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从我做起
11163600000002

第2章 管理的最高境界每个人都以身作则(1)

其身正,不令而行

作为领导连自己都做不到或不愿做的,要求群众做到显然是不可能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百姓对领导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其行善,其言才有力。“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

正人必先正己,“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要求别人做的,首先自己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发挥出自我影响力。

在任何一个企业或者组织中,只有全体成员上下一心,动作整齐合一,才能朝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向前。可惜的是,现实中这样的企业和组织太少了。我们可以经常看到类似的情形在一家公司内,上司向下属下达任务时,下属心不在焉;有的员工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后,上司批评他时,他却不服气地说:“难道只有我这样吗?”……

的确,许多企业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整体团结,腐蚀了公司的执行力,从而大大减缓和阻碍了公司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要求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具有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做出榜样的精神。

管理工作,如果无法取得他人的信赖和认可,将必败无疑。而作为一名身在企业中的普通员工也要让自己表现得最好,给同事留下好印象,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在企业中形成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和谐工作氛围。

作为领导,连自己都做不到或不愿做的,要求群众做到显然是不可能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百姓对领导总是“听其言观其行”的,其行善,其言才有力。“以正德临民,犹树表望影,不令而行。”

日本企业界对孔子顶礼膜拜。日本东芝公司总经理土光敏夫,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佐吉、丰田喜一郎等人都喜欢读《论语》,丰田喜一郎还将“其身正,不令而行”作为座右铭。

无独有偶,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一直也把“其身正,不令而行”这句话放在办公桌上,勉励自己。我们来看看柳传志先生是怎么做的。

联想公司在柳传志的带领下,由20万元起家,发展成为今天有上百亿资产的大型集团公司,成为了中国电子工业的龙头企业。而柳传志不仅是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更是具有崇高威望的企业领导人。

的确,联想能有今天,与柳传志的“其身正,不令而行”是分不开的。

联想有一条规则,开20人以上的会迟到要罚站一分钟。这一分钟是很严肃的一分钟,不这样的话,会没法开。第一个被罚的人是柳传志原来的老领导,罚站的时候他本人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也一身是汗。柳传志跟老领导说:“您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您家里给您站一分钟。”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其中有一次是他被困在电梯里,又找不到人帮他请假,结果还是被罚了站。

正是柳传志的这种“其身正,不令而行”以身作则的精神,联想的其他领导人都以他为榜样,自觉地遵守各种有益于公司发展的“天条”,使得联想的事业得以蒸蒸日上。

《禅林宝训》说:“做长老有道德感人者,有势力服人者。犹如鸾凤之飞,百禽爱之;虎狼之行,百兽畏之。”无论是父母、老师、主管、为政者,“其身正,不令而行”都是立身处世、获得尊重的不二法门。作为管理者,我们更应该学会以身作则,我们的行动往往就是员工、身边人学习的榜样,我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学,所以必须永远记住:“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意思是说,为人正直的领导、教师或家长,即使他不下命令,下属、学生和孩子也会照他的话去做。

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曾经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只有自己愿意去做的事,你才能要求别人也去做,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别人。

同样,作为现代领导者也必须以身作则,用无声的语言说服下属,才能形成亲和力,才能表现出高度的凝聚力。

“上梁不正下梁歪”,企业是一个整体,员工都在看领导者怎么做,继而就会跟着效仿。因此,领导者只有严格要求自己,起带头表率作用,才能具有说服力,才能增强自己的凝聚力。

孔子的一句话人人皆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前一节我们讲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在本节里我们讲讲“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对大家会有一些启发:

一位员工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被公司老板发现,老板批评他,而他却不怎么服气。于是老板便让这位员工把他们的主管叫来,没想到这位员工却说道:“你就别打扰他了,他这会儿正在冲关呢,等一下他自己就会出来的。”原来他的主管正在另一台电脑上玩游戏呢。

这个故事虽然听起来觉得令人可笑,但却是现实存在的。经常会看到许多企业中有些领导一本正经地宣布了一项规定,要求全体成员做到,而转眼间自己就忘记了。他们要求别人不能迟到,而自己却经常在上班后,睡眼惺忪地出现在办公室,这又与这个故事中的主管有多大区别呢?

