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胡雪岩:商道奇才
11264300000016

第16章 经验五:攀附权贵,大树底下好“经商”(2)

胡雪岩问:“究竟哪家姑娘引得明伦兄痴迷神往,不妨告诉小弟,愿为兄长奔走效劳,定然如愿以偿。”

孙明伦支支吾吾,不肯明说。胡雪岩心里已明白几分,不便道明,出计道:“杭州姑娘看重面子,明伦兄看上谁家娇娃,可到西门麻蓬桥下求做媒的李大妈,让她替你筹划,明媒正娶,做个杭州女婿。李大妈生了一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利嘴,专替官宦富豪人家拉纤做媒,杭州人家的女儿,谁的生辰八字,谁家待闺未嫁,全在她心中一本账,明伦兄多给些银子,准能成事。”

一番指点,孙明伦喏喏点头称是。酒到残席,孙明伦坐不住了,口称有事,先告辞而去。胡雪岩看他雇了轿子,径直向麻蓬桥而去,忍不住笑出声来。

果然不到两个时辰,李大妈便踏进胡宅门槛,提起亲事,胡太太犹犹豫豫,不肯贸然应允。李大妈命人送上聘礼,计有金元宝80锭,绸缎100匹,上好花雕10坛,果然豪商气派,出手极其大方。胡太太一见,只好不再多话。

一切都在胡雪岩意料之中,彼此商定了迎娶事宜,鉴于孙明伦行商在外,单身一人,故免去一些繁礼缛节,一切从简。

孙明伦特意在杭州购下一处大宅院,作为新房之用,日后又可当做他在杭州的行馆。新婚之夜,孙明伦洞房拥娇,胡雪岩之言果然不假。

待三日之后,胡雪岩瞅个闲暇,把孙明伦请到书房。此时两人已是翁婿身份,不再称兄道弟。孙明伦恭敬道:“岳丈大人有何见教?”

胡雪岩直截了当地问:“你多日不归,那笔大生意现在怎么样了?”孙明伦摇摇头:“原本谈妥十日之内付现银,时间早已过去,生意自然告吹。”

胡雪岩道:“以我们翁婿之交,不如我做这笔生意吧。”

孙明伦道:“这样最好,岳丈有意到北方发展,小婿愿鼎力相助。”

不出几年,阜康钱庄大举向京、津进发,在北方设立了若干分号。阜康的银票开始在京城官宦名流圈中流行,从而跻身于中国一流钱庄之列。

思考一下

商场之上,一切都以利益为重,为了获得额外的利益,很多时候要作出一些额外的牺牲。这本来是一件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了,但是很多人却扣扣索索,不舍得付出,最终不仅失去了利益,也失去了得到更多利益的机会。从表面上看,胡雪岩的做法确实有点绝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仅让出自己的情人,而且还将自己的爱女嫁给对方。可是我们在往深里思考一下,胡雪岩的这种做法是不是也是一个明智之举呢?或者换句话说,胡雪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这里面有他自己的算盘和目的:

一、胡雪岩为什么在知道了孙明伦的身份之后将李翠喜转让给他

转让李翠喜,只不过是胡雪岩稳住孙明伦的一个招数。胡雪岩为什么要稳住孙明伦?他想通过孙明伦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北方京津地区,将生意做大做强。从生意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人情投资的另外一种方式,即让孙明伦欠自己的人情,然后让自己牵着他的鼻子走。

当然,在现代企业之中,我们自然不能像胡雪岩一样将某一个人转送给别人,但是我们可以转送其他的东西。比如说某个项目的利益、分成、股份等。对于商人来说,最为看重的还是利益,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这些小利益来换取更大的利益。就像钓鱼一样,损失一块鱼饵,换取一条大鱼,以小搏大,何乐而不为呢?

二、胡雪岩为什么要将女儿嫁给孙明伦

从表面上看,胡雪岩将女儿嫁给孙明伦同样是为了稳住孙明伦。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往孙明伦身边安放一个眼线。孙明伦既然有“孙半天”的名号,在他的身上自然有着一些不为人知、却对胡雪岩有用的商业信息,只要胡雪岩拥有这些信息,他的生意就能迅速做大,地盘就是迅速扩展,到时候说不定就是“胡家天下”了。可是如何才能得到这些信息呢?胡雪岩肯定清楚,非孙明伦身边的人不能知道,于是他就想到了自己女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本是天经地义,那么与其选择一个没有什么地位的人,为什么不将女儿许配给孙明伦呢?这又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无论是信息传递的速度还是准确与否,都将给商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既快又准确的消息呢?很多人为此纷纷出招:安放商业眼线、通过人际关系刺探“情报”、通过非官方渠道获取等,这其实都是商业行为,与胡雪岩嫁女入豪门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

三、胡雪岩真的是一个铁石心肠之人

表面上,胡雪岩转让李翠喜,嫁女入豪门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所为。对此,很多人也都以“商人重利轻离别”来形容。其实,深入地分析一下胡雪岩不仅不是一个铁石心肠之人,而且他的安排既达到了商业的目的,也达到了重新占有美人的目的。

以李翠喜为例,胡雪岩将爱女嫁给孙明伦之后,孙明伦还有时间和机会来宠幸李翠喜吗?如果孙明伦没有机会来宠幸李翠喜,那么李翠喜的香闺又是谁的天下呢?

