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简介西方现代社会思想的流入,对苏联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苏联进入了以高尔基等作家为代表的“白银时代”,众多文学流派并存,相互竞争。作家开始注意让文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相融合,在作品中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而社会主义则是最重要的创作主题。
77.普希金(1799-1837)
1799年6月6日,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中,但家中仍保留着浓烈的贵族习惯,家中拥有大量的藏书,与之交往的也不乏名流之士。在普希金童年时,父母便为他请了来自法国的家庭教师,对他进行贵族式的教育。
普希金在接受贵族教育的同时,还从家中保姆那里听来了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这使他接受知识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他在童年时期,每年夏天到村庄度假的经历,也给了他接受大自然的机会。这一切都为他的文学创作打好了基础,尤其对他早期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当普希金在位于皇村的帝国学院就学时,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开始了。如今,这个学院被称为普希金学院。普希金在年仅十四岁的时候,便发表了他的第一首抒情诗《致娜塔丽娅》。
普希金在十六岁时便创作了震惊俄罗斯文坛的《皇村的回忆》和《致诗友》。凭借这两首诗,当时身为学生的普希金被圣彼得堡的一个先进的文学协会阿尔扎马斯接收为会员。上学期间,普希金接触到了法国启蒙思想,并在其影响下,初步形成了反对沙皇专制,追求自由的思想。在取得成功的第二年,普希金创作方向转向了哀歌。
毕业后,普希金任彼得堡外交协会秘书。同时,普希金对戏剧产生了兴趣,并加入了具有反对沙皇性质的文学和剧作团体“绿灯”。其间,普希金创作了一些反对农奴制、嘲讽当局和倡导自由的诗作,这些作品引起了当局的不安。当局决定将其流放到西伯利亚,在一些有权势的朋友的努力下,他才没有被流放。但普希金依然被调离了圣彼得堡,来到了克里米亚。不久,普希金出版了童话叙事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
1823年,普希金开始着手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但不久便被沙皇当局幽禁在家乡普斯科夫省他父母的家中。幽禁期间,普希金仍坚持创作,并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这使得他的文学底蕴更加深厚,创作风格上开始偏向现实主义,并完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悲剧作品《鲍里斯·戈都诺夫》。
在经过两年的幽禁后,沙皇尼古拉接见并允许普希金回到圣彼得堡,但同时他的创作和生活都受到了严密的监视,沙皇要亲自审查普希金创作的作品。
普希金经过长时间的求婚,终于获得了娜塔丽娅·冈察洛娃的同意。作为结婚礼物,父亲将位于下诺夫哥罗德的波尔金诺庄园赠送给了普希金。当普希金前去接收礼物时,那里却爆发了瘟疫,致使普希金在庄园里滞留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普希金潜心创作,创作并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别尔金小说集》和四部诗体小说《石客》《吝啬的骑士》《莫扎特与沙莱里》《瘟疫流行的宴会》,以及近三十首抒情诗。在文学史上,这段时光被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
其中,《叶甫盖尼·奥涅金》创造了俄国文学历史上第一个“多余的人”的形象,《别尔金小说集》中的《驿站长》则开启了塑造“小人物”的先河,普希金的现实主义创作炉火纯青。
1831年,普希金终于与当时圣彼得堡最漂亮的女人,被誉为“圣彼得堡的天鹅”的娜塔丽娅·冈察罗娃成婚。娜塔丽娅家庭背景显赫,普希金也因此得以进入上流社会,甚至可以进入沙皇的宫廷。五年后,普希金创办了文学杂志《现代人》,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着名作家在该杂志担任编辑,这份杂志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作家。
婚后,普希金在事业上一帆风顺,但在感情上并不顺利,承担着沉重的精神压力。其间,娜塔丽娅结识了法国流亡保皇党人士丹特士,两个人常常一起共舞。丹特士疯狂地爱上了娜塔丽娅,并向普希金挑衅,嘲笑他是乌龟。
普希金为了名誉,一怒之下决定与丹特士进行决斗。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与丹特士决斗时中了圈套,腹部受了重伤,两天后去世。随后,普希金被葬于圣山修道院的墓地中。
普希金的作品特点
诗歌从现实中汲取灵感,反映历史和现实事件,具有进步和战斗精神。爱情和友谊则是诗歌中另一个主题。作品情绪激昂,情感真诚,语言简洁、准确、新颖。行文优美,结构精巧,充满浪漫氛围和戏剧性,同时也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作品勇于探索新的结构,具有超前性。
