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推销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11224000000037

第37章 零销与分销

市场营绡效率在很天程度上是由商品运输系统的效率所决定。

零售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经营活动领域扩大,商品辐射能力增强,营销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多项指标,都超过了以前的水平,也好于批发业的整体情况,主要表现于:

第一,社会零售商品总额急剧增长,购销量日益扩大,零售业的商品流通速度加快而且在我国零售市场上,工业和其他行业参与了社会商品零售额和个体商业零售额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商晶零售中仍处于主渠道地位,他们实现的商品零售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71.3%。由于购销渠道选择自由,零售企业的商晶周转速度加快,资金利用率和资金利润提高,1991年,主要大中型国营零售企业的资金周转次数约为3~5次,资金利润率约为9.3%,个体零售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资金利润率总体上优于国营企业,整个零售业受“三角债”的困扰要好于批发业。

第二,零售商业网点迅速增加,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利润率上升。我国目前居民购买商品比过去方便得多,但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1990年,我国零售商业机构平均零售额为96000元,零售商业机构人均年销售额为24000元,这都低于美国和日本的相应指标,其中,美国零售商业机构年人均销售额为5.7万美元。由于美日企业注重经济核算,努力降低成本费用,工资水平与经济效益挂钩,每百元工资创利率估计比我国零售商业企业的平均水平高出12~20个百分点。

第三,大型零售企业在社会商品流通中的地位显著改变,其营销效率和经济效益一般高于中小零售企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大型零售企业的货源过去主要来自批发企业,流通领域放开以后,工业企业都愿意与零售企业,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建立直接联系,委托其进行经销、代理等业务,并在资金、运输、售后服务和产品等方面给予种种优惠。第二,大型零售企业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大,资金雄厚,服务全面,有良好的商品保证和企业信誉,在争夺顾客的过程中明显占有优势。第三,大型零售企业一般都重视市场调研,对消费者需求变动反应敏锐,能及时购进各种适销对路的名、优、新、特产品,批量合理,品种齐全。第四,大型零售企业由于渠道广阔,自由选购商品,可使流转环节减少,费用降低,效益提高,而且它们都兼营批发业务,发展速度很快。在大型零售企业的周围,往往聚集着一大批小型批发商和中小零售商,分销网络广泛。

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在所有零售企业中的比例很小,但人均销售额、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商品周转速度等,一般都好于中小零售企业。这是因为在零售业行列大中型零售业数目少、主要是小型零售业和个体零售业。与我国相同,美日两国大型零售企业数量很少,但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却很大。例如,美国年销售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零售企业,在零售业总数中仅占2.1%,而在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却达到了38.3%。从企业经营规模来看,大型零售企业远远超过大批发商。零售企业大型化和连销化趋势还在继续发展之中,发展最快的是大型百货商店。

前面说过,改革开放以来,零售企业的营销效率有所提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先进的零售形式和经营方式较少。零售业要提高整体营销效率,必须有不同形式的、不同类型的零售企业合理配置,特别是先进零售形式的采用,但我国零售业在这方面显得非常不足。在美国和日本,特色商店、高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等迅速发展,构成了遍布城乡的零售网络。零售业不经过市场直接与生产厂家挂钩,这样以来环节少、费用小,销售方式灵活多样。目前,美国13000多家大型超级市场的销售额约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5%。日本也鼓励超级市场的发展,但却限制大型超级市场的存在,以保护小商店和夫妻店。连锁商店通常统一进货、价格便宜、销货迅速、分销效率高,其销售额在美国商店零售总额中的比例已达47.1%。购物中心已成为美日商品销售网点的基本形式,尤其是在城郊居民区。无人售货、顾客自取商品的经营方式,遍及美日零售各行业,而在我国却发展非常缓慢,超级市场甚至出现了萎缩之势,由于与零售相连的几项工作做得太差,这样就大大限制了零售业的发展。

第二,零售商业网点布局不尽合理。虽然我国零售商业网点总量有较大的增长,但网点布局的合理性较差,造成零售业的混乱的局面从而来限制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同时,对零售业的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许多城市只注重建设高级大商场,而忽视中低级或普通商场的发展及其合理配置,只注重在城市中心繁华地段重复建设商场,而忽视在其他地段,特别是在城郊居民区进行零售商业群体的配套建设。

许多城市网点设置缺乏必要的层次结构、规模结构和地区结构。此外,农村零售商业网点建设和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的不合理,使许多城市商业服务出现了明显的断层,不仅给消费者购买带来很大的不便,购物环境差,而且大大降低了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在西方国家,城乡零售商业网点的布局,往往由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科学的、有预见性的规划,并通过法律来进行管理。