再说胡雪岩的女儿,凭借她的姿色和胡雪岩的实力,她嫁入孙家会遭受孙明伦的歧视或者不公正待遇吗?这种可能几乎是很小的,她的生活应该是幸福美满的。那么又何谈胡雪岩的铁石心肠呢?这就是胡雪岩的精明之处,不仅用了自己的筹码,而且还将筹码用在了恰到好处的地方。这种经商的智慧,值得现代商场人士的学习。

学习一下

既然信息对于企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在商场之上,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一、根据领导系统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制定信息搜集的计划,信息搜集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和被动性。

二、广泛开辟信息源,如对重点单位设立信息点和信息员,建立信息报告制度,使信息来源经常化、制度化。

三、注意信息搜集的广度。秘书系统搜集的信息既要有上级的,也要有下级的;既要有内部的,也要有外部的;既要有国内的,也要有国际的。

四、通过多渠道搜集信息。秘书系统搜集信息的渠道主要有:

(1)日常工作渠道。如通过每天收到的公文、信函、简报、报表、电话、电报、传真、电子邮件以及参加会议、接待来访、查阅档案等等搜集信息。

(2)信息网络渠道。如通过建立纵向和横向的信息网络搜集信息。

(3)大众媒体渠道。如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网站等媒介获取信息。

(4)调查研究渠道。即通过调查研究搜集信息。

(5)非正式渠道。如利用个人交往的机会搜集信息。

大烧冷灶,做好自己的人情投资

胡雪岩总是将自己送给别人的钱财当成一种人情投资,这种人情不仅仅投资在当红的权贵身上,也投资在当前落魄的政客、文人身上,即所谓的“烧冷灶”。有朝一日,“冷灶”变热,政客上台,烧灶者便能如愿以偿。先前的投资,便可大获厚利了。这也是胡雪岩精明处之一。

了解一下

要想攀附上权贵,胡雪岩可谓费尽了心计,他不仅尽力结交当时的权贵人士,而且还大烧当时的“冷灶”,落魄之人,希望这些人有一天能给自己的事业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胡雪岩烧的第一个冷灶就是王有龄。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照胡雪岩的话说就是:“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阳,英雄末路,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一定要拉你一把,才睡得着觉。……吾尝读相人书,君骨法当贵,吾为东君收某五百金在此,请以畀子。”于是胡雪岩将东家的钱擅自做主,借给了王有龄。

当然,王有龄也担心自己一旦用钱,会连累胡雪岩。胡雪岩的回答十分着实:“子毋然,吾自有说。吾无家只有一命,即索去无益于彼,而坐失五百金无着,彼必不为。请放心持去,得意速还;毋相忘也。”

除此之外,胡雪岩还积极结交下台政客、失意文人,对他们同样大烧“冷灶”。比如说旗人宝森就是其中之一。

宝森因为政绩平庸,被当时的四川巡抚丁宝桢以“不堪大用”的奏折形式体面地借朝廷之手把他请出了四川。宝森闲居在京,每日呼朋唤友,饮酒品茶泡赌场,表面上很是悠闲,其实心中甚感失落。胡雪岩就特意拜识,劝说他到上海一游,费用全由胡雪岩包了。宝森因为旗人身份限制,在京玩得着实不过瘾。就随了胡雪岩游上海,逛杭州,猜拳狎妓,游山玩水,甚是痛快,遂把胡雪岩视为密友,以后每遇大事,必自告奋勇,代胡雪岩在京里通融。

胡雪岩也极力收容和拉拢一些失意的官僚、文人充当谋士。比如当时大权旁落、圣眷已衰的许乃钊,胡雪岩就对他执礼甚恭,专门去函,盛赞他的政绩政声,然后历诉浙江民众疾苦、当时面临的各种窘境,表现出虚心求教的样子,使得许乃钊忠心耿耿为其服务而不自觉。当然,少不了暗中给许乃钊打打牙祭,让许乃钊有知遇之感。

又比如落魄文人裘丰言,胡雪岩遇节必送礼金,而且每遇到有好处的事就专门托了他去办,使裘丰言十分感激。

另外,胡雪岩还烧同行的“冷灶”,比如说档手刘不才就是其中之一。刘不才嗜赌,连自己祖传的药堂也搭了进去,胡雪岩专门拿钱把他重新打扮过了,只让他一天到晚陪阔少达官赌博。刘不才见胡雪岩出手豪阔,待己又甚诚,所以逢人便大讲胡雪岩,无形中就把胡雪岩的名声传到了四面八方,这对于胡雪岩的生意也是一种无形的帮助。

……

毫无疑问,胡雪岩烧的这些“冷灶”也确实给他的生意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思考一下

