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所有交往关系。人际交往形成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存在方式。人际关系偏重于从静态上表述,而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行为活动的过程。人际关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表现出来,又通过人际交往实现。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是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交流。我们这里所关注的人际关系是职业交往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即职场交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思想。这些思想很快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并被誉为现代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包含着丰富的人际关系内容。人际关系在促进事业成功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尊重。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特别是职校学生这种心理需要更为强烈。得到他人的尊重使我们有一种价值感、成就感、尊严感。当我们没有得到他人的尊重时,内心是痛苦的,同时也暗自在想,以后再也不要与他交往了,除非万不得已。既然我们不希望别人不尊重自己,那么我们就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因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尊重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自重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权利、名誉、隐私、生活习惯、价值等,承认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的平等地位。尽管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每个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修养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的基础是人人平等,它不需要任何前提。
(2)真诚。真诚就是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立场。以诚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真诚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人正直、敢说真话。真诚可能得罪人,但真诚不排除含蓄;真诚可能一时换不来真诚,可是虚伪永远也换不来真诚。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与信任,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职校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诚信为本”也是商家立业之道。现代社会中,诚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违背诚信原则者越来越被人们所唾弃。
(3)宽容。宽容表现在谅解、容忍对方非原则性的问题,对非原则性的错误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就是要容忍他人的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语言,就是要允许别人犯错误。宽容不是软弱,软弱是没有原则。宽容是人际交往活动的重要准则。
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不惯的事情很多,理解不了的人也很多。人与人是不同的,在人际交往中由于经历、文化、修养等差异的存在,因误会、不理解而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宽容的原则,宽以待人、求同存异。宽容有助于扩大交往的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冲突。宽容体现在对别人不苛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工作、学习、生活习惯,既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事业的成功,我们必须善于同各种各样的人友好相处,合作共事。如果一切“以我为中心”,那样就会使自己陷于孤立的境地。
(4)乐于助人。乐于助人,就要有爱心。爱就是在别人需要时,奉献自己的力量。一个不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别人往往也不愿意帮助他。任何一个人,只有当一种人际关系对自己是值得的,他才愿意并试图去建立和维持这种关系。通常说来,只有当一种人际关系对人们有帮助时,才是值得的。因此,我们要想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别人有帮助是十分重要的。“帮助”并不是简单地指物质上的支持,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核心是情感因素。心理学家们发现:当人们面临困境时,一旦获得他人及时的帮助,不仅更容易确立良好的印象,而且人际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亲密的关系很快建立起来。可见,帮助别人是缩短人际心理距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