普希金的代表作《叶普盖尼·奥涅金》
厌倦了上流社会的奥涅金,来到乡间居住,并在那里得到了少女达吉亚娜的爱情。不过,奥涅金并没有将她的爱情看在眼里。此后,因为一次决斗,奥涅金杀死了自己的好朋友,事后懊悔的奥涅金离开了乡村。在几年的波折后,奥涅金回到了莫斯科,并在上流社会中遇到已成为贵妇人的达吉亚娜。奥涅金对她疯狂追求,但却遭到了拒绝。
小说塑造了典型的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生活富裕,受过贵族式的教育,因此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为此,他们反对专制和农奴制度,不愿与权势之人同流合污。但他们缺乏行动,远离人民,无力改变现状。这些知识分子被称为“多余人”。
《上尉的女儿》
在一场暴风雪中,贵族青年军官格利涅夫偶遇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于是送了一件兔皮袄给普加乔夫御寒。此后,格利涅夫前往白山当了一名军官,并与司令的女儿玛丽娅相爱。而青年军官施伐布林也爱着玛丽娅。为此,两个人进行了决斗,因为发生了一点意外,格利涅夫在决斗中受重伤。在格利涅夫昏迷的时间里,玛丽娅一直照顾着他,两个人的感情进一步加深。但格利涅夫的父母却反对他们在一起。玛丽娅认为得不到祝福的感情,终不会幸福,因此不得不躲避格利涅夫。不久,普加乔夫带领农民起义占领了白山,军官大部分被绞死,施伐布林投降,格利涅夫因为救过普加乔夫而被赦免。
此后,普加乔夫带领部队离开了白山,施伐布林成为了司令,而格利涅夫则回到了沙皇军队。此后,玛丽娅给格利涅夫写了一封信,原来施伐布林要挟她嫁给他,否则就要把她交给起义军,揭发她的身份。为了救出玛丽娅,格利涅夫前往白山,途中再次被普加乔夫逮捕。当普加乔夫得知真相后,释放了玛莎。
之后,普加乔夫的军队被打败,施伐布林被俘后揭发了格利涅夫与普加乔夫的关系,因此,格利涅夫被流放。后玛丽娅以司令女儿的身份与女皇见面,告诉了她事情的前后,最终女皇释放了格利涅夫,允许他们成婚,而普加乔夫则被判了绞刑。
小说对18世纪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表示同情,是俄国文学史上首部反映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果戈理称其为“俄罗斯最优秀的一部叙事作品”。
78.果戈理(1809-1852)
1809年4月1日,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出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附近的索罗庆采村的一个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望的乡绅,做过公职,当过地主,还是一名诗人和喜剧作家,并不时在日常聚会中出演自己编的喜剧。父亲的影响,加之在农村听到的民间传说和民谣,使果戈理从小便对戏剧和文学产生了爱好。母亲是一名虔诚的东正教徒,在母亲的影响下,果戈理也成了一名东正教徒。
果戈理在中学就读时,便博览群书,并受普希金和法国启蒙时期作品的影响极深,立志做一名诗人。中学毕业后,果戈理来到彼得堡,想在司法界谋求一个职位,直到1829年,才在国有财产及公共房产局和封地局供职。这期间,果戈理体验到了底层人民的困苦,目睹了官场的腐败,并以此经历创作了《外套》和《狂人日记》。
工作和创作之外,果戈理在美术学院学习了绘画,并将绘画中的感悟融入到作品《涅瓦大街》和《肖像》中。在此期间,果戈理发表了长诗《汉斯·丘赫尔加坚》,但并没有引起注意。他意识到自己在诗歌创作上没有什么天赋,于是转向了小说和喜剧。
短篇小说《狄康卡近乡夜话》的发表,让果戈理一举成名,并以这篇短篇小说为名,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普希金和别林斯基给予这部小说集非常高的评价,认为俄国文学进入了果戈理时代。之后,普希金与果戈理成了朋友。
此后,果戈理进入圣彼得堡大学,担任历史系副教授,屠格涅夫曾为他的学生。仅仅在大学里工作了一年,果戈理便辞去了工作,专心进行创作,并接连出版了两部喜剧剧本和两部短篇小说集。这四部作品在当时广受好评。此后,果戈理根据普希金提供的素材,开始构思长篇小说《死魂灵》,而果戈理的五幕喜剧《钦差大臣》也是根据普希金谈到的一个荒唐的见闻而创作的。从这部戏开始,果戈理将创作的重心放在了对现实阴暗面的揭发和讽刺上。《钦差大臣》在彼得堡公演后,果戈理受到了反动文人和当局的攻击,为此,果戈理颇受打击,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为此,果戈理离开了俄国,先后居住在意大利和德国,侨居期间,他完成了《死魂灵》的大部分内容。
当果戈理将写好的《死魂灵》第一部带回俄国国内时,却没有通过莫斯科书刊审查机构的检查,无法出版。为此,果戈理找到别林斯基,在别林斯基的帮助下,该书稿在彼得堡通过了审查,得到了出版。《死魂灵》的出版引起了巨大轰动,其影响远超《钦差大臣》,被认为是“自然派”的奠基石。此后,果戈理陷入了无休止的争论当中,生活也颇为窘困,他的创作激情在应付这些困难中逐渐丧失,并患上了忧郁症。为了摆脱精神上的压力,果戈理将希望寄托在东正教上。大主教告诉他,他以往的作品触犯了天主,是一种罪过。对此,果戈理十分懊恼,以致出版了《与友人书简选》。在这部作品中一改往日的观念,对当局和他曾抨击过的人物作了检讨,甚至进行了歌颂。这一行为,引起了很多原本支持他的人的不满。
在巨大的压力下,果戈理构思和创作了《死魂灵》的第二部,他一再修改、重写,但始终不满意,于是临终前把全部手稿付之一炬。1852年,果戈理因病去世。《死魂灵》的第二部只剩一些残稿流传于世。