第三,一些城市中心大型零售企业过于集中,出现了过度竞争的现象。作为一些全国性和地区性的中心城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其主要商业繁华地段适当多开设一些大型零售企业,繁荣城市经济,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形成发达的现代购物中心,这应该说是必要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大型零售企业不宜过于集中,否则,其综合优势难以发挥,市场占有率和销售规模很难达到应有水平。在大多数城市只大兴土木建起大商场,大批发企业,对零售业认识不够,导致零售业缺乏。但这些城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成为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商流中心,也不可能有足够数量的流动人口,产生较大的市场潜量。结果,这些城市的零售企业不惜血本争夺顾客,费用上升,价格下降,难以达到规模效益,亏损面较大。据统计,我国中小城市亏损的大中型商场达62%,许多商场库存增大,销售盈利;尚不足以弥补分销费用。在美国,开设大中型商场风险较大,投资较多,事先必须进行精心的调研和布局,即使大中型零售企业集中在城市中心,它们在经营上也各具特色,谨慎确定各自的市场位置,服务不同的顾客,它的地域性是可以给无限的扩大。不要局于城市,而是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经营。

第四,部分中小零售企业组织程度低下,经营困难。改革开放以前,商业网点严重不足,国营和集体企业几乎垄断了零售市场,中小零售企业仅仅执行实物分配、上买下卖的任务,日子科学家比较好地。改革开放以后,中小零售企业既无大型零售企业的种种优势,又无个体和私营商店的灵活机制,资金短缺,人才不足,设施陈旧,管理落后,经营商品简单重复,经营的盲目性大,组织人程度低,亏损企业较多。在日本,10人以下的小型零售商店占零售企业的87.4%,它们和我国小型零售企业一样,存在着资金不足等问题,但日本的中小型零售企业营销效率较高,亏损企业很少,因为几乎所有的中小零售企业都加入了制造商、批发商和大型零售企业的连销经营体系或联合化经营网络,由后者向中小零售企业频繁供货,并在必要时给予资金通融、随时退货、人才援助、设施改造以及快捷、方便的各种服务。在任何国家,中小零售企业的数量都占绝大多数,它们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发挥着大型零售企业无法取代的功能和作用。在中型零售和中小型零售业及个体零售在一定的空间内都必须同时存在、不可能相互取代。

此外,我国零售企业效率低下,还由于零售企业的物质设施落后,技术手段传统,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经营方式。许多零售企业无力进行系统改造,先进的电子技术在零售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很少,远远不能适应零售业的高效化、现代化趋势。但是,在欧美和日本,商业企业普遍采用了微机管理,从财务核算到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了“电子化”。许多大中型零售企业运用大型计算机,将各分店的独立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实现了电子管理系统的普及化。电子计算机应用于零售企业管理,不仅促进了商品流通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管理人员,降低了销售成本和管理费用,也方便了顾客。例如,美国一家超级市场,经营食品和日用品2万多种,每天24小时营业,日营业额达14万美元以上,而管理人员只有十几人。

哈佛对市场营销效率的分析,还涉及到运输系统的效率,因为商品流通不仅包括商流,还包括物流,即商品的实体分配。市场营销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品运输系统的效率所决定。

商品运输系统的高速发展与现代经济的工业化相互促进。商品的空间位移规模,由于近现代运输工具的使用而急剧扩大。同时,现代运输业的勃兴,也使商品流转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变得更为顺利。运输业已成为现代经济体系中最主要的基础产业、基础结构和环境条件。现代经济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经济,而现代制造业又以大规模借助机构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并广泛销售为其特色。现代经济还带来了商品化农业和跨国经营的发展。这都引起了商品空间移动在规模和速度等方面大幅度增加,对运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商品空间位移的规模、范围,以及用什么方式、什么工具和什么速度完成商品的空间流转,就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输效率的重要标志。

多个国家长期历史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商品运输量的平均增长率和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弹性,与社会对能源、钢铁等产品的总消耗量的增长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单位产量引起的运输量的变化,与单位产值引起能源、钢铁等消耗量的变化呈正相关系;人均商品运输量的变化,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社会消费量的变化也存在必然的联系。从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商品流通进一步转向依赖技术和信息,服务业的地位更加重要。商品运输总量从“吨”或“吨公里”的角度衡量,已基本停止增长,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连续下降的情况,传统运输业在经济结构、运输结构和社会总劳动力构成中的比重在进一步缩小。高速公路、现代航空、集装箱联运等充分发展,使发达国家运输系统的运转变得更为快捷和高效,无效和低效运输大大减少,运输成本显著下降,商品位移速度明显提高。运输系统立足于适应小批量和多变的社会生活方式,满足“零库存”和全球生产经营体系的需要,进而充分满足整个社会经济对商流、物流活动的各种需要。此外,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运输现代化在逐渐形成,超级油轮、大型散装货轮、国际高速铁路、高级集装箱轮,以及把各种运输方工有机连成一体的国际式联运,已基本克服了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国家间商品流通的地理限制。这些优越的运输条件,反过来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商品流通的加速度发展。与发达国家不同,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运输现代化水平比较低。现代运输工具与传统的运输工具、先进的运输方式与落后的运输方式,在长时间内处于并存状态,而且运输业的空间布局很不平衡,运输速度慢,运输效率低,是影响经济发展和商品流转的主要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