领导者只有把“照我说的做”改为“照我做的做”,才能实现以身作则。

领导者的工作习惯和自我约束力,将会起到表率作用,对下属的行为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领导者工作松散,经常无故迟到,工作时间私人电话一个接一个,工作过程中又不踏实,总是左顾右盼,那么他的部门就很难管理好,工作自然就会搞得一塌糊涂。

经过几年的打拼,李海终于成为公司的一位分公司的经理,手下的员工达到了200人。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望着18层楼窗外的风景,他忽然觉得自己应该轻松一下了。

从此,他不再按点来上班,经常是大家都到齐了,他才松松垮垮地走进办公室,没到下班的时间已经不见了他的影子。他还经常会在办公室里唱歌、睡觉,办公桌上也是乱七八糟,这一切都看在了员工的眼里。

直到有一天,他偶尔翻看考勤簿才发觉,天啊,公司里几乎很少有人不迟到。再看大家的办公桌上,往往是很多东西杂乱得堆在一起。员工们在一起经常说说笑笑,没有一点上班的样子,他们可都是原来公司的优秀员工啊!公司的业绩也在不断下滑,几笔大业务都由于疏忽,赔了很多钱。

李海一时陷入了困境,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局面。

孔子曾经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只有自己愿意去做的事,你才能要求别人也去做,只有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才能要求别人同样做到。

同样,作为现代领导者也必须以身作则,用无声的语言说服下属,才能形成亲和力,才能表现出高度的凝聚力。

1、领导者要起到表率作用

领导者作为公司的灵魂人物,是全体下属学习和效法的榜样,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2、严格要求自己

在任何细节上领导者都不能疏忽,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不能带到办公室、工作中,严格区分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以及工作行为和个人行为,做到公私分明。

鲁冠球曾经说过:“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知道“上行下效”的道理,所以,事事处处都要从自己做起。一个人是否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情况下,能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便今天的你并不是一名领导者,但是你始终甘愿做一名普通员工,不想有所突破吗?敬请记住上面的几条准则,它会让你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加优异,更为出色,从而步入成功的行列。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那些自身不正的领导、老师或家长,即使三令五申,下属、学生和孩子也不会听他的。

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

在企业中,如果领导者能够率先示范,能以身作则地努力工作,那么这种热情和精神就会影响其下属,让大家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热情的工作氛围。

优秀的管理者不仅仅在管理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更应该具备“领头雁”的精神与行为。员工就是一个雁队,他们的眼光都紧盯着“头雁”,“头雁”飞向哪里,雁队就飞向哪里。所以,管理者时时刻刻都要记住自己的“头雁”身份,积极地做出标榜的姿态,将员工引领到最佳的工作状态中去。

我们对“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这首歌一点儿也不陌生。雷锋就是党和政府为激励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共产主义精神而树立的榜样。其实,任何一个团队中的领导人以身作则的言行,都可能成为一种榜样。由于榜样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所以,我们在开发人力资源时,特别是在试图以某种文化去唤醒人们的自觉性时,行为榜样激励是非常奏效的。

大器晚成的美国女企业家玛丽·凯在榜样激励问题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认为,领导的速度就是众人的速度,称职的领导应以身作则。例如,所有美容顾问都必须对自己的生产线了如指掌,这并不复杂,它只是一个如何做准备工作的问题。但是,一个销售主任除非自己是商品专家,否则是不可能说服其美容顾问成为商品专家的。无法想象,一个不熟悉商品知识的销售主任怎样开好销售会议,这样的销售主任只能在会上要求众人“照我说的做而不是照我做的那样去做”。

玛丽·凯说:“经理不但应在工作习惯方面,而且应在衣着打扮方面为员工树立一个好榜样,经理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我只是在自己的形象极佳时才肯接待客人。我认为,自己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必须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因此,如果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那就干脆闭门谢客。我认为,要是让我们公司的人看见我身上沾满了泥浆,那多不好。我的这些做法已被传扬出去了。有人告诉我,我们的全国销售主任中有许多人在学着我的样子,都穿得十分漂亮,成了各自地区成千上万的美容顾问在穿着方面效仿的榜样。”

