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背囊:最让你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
11273700000015

第15章 亲情篇(2)

他家旁边有座旧粮仓。鲁本把那两枚硬币装在一个空铁盒儿里,藏在粮仓内的干草垛底下。吃晚饭时,鲁本才走进厨房。父亲马克正在补缀渔网,母亲多拉已经把饭菜摆好。鲁本望着妈妈,她那一头金发在透过窗子照射进来的阳光下闪闪发亮。鲁本知道,身材苗条容貌秀丽的母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她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没完没了地干活儿:洗衣做饭,耕种菜地,还得给羊挤奶。虽说一年到头含辛茹苦,可她总是喜滋滋乐呵呵的,因为她把全家人的美满幸福看得重于一切。

每天下午放学,做好家庭作业,干完母亲交给的家务活儿后,鲁本便到大街小巷去找装钉子的小麻袋。这年的夏、秋两季就这么在他一日不辍地寻摸麻袋中过去了。冬天一到,冷风不断从海湾那边刮来。尽管不时受到饥寒困乏的折磨,可鲁本依旧日复一日地走街串巷捡拾麻袋,因为购买橱窗内那件商品的强烈愿望始终激励着他,赋予他勇气、信心和力量。

每逢母亲问他为什么天天这么晚才回家时,鲁本总以和小朋友一起嬉戏为由搪塞过去。多拉明知儿子在糊弄自己,但面对一年来举止反常的儿子,她除了无奈地摇摇头,一点儿辙也没有。

斗转星移辞旧迎新,不知不觉间,第二年的5月已经来临。杨柳吐翠、嫩草飘香的5月令人心旷神怡,更令即将实现最大心愿的鲁本激奋不已。这个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他无比激动地把藏在粮仓草垛底下的小铁盒儿取出来,用发抖的双手将里面的硬币一枚不落地倒出来,仔细数了一遍,仍不放心,又认真数了一遍。哇,只差20分就凑够5加元了!于是,他祈祷上帝保佑自己傍晚前能捡到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4条麻袋。随后,他把装钱的钱盒儿藏好,急匆匆去寻找麻袋。当夕阳渐沉时,他一溜烟儿赶到那家工厂,负责回收旧麻袋的那个人正在关闭厂门。鲁本心急火燎地喊道:“先生,请您先别关门!”那人转过身来,冲脏兮兮汗淋淋的小鲁本说:“明天再来吧,孩子!”“求求您啦,我今天说什么也得把这4条麻袋卖掉——我求求您啦!”耳闻孩子颤抖的哀求声,目睹孩子泪汪汪的双眼,这个人不禁动了恻隐之心。

“你干吗这么急着要钱?”大人好奇地问。

“这是一个秘密,对不起!”孩子不愿泄露天机。

拿到4枚5分硬币后,高兴得心都快要蹦出来的鲁本只含糊不清地向回收麻袋的人道了一声谢,便飞也似的跑回粮仓,取出铁盒儿,继而又拼尽全力跑到那家商店,把100枚5分硬币倒在柜台上。

鲁本汗流浃背地跑回家,撞开房门,冲了进去。“到这儿来一下,妈妈,请您赶快到这儿来一下!”他扯着嗓子朝正在拾掇厨房的母亲喊道。母亲刚走到跟前儿,鲁本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用一年多的心血换来的珍宝放在妈妈手里。多拉轻轻打开包装纸,里面包着一个蓝天鹅绒首饰盒,盒内放着一枚杏仁形胸针,其上镶着两个灿然炫目的镀金大字“妈妈”。看到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儿子送给自己如此贵重的礼物,除结婚戒指外没有任何饰物的多拉欣喜若狂,热泪夺眶而出。她深情地望着鲁本,一把将他紧紧搂入怀中……

如果能够努力为妈妈做些事情,尽管不一定是非常特别的事情,也能够产生异乎寻常的效果。

两个儿子送给母亲的礼物

文/佚名

这一年的母亲节,完全是个让10岁的吉米和他12岁的哥哥尼克激动不已的日子——他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

母亲一天到晚操劳不停:既要做饭,又要照料他们,还要在浴缸里洗全家人的衣服,而且对干这一切活儿都毫无怨言。这是他们送给她的头一份儿礼物。他们是穷人家的孩子,要买这样一份儿礼物,可就非同寻常了。好在吉米和尼克都很走运,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

吉米和尼克想着这件会让母亲感到出乎意料的事,越想心里越激动。他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你们打算给她送什么礼物?”父亲问。

“我们俩将各送各的礼物。”吉米答道。

此后的几天里,吉米、尼克和母亲都在满心高兴地玩着一个神秘的游戏。母亲干活儿时满面春风——她假装什么也不知道,但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他们家里充满着爱的气氛。

