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11170900000038

第38章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与对策(4)

3、校园文化: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其间

高校要将学生培养成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他们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很难说有多崇高的职业道德。学生选择专业受社会和家长的影响较大,其中虽然有不少同学是因为喜欢某一专业而报考的,但往往这种“喜欢”也多数是表面的、肤浅的,学生入学之初总体上对所选择的专业、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要改变这种现象,要培养学生对专业,对将来的职业发自内心的热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不仅需要学校开设专业课、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显性课程,更需要学校有优良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借助于学校的物质条件,按照一定准则一起共同活动,而形成的持久的精神氛围,校园文化是由许许多多个体和组织(班级、教研室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并在相互作用中发展、学校的校园布局、教学设施、绿化雕塑、规章制度、行为活动等是校园文化的外在特征。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作用,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设计和控制这门庞大的隐性课程,适当引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增强育人效果。

校园的物质文化虽然多是些静态的东西,但是却能反映学校历任领导和教职员工的智慧,反映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对学校开设的专业以及相对应的职业和工作岗位的理解。因而也反映了学校的历史、价值取向和学校精神。不同的校园物质文化对学生产生的陶冶作用应是不相同的,在医科类高校里发现南丁格尔的雕塑、画像或名言应不奇怪,而在其它学校中则可能使人产生疑惑,每所学校都可能根据本校的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学校的整体布局,建筑物及其造型色彩、设施设备、雕塑、花草树木以及名言警句等各种饰物,选择适当、搭配合理就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让学生逐渐领悟其中的含义,这也是校园物质文化作为隐性课程发挥作用的一个过程。

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直接关系学校的教育质量,从而关系到各行各业服务质量,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高校在加强和完善显性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同时,要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为宗旨,努力挖掘和开发学校隐性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优化学校的物质和人文环境,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职业道德,增强他们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意识,将隐性职业道德教育和显性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4、四位一体:对职业道德教育齐抓共管

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职业道德是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成熟化,在这一过程中,家庭、企业和社会的推动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只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之一,家庭、企业、社会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实施主体。作为直接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高等学校的主要责任就是根据企业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初步具有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根据家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职业道德品质。企业、社会和家庭在学生公共道德培养和一般职业道德养成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尤其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品格和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共抓共管,职业道德教育才会卓有成效。

四、勇于实践,探索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多途径

以前的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的缺陷之一在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过于依赖于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方法显得单一,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不明显。虽然不少高校提出一些改进方法,但有些方法缺乏相关领域的指导,说法较为笼统,实践性较差。因此,笔者认为应综合前人提出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在挖掘更丰富的教育方法的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生动活泼、强调趣味性,而应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为中心,综合考虑多种教育方法的结合与互补。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对可以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理论讲述

在大学生活期间,大学生虽以具有了一定的独立生活的能力,然而他们大多在经济上尚未完全独立,同时又未真正踏入社会,汲取知识、提高技能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由于涉世尚浅,对将来从业过程中所真正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式尚未有真正了解,因此,对大学生授以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尤其是成为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所应具有的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必要的。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只有先让学生明确了职业中各种行为准则,领悟了执行这些准则的意义,才能在心目中有行为的准绳,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对基本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和吸收。新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把“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诚实守信、奉献社会”作为五项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当作为一种共识性的知识教给大学生,让他们汲取一些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让他们明白坚持这些规范对学生个人、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虽然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理论讲解职业道德理论和准则是重要的活动,但有时候为了增强效果,必须注意一些问题。要在提高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矛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讲解。在进行职业道德的理论讲解时,教师要注意讲解技巧,讲述条理清楚,简练准确,富于启迪;要通俗浅显,形象生动,富于文采;讲授要清晰悦耳,流利畅达,抑扬顿挫。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同其他的方法结合使用,改变以往理论教学的死板、枯燥的特点,极力提高理论讲解的效果。

(二)组织讨论

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对某一知识点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由教师拟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讨论,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乃至争辩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其特点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学生广泛交流,始终处于主动,教师只是给予巧妙地启发和点拨。

