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被介绍到中国后,娜拉成为反抗封建家庭,要求个性解放·要求新生的代名词。“娜拉剧型”一时间成为流行剧式,舞台上也出现众多的“娜拉”。最早拉开“娜拉剧型”序幕的是1919年胡适的《终身大事》。女主人公田亚梅本已和陈先生自由恋爱,父母却借口生辰八字不合,听信算命先生而百般阻挠。田亚梅为追求幸福愤而出走,最后留下一字条:“这是孩儿的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这是现代戏剧中较早的剧本创作,虽然剧作本身有一定的瑕疵,但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后有欧阳予倩《泼妇》里的素心,《同住的三家人》里的王素薇,余上沅《兵变》里的钱玉兰,白薇《打出幽灵塔》里的郑少梅,熊佛西《新人的生活》里的曾玉英,侯曜《弃妇》里的吴芷芳等,都是要求个性解放,走出家庭牢笼以获得身心自由的“娜拉”式人物。
这一时期的历史剧创作,由郭沫若首开先河。他在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写的包括《三个叛逆的女性》在内的“早期剧作十种”,以“失事求似”的创作手法,或讴歌反帝反封建的现代精神,或借历史反映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另外,有欧阳予倩的《潘金莲》、王独清的《貂蝉》《杨贵妃之死》、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等,都以现代史剧精神为历史人物翻案,借古讽今,以达到控诉现实的目的。
自20世纪初至1927年的二十多年里,中国现代戏剧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纵观这些创作,有其共同呈现的一些特点。
首先是关注时局、人生和现实。从清末的戏曲改良到“五四”前后对现实的描摹都是剧作家们关注时局的体现。从《茶花女》第三幕、《黑奴吁天录》到《终身大事》,再到《苏州夜话》等剧作的出现,可大致看出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脉络。田汉、洪深、丁西林、熊佛西、欧阳予倩、陈大悲、郑伯奇、杨晦、冯乃超等大批戏剧家都在审视现实、观照社会、揭露社会弊病及其阴暗面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其次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转变。先前的戏剧特别是旧戏曲大多是写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旧戏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加上西方现实主义的引入,中国现代戏剧由写意转向写实。戏剧排演从“幕表制”发展到“导演制”,从文明戏的没有剧本到爱美剧对剧本的重视。现代话剧正是在现实主义轨道上,才取得不菲的实绩的。正如胡愈之曾说:“易卜生将各种人生问题一一一地写出,把现实社会的一切病症,细细的讲出,所以于近代人心,感动得很厉害。”
再次,是用“五四笔法”写戏剧春秋。由于“五四”文学革命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大凡“五四”作家的创作都有浓重的社会政治性和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作家均欲以自己的主观愿望来灌注作品,以图取得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我们称这种写法为“五四笔法”。这也是20世纪前30年的戏剧创作的共同特点。剧作也因之具有浓烈的主观抒情性和感伤色彩。这种主观抒情性的戏剧审美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必经的一个独特阶段,如此,也才能使现代戏剧的浪漫主义、新浪漫主义得以蓬勃发展。如田汉的《获虎之夜》《湖上的悲剧》,白薇的《苏斐》《琳丽》,李初梨的《爱的掠夺》、侯曜的《弃妇》等都是浇灌着作者主观抒情和理想激情的剧作。当然剧作家们在灌注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理想时,也注意与客观现实紧密结合。然而,用“五四笔法”书写戏剧春秋,也正是这一阶段戏剧的缺陷所在。在创作中,用自己的主观个性来灌注剧作甚至强加于其上,是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以至有些作品变得矫情,有些作品与现实情况显得偏离,而多是作者的主观想象。所幸的是。这种倾向到30年代就因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得到校正。
