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胡雪岩:商道奇才
11264300000001

第1章 经验一:确立志向,有志者才能“商”竟成(1)

胡雪岩是一个不怎么相信“命运”的商人,他总是认为“立志在我,成事在人”,只要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意志,就能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条件,从而开辟出一条迈向成功的金光大道。胡雪岩留给现代商人的第一条经验是:你可以没有资金,没有场地,甚至可以没有足够多的帮手,但是你千万不能没有做大生意的志向,有志者才能“商”竟成。

有多大的志向做多大的事

胡雪岩的性格和成长环境决定了他日后不是一个平庸的人,因为生活的贫困,性格的坚强让他从小就立下了很大的志向:拥有很多很多的钱,不再让别人看不起。俗话说,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这是对于做事情而言,而对于诸如胡雪岩之类的商人来说,则是有多大的志向就做多大的事。

了解一下

胡雪岩以先秦时期商业巨贾吕不韦为楷模,不计成本地“经营”人:既经营自己的人生,也经营别人。在这种双重经营之中,胡雪岩慢慢地靠近了自己的理想:拥有很多很多的钱。

胡雪岩,名光墉,安徽绩溪人。幼年丧父,家庭贫困,生计无靠。为了养家糊口,胡雪岩从小就到杭州信和钱庄里当学徒。在这段时间里,他干的是粗杂脏活,从扫地到倒便壶无所不做。但是胡雪岩的聪明好学、勤快、善解人意、能言善辩的特性很快赢得了钱庄老板的赏识。因此,三年满师之后,胡雪岩顺利地成了这家钱庄的“伙计”。

胡雪岩经常单独负责催款收账,从未出过任何纰漏,因此很快就被一个叫“大伙”的张胖子看中,被派分管“外场”。这期间,胡雪岩也不负东家所望,将“外场”打理得妥妥帖帖,并且把钱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关系也处理得十分融洽。在别人看来,年轻有为的胡雪岩对生活应该满足了。可是胡雪岩并不这么想,在他心底里,他并不安于做钱庄的伙计,而是自幼就怀有建立不世之功的抱负。可惜自己身份卑贱,没有本钱,壮志难酬。他之所以入钱庄当伙计,其实就是为以后的志向而积累经验。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分管“外场”期间,胡雪岩明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要想实现自己挣大钱的志向,就必须靠官吏支持,否则仅凭一个钱庄小伙计的身份,是无论如何也做不成大生意,挣到大钱的。

这时,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出现了。

有一天,胡雪岩刚收完一笔账回来,在“梅花碑”一家茶馆喝茶,正好看见总是穷泡茶馆的王有龄走了进来。胡雪岩知道王有龄祖籍福州,满腹经纶却一直怀才不遇,处境异为艰难。虽然其父曾是分发浙江的候补道台,在杭州居住数年,只可惜一直没有担当过什么好差使,最终落得老病缠身,心情抑郁,客死异乡。

王有龄的父亲身后没有留下多少银两,而又要将其父的灵柩运回老家福州,花销不少,而自己在老家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索性也不回乡,就奉母寄居于此。眼下他举目无亲,潦倒落魄,无所营生,故常来此处泡茶馆,以解烦闷。

胡雪岩顺势和王有龄聊了起来,聊到伤心处,王有龄向胡雪岩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郁闷之情:“先父在世时,曾给我捐了一个‘盐大使’衔,但只是一个虚衔,要想补缺,就得到吏部去报到,然后抽签分发候补。可是我现在身无分文,也就不能去吏部报到,所以也就无所事事。浙江沿海虽有几十个盐场,却没有我的份儿。”喝了一口茶,王有龄继续说道,“如果境况允许的话,我倒是想‘改捐’,做个知县。‘盐大使’管盐场,收入虽然不错,但没有意思;知县虽小,却是一县父母官,能杀人也能活人,正所谓‘宁为鸡头,毋为牛后’。我不愿做‘磕头虫’,也不愿做只会摇尾巴的狗。”

王有龄的一席话,使胡雪岩肃然起敬。他心头不由一亮,眼前的王有龄绝非等闲之辈,若助他进京“投供”,日后定有出头之日,成为助己飞黄腾达的靠山。而正好胡雪岩的身上有刚刚要回来的500两的银票,这岂不是天作之合?

在王有龄醉心于茶水苦涩的时候,胡雪岩已经开始动自己的心思了。在王有龄将一杯苦茶喝完的时候,胡雪岩的决定也做好了。就在王有龄准备起身告辞的时候,胡雪岩满脸笑容地将他叫住了:“老哥不忙走,请看一样东西。”胡雪岩从衣兜里掏出个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

王有龄盯住银票,如做梦一般。当他听胡雪岩说要把这张银票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怎么也不肯接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敢替他作保,他也实在是偿还不起。

然而,当他感知胡雪岩是真心实意,绝非儿戏时,他又感动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胡雪岩慌忙扶住他,随后两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弟兄。胡雪岩又唤来酒菜,举杯庆祝,两人已如同亲弟兄一般。

