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胡雪岩:商道奇才
11264300000009

第9章 经验三:扬名搏利,先扬名才能后立万(2)

要想扬名,有些时候并不需要很多资金的投入,比如通过救助一个重病的孩子、帮助一个孤寡老人找到失散几十年的孩子、赞助一次公益活动等,只要关注这件事情的人多,那么即便是很少资金的投入,同样能获得品牌力最大限度地提升。这就好比是杠杆游戏,只要找对支点,很小的一点力都能改变整个局面。

二、善于调动顾客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如何才能让企业的举动具有轰动性效应呢?显然,调动顾客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是最有效的方法,目的就是赢得顾客的关注。

以这几年蒙牛和湖南卫视合作打造“超级女生”栏目为例,通过歌唱比赛,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在人们一次次为自己心目中的“超女”加油的时候,蒙牛的标志一次又一次地进入了人们的脑海。超女成功了,蒙牛也火了,理由就是它调动了观众,也是顾客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让他们关注并参与其中。

三、将品牌树立和产品销售紧密相连

任何企业任何一次品牌推广都应该和产品的销售紧密相连,这是最基本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可是很多企业在这一方面却做得不是很好。比如说很多企业做品牌推广仅仅是做品牌推广,顾客只知道有这么一个企业,这个企业到底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却一无所知。毫无疑问,这样的品牌推广活动无疑是失败的。

四、不仅要让人享受到好处,也要让别人看到好处

针对面再广的善举也不可能涉及每一个人,能享受到善举的只能是一小部分,那么口口相传也只能是一小部分人的行为。如何突破这个局限性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些没有享受到好处的人看到这些好处。

以现代企业经常捐资助学为例,虽然受益的仅仅是这个学校周边的一些孩子,但是如果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些孩子上学时幸福的神色,那么这些人即便没有享受到,也会赞美这个企业的善举,从而自动为这个企业做宣传,提高品牌效应。

乐善好施,利随名至

胡雪岩功成名就之后,热心于慈善事业,乐善好施,不仅为杭州城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还将慈善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在胡大善人声名远播的时候,他事业发展得也更加蓬勃了。

了解一下

胡雪岩在“胡庆余堂”创业之初,为了扬自己的名气,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多卖乱世当口儿急需的救命药,对买不起药的人,免费奉送。在腐败的清王朝的统治之下,社会动荡,百姓常常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因而瘟疫、病患常常是防不胜防,而百姓又是贫寒之民,无钱治病。基于此,胡雪岩下令各地钱庄,另设医铺,有钱收钱,无钱白看病,白送药。

第二,为军中提供只收成本的捐助型药品,比如“诸葛行军散”之类。当时,南京已经被太平军打下,清廷派重兵驻扎南京外围,称为“江南大营”。各地百姓则是颠沛流离,四处奔逃。瘟疫、疾病也随之而来。胡雪岩看准了这一点,开始准备大量应急药材,赠送给江南大营,施舍给逃难黎民。这些药材并不昂贵,也无非是“诸葛行军散”之类的普及性小东西。

镇压太平天国之后,天下士子云集天府,进行科举考试,胡氏又派人送各种药品、补品给这些士子。

1871年(同治十年),直隶水灾,胡雪岩捐制棉衣15000件,并捐牛具、籽种、银1万两。由于天津一带积水成涝,籽种不全,胡又续捐足制钱1万串,以助泄水、籽种之需。

1877年(光绪三年),陕西干旱,饥民急需粮食充饥,胡雪岩初拟捐银两万两、白米15万石装运到汉口再转运入陕,左宗棠考虑到路途遥远,转运艰难,要他改捐银两3万两,结果胡雪岩捐实银五万两解陕备赈。

此外,胡雪岩还曾捐输江苏沭阳县赈务制钱3万串;捐输山东赈银3万两、白米5000石、古制铜钱3100串,捐棉衣3万件;捐输山西、河南赈银各15万两。

思考一下

利用慈善事件来为企业扬名,做活广告,是现代商业战中一种不可多得的好商术之一。可是很多企业并没有通过这些慈善事业获得多少好处,甚至因为这些慈善事业而使企业运转负担加重,甚至因此而关门倒闭。那么这些企业主和胡雪岩之间有什么样的不同,作为商人,胡雪岩的善举难道就不考虑成本和产出吗?其实这里面是有本账可以算的:

毫无疑问,用现代商业眼光来看,胡雪岩的这些举措,其实也就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宣传方式,而且是一种一箭三雕的绝招。

第一,为自己赢得了热心公益的好名声,受到普通老百姓的拥戴。这样就吸引了当时绝大部分的顾客,胡雪岩店铺的生意自然而然就好了很多。和其他店铺相比,这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

在现代商战之中,我们都在强调要具备自己独特的竞争力,那么什么是独特的竞争力,怎么样才能具备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呢?竞争力可以是企业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产品优势、渠道优势,也可以是品牌优势。胡雪岩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这些优势几乎都具备了,并且都发挥到了极致,成功也就成了必然了。