在商场之上,“烧冷灶”是指对原本不起眼的产品、企业,进行再度包装、营销。待市场认可、畅销这种商品之时便可大获其利。很多企业主都曾经碰到这样的情况:一种商品出来的时候并不被市场所认可,他们很快放弃了这种商品,可是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些商品开始畅销,便大呼后悔、上当,甚至感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当然,这种情况也存在于对企业内部员工上,原本并不看好的一个员工,可是跳槽之后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说明这些企业主没有烧好所谓的冷灶,或者说他们缺乏长远的眼光。在这一方面,胡雪岩似乎做得很好,无论是在王有龄身上,还是在其他的落魄政客、文人身上,胡雪岩的冷灶都烧得恰到好处。那么胡雪岩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在烧冷灶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些诀窍可言呢?这是肯定的。

一、得看清楚谁是“冷灶”

在任何人的身边,落魄之人都不少,那么这些人都是可以烧的“冷灶”吗?胡雪岩并不这样认为。对此胡雪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烧冷灶’也不是逢冷灶就烧,而是放出眼光,择其有资望者,或将来必有起用之日者,殷勤接纳,时相探望,慰其寂寥,解其困难,使其心中感动,当你是‘雪中送炭’的君子。有朝一日,‘冷灶’变热,政客上台,烧灶者便能如愿以偿。先前的投资,便可大获厚利了。”

由此可见,“冷灶”有两个特点:第一,确实有能力或者可用之处。第二,暂时落魄或者不被重用,日后有机会还是能够青云直上的。相比较而言,前者更加重要,因为对于商人来说,能够帮助获利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他是不是能够青云直上并不是非常重要。

那么,当我们面对一种商品或者一个员工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判断它或者他就是自己所要寻找的“冷灶”呢?我们还得和胡雪岩一样把握两个原则:第一,它或者他有没有潜力,是不是具备“热灶”的潜力呢?第二,它或者他现在的状况是什么样,如果这种商品已经在畅销,或者说这个员工已经在发挥着自己的潜力,那就不能算是冷灶,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式进行处理。

二、“冷灶”烧热之后,是不是要立刻加以利用呢

胡雪岩的做法是再等一阵。当年王有龄投供成功之后,胡雪岩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去寻找王有龄来帮助自己改变生存状况,而是甘于平凡,直到王有龄在无意中找到胡雪岩为止。胡雪岩为什么要这样做?目的性很明确:让王有龄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利用对方。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利用,即便是自己的恩人也是如此。而胡雪岩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排除自己在利用王有龄的嫌疑。

烧了冷灶,能得到日后必可飞黄腾达之人,这固然是烧冷灶者最希望看到的结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冷灶一旦烧热,就应该在短时间里加以利用。在商业领域,这是“反顾客导向”的一种模式。即当一件商品开始畅销之后,对顾客的要求并不是有求必应。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激起顾客的兴趣,让顾客更加关注这类商品。

学习一下

烧冷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方面——如何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脉。很多企业主都觉得自己的身边缺少人力资源,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只不过这些人没有经营好自己的人脉而已。

那么经营人脉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脉资源的结构要科学合理

比如,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行业结构、学历与知识素养结构、高低层次结构、内外结构、现在和未来的结构等。很多企业主之所以觉得自己身边缺少人力资源,很多情况下就是因为他的人脉圈子结构太单一、单调。

比如,有的人只有单一的生意场上的朋友,而有的只有单一的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这种人力资源结构的断层,造成关键时刻人脉资源缺位断档,临时抱佛脚往往效果不好。

二、人脉资源要兼顾企业外部和内部的需要

很多企业主在寻找人才的时候只注重外在能力的大小,而忽视内部整合能力。这种人脉的经营方式有很大的欠缺。比如,有的人尽管在大的项目上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他们却是企业内部的好帮手,你不应该忽视他们。

三、人脉资源要平衡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有的企业主在物色人力资源的时候只关注物质方面而忽视精神方面的。即只关注这些人能给自己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却忘记了这些人能给自己的精神方面带来什么好处,这种方式也是要不得的。

比如,你要有一两个真性情的朋友,哪怕他们性格粗糙甚至低俗,但他们可以骂得你狗血喷头,让你有片刻的清醒。你还应该有一两个善于倾听的伙伴,他们是你倾诉的对象,成功时他们与你一起分享,挫折时他们与你一起分忧。你甚至还应该有一两个好抬杠的家伙,他们总是与你的观点相左,但你总能从他们的荒谬言论中汲取必要的营养。

四、人脉资源要重视心智方面的需要

你应该结交一些专家、学者、教授、实战英雄、智者、小诸葛等,定期与他们交流,将会使你受益匪浅。你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他们的片言只语可能会给你指点迷津。

投人所好,满足别人也满足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这是每个人的特点,也是每个人的软肋。胡雪岩明白,只要打中这些人的软肋,这些人就会乖乖地帮助自己做事情。这就是投人所好的奥秘之所在,在满足别人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从商术的角度来看,投人所好是追求“双赢”的另外一种模式。

了解一下

为了借洋款,胡雪岩不仅在洋人那边费心尽力,在朝廷这边,同样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不惜花重金购买一些古玩字画,以投其所好来打通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