胡雪岩最终为自己的“义举”付出了惨痛代价。

钱庄老板得知胡雪岩将五百两银子“借”给一个陌生人后,不禁勃然大怒,更是痛心疾首。张胖子还诬蔑说他在外吃喝嫖赌花光了银子,并以此作为借口加以搪塞罢了。

不过,此时即使将胡雪岩打死骂死也无济于事,钱庄老板只得将胡雪岩扫地出门。

胡雪岩做出了这等“傻事”,一时被杭州的金融界传为笑柄。私自将钱庄的钱赠予人,这个小伙计的胆子也真够大的,以后谁还敢用这样的人啊?胡雪岩深知自己在杭州已无法立足,只好去了上海,经别人介绍,在一家妓院里打零工,专做一些扫地挑水的粗活。

日后提及此事,胡雪岩说道:“襄助王公进京投供,事后连累我丢了饭碗,我当时一点儿顾虑都没有,更没有半点后悔的意思。为此遭受生活的困顿,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受人歧视是在所难免的。可是,人一生如果不经受挫折,怎么能功成名就呢?只会享受生活安逸的人,志向不会广大,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得起磨难,眼光更要放得长远。”

王有龄北上途中,也算好运,遇到了“总角之交”——时任江苏学政的何桂清。有了这重关系,王有龄回浙江后,很快就成了巡抚黄宗汉的红人,顺利成为了“海运局”的坐办。此后,王有龄官运亨通,在政界上很快得以青云直上。王有龄当然知道饮水思源。为了报答胡雪岩,王有龄对梦寐以求拥有自己钱庄的胡雪岩给予了大力的支援。王有龄以巡抚之职通令全省:“凡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公款往来,必须由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来汇兑,否则不予接纳。”胡雪岩凭借王有龄的权势,创办自己的“阜康钱庄”,短短10年,家财暴增至数千万,富可敌国。

思考一下

商场上,任何一笔生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投资,有投资才会有回报,这是一个千年不变的真理。胡雪岩资助王有龄也是一种投资,而回报就是日后的飞黄腾达,日进斗金。和现代商场相比,我们投资设备、技术、场地、广告等方式不一样的是,胡雪岩投资的是人才,是势力,也是自己的梦想。

那么从胡雪岩的身上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呢?

第一要选择好自己的投资方向。

商场上,除了要对设备、技术、广告等常见的方面进行投资之外,还要对诸如人才、势力、前途等不常见的方面进行投资。试想一下,胡雪岩如何从一个钱庄伙计、妓院杂工转换成清末第一大商人的?他的起点是什么,阶梯是什么?并不是王有龄本身,而是胡雪岩拿500两银子资助王有龄的这个举动。

通过这个举动,王有龄“咸鱼翻身”了,胡雪岩也“咸鱼翻身”了。500两银子的投资从商业角度来看,是成功的投资,双赢的投资。

第二要善于进行优势对比,利用别人来做事。

或许很多人都会问:胡雪岩为什么不拿500两银子给自己捐个官,而非要去资助王有龄?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自己当官不是更好吗?不是更能光宗耀祖、扬名立万吗?用商业的眼光来看,自己做这个项目不是更好,为什么非得要通过别人来做这个项目呢?

其实,这就是胡雪岩的英明之处了。胡雪岩和王有龄相比,显然王有龄在官场上更加有资本,有潜力。一是因为他父亲已经在官场之上经营了一辈子,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至少留下了自己的影响。而王有龄在这种耳濡目染的过程当中,已经渐渐地适应了官场的生活。所以,做起事情来,王有龄比胡雪岩更加游刃有余。

放在现代商场来说,同样一个项目,王老板出面做100%会盈利,而张老板出面做说不定只有10%的机会能盈利,那么按照双赢的理念,为什么不由张老板出资,而由王老板出面呢?这样不是投资更少,而盈利更多吗?我们都知道,投入和产出的差距就是盈利,胡雪岩在这一点之上,算得非常精确。

另外,胡雪岩其实还考虑到了一个“人性”的问题:避嫌。自古以来,为官者都会避开为商,两种身份的重合不会让别人觉得你有多厉害,而只会让人怀疑你是不是在利用权力为非作歹,从而在无形之中削弱自己的人际效应。为商者能攀上为官者作为自己的后盾是一种能力;而如果为官者自己为商,就会带上“奸商”的帽子。

第三要自己挣钱,就必须先帮别人挣钱。

如果说胡雪岩在这场投资当中当了一个“投资人”的角色,那么除此之外,他还当了一个“幕后推手”的角色。胡雪岩对王有龄的恩情并不仅仅是资助而已,其实在后来的合作当中,胡雪岩还通过自己的钱财将王有龄推到了台前幕后,不仅让他当了盐运大使,也当上了县令、巡抚……可以说王有龄的成功,胡雪岩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胡雪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很简单,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王有龄官越大,也就意味着胡雪岩的靠山越大,那么他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越来越好做,收入也就越来越多。这同样是一个“双赢”的游戏模式。

商场上,不要嫉妒你的合作者,因为合作者的钱挣得越多,也就意味着你挣得也就越多。很多目光短浅的商人总是在看到合作者挣钱的时候想方设法地使坏,和对方抢利润。这不是明摆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记住一句话:只有你先帮别人挣钱,别人才能帮你挣钱,这是对双赢模式最好的解释。这一点,两个世纪之前的胡雪岩就运用得非常好了,那么他能不成功吗?

