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混在娱乐圈1980
11213900000087

第87章 继续的争斗

嘉禾与新艺城的态度,的确让萧凡与邵逸夫满意,但邵氏毕竟损失了二千多万的利润,怎么可能就那么便宜他们。

“我们香港电影行业本就应该团结才对,几位的诚意我邵某是感受的到的。为了我们香港电影行业日后的发展,我有一份合作方案希望大家能参考一下。”邵逸夫笑着对着嘉禾与新艺城的人员说道,然后让人去取合作方案策划书了。

邵逸夫现在所做的,都是萧凡授意的。其实新的合作方案策划书内容很简单,最终目的只不过是让嘉禾与新艺城把吞进去了的吐出来罢了,当然了,利息总是要一点的。

邹文怀等人早就知道这次的宴席不会简单了,他也明白,不可能拿了别人的钱,来句以后不拿了。别人就会很大方的原谅自己,天下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当然除非你自己够强大,让别人不敢动你还差不多。

合作策划方案很快送到了嘉禾与新艺城的人员手上,拿到策划书的人,自然是立刻认真观看到底写了一些什么。

策划书的内容十分简单,也可以说是的确为了香港的电影行业发展而做的一次合作方案。但问题是策划书只明确表示的几点,让嘉禾与新艺城明白,这次的合作,他们的好处的确是有,但跟付出是不成比例的。

因为电影《新蜀山》的原因,让香港的影视圈明白了特技水平的重要性。当然在没有引进好莱坞特技的时候,香港电影也是有特技的,只不过都是一些简单的特技。

在历史上,因为《新蜀山》的原因,在83年之后,香港就开始培养本土电影特技人的。但萧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新蜀山》影片被他提前编写了出来,它的特技处理,影片高票房的成绩自然不用说其效果。可是最近这二年,有需要特技的地方,依然还是花大价格请好莱坞特技人员。就算有人想学,但并不是谁都学的到的。

萧凡的策划书就是建立香港的特技公司,花一笔前,派一些人去好莱坞学特技。当然了,一开始是花钱请好莱坞特技人员到香港来教导,成绩优秀的才去好莱坞深造。这样一来,基本上二年后,香港有能有属于自己的特技班底了。

香港一年出产上百部影片,但香港特技公司又不只是为香港影片服务的,台湾拍摄的影片同样需要特技人员。当然还有日后的内地影片。

宴席很热闹,毕竟这是影片的庆功宴。但邵逸夫所在的这一桌,此时没有一个人说话,与周围的气氛明显形成了对比。

在香港成立特技公司,谁都明白,对香港的影视行业是件好事情。但这影片特技公司萧凡想成立,没有一个人会拦着他。但偏偏萧凡要让嘉禾与新艺城一起投资,可在策划书中,并没有写到让他们拿股份,只是说以后可以让他们优先使用公司的特技人员。而嘉禾与新艺城却被指明需要投资一千五百万。

嘉禾与新艺城在82年也就是在邵氏挣了一千二百万左右,如果答应了邵氏现在这个合作方式,等于他们还要倒拿出三百万。本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谁愿意吐出来,而且还要倒赔上三百万。当然他们也相信萧凡所说的优先权会落实,可一个优先权而已,谁都知道那值不了多少钱。

萧凡是想成立一个高规模的特技公司,而有一千五百万的话,谁都能自己组建特技公司。这‘合作’暗中的含义,嘉禾与新艺城都明白,要战还是要合,现在都由他们自己选择。

新艺城成立也已经三年了,不算长也不算短。原本就是由‘九龙建业’在背后支持的。虽然在82年,成绩不太理想,但公司总是一直在盈利。黄百鸣,石天还有麦嘉他们选择的是观望,他们在三年前,只是希望把公司做起来。只是没有想到,发展会如此之快,才短短几年的功夫,就成为了香港三大巨头公司之一了。虽然现在实力在三家公司中最弱,但他们认为自己公司的选题是正确的,最少总能挣钱。

邹文怀的眼神时不时的都会望到一下邵逸夫,当然他也感受到新艺城几个人在观望自己的眼神。

邵逸夫同样也在观望着邹文怀,他知道邹文怀是今天的关键人物,只要他肯屈服,那么其他人就不足为虑了。

邵逸夫与邹文怀可以说既是对手也是朋友,要说他们二人的交情。邵逸夫在邵氏兄弟最排行老六,在而50年代以前,邵逸夫是在南洋经营戏院的,在1958年,邵逸夫回港将邵氏老二邵邨人父子改组为兄弟公司,并提拔邹文怀做制片经理,决意在影坛大展拳脚。

当年邵逸夫对邹文怀极为信任,授予先斩后奏大权,而邹文怀确实也不负重托,十二年间恶斗国泰、请回凌波,拍黄梅调、搞武侠片,可谓身经百战,屡立奇功,堪称邵氏第一能臣。

对于志存高远的邹文怀而言,他虽然倍受邵逸夫重用,甚至时常行使老板权力,可惜说到底不过“打工仔”一名,所以离开邵氏是迟早的事。不过,纵然邹文怀存了另起炉灶的心思,如若没有十足的把握、全面的准备,亦绝不敢贸然行事。