尼克找吉米商量该买些什么礼物。

“我们谁也别对谁说自己要买什么。”尼克说。

吉米经过再三考虑,最后买了一把上面镶有许多光闪闪小石子儿的梳子。这些小石子儿看上去就如同钻石一般。尼克很赞赏吉米的礼物,但却不愿说出他买的是什么。

“等我选个时间,我们再把礼物拿出来送给母亲。”他说。

“什么时间?”吉米迷惑不解地问。

“说不准,因为这跟我的礼物有关。你就别再问什么了。”

第二天早上,母亲准备要擦洗地板。尼克对吉米点头示意,然后他们就跑去拿自己的礼物。吉米折转回来的时候,母亲正跪在地上,显得疲惫不堪地擦洗着地板。她用他们穿烂了的破衣片,一点一点地把地板上的脏水擦去。这是她最讨厌干的活儿。

紧跟着,尼克也拿着他的礼物返回来了。母亲一看到他的礼物,顿时脸色煞白。尼克的礼物是一只带有绞干器的新清洗桶和一个新拖把!

“一只清洗桶,”她说着,伤心得几乎语不成句,“母亲节的礼物,竟然是一只……一只清洗桶……”

尼克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他默然无语地拿上清洗桶和拖把便向着楼下走去。

吉米把梳子装进衣袋,也跟着他跑了出去。

他们在楼梯上碰到了父亲。因为尼克哭得说不出话来,吉米便向父亲说明了事情的原委。

“我要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尼克抽抽噎噎地说。

“不,”父亲说着,接过了他手里的清洗桶和拖把,“这是一份儿很了不起的礼物。我自己应该想到它才对哩。”

他们又上到楼上。母亲还在厨房里擦洗着地板。

父亲二话没说,用拖把吸干了地上的一摊水;然后又用清洗桶上附带的脚踏绞干器,轻快地把拖把绞干。

“你没让尼克把他要说的话说出来,”他对母亲说,“尼克这份儿礼物的另一半儿,是从今天起由他来擦洗地板。是这样吗,尼克?”

尼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羞愧得满面通红。“是的,啊,是的。”他声调不高但却热切地说。

母亲体恤地说:“让孩子干这么重的活儿会累坏他的。”

到这个时候,吉米才看出了父亲有多么聪明。

“啊,”父亲说,“用这种巧妙的绞干器和清洗桶活儿便不会怎么重,肯定干起来要比原先轻松得多。这样你的手就可以保持干净,你的膝盖也不会被磨破了。”父亲说着,又敏捷地示范了一下那绞干器的用法。

母亲伤感地望着尼克说:“唉,女人可真蠢啊!”她吻着尼克。尼克这才感到好受了一些。

接着,父亲问吉米:“你的礼物是什么呢?”

尼克望着吉米,脸色全白了。吉米摸着衣袋里的梳子,心里想:“若把它拿出来,它会像尼克的清洗桶一样,仅仅只是一只清洗桶。就是说得再好,我的梳子也只不过是镶了几块像钻石一样闪亮的石子儿罢了。”

“一半儿清洗桶。”吉米平静地说。

勤劳善良的母亲为我们操劳了一生,对我们呵护备至。可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往往忽略了母亲的需要。记住:母亲也需要关爱!

父亲眼中的那个伙计

文/佚名

弗兰克的父母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沙勒罗伊经营了一家小餐馆,名叫帕弋尼斯。餐馆每周营业7天,每天营业24小时。弗兰克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就是专门为那些来餐馆就餐的人擦皮鞋。

那时候弗兰克6岁。他父亲小时候也擦过皮鞋,所以他教弗兰克怎么样才能把皮鞋擦得亮亮的。父亲告诉弗兰克,擦完鞋后要征求顾客的意见,如果他不满意,就把皮鞋重新擦一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弗兰克要干的活也增加了。他10岁的时候还负责收拾餐桌,干勤杂工的活。父亲笑容满面地告诉弗兰克,在他雇佣过的勤杂工中,他是干得最好的。

在餐馆里工作使弗兰克感到非常自豪,因为他拼命地干活正是为了让全家人能生活得更好。但是父亲明确地指出,要想成为餐馆工作人员中的一员,就得达到一定标准,弗兰克必须准时上班,手脚要勤快,并且要礼貌待客。

除了擦皮鞋外,弗兰克在餐馆干的其他活都是没有报酬的。有一天,他做了一件傻事:他对父亲说:“您应该每周给我10美元。”

父亲回答说:“好啊,那么你一天在这儿吃的三顿饭的饭钱是不是也应该付给我呢?你有时带朋友到餐馆来白喝汽水又该怎么算呢?”

父亲又想了一下说:“你每周大约欠我40美元。”

后来,弗兰克在部队服役两年后回到家里。那时,弗兰克刚被提升为上尉,他自豪地走进父母的餐馆,父亲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勤杂工今天休息,晚上你搞搞卫生,怎么样?”

