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胡雪岩:商道奇才
11264300000014

第14章 经验四:借势而为,才能顺势而“商”(3)

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在现代商场之上并不少见,联合经营的目的是双赢,但是很多企业忘记了这一最基本的要求,总希望一人独大,一人独赚,结果就是两个企业不欢而散,甚至还结下梁子,成了彻底的竞争对手。很显然,这就是不成功的联合经营。胡雪岩的合作理念就是宁亏自己而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即想方设法让别人挣钱。所以他和庞二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双赢的,更是愉快的。可是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庞二愿意和胡雪岩合作,并且能合作默契呢?这就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了。

一、你凭什么让对方信任你

俗话说同行如冤家,两个同行见面不争斗就已经不错了,凭什么还能互相联合呢?胡雪岩凭的就是“刘不才将庞二伺候舒服了”,即通过庞二的力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此时的庞二不仅开始信任自己,也开始愿意胡雪岩插手自己的事情,甚至还将上海的生意全权交给胡雪岩打理。从胡雪岩和庞二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要想和别人强强联合,首先必须赢得别人的信任。

商场之上讲究的是利益,这一点毫无疑问。要想达到共赢,首先就要互相信任。那么如何才能达到互相信任呢?有的企业凭借的是一纸合同,有的企业之间凭借的就是哥们义气,甚至有的企业凭借的就是美好的愿景……当然,相比较而言,第一种情况比较普遍,其实最好的情况是三种情况兼而有之:既有哥们义气在里面,也有美好的愿景在里面,更有一纸合同作为保证。这样的联合才是紧密的联合、才是有前途的联合。

二、如何寻找合作点

胡雪岩之所以要拉拢富商庞二,目的很明确:销洋庄,并且控制市场、垄断价格。那么庞二凭什么来帮助胡雪岩呢?这就涉及合作点的问题,庞二之所以愿意帮助胡雪岩,是因为他也能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利润。记住,利益永远是商人之间合作的合作点,只要你能给予对方所需要的利益,你就能和对方合作。

在企业经营之中,虽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益,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并不一定一样,有的需要市场份额,有的需要市场知名度,有的需要更低的折扣……所以,企业之间在寻求合作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对方需要什么,以便确立合作点。这是合作最起码的支点,除此之外,合作便很难进行。

三、商业场上不一定要纯商业行为

虽然通过刘不才的努力,富商庞二最终还是和胡雪岩达成了合作的意向,但是他并没有真正信任胡雪岩,直到胡雪岩利用自己官场的势力帮助庞二解决了家族矛盾之后,庞二才真正开始正视胡雪岩,开始正视胡雪岩的势力。也就是说真正赢得庞二信任的并不是纯商业的行为,而是哥们义气之间的帮助。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商业场上不一定需要纯商业的行为,有时一些率性而为的举动反而更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很多企业主为了或许别人的信任,往往会选择拜访对方。当然,在拜访对方的时候,他们往往都会避开生意商场的话语,而只是叙家常、交朋友、喝酒聊天……这种方式其实就是“非纯商业行为”,和纯商业行为相比,这种行为更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在拉投资、寻求合作的时候,我们不妨一用。

学习一下

强强联合是现代商场上最有优势的合作方式,强强联合追求的就是1+1>2的效果。但是纵观现代商场之上,很多强强联合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甚至1+1<2。这是为什么呢?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联合经营?

一、目标市场相同或相近

商战的激烈已经迫使商家的每次活动都围绕自己的目标对象展开,而目标市场的相同或相近,使其目标消费者在消费习惯、年龄构成、地理分布、文化层次等市场细分变量上应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合作双方的目标市场若相近,那么其重叠程度越高,联合促销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过低的话,效果而可能会大打折扣。

二、互惠互利

营销的最直接目标就是产品销售,联合经营更不例外。联合经营的双方应该对营销成本的投入与产出的取得进行理性的、谨慎的分析比较。在坚持双赢的基础上多“付”多得。

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或巩固品牌形象

一个成长期的品牌与强势品牌的互动可使消费者对这一品牌产生与强势品牌相近化的认同感,从而提升品牌形象,或者地位相当的两品牌进行互动传播,则其品牌形象可以得到互相巩固。

巧借洋款,为己所用

在王有龄以身殉国之后,胡雪岩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靠山:左宗棠。而要想夯实这个靠山,就得做出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让左宗棠赏识胡雪岩。而借洋款就是胡雪岩为左宗棠作出的一件别人很难做到的事情,也正是通过这件事情,左宗棠才更加信任胡雪岩,而胡雪岩也才真正得到了左宗棠这个靠山。

了解一下

1866年,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西征军经费虽然由各省共同筹集,但为数不多,且经常拖欠。为解决经费问题,左宗棠只好奏请借洋款救急。