邹文怀早在还未脱离邵氏之际,便已暗中筹划妥当,新公司(嘉禾电影公司)资金不仅取得泰国和台湾方面的支持,影片发行亦可透过邵氏的老对头国泰发行到海外(国泰在当年尽管停止制片业务,却依然是拥有一家电影发行及遍布东南亚院线的娱乐大企业)。另外,邹文怀还秘密与日本片方达成协议,计划联合拍摄《独臂刀大战盲侠》,希望借此打响嘉禾征战影坛的第一炮。为了能搞成这部极具商业噱头的“中日大战”,邹文怀撬走了主演《独臂刀》的邵氏头牌男星王羽。

饶是邹文怀自以为做得隐秘,但事隔不久便被邵逸夫得知,随即引起当年轰动一时的影坛纠纷。须知《独臂刀》不仅开启了经久不衰的华语武侠电影**潮,亦是香港首部票房破百万的卖座猛片,更是邵氏的金漆招牌。而今邹文怀怂恿王羽盗反邵氏,又明目张胆使用《独臂刀》的故事题材跨国拍片,岂能不令六叔怒发冲冠、气愤填膺?于是,《盲侠大战独臂刀》上映时,邵逸夫便亲自出马,直指嘉禾侵犯版权;邹文怀则沉着应战,以自己和王羽亦曾参与《独臂刀》创作及制片“据理力争”。这场版权纠纷最终甚至闹上法庭,两人更亲自对簿公堂,当场翻脸,并为此花掉上百万的律师费,直至影片映期结束,官司仍未完结!如此一来,邵氏与嘉禾的水火之势已成。

嘉禾公司成立之初,虽得境外资金支持,但毕竟根基尚浅,如无惊人业绩,难保不关门大吉。所幸邹文怀早就抱了艰苦创业的准备,纵然初期惨淡经营,却仍能沉着应对,积极寻求机会。

1970年,在美国影界发展的李小龙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透露如果剧本、片酬合适的话,他愿意回香港发展。消息传开,多家香港电影公司对李小龙发出邀请,但当他提出影片投资不得低于60万以保证制作水准的前提条件时,却又令不少小公司望而止步,真正有意合作的其实只有邵氏和嘉禾两家。李小龙原本对财雄势大的邵氏最有兴趣,孰料邵逸夫早已看准李小龙在好莱坞发展并不得意,当下显出大老板的派头,必须李小龙先行回港,才能安排一切。此举自然惹火了素来心高气傲的李小龙,立即强硬表态,非要邵氏派人到美国和他谈不可,两相较劲之下,合作之事果真作罢。

既然邵氏与李小龙谈崩,邹文怀便得了机会,本来他已派罗维之妻刘亮华作为嘉禾特使去美国拉拢已婚的前邵氏“武侠皇后”郑佩佩加盟,虽然游说不成,却正好乘机当面拜访李小龙。——面对首位越洋过海的港台制片商的热情相邀,李小龙怎能不足感诚意?加之嘉禾给他的片酬是每部7500元美金,并尽量满足他提出的其他要求,李小龙终于口头答应为嘉禾开拍两部电影。

而正是因为李小龙的原因,嘉禾才真正的崛起了。否则嘉禾根本斗不过邵氏电影公司的,那样的话,邵氏早就‘统治’了整个香港的影视行业圈。

邵氏店大欺客,对于演员及导演的苛刻条件,不敌嘉禾的独立制片制度。否则就算嘉禾有李小龙又怎么样,李小龙毕竟在73年就过世了,所以邵氏电影公司在历史上真正走向灭亡的还是在邵逸夫身上。

可如今历史已经改变,邵氏公司的决策者成为了萧凡。邵逸夫已经把精力放在了无线电台上面,邵氏电影公司的道路肯定不会再重复了。

“对于组建香港特技公司,这当然是好事情了。不如由我们嘉禾与新艺城各自投资二千五百万,然后嘉禾与新艺城各自占三层股份,你们看如何。”

在寂静了许久的宴桌上,邹文怀终于开口说话了。但他的话,明显火药味很浓。但同样,他也算是在一种让步。萧凡策划书中,组建特技公司的总投资是五千万。而邹文怀一句话,等于把投资方面由嘉禾与新艺城承担了,而邵氏不需要投资任何资金,就可以占领四层票房。这也算是一种对82年邵氏损失的弥补吧。

“呵呵~~。”邵逸夫笑了起来,其实刚才在他的内心也是有些忐忑的。对于电影行业,他兴趣早不如当年了。一统香港影业圈,他当然愿意看到。而继续跟老对手斗争下去,他认为一样有意思。

(今天就一章三千字的了。孩子总哭,抱着就不哭。我今天就晚上才赶着码点字的。以后章节改为每三千一章。一天二更基本也就等于以前的3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