弗兰克心里想:“我是不是听错了!我现在已经是美国军队里的一名军官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对父亲来说,我还是餐馆的一个伙计……”于是,弗兰克就拿起拖把拖地去了。

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我们也要用毕生的努力倾心回报父母的爱。

进入社会的第一课

文/佚名

日本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料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答道。“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青年想了想,说:“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母亲还给了我10块钱。”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从此,母亲做佣人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

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到今日,母亲还去帮佣。

青年回到家,母亲还没有回来。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说了一遍。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吩咐坐下,等儿子端来水,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感到母亲的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抱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您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如果不是您,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社长点了点头,说:“明天你到公司上班吧。”

一个人要理解社会、理解人生,入门一课即是要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懂得了那份辛劳与期待,才能真正地珍惜自己,热爱生活,勤奋工作。

为母亲洗裤子

文/佚名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一生十分尊敬父母。投身革命后,虽然长年远离家乡,但总是千方百计给家里捎信,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近况,向父母请安问好,并向他们讲述革命的道理。新中国成立后,父母没同陈毅一起居住。陈毅除每月给父母寄足够的生活费外,仍在百忙中亲笔给父母写信,聊叙家事,宽慰老人。

1962年,陈毅已62岁,身任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等要职。这年春天,他工作途经成都。当时,他母亲年过八旬,重病在身,住在成都弟弟家中。当天下午,他就与妻子张茜前去看望。由于老人病重,有时小便失禁。陈毅刚到母亲房中,恰遇母亲换下一条尿裤。母亲担心让儿子见到污浊之物,便不停挥手,使眼色,要身边一位侍候她的保姆把尿裤藏起来。保姆慌忙中将裤子扔到了床下。

陈毅拉住母亲的手问道:“娘,您把啥子东西扔到床下了?”

母亲连连摇头说:“没啥子,不关你的事。快坐下,给娘谈点别的吧!”保姆也连连摇头说:“没,没啥呀!”

陈毅笑了笑,对母亲说:“娘,您怎么对我也保起密来了?”说着,弯下身去,要看个究竟。母亲见瞒不住儿子,只好将事情的缘由说了。

陈毅听罢,非常感慨地说:“娘!您久病在身,我没能在您身边侍候,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这裤子应该马上拿去洗了,还藏着干什么?!”

说着,他一手拿过裤子,并对保姆说:“我母亲的病如此沉重,平时不知给你们添了多少麻烦!今天,就让我去洗吧!”

保姆怎么也不让,母亲也赶紧拦阻。陈毅诚恳地说:“娘,我不是说着玩的,您就允了吧。我小时,您不知给我洗过多少尿裤屎裤啊,儿子怎么做,也难报答养育之恩。”接着,对妻子张茜笑道:“我们家乡有句俗话,‘婆媳亲,全家和’。你这个长年不能照顾婆婆的媳妇,也该尽点孝道。今天我们俩一起来洗这条裤子好不好?”

母亲为我们所付出的简直太多太多了;我们又想过努力为母亲做些什么吗?

只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文/佚名

在美国,每逢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都要庆祝母亲节。这一天,孩子们给母亲送一张特别的母亲节贺卡,也许是一些鲜花或者糖果,来表达对她的爱和感激之情。

为母亲们建立一个特别的节日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呢?它完全来自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叫做安娜·梅·贾维斯的妇女。

安娜出生于1864年5月,正是南北战争即将结束、林肯总统被刺之前。她是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女儿,是个文静的小姑娘。

成人以后,安娜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工作。1906年,就在安娜42岁生日之后两星期,她的母亲去世了。那天是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安娜开始变了。她不再那样文质彬彬,那样轻松自在、无忧无虑了。她现在只有一个生活目标——让她的母亲,以及全世界的母亲,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得到敬意。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亚的格拉夫顿,安娜举行了第一个母亲节的教堂纪念仪式。

第二年,费城——她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正式宣布: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这是首先确立母亲节的城市。又过了三年,西弗吉尼亚州——安娜的母亲居住过的地方,又把母亲节变成了全州性的节日。

一年以后,安娜获得了最大的成功: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被称为“合众国第25号决议”的公告,把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永久确立为整个美利坚合众国的母亲节。

但是,安娜并不满意;事实上她愤怒了。母亲节虽然确立了,但它已不再是孩子们向母亲表示谢意和敬意的淳朴的时刻。相反,它变成了商业的庆典——商店怂恿人们给他们的母亲购买大量贵重礼物的大好时机。

商店大做其广告,让人们觉得,如果不送给母亲一张特别的、昂贵的节日贺卡,或者一些鲜花,那就是罪过。商店告诉孩子们,他们应该给母亲买华贵的穿戴,或者新奇的家庭摆设,来显示他们对母亲是多么的爱。母亲节成了一种责任或债务,而不是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的自由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