在大学就读的学生相对来说身心发展已比较成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经历,对问题往往有一些独到的看法和见解,能对各种问题进行价值的判断,作出好坏的选择。讨论,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让大学生参与讨论就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问出自己最想知道和最关心的问题,同时也能在其他同学的意见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

讨论教学法有几种方式:一是热点问题讨论法。帕金说“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知识,知识才能活,只有活的知识才能成为力量”。社会出现很多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有时会和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比较紧密;有些问题会影响学生对社会的看法。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很关心此类问题,也能够提出一些讨论意见。但是学生由于社会生活实践的缺乏,认识水平的限制,有可能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学生对于一些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认识,对此可组织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争鸣,最后达到明辨是非、统一认识的目的,使学生能够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些现象。二是疑难问题讨论法。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由于其理论性较强,或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此类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各陈观点,然后老师加以点拨,就能加深理解,化难为易。经过讨论,学生们能够统一认识,对该命题的教育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问题的认识,教师在点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创设情景,把复杂问题,演变成一个容易理解的社会生活问题,学生也就比较容易地展开讨论。三是命题式讨论法。职业道德教育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的提高。对教学中的有些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然后联系所学内容,开展有命题的讨论。此种方法较传统的灌输式的模式更加能够产生好的学习效果。

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教师来组织讨论式的课堂教学,往往出现许多不适应,首先是写教案不适应,传统备课仅仅考虑教师怎么教,沿着教这条线索容易备课,而现在沿着问题与讨论这条主线备课,总觉得无话可写;其次是上课不能照搬教案,因为讨论点的确定往往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比以前要求高多了。实施讨论式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的问题:一是充分准备,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以往的教学更多的是建立在师生单向或是双向信息交流的基础上的,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要切实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还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坚持启发式教学,是当前教改深入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开展讨论的关键。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质量,要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发言准备,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认真自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加小组讨论。讨论的题目要有启发性和灵活性,既不能大而无边,也不能让学生填充式的作答。二是恰当选择与确定课堂讨论的内容。课堂讨论的成败及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讨论内容的选择与确定。对学生容易产生偏差的职业道德的理解问题,要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辨明是非。学生在讨论中,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仔细倾听他们的发言,积极引导,及时捕捉有用信息,使教师和学生的两个“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及时激励,进行课堂讨论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进行适时的鼓励性评价,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参与的水平。这种评价包括讨论态度的评价,对有创建的思维方式,有明确的思维过程,有较为准确的结论,敢于从多角度、多层面思维的同学,教师应给予表扬,对讨论效果给予肯定的评价。

(三)融入学生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基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锻炼大学生各项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的的活动。社团活动大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或所学专业有关。许多大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就业方向,明白了职场中所需要的道德修养,同时在社团活动中还可以偶然发现了自己未曾意识到的能力,发现自己在文化学习和专业素质上的不足,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特别注意运用社团活动进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除了与专业紧密联系来确定社团活动的内容外,我们还应特别注意社团活动的形式。其常见形式主要包括演讲、征文、社会实践、实习和职业指导与咨询。

演讲既可以由本校的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对职业道德作一般的理论演讲,也可以由优秀教师对自己的从教经验以教师这一行业为例谈谈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也可以让学生在参加了社会实践后有自己的所感所想对职业道德发表看法,更应该聘请各行各业的精英来校演讲。

征文活动既可以锻炼大学生在今后从业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使大学生对自己暂时的或课外的兼职经历作一番梳理,把自己的感悟经验作一番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能够重新去认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能够更进一步反思自己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还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以后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方法、目标和途径作出完备的计划。

社会实践是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校内模拟、社会调查、岗位见习、科学文化服务、勤工俭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在这方面美国的服务性学习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即把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结合起来,分为规划、上课或培训、服务、评价等几个过程,把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品质和技能。

大学实习期间,大学生已掌握了相对完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实习使大学生第一次正式的踏入职场,真正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的生产生活,直接涉及到企业的利益、用户的利益。职业道德教育应在学生实习前为实习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密切与实习单位合作,充分借助实习单位中有经验的的工作人员的力量,让大学生多向前辈们学习,汲取经验,切实地体验、践行职业道德规范,作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