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你感动的300篇快乐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11221800000023

第23章 体验生命(7)

庄周先生说到这儿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空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它太远、又不能离它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你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被感动,像从人海中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拥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也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安排自己生活的节律。

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是有人将燕子比作剪刀的,这是就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人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在无利害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

生命的滋味

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那就是自杀。这是加缪《西西弗斯神话》里的第一句话。朋友提起这句话时,正躺在医院急诊室,140粒安定没有撂倒他,又能够微笑着和大家说话了。

有一个春天很忧郁,是那种看破今生的绝望,那种找不到目的和价值的虚空,那种无枝可栖的孤独与苍凉。一个下午,我抱了一大堆影碟躲在屋内,心想就这样看吧看吧看死算了。直到我看到它--伊朗影片《樱桃的滋味》,我的心弦被轻轻地拨动了。

巴迪先生驱车走在一条山间公路上,他神情从容镇静,稳稳地操纵着方向盘。午后的烈日炙烤着光秃秃的黄褐色的山,看不到一点绿色。他遇到一个年轻的士兵。巴迪先生告诉他,前边的那棵树下,有一条沟,他已经在沟边挖了个洞。他今天晚上要睡在洞里,请士兵明天早上来到洞边,叫三声“巴迪先生”,如果听不到应答,就过去把洞填上,然后到车里拿20万。小士兵吓坏了,只是拼命地摇头。巴迪先生循循善诱,说你就假装在耕作,把我当一粒种子埋在土里。一锨就是一万块钱呢。士兵最后跑掉了。

巴迪先生重新坐进车里,继续寻找肯把他埋掉的人。这时,他遇到一个牧师,求牧师来帮助他。牧师说,自杀是不对的,我们的身体受之于神,不能随意摧残。巴迪先生说,你感受不到我的痛苦,只求你施援手。牧师说,自杀是一种大罪。巴迪先生说,不快乐也是一种罪,神是最慈悲和伟大的,他也不愿看到他的造物受罪。牧师最终拒绝了他的要求。

天色渐晚,巴迪先生依然在寻觅。这时,他遇到一个老者。老者明白了他的意图,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巴迪先生非常高兴,说定之后就送老者回家。老者坐在车上讲了一个故事。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想过要自杀。一天早上,我的妻子和孩子还没睡醒,我拿了一根绳子来到树林里,在一棵樱桃树下,我想把绳子挂在树枝上,扔了几次也没成功,于是我就爬上树去。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树上挂满了红玛瑙般晶莹饱满的樱桃。我摘了一颗放进嘴里,真甜啊!于是我又摘了一颗。我站在树上吃樱桃。太阳出来了,万丈金光洒在树林里,涂满金光的树叶在微风中摇摆,满眼细碎的亮点。我从未发现林子这么美丽。这时有几个上学的小学生来到树下,让我摘樱桃给他们吃。我摇动树枝,看他们欢快地在树下捡樱桃,然后高高兴兴去上学。看着他们的背影远去,我收起绳子回家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想自杀了。生命是一列向着一个叫死亡的终点疾驰的火车,沿途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值得我们留恋。

老者在一个学校的大门口和巴迪先生道别。巴迪先生长久地望着老者的背影,一直到消失。他的表情开始起了微妙的变化,似乎不再那么从容。忽然,他飞快地冲进校园,看到老者正在标本室里,身边围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小学生。巴迪先生开始显出从未有过的急躁,不耐烦地在窗外踱来踱去。老者终于出来了,巴迪先生急迎上去,说,如果明天早上你叫我三声听不到答应,请你多叫几声,或许是我睡着了。老者微笑着说,我一定会的。

天亮了,远处的城市和近处的村庄开始苏醒,巴迪先生从洞里爬出来,伸了个懒腰,站在高处远眺……

后来,我曾经问过那位欲放弃生命的朋友,问他体验死亡的感觉如何。他说出院的那天,看到阳光如此的明媚,外面的世界如此的新鲜,大街上姑娘们穿着红格子呢裙,真是可爱。长这么大第一次发现世界是这样的美好。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感受世界的那颗心不同而已。