玛丽·凯非常注重企业组织中经理的榜样作用,因为她非常清楚经理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其行为必定会受到整个工作部门员工的关注。她说:“人们往往模仿经理的工作习惯和修养,而不管其工作习惯和修养是好是坏。假如一个经理常常迟到,吃完午饭后迟迟不回办公室,打起私人电话没完没了,不时因喝咖啡而中断工作,一天到晚眼睛直盯着墙上的挂钟,那么,他的员工大概也会如法炮制。不过,员工们也会模仿一个经理的好习惯。例如,我习惯在下班前把办公桌清理一下,把没干完的工作装进包里带回家,坚持当天的事当天做完。尽管我从未要求过我的助手和秘书也这样做,但是她们现在每天下班时,也常提着包回家,包里当然装着当天还没有干完的工作。作为一个经理,重任在肩,职位越高,就越应重视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因为经理总是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所以你在做任何事情时务必要考虑到这一点。以身作则的好处是,过不了多久,你的员工就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了。”

在推动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出现扯后腿的人都是在所难免的。领导者要想推动工作,要想激发下属的热情和促使他们努力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激情”去带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推动工作的进展。试想,当员工看到经理每天努力地工作,不辞辛劳地工作,他们还能不尽心尽力地工作吗?

因此,与其为了顾虑员工的想法而伤脑筋,倒不如自己一心一意地工作。只要你自己尽全力专注地工作,用这种工作的激情去带动员工,那么,你认真的态度必能感动周围的人,使他们积极地工作。

某动物园做过一项测验,饲养人员披上狮子皮装成狮子进攻黑猩猩群。开始黑猩猩群觉得害怕而哀号,不久猩猩的首领就拾起身边的树枝,做出勇敢向狮子挑战的样子,结果其他猩猩也逐渐停止哀号对狮子怒目以对。虽然这个测验是以动物为对象的,但却说明了领导者在一个群体组织中的作用。

在企业中,如果领导者能够率先示范,能以身作则地努力工作,那么这种热情和精神就会影响其下属,让大家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热情的工作氛围。可以说,领导者的榜样作用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最好的示范,对员工的行动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最近有一部电视剧《亮剑》,在观众中引起很大的轰动。剧中主人公八路军团长李云龙每次冲锋陷阵他都在最前面,指战员们很为他的安全担忧。李云龙却回答说:“如果我不冲锋在前,那么战士们又有谁会勇猛作战呢?”他正是以这种激情去影响着每一个战士。

领导者能身先士卒,以积极正确的示范作导向,就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干劲;反之,领导者持一种消极、观望的态度,只能削减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失去信心。

由此可见,领导的行为对下属的激励作用是多么的巨大,甚至比言语和舆论的作用大得多。也正如俗话所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强将手下无弱兵”。领导的表率作用永远是激励员工的最有效的方法。

管理者不可能时时刻刻地盯着下属,关键是加强员工的自我管理。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做好领导者的自我管理,成为下属的榜样,变“照我说的那样去做”为“照我做的那样去做”。

唯有以身作则,才能超越平凡

试想一下,如果在一家公司,全体员工都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尽职尽责地去面对工作,又怎么能不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促使公司在这种好的氛围中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个人又怎么能不在此基础上获得成功呢?

凡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能要求别人去做。这不仅是领导管理者身上的一个特质,同样也是优秀的员工必须遵从的一个重要原则。

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指望别人去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必须纠正别人的错误时,最好在私下里进行。当你手下的工作人员在你不在场时仍然一样努力工作,你作为一个领导才算成功了。在你自己的生活中不断寻找发现可以仿效的英雄作为榜样,接纳他们的做事方式,然后以身作则。

1945年,巴顿率第3集团军突击德军。他在1月29日的日记中写道:“战争期间,我们比美国历史上,或许是世界历史上的任何集团军都前进得更远、速度更快,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只有如此出类拔萃的美国军官、士兵和装备才可能取得这样的战绩。没有一个国家能与这样的军队相抗衡。”

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承认,这样的战斗力,首先源于巴顿善于激励士气,以身作则。在漫天大雪中,浑身粘满了泥浆和雪花的巴顿来到举步维艰的士兵中,用煽动性极强的语言鼓舞他们。于是,士兵们咬着牙,顶着凛冽的寒风继续前进。

古今中外以身作则的故事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