田汉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最早的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
田汉,字寿昌,曾用笔名陈瑜,1898年农历2月20日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东乡茅坪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九岁时父亲去世后,田汉和两个幼弟由母亲抚养长大,先后在长沙、日本东京学习。期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1922年回国后,曾先后创办《南国》半月刊和南国电影剧社,举办“鱼龙会”演出。影响甚广;并创办南国社及南国艺术学院推进戏剧运动,轰动一时。1930年3月以发起人身份之一参加了“左联”成立大会,被选为七人执行委员会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创作了五幕话剧《卢沟桥》,并举行劳军演出。同年12年,参与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参加文艺界救亡工作。1940年与欧阳予倩、杜宣等创办《戏剧春秋》后,到桂林领导组建新中国剧社和文艺歌剧团(京剧)、中兴湘剧团等民间抗日演剧团体,对团结进步力量推进戏剧运动起到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职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1968年“文革”中被迫害,含冤死于狱中。
田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为戏剧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文艺事业中,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20余部,戏曲24部,翻译外国剧作七部,新旧体诗歌和歌词近两千首。其中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田汉的话剧创作成果丰硕,终其一生可分为三个时期:辛亥革命至1930年,是第一创作期;第二创作期是1930年至1949年;第三创作期则是1949年到1968年。
辛亥革命刚过,田汉模仿京剧《三娘教子》,编写了他的第一个剧作《新教子》。剧中写一阵亡将士之妻教导儿子继承父志报效国家的故事。此剧在艺术手法上虽略显稚嫩,却也是田汉“迎着时代风云试唱的第一曲心歌”。1920年在东京留学期间,创作了话剧《环珴琳与蔷薇》《灵光》《咖啡店之一夜》《午饭之前》等。
1921年春,田汉舅父易象被封建军阀赵恒惕杀害。受此触动,他更深地感受到现实政治统治的残酷,创作了中国话剧史上较早描写工人与资本家斗争的剧本《午饭之前》。之后,创作了可用来真正“纪念他戏剧创作的发轫”的《咖啡店之一夜》。主人公白秋英由于家道不幸,父母早故,亲族又欲把她外嫁,而逃婚到咖啡店做侍女。当看到与她曾有心灵之约的负心人、盐商之子李乾卿另有新欢时不禁痛苦万分,她把李所给的帮她上学的1200元钱付之一炬。在青年林泽奇的劝慰下,她逐渐觉醒,决定走出自我伤痛,明白了“眼泪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也终于领悟了“穷人的手和阔人的手始终是握不牢的”这一深刻道理。在白秋英身上,有“五四”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民主、平等、自由的身影,是一曲弱女子反抗现实、不甘屈辱的抗争之歌。
南国艺术运动的八年期间(1922—1930),田汉亲身经历了众多的生活磨难,写出了一系列更有现实主义分量的剧作,如写于1922年的《获虎之夜》,1927年的《苏州夜话》《江村小景》《名优之死》,1928年的《湖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1929年的《南归》《孙中山之死》《一致》《第五号病室》等。其中,《获虎之夜》和《咖啡店之一夜》一样,不仅是田汉早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最早的代表作。《获虎之夜》是继《咖啡店之一夜》之后又一出青年男女恋爱悲剧。莲姑与父母早亡的表兄黄大傻自小青梅竹马,私下相恋。其封建专横的父亲魏福生把她许与另一富户陈家。莲姑出嫁前夜,痴心的黄大傻在山上眺望心上人窗前的灯光,被莲父放置的用以猎虎的抬枪打伤。黄大傻被抬回后,魏福生不顾儿女之情,当面训斥莲姑,竭力拆散这对相恋的青年。黄大傻不堪忍受身心剧痛,愤取猎刀,自刺身亡。