果戈理的作品特点
作品擅长刻画细节,无论是人物还是环境,都描绘得逼真生动。作品华丽而充满大胆的想象,题材不追求新奇,而是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如实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复杂进程和人的内心变化,对现实社会的弊端进行了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在对社会的黑暗面进行揭露、抨击的同时,也表现了对贫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同时,作品也有妥协的一面,为了缓解当局的不满,掺入了一些幻想,以避免具有攻击当局的嫌疑。果戈理的代表作《钦差大臣》
剧本写了一个落魄的花花公子赫列斯达可夫在路过某城时,被一帮贪官污吏当成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得到贪官们的各种贿赂和奉承,赫列斯达可夫对市长的女儿也动了心思。为了能攀上关系,市长欣然同意将女儿嫁给他。但赫列斯达可夫怕在婚礼现场被揭发是假的钦差大臣,还是逃之夭夭了。在逃跑时,他留下了一封信,对那些对他百般奉承的人进行了嘲弄。
小说全面批判了俄国社会中的丑恶,揭示了沙皇时期统治的黑暗腐朽。
《死魂灵》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俄国,农奴并无人身自由,主人将他们当作商品,任意买卖。买到农奴后,主人需要在国家户口花名册上登记,该花名册十年修改一次,十年内无论名册上的农奴是死是活,主人都要为他们纳税。
在新的人口登记之前,乞乞科夫想趁机买进一千个死魂灵,并将这一千个名额以每个魂灵两百卢布的价格抵押给救济局,以此赚钱。但这个计划最终遭到败露,乞乞科夫落荒而逃。
通过这个荒诞的故事,果戈理对当时俄国的农奴制度进行了无情地抨击,并描绘了一个个生动逼真的贪官污吏的形象,对当局和统治阶级进行了揭露和鞭挞。
79.屠格涅夫(1818-1883)
1818年11月9日,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出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世袭贵族之家,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1833年起,屠格涅夫先后进入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柏林大学,攻读了语言文学、哲学、古典语言文学,并最终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在此期间,他的反农奴制思想和现实主义文学观形成了。
1843年,屠格涅夫和李根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帕拉莎》,受到了别林斯基的好评,两人因此建立了深厚友谊。同年,屠格涅夫还与法国女歌唱家波丽娜·维亚尔多结下了终生的友谊。四年后,在别林斯基的影响下,屠格涅夫开始在进步杂志《现代人》上发表文章。1851年,屠格涅夫将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整理成集,即为着名的《猎人笔记》。这部作品使屠格涅夫成为文坛耀眼的明星,同时,也给屠格涅夫带来了隐患。该作品因为具有反对奴隶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
因为屠格涅夫不顾当局的禁令,为去世的果戈理撰写了悼文,当局借机拘捕了他,并将其放逐。在放逐期间,屠格涅夫完成了着名的反农奴制的中篇小说《木木》。一年后,屠格涅夫刑满而回,文学界在彼得堡为他举行了欢迎仪式。由于他的思想受到当时进步思潮的影响,他对当时欧洲各国的革命运动都抱有深深的同情态度,为此,他的母亲十分反对,母子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以致他毅然拒绝了母亲经济上对他的援助。他在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创作了剧本《贵族长的早餐》《单身汉》《村中一月》等。在中后期,他完成了《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
屠格涅夫晚年基本上都侨居在国外。在异国他乡,他结识了不少欧洲着名的文艺家,在和他们的交往过程中,他把俄罗斯文学艺术方面的优秀品质传播出去。
在屠格涅夫人生的最后几年里,他仍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于1877年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处女地》。
1883年,屠格涅夫在巴黎病逝。根据屠格涅夫的遗嘱,他的遗体被运回俄国,葬于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别林斯基的墓旁。
屠格涅夫的作品特点
作品真实记录了经历时代变革时俄国的情况,毫不含糊地抒发了作者对于这场变革的感情倾向。作品擅长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使得人物饱满生动,而对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了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