自然,具体经办借洋款事务这一重任落在了胡雪岩肩上。胡雪岩通过在上海汇丰银行任帮办一职的朋友古应春的安排,打算向英国渣打银行借款250万。古应春将胡雪岩介绍给了渣打银行英国经理德麦利。在古应春的安排下,胡雪岩同德麦利到了一家饭店,宾主双方很快就贷款进行了商谈。德麦利听说250万,吃惊得无言以对。如果成功,银行将获得惊人的利润;如果到期不能还款,银行损失自不待言。于是德麦利说道:“这数目,得由你们政府出面交涉,否则我们不能考虑。”

德麦利的回答合情合理,因为在此之前清政府还没有向洋人贷款的先例。此事纯粹是胡雪岩同左宗棠的主意,叫胡雪岩怎么对德麦利说呢?于是胡雪岩道:“谈得成功,朝廷自然会做主,谈不成功,就代表我自己。谈都未谈,谁出来做主是不重要的,只要有了眉目,自然会有人做主。”

对于胡雪岩,德麦利也有所了解,知道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英国在中国的许多生意与之有关,而且此人来头颇大,听说京中的高官都与之有联系,当然,如果能通过胡氏来打开中国的市场,其利更是可观。既然已动了此念头,德麦利决定还是谈下去。他对胡雪岩道:“我把你视为中国政府的代表。”

在接下来的数天中,开始进行实质性的谈判,包括贷款数量及利息、偿还期限及方式。然而第一轮谈判就出现僵局,德麦利认为期限过长,胡雪岩又认为利息太高,两人不欢而散。

胡雪岩忧心如焚,来到古应春府上。两人对饮,胡雪岩一言不发。如果贷款不成,左帅处如何交代,这德麦利死活不肯降低利息,这款如何敢贷?

胡雪岩左思右想,想来想去,想到洋人也是人,他也有缺点,只要抓住他的缺点,哪有办不成事的?

在第二轮谈判中,胡雪岩开始对德麦利以利诱之,他答应在账目上可以给德麦利私下分红,这笔钱不见于账面,如此下来,德麦利可获数万利润,相当于他在中国十年的收入。

果然,德麦利的态度开始缓和下来,他答应向英国总银行汇报。

胡雪岩一想左帅望穿秋水,亟待回讯,德麦利这一汇报,不知要挨到什么时候。不过这都是他内心的想法,他当然不敢暴露给德麦利,否则,不知他又要如何要挟了。胡雪岩等诗事情发生转机。令胡雪岩没有想到心理,就在那天晚上,德麦利就遇到了麻烦:他在“怡春楼”风流快活的时候被小刀会的人拍了照并向他索要100万两银票。

德麦利在上海多年,深知小刀会的厉害,虽然他是汇丰银行中国地区总经理,然而他有的只是公司的钱,自己千里迢迢来这里,不过是图这里油水多,100万两不是要他挪用公款吗?一想到此,他只恨自己不小心。他确实不明白,这么多年,为什么这天晚上就出了事呢?

第二天,德麦利与胡雪岩又开始就借款问题进行谈判,德麦利无精打采,魂不守舍,往往是答非所问。

胡雪岩就关心地问他有什么事,胡某能否帮得上忙?德麦利这才想起对面坐着的是大名鼎鼎的胡雪岩,他心中盘算,此人八面玲珑,各方面都有朋友,说不定真能帮上忙。无奈之下,他将昨晚的遭遇一一道出。

胡雪岩沉吟半晌,道:“这些人行事未免太过分,岂能如此狮子大张口?你放心,既然胡某知道了,胡某一定不会袖手旁观。”德麦利简直是抓住了根救命草,连连感谢。且不说这一夜德麦利是如何辗转反侧,第二天早上,胡雪岩没来,下午,胡雪岩仍没来。到了半夜,德麦利听到门房上有人进来,他冲到门口,果然是胡雪岩。

胡雪岩一见他,微微一笑,告诉他事已摆平,说着,他把几张照片与底片从袋子取出来,交给德麦利。

德麦利接过一看,尴尬不已。

胡雪岩又从袋中拿出一张纸,德麦利接过,发觉是一张字据,写道:“收赎金10万两,还德麦利底片及所印相片。从此不得以此为挟。若违此誓,天诛地灭。”后面赫然是小刀会首领张三横的签名及手印。

德麦利是个中国通,他知道小刀会这帮人虽然亡命,却信守誓言。既然发下了如此毒誓,此后肯定不会再生事端,否则只要他拿此字据出去一亮,小刀会在江湖的信用简直就丧失殆尽,今后也难以立足。很显然,是胡雪岩出了10万银两,摆平了此事。一念及此,他感激涕零,对胡雪岩道:“胡先生,这10万两银子近日之内,必将偿还。”