田汉以悲愤的笔调控诉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个性解放的理想愿望。《苏州夜话》写老画家刘康叔带学生写生时与失散多年的女儿意外相见的故事。战争使主人公家破人亡,妻女失散,痛不欲生。作品通过画家女儿之口——“我的仇人一个是战争,一个是贫穷:要不是战争,我们一家人怎么会冲散,我的爸爸怎么会被人家赔死。要不是贫穷,我妈怎么会嫁人,她也怎么会死!”——在浓重的感伤情绪中控诉了战争的罪恶。《一致》则是现代话剧史上第一部描写人民群众对绅士阶级开火的独幕剧。剧中写马蒙王滥施暴力,被人民推倒宝座之事。群众审判马蒙王时,喊出“被压迫的人们集合起来,一致打倒我们的敌人,一致建设新的理想、新的光明。光明是从地底下来的”的口号。剧作表明了田汉向无产阶级的逐步靠拢。
《名优之死》是田汉在南国艺术运动中最成功的作品,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该剧主人公刘振声以近代著名京剧艺人刘鸿声为原型。一代名优刘振声费尽心血培养丫头出身的弟子刘凤仙。望其能承其衣钵。但在流氓绅士杨大爷的诱惑下,刘凤仙渐忘恩师教诲,常与其厮混。弟子的背叛、反动势力的欺压,使刘振声在演出中气极身亡,倒在自己心爱的艺术舞台上。剧作塑造了刘振声不向恶势力低头而坚决斗争的铮铮铁骨。同时,也深刻揭示在反动势力欺压下老少两代艺人的悲剧命运及其社会原因。
田汉创作的第二阶段是1930年至1949年。如果说前一阶段是田汉戏剧创作发轫期的话,那么这一阶段就是田汉艺术生命日臻成熟、收获累累硕果的季节。1930年6月南国社被查封宣告南国艺术运动的结束。经过自我否定,并受马列主义和苏联普罗文学的影响,田汉认识到必须“站在无产阶段立场,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正视现实,把握主要矛盾”,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优秀的作品。田汉坚决地摒弃了前十年的感伤主义和唯美主义而开始真正地走人民大众的革命戏剧道路。这一时期他不但在话剧,更在电影、戏曲、歌剧等多个领域栽种自己的艺术之花。先后创作了话剧:《洪水》(1931)、《乱钟》(1932)、《月光曲》(1932)、《回春之曲》(1934)、《卢沟桥》(1937)、《丽人行》(1947)等;电影剧本:《三个摩登女性》(1932)、《风云儿女》(1934)、《胜利进行曲》(1939)、《忆江南》(1946)等;京剧:《江汉渔歌》(1938)、《新儿女英雄传》(1939)、《琵琶行》(1947)等;湘剧:《新会缘桥》(1942);越剧:《珊瑚引》(1948)等。
这一时期的剧作按题材划分,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反映、揭露在国民党统治下人民生活苦难的,如《梅雨》《年夜饭》《洪水》等。《梅雨》写老实巴交的潘顺华一家的苦难。他向来奉行“受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信条,然而他受了一辈子苦却没有做到人上人,反而在梅雨连天的日子里因为房东太太催逼房租自杀身亡。阿毛空有一腔热血,最后因不得已写信恐吓龚老板而身陷囹圄。潘顺华之女阿巧连嫁给“聪敏”的阿毛的希望也终未如愿。该剧写出了下层百姓对理想生活的良好愿望,表达对造成人民生活困窘,使他们上天无门人地无路的黑暗统治的控诉。《洪水》一剧主要写国民党的腐败统治造成的百姓的苦难。黄河泛滥的季节里,鬼子加紧进攻绥远地区,百姓的生命危在旦夕。国民党政府不想办法治水、御敌,反而把决堤的责任归咎于与人民一道治理洪水、通宵达旦工作的俞总工程师。在治水过程中,人们终于意识到:“大家再不起来救自己,中国就要沉到水底下去!”剧中塑造了俞总工程师不顾个人安危,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形象,用有力的笔触控诉了国民党政治的腐败无能。
第二类是表现各阶层人民大众誓死抗战,反法西斯帝国主义,揭露和抨击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主义的,如《乱钟》《月光曲》《回春之曲》《阿比西尼亚的母亲》《卢沟桥》等。独幕剧《乱钟》写于1932年,是田汉走向人民戏剧道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性作品。此剧主要刻画了在“九·一八”前夕东北大学学生面对“东北时局巨变的不同态度、反应。其中有忧国忧民的爱国者,有唯恐天下不乱、从中渔利的汉奸派;有的面对形势而愁肠结肚,有的则把爱国情怀寄托于爱情。最后,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爱国学生毅然鸣钟聚众,奋起抗战。全剧情绪高昂,气势澎湃,指出“与广大人民、劳动人民和市民们联合起来武装自救”的抗战之路,给观众极强的感染力和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