为什么要活着?静下心来,认真去体验一颗樱桃的甜,一块饼的香,去享受春花灿烂的刹那,秋月似水的柔情。就这样活下去,把自己生命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设计得再精美一些,再纯净一些。不要为了追求目的而忽略过程,其实过程即目的。

人要学会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漫长道路上的短短的一段,自己做好这条道路上的游客,其步履和最终的消失都不要引起世人的惊动和麻烦。

重量

许多年前的一天,我坐在你的自行车后座上,心里有一丝害羞,便自嘲:我很重。你说:是温柔的重量。我一时很惊异,温柔总该是让人感觉轻一些才对,像耳语,像风一般的抚摸,放在重量这个词前,却有了另一种异样的力量。因为这力量,我的心被不经意似的,却又重重地拨动了一下,有一种仿佛失重的不适感,却又荡漾出一种轻飘飘的弥漫的雾一样的东西:我知道这是一个很精巧的赞美,也是你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感觉。从此,对重量这个词有了更多的认识。

重量可以是温柔的,更能给人充实感。当我们抱着孩子时,胳膊上沉甸甸的但并不影响心里的炫耀感;年轻的母亲是单纯的,单纯得心里只剩了孩子,孩子一天天长大,母亲的心一天天胀满,那种心无旁骛的充实像一个没有长任何杂草的纯净的湖泊,透彻地能穿过阳光,直至湖底。

生活的压力也是一种无形的重量,每次完成一件事情之后,都会有一种失重的感觉。突然没有了需要完成的工作,那种不适是很难避免的。生活中不能承受之轻使许多人无法适应。也许人类天生要承受重负。也许,上帝让人类生活在这样一个星球,地心引力要比月球的引力大六倍,就是为了让人感受重量,体会重量。当我们没有了重量,就无法感受爱人的存在,如果我们失去重量,就会像嫦娥远离人间,抱憾终生。因为有了重量,我们得以共同生活在一片尘土之上,让这个星球将我们紧紧吸引在一起。

相比时间,重量是人类可以把握的唯一的东西。重量是有感觉的,重量还可以产生能,能使这个世界有了生命。台湾童话中,撕破遮天蔽日的云层,使世界再次见到阳光的英雄就叫能。而时间,时间是多么让人悲哀的东西啊!它是那样无情,它让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一个时刻只有一次,我们各自在自己的那一个时刻生存,根本无法体会别人在那同一时刻中的不同的生活。我们被时间阻挡着,那么孤独。每个人的一生只能有一种选择,不可能重复,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如果选择了另外一种可能,我们会是怎样的结果。一切都是偶然的。我们只能使自己的身体和别人融合,却无法走进另一个人的时间中。

有时会觉得,眼前的情景是曾经发生过的,科学家告诉我们,那是时间的碎片在记忆中闪回。时间是不存在的,像电影胶片,我们的一生早就在空间中排列好了,我们只不过是从一个片断走到另一个片断,给我们时间感的只是距离,但就是这虚无的时间使我们痛感生命的流逝,无论是《超人》,还是《大话西游》,这些浪漫的作品中都有时间倒流的镜头,可见人们是多么的发自内心地渴望能够把握时间。把握了时间,便把握了生命。于是我们相信永恒的灵魂。相信在此生的时间之外,有一个永恒。我愿意相信永恒,相信灵魂。只是,灵魂应该是没有重量的。没有了重量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人,是我一生中所遇到的最为美妙的谜。

平静

我相信,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在这里,外界的因素与此并无多大的关系。

大约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就发现了这一真理:“思想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为天堂,抑或将天堂变为地狱。”

以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为例,就可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的正确: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我活了50多岁,如果问我在生活中学到了什么的话,那么,我的回答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物可以给你带来平静。”

不管一切如何,你仍要平静和愉快。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也就必须这样对待生活,要勇敢、无畏、含着笑容地--不管一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