第二,取悦了官方,得到了官方的支持。这样就少了很多“打点官员”、“疏通关节”的费用。用当时的话来概括,胡雪岩这是顺势而为。战争让百姓流离失所,也造就了胡雪岩的事业,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特定的环境造就特定的英雄,也造就特定的商人。

官方就像一架庞大的机器,如何能和它打好交道,企业就可以搭顺风车,发展就会上一个台阶。当然,我们也可以不和官方攀上关系,进行纯商业操作,这同样可以让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千万要记住,不要和这架大机器逆着来,这时它可能就会成为一架绞肉机,让你的企业在短时间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三,利用逃难灾民及官兵为自己做了大规模的“活”广告,创下了自己的品牌,形成一种强大的商势。这些条件一经具备,何愁不能带来滚滚财源?难怪胡雪岩在定下这一谋略之后,会充满自信地说,只要别人相信我的药好,我就要赚钱了。这就是胡雪岩以义取利的窍门。

一位广告大师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好的广告不是光怪陆离地媒体广告,而是踏踏实实的口碑广告。什么是口碑广告?就是顾客和顾客之间口口相传的广告。顾客可能不相信商家的广告,但是不能不相信亲戚朋友之间的推荐。这就是现代企业可以利用的一点,与其将大量的金钱、人力物力花在做各种各样昂贵的媒体广告上,还不如将它们花在实实在在地给顾客带来好处的事情上。口碑广告是免费的,但是效果绝对是不错的。

在很多人眼中,胡雪岩就是一个商业大师,不仅仅懂得打造店铺的品牌,还懂得通过顾客之间的交流而进行广告宣传。从这两点看,胡雪岩这个商业大师的称谓一点也不为过。

学习一下

在一个商业化的社会中,企业进行公益赞助虽然不纯粹为了商业目标,但从企业利益的角度上,企业总是希望其公益赞助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社会因企业的行为而受益,而企业也因此受到更多关注或赢得消费者好感。令人的遗憾是,中国企业在公益赞助行为上,到最后总是变成了“无名英雄”或者效果不如意。

那么企业主该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时机性原则: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的赞助

当社会出现重大事件或重大事故时,社会、媒体、民众对事件的关注度最高。如果企业能够在最一时间主动表态,必须可以引来更多的注意力,也最能吸引媒体的报道。与市场营销一样,最重要的并不在于投入的数量,而是能够预先抓住最适合的时机,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商业运作化原则:公益赞助必须策略先行

对于企业而言,公益赞助可视为一项企业营销行为,所以在执行公益赞助时必须视同企业其他营销行为一样。策略在前,预先将整个过程的每个步骤考虑周到,包括何时赞助、赞助多少、何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是否邀请政府官员见证、媒体宣传计划如何执行等等。只有考虑充分,把握得当,才能使企业避免成为“无名英雄”,使结果朝着企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三、长期性原则:将公益赞助视为企业一种商业战略

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公益赞助是一项长期的商业策略行为:持续的投入与持续回报之间推动了他们有动力不断进行公益赞助。也是在这种前提下,跨国企业积累起深厚的品牌美誉度,也获得媒体持续的报道与关注。在企业实力允许情况下,中国企业可以将公益赞助纳入企业战略的一部分,通过对某一公益项目持续性的赞助,最终获得政府、媒体的高度认可与持续关注。

改革开放之后,很多新兴企业之所以在中国能够迅速获得广泛的社会认知与品牌知名度,这与他们在公益赞助上的成功运作有密切关系。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新的商业环境下,必须摒弃旧的观念旧的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看待商业赞助,通过多种手段的配合,使公益赞助项目真正成为一种“对社会有益,对企业有利”双赢的行动。

行侠仗义,利用慈善事业来扬名

胡雪岩作为一代“红顶商人”,在商场中叱咤风云,写尽人间风流,但如果他“为富不仁”,不去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善事的话,也绝对不会有后来的巨大成就。这就是胡雪岩“慈善”式营销的结果。当然,胡雪岩的“慈善”式营销不仅仅体现在做一些对老百姓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而且也体现在一些江湖式的“打抱不平”之上。当然,这种“打抱不平”的方式是以商人特有的方式——金钱援助进行的。其中,“杨乃武小白菜”一案就是胡雪岩“打抱不平”的典型案例。

了解一下

杨乃武世居余杭县城澄清巷口西首,家中有妻子詹彩凤、姐姐杨菊贞、儿子荣绪。虽然生活过得清贫,但却也温馨平淡。在20岁的时候,杨乃武考取了秀才,1873年(同治十二年)考中举人。他为人正直,不愿对官吏劣绅阿谀逢迎,倒常为小民百姓打抱不平。殊不知,正是杨乃武的这种正直之心遭到了当时县衙一帮人的记恨。

1872年(同治十一年)春天,余杭豆腐作坊的葛品连娶容貌秀丽的毕秀姑为妻。秀姑绿衣白裙,人称“小白菜”,婚后租杨乃武家的空房一间。秀姑常帮杨家干些家务,杨乃武也教秀姑识字。一来二去,那些本来就嫉恨杨乃武的市井无赖放出杨乃武奸占小白菜的谣言,甚至还贴出“羊(杨)吃白菜”的招贴。葛品连起了疑心。为了避嫌,杨乃武要葛品连夫妇搬出去,葛、毕两人迁到秀姑继父喻敬天表弟王心培家居住。余杭知县刘锡彤的大儿子刘子翰趁机通过县衙女佣以做针线活为名,把秀姑骗去,并以暴力奸污。

