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
1122500000104

第104章

“对了小玉,你听没听谁起提过三小姐?”

突然这样问,小玉有些茫然,摇摇头,“三姑奶奶在郑家呀,好像上次回来之后就没回来了。姑娘,如果她回来了,二夫人定然会叫姑娘过去陪陪。说来也怪,二姑奶奶也许久没有回来了,原来出嫁后,真的不能经常回娘家。”

没有一点儿消息,她到底怎么样了?以老太太和张氏手段,应该消息已经传来了,难道会是郑家故意隐瞒了?

小玉不知道童若瑶在想什么,望着她笑问道:“姑娘,你看是不是这样?”说完指了指箱子上的大红花。

童若瑶收起心思,笑着点点头。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起别的,等把花都扎好了,耳边就传来一阵说话声。

周氏走在前面,脸上倒没有太多喜色,张氏皮笑肉不笑地和她说着话儿,她好像也没注意听,一副心思重重的样子。

童若瑶和小玉相视一眼,忙迎上去,张氏笑得很是不情愿,指着后面丫头捧着的东西道:“这些都是老太太赏下来的。”

完了嘀咕一句,“已经赏了那么多……”

众人听得也不分明,童若瑶离张氏最近,只当做没听见,福福身笑道:“谢谢老太太,谢谢婶子。”

张氏不耐烦地道:“谢我做什么?这些是老太太给的,又不是我……”

大概她自己也觉得不好,所以没有下去,改了口道:“好了,我先回去了,明儿一早再过来。”

童若瑶又行了一礼,目送张氏走远了,才叫丫头们将东西都放进正屋里去。老太太倒是大方了一回,上好的茶叶几斤,精美茶具两套,另有簇新的缎子六匹,甚至还有一支祖母绿的玉如意!

“这玉如意早年听二老太太提过,当年太老爷立下大功,先帝赏赐下来的,一共两对,老太太和二老太太一人一对……”周氏语气中多有些沉重,亲婆婆是个温柔慈祥的人,可惜她进门没几年就去了。

童老太爷风光一时,没想到竟是这等风光!童若瑶伸手摸了摸那玉如意,光滑细腻、色泽清透没有一点儿杂质。亲奶奶和老太太一人一对,可这里却只有一个……

“娘……”童若瑶不知该说什么,只怔怔地望着周氏。

隔了半晌,周氏扯出一抹笑,“罢了,过去了。”

童若瑶点头笑了,“嗯”了一声,道:“这样看来,明儿要多雇一辆马车了。”

重新做的彩礼箱子,第二天早上才送来,可把周氏等人急坏了,众人手脚麻利地将东西装进去。张氏领着人过来,随同的还有童二老爷和廖妈妈。

太阳冒出山头的时候,一切准备就绪,孙夫人赵氏的马车在门口停下,周氏忙迎上去,大聘时亦是少不得媒人在场,周氏将媒人礼送上,请赵氏先进屋吃茶。

童若秋跟着来了,见到童若瑶立马走过来笑道:“等吃了大哥的喜酒,可就轮到四妹了。四妹的嫁衣可做好了?顾家何时来下聘?”

下聘的事儿应该不能问童若瑶吧?童若瑶嗔怪地瞪了她一眼,“快进屋吧。”

童若秋抿嘴好笑,大家坐了一会儿,留下小辈的,其他人便出门。童若瑶和童若秋站在门口看着马车离开,回头,见童若远也站在门口张望。童若秋和童若瑶对视一眼,童若秋立刻朝童若远笑道:“大哥今儿不去先生哪里?”

也不知是不是童若远没听见,转身就进屋去了,童若秋瘪瘪嘴,实在无趣的很。只和童若瑶说话,吵着要看童若瑶做的嫁衣。

童若瑶说还没动针,她不相信,还在屋子里翻了一遍,弄得小玉和童若瑶实在无语。最后,童若秋又一本正经地叮嘱童若瑶:“嫁衣可马虎不得,一辈子就穿一次。”

用陈妈妈的说法,嫁衣也是做给婆家的人看的,因嫁衣都是出阁女孩儿自己一针一线缝制,最能看出女红功夫如何。这个时代,女孩儿认不认得字是其次,但女红、厨艺却一定要会。若是换做在乡下地方,不会女红,人家还不要,所以还有做鞋的礼。便是新进门的新人,第一次拜见公公婆婆,除了敬茶,还要送上新人自己亲手做的鞋子。

“二姐姐的嫁衣很漂亮。”童若瑶顺着赞美一句,否则还不知道童若秋要罗嗦到什么时候。

童若秋骄傲地笑道:“那当然,外面那些绣娘,自是咱们不能比的。不像三妹的嫁衣,袖口还没完工,也亏得她穿得出去。”

童若瑶诧异,童若秋的女红一点儿都不好,这也能看出来?

“对了,三妹那天回来怎么回事儿?”童若秋兴致勃勃地问。

“没怎么,大概是病还没好,在家里住了三天。”

童若秋冷笑一声,“四妹倒是不用骗我,还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如果知道那几天她在家,我就回来瞧瞧她。”

哎,人是生是死都还不知道,就不能积点儿德?童若瑶岔开话题,问起孙博文。果然引开了童若秋的心思,洋洋得意笑道:“自上次和大哥去了欧阳先生哪里,回来后倒比之前用功了。”

欧阳先生的魅力也太大了吧?就是不知道孙博文是不是打着别的主意,故意制造这样一个叫赵氏放心离开的表象。童若瑶觉得该提点提点童若秋几句,可想到老太太那么精明的人,又偏爱嫡出,童若瑶能想到的,她未必就想不到。

中午陪着老太太吃饭,下午去蒋家下聘的众人才回来,除了张氏有些恍恍惚惚摸不着方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