乏那么一种精神,恐怕难以征服自己。
懂得征服自己,是一种清醒,善于征服自己,是一种智慧。征服自己,改造主观世界,促进了自我修炼和完善,促进了自我提高和升华,使人真正走向成熟,赢得一种内在的力量,从而推动人生走向成功,趋于圆满。而一个从不主动去征服自己,一味"跟着感觉走"的人,便很难去征服世界,很难夺取人生的辉煌。
看看那些成功者,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既是征服世界的好手,更是征服自己的典范。中国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坎坷,屡遭磨难,如果不是他勇于征服自己--征服困顿时的脆弱,征服逆厄时的绝望,他又如何能坚持一辈子始终对音乐痴情不改?香港"金利来"老板曾宪梓,艰难创业,几经挫折,如果不是他敢于征服自己--征服受挫时的悲观,征服顺利时的懈怠,他又如何能使"金利来"品牌经久不衰?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查的人生没有价值。"我们要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就应当须臾不忘一件事:征服自己。
培养你的信心
自信心的确是影响事情成败的重要因素。倘若你犹疑了,倘若你对自己丧失信心了,那就将失去机遇,失去成功,失去幸福。
信心这么重要,怎样培养你的自信心呢?
赢得机遇必须首先树立信心。树立信心的前提就是战胜自卑。不少人有着强烈的自卑心理,如果不及时克服治疗,或许会让整个一生都黯然无光。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是一种自己想象中的缺陷所至,以为自己没有希望。其实,想象中没有希望(可能实际上不存在)不是多余的吗?自卑感,显然是想象中的东西,然而,它却会产生实际上的自信丧失、不安、恐怖、悲观等等病状。
你的自信,有没有稳固的基础?试答下列题目,你便能判断自己的自信强度:
1.你会把过错转嫁给别人吗?
2.在家里或单位,你会向别人咆哮吗?
3.在别人面前,会不会老担心着别人对你有看法?
4.是不是常有"今不如昔"的感觉?
5.与生人见面会不会胆怯?
6.工作如果遇到新事情,会不会心慌?
7.失业可怕吗?
8.害怕找新职业吗?
9.每当上司找你谈话时,你会忸怩不安吗?
九道题中,如果有一个"是"或类似肯定的答案,那便是危险的信号。
战胜自卑的途径,在于分析自卑心理。比如,确定你的问题属于以上九道题中的哪一种,然后溯本穷源,追根到底,排除心理障碍。此为一。
第二,正确评估自己的才能与特殊技能。你不妨把自己的价值写在纸上,一五一十客观地分析、把握自己的能力。比如,你会写文章啦,你善于应酬呀,你会打字啊等等。如此一摆,你必定发现自己原来颇有能力,比起同龄人,还要优越得多。
第三,不要太宽容自己。自己的问题,必须认认真真、堂堂正正地正面解决。如果你怕在大众面前说话,就应找机会毅然在大众面前说话。如果你觉得应该让上司要求加薪,就不应迟延,立刻直接要求。结果不是同意,便是没有消息,但无论如何总比闷在心里好得多。
第四,向工作迈进。与其害心病,不如立刻行动。你将因完成了工作,而逐步建立信心。有自信心,不但可得到物质的报酬,还能获得人家的赏识与赞扬。这是一种连锁反应。自信助你完成工作;工作的完成让你更加自信。这种连锁反应又成了向成功迈进的催化剂,你将担当更大的责任,走上更重要的岗位。
第五,踩在名人和巨人的肩膀上。《科学史》一书作者沙玉彦说过:"研究科学必须破除成见,决不能因为这是古人已说过的,就很相信。尤其是对于那些名人的言论,更不能因为他名誉很大的缘故,就无论哪样都是正确的……"牛顿认为:光是由一道直线运动的粒子组成的,即所谓光的"微粒说"。也许是由于牛顿的巨大权威吧,18世纪整整一百年间光学研究没有任何重要进展。1801年,一个勇敢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杨站了出来。他说:"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出错,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甚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正由于托马斯·杨没有被牛顿的权威所吓倒,敢于创新,所以在发展光的"波动说"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难道不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吗?
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有了充分的自信心,就意味着你有了捕捉机遇这条鱼的坚实的网,有网不怕没有鱼。
靠人不如靠自己
郑板桥曾经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虽然算不上为人处世的金科玉律,但却阐释了一个铁律:千靠万靠,不如自靠--天地万物之间,最能依靠的人是你自己。
在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俗语中,有一句话也许不少人特别是不少年轻人耳熟能详:"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诚然,人生在世,总要或多或少地依靠来自自身以外的各种帮助--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社会的鼓励……可以说,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已开始接受他人给予的种种帮助,所"依"甚广,所"靠"甚多。然而,"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靠",已经远远超出和大大脱离了一个人需要外部力量帮助这种正常之"靠",而演变成"唯父母和朋友是靠"的依赖心理,把自己立身于社会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父母和朋友的身上。
信奉"在家靠父母"的人,往往是那些生活上不能自理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或者事业上不能自立而离不开父母权力、地位和金钱支撑的人。这样的人,显然不可能在生活上自立自强、在事业上有所作为。这里,有必要重温一下小仲马的故事。小仲马写作之初,寄出的稿件连连石沉大海,父亲大仲马对他说:"你寄稿时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信,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也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可小仲马不但坚决拒绝以父亲的盛名作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笔名,以免编辑把他和父亲联系起来。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成功--长篇小说《茶花女》一炮打响,成为传世之作。可以想像,假如小仲马当年依靠父亲的名气从事创作,或许能发表一些作品,却断然不会创作出如此不朽之作。
信奉"出门靠朋友"的人,往往是那些热衷于拉关系、走捷径,把哥儿们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这些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相信朋友决定一切,依靠朋友可以成就一切。于是,为了交朋友、靠朋友,常常不讲原则,甚至置法纪于不顾。传媒披露过这样一件事:几位"两肋插刀"的朋友合伙做生意,对"自己人"毫无约定,对其他人又缺乏诚信,一切经营活动都建立在朋友间"互相信任"的口头承诺上,结果开张不久便严重亏损,原来以铁哥儿们相称的朋友在区分责任、争夺资产时,互相指责甚至拳脚相向,顷刻间变成了势不两立的冤家仇人。事实说明,缺乏法律保障和原则维系的"朋友"关系,终究是靠不住的。
郑板桥曾经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虽然算不上为人处世的金科玉律,但却阐释了一个铁律:千靠万靠,不如自靠--天地万物之间,最能依靠的人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