1873年11月26日(同治十二年十月初七日),葛品连流火宿症复发,可他误以为自己体虚,吃了东洋参和桂圆等上火的药品,暴病身亡。十月是小阳春,入殓时,尸体口鼻有淡黑色血水流出,其母向余杭县控告其媳葛毕氏谋杀亲夫。

县令刘锡彤本来就对杨乃武抱有成见,在经过草率验尸以后,把“口鼻血水流入两耳”当做是“七孔流血”,把不按规定而用皂角水擦洗后变色的银针以为银针变色、服毒所致等,遂将秀姑收审。消息传出,县太爷家的那个浪荡公子刘子翰唯恐调戏秀姑之事暴露,买通一个刁妇混入女监恐吓、欺骗秀姑,加上审讯过程中动了大刑,秀姑熬不住只好屈供与杨乃武早有奸情,合谋杀夫。杨乃武被传讯后,双膝被烧红的火砖烫得焦烂,三上夹棍、三次昏死,但始终无供。可恨知县刘锡彤仍以犯妇已供认不讳为由,呈报杭州府。军功出身、一向藐视读书人的杭州知府陈鲁据此滥施刑讯,杨乃武多次跪火砖、跪钉板、上夹棍,昏死过去,终因熬刑不过,而屈认自己从药店买得砒霜交给秀姑药死葛品连。杭州府拟定毕秀姑凌迟(零刀碎割)处死,杨乃武斩首示众,并上报浙江省。

巡抚杨昌泼曾亲自审讯,杨乃武、毕秀姑自感木已成舟、难以翻案,仍屈供如前,杨昌泼派候补知县刘锡泼赴余杭密查,可是刘锡泼不但不传亲友近邻细细核实,而且还收受刘锡彤人参、貂皮等贿赂,回报杨昌泼此案“无枉无滥”,结果,杨昌泼按府拟罪名上报清廷刑部。

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根本不相信弟弟会做夺人之妻、杀人之夫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她探监叫杨乃武亲拟诉状,然后身背“黄榜”,走了两个多月,于1874年7月(同治十三年六月)抵达北京,向都察院(中央最高监察、弹劾机关)投诉。都察院非但没受理此案,还派员将杨菊贞押解回浙,杭州府和浙江省重审时都维持原判。

杨菊贞下定决心,拼死也要为弟弟申冤,她准备第二次上京告御状。然而,打官司,且不说需要跋山涉水、艰辛备尝,单是那费用也叫人忧心忡忡。由于前几次官司已花去了许多诉讼、盘缠等费,杨乃武家十多亩桑田已经变卖完了,家中只有杨妻和杨姐两个妇道人家,加上杨乃武10岁的儿子荣绪。苦于没钱的杨菊贞陷入了绝境。

正当杨菊贞一筹莫展的时候,对杨乃武小白菜案持同情态度的胡雪岩慷慨解囊,赠送杨菊贞200两银子,这笔银两成了杨菊贞二告御状的救急钱。“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一个人被钱难倒了,自己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来递过去:‘拿去,够不够?’”胡雪岩如是说。

为了争取京官们对杨乃武一案的同情,唤起他们扶正除邪的良知,胡雪岩还专门拜访了杭州老家办理丧事的翰林院编修夏同善,向他诉说杨乃武、小白菜的冤情,要求他回京后寻找适当的机会向同僚进言,帮助重审此案。

杨乃武小白菜案发生之时,胡雪岩已有道员兼布政使衔,并担任上海转运局委员,有财有势。这样一位人物的介入,使杨乃武小白菜案有了转机。1874年(同治十三年)农历九月,杨菊贞陪同杨乃武之妻詹彩凤、杨乃武之子荣绪与姚贤瑞,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再次来到北京。她们首先拜见了夏同善,送上其弟的控诉状,经夏同善介绍,又遍访在京的浙江籍大小官员三十余人,接着向步军统领衙门、刑部、都察院投诉。

夏同善不忘胡雪岩之托,多次访问大学士、户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翁同觫,恳求他去刑部查阅浙江审理该案的全部卷宗。后在翁同稣与刑部分管浙江司刑狱的林文忠(林则徐)第五子的共同努力下,慈禧、慈安两宫皇太后亲下谕旨,重理此案。但由于办案人员一拖再拖,案子悬而未决,慈禧太后指派正在浙江考选遗才的浙江学政胡瑞澜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赴杭复审。科班出身、不懂刑狱的胡瑞澜滥施酷刑,杨乃武双腿被夹断,仍不肯招供,毕秀姑手指尽折、上衣被剥、开水浇身,烧红的铜丝穿人双乳,再次诬服。直到1875年(光绪元年)给事中边宝泉上奏异议,夏同善等浙籍京官联名上书,奏明此案不明,只恐浙江将无人肯读书上进了,一致要求提京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