当然,胡雪岩做的这一切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志向展开的,可以说,无论是500两银子,还是王有龄,甚至是他身边的一些人,都是商人胡雪岩的一颗颗棋子,任何一颗棋子,都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利润。棋子多了,自然收入也就多了,志向也就完成了。

学习一下

商场上,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也并不意味着任何一个人都懂得如何确立自己的志向。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浑浑噩噩地过了一天又一天,事业却没有任何地起色,生活还在原地踏步走。那么对于这些人来说,该如何确立自己的志向呢?

一、志向要和兴趣的方向一致

如果你的兴趣在建房子上,那么你就可以入房地产的行;如果你的兴趣在买东西上,你可以入推销的行……胡雪岩手上有了500两银子,完全可以给自己捐个官当当,可是他没有。可以说这个时候,胡雪岩的兴趣并没有在为官之上,而是在为商之上。只有当喜欢为商的人真正做了商人之后,才会全力以赴地为志向而努力。

二、志向要具体,不能模糊

问起很多人的志向,他们都说我以后要做一个非常有钱的人。这就是一个不成熟的志向,因为它模糊不清,对于立志向的人几乎没有任何的激励作用。一个志向的确立应该有具体的、量化的标准,比如在这一年之内,我要做成多少码洋的生意,要签订多少个客户等。

三、志向的确立要切实可行,不能说空话、放空炮

很多人总是给自己作出一些不能实现的承诺当做自己的志向。对于这些志向,只能以“勇气可嘉”进行概括。比如一个做电脑柜台生意的人给自己立了一个志向:两年之内,我要赶超比尔·盖茨,这能做到吗?这样的志向还有什么意义吗?

四、志向的确立要有时间限制

人都是有惰性的,确立志向,如果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定,十之八九这个志向完成不了。一些人从踏入商场的那一天起,就给自己确定了目标,但是却一直没有成功,原因就是没有时间限制,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

要有自立门户的意识

胡雪岩总觉得,做生意挣大钱,总不能在别人的屋檐底下进行。要想把生意做好、把生意做大就必须要自立门户,给自己确定一个方向,设定一个目标,然后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一个一个方案。如果生意人这一点也做不到,十之八九就不能成功,或者说发展很缓慢。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胡雪岩当初并没有回到“信和”钱庄,而是开始张罗自己的“阜康”钱庄。

了解一下

王有龄得胡雪岩资助进京捐官,一切顺利,回到杭州,很快获得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肥缺。王有龄知恩图报,一回到杭州就四下里寻访胡雪岩的下落,即使自己力量有限,也要尽力帮他。而且,王有龄还特别希望胡雪岩能够留在衙门里和自己一起做事,依王有龄的想法,一方面自己确实需要帮手,另一方面,适当的时候,胡雪岩自己也可以捐个功名,也会有发达的机会。

不过,胡雪岩却不愿意如此安排,当王有龄问起他的打算时,他的回答很干脆:“我想仍旧要干老本行。”胡雪岩说的要干老本行,自然是指还是去干他干过的钱庄,他是要开办自己的钱庄。

事实是,那个时候,他还连一两银子的本钱都没有。怎么办?先从运粮开始吧。

在王有龄的帮助下,胡雪岩不再做钱庄的“小伙计”,而是自立门户,贩运粮食。他在官与商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自此走上了从商的坦途,事业日渐发达。然而粮业运输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季节变化大,收入并不稳定,而要想每年每月都能有稳定的收入,办钱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他看准开钱庄不仅是他能够安身立命的一桩生意,而且也是他可以大显身手不断开拓事业的一个稳定长久的财源,实在是大有可为。所以胡雪岩决定自立门户,开办自己的“阜康”钱庄,自己当老板。

为了筹集钱庄的本钱,胡雪岩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利用海事局,从信和钱庄筹得20万两银子;

第二步:利用王有龄,代理公库,插手政府财政;

第三步:利用钱庄开业的堆花和同行的贺银来筹集资金;

胡雪岩在商场起步,一上手就选择了开钱庄,除了他以自己敏锐的眼光,准确地发现了在当时条件下钱庄生意是一个极有可为的财源之外,还因为他天性中有自立门户、在商界开疆拓土的大气魄。胡雪岩就是一心要自己做主,一心要自己做老板。对此,胡雪岩是这么说的:“做生意,既要有远大的眼光,又要有锐利的眼光。有远大的目光,才能从长远和大局考虑问题,而不是鼠目寸光,或步人后尘;有锐利的目光,才能审时度势,将天时、地利、人和汇于一身,生意无有不成。这就是气魄,一种强烈的自立门户、纵横天下、开疆拓土、驰骋一方的气魄。”

可以说,这种强烈的自立门户、打下一片江山的气魄是胡雪岩能够时刻注意去发现财源,不断开拓自己财源的基础。

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