胡雪岩道:“德麦利先生,这话见外了,10万两银子乃小事,不必言还,大家交个朋友,还是明日商谈正事要紧。”

在此后的谈判中,情形果然好转,进展顺畅,不久,双方就利息、期限、偿还方式很快达成一致。

德麦利做梦也不会知道这一切都是胡雪岩的精心安排,把他这个所谓的中国通收拾得服服帖帖。从胡雪岩的经验来看,不管是借哪一种势力,都体现出了“借势取势”的道理。只要对自己有用,无论是哪种势力他都要借,官势、商势、黑势、白势、洋势,可谓是一路通吃。

思考一下

商场之上有这样一个潜规则:自己的生意自己做,不是自己的生意不要抢着做。意思也就是说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多管闲事,否则会对自己不利。可是纵观胡雪岩“借洋款”之事,胡雪岩完全是“多管闲事”之举,更何况,这根本就不是生意。那么胡雪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这样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在这里我们得好好思考一下,胡雪岩下这步棋的真正用意在哪里,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胡雪岩借洋款是为了谁

从大的方面来说,胡雪岩借洋款为的是国家,为的是朝廷;从小的方面来说,胡雪岩这么做仅仅是为了左宗棠。因为西征的是左宗棠,西征成功与否将影响到左宗棠在朝廷当中的实力。

那么是不是左宗棠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胡雪岩一点关系都没有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从这一点来看,胡雪岩帮助左宗棠借洋款就是帮助左宗棠确立朝廷中的地位,从而让自己傍上朝廷大员,以便日后好做生意。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没有错,关键是要从哪里寻找这么一棵大树?很显然,这棵大树并不是凭空就存在的,在某些时候是需要自己去浇灌、帮助,树才会长大。就像胡雪岩当年资助王有龄一样,原本只是一颗种子,只有给了他足够的泥土,它才能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那么这个道理在现代商场之上是不是也是适用呢?毫无疑问似的,说到底在商场之上还是要经营自己的势力,只有善于经营的人,才能找到好的靠山,才能利用靠山做自己的生意。比如说很多企业通过挂靠其他企业的方式来获得发展、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和其他企业联合的方式来获得发展……无论何种方式,都需要你的经营。

二、胡雪岩要借洋款必须和谁打交道

胡雪岩要借洋款,自然而然要和洋人打交道;那么再问一句,如果胡雪岩要想做好洋庄的生意,谁的势力不能少?自然而然也是洋人的势力。这样一来,胡雪岩借洋款的另一个目的也就显现出来了:借此机会多认识一些洋人,为自己做洋庄生意做好铺垫。

商场之上,势力的经营并不是说经营就能经营上的,这得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胡雪岩找到了借洋款的机会,那么当代的一些企业主呢?是不是也能通过自己的关系找到自己的机会呢?一起唱歌、喝酒、朋友聚会……这些其实都是机会,就看双方能不能把握了。

三、胡雪岩的同行有人曾经这样做吗

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商人,借洋款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那么这对于胡雪岩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除了有相当的难度之外,还有一个不同凡响的影响力,即在同行之间的影响力,这对于胡雪岩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借洋款第一人”的名衔在同行当中传播开来,谁敢不买胡雪岩的账呢?

借洋款对于胡雪岩等人来说就是一个市场空白点,只要这个点砸准了,自然而然会给他带来很多利益和好处。所以在现代商场之上,我们也应该抛却一些世俗的眼光,找到一些市场的空白点,然后在这个范围经营具备自己特色的生意,自然会有诸多别人不曾拥有的优势和利润。

学习一下

寻找靠山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手段,也是商场上的手段。只不过前者是寻找政治靠山,而后者是寻找企业靠山。那么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要想让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该如何寻找自己的靠山呢?

一、明确自己的优势

寻找企业靠山和寻找政治靠山一样,首先必须自己有能力,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就是自身企业必须具备并且明确优势,也就是你的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不同之处,这也是大企业为什么愿意当你的靠山的原因之一。

二、不要发生利益冲突

利益永远是企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你的中小型企业,还是作为靠山的大型企业,在利益方面都是斤斤计较的,要想顺利找到靠山,就不要在利益方面发生冲突。否则不但达不到“乘凉”的目的,还会伤害了自己的企业。

三、明白一点:靠山也是会变的

即便是靠山足够强大,也会因为形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商场上,靠山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变化,中小企业主在寻找靠山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

四、找准自己的靠山“目标”

即企业主要明白哪些企业是最有可能成为自己靠山的企业。那么哪些企业是最有可能成为别人靠山的企业呢?有背景的企业、功成名就的企业、有潜力的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