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世界科学博览2
11157900000036

第36章 高科技探察(9)

旅行社职员安德鲁·桑德森和公务员亚当·戴维斯在苏门答腊找到了几根毛发,还有一些不寻常的脚印。

戴维博士认为,“苏门答腊小矮人”肯定是存在的。一百多年来,不断地有人看到它们,而且所有人的描述都一样,既不是长臂猿也不是猩猩。

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威尔·哈考特·史密斯博士仔细查看了戴比·马特提供的脚印模型。威尔说:“样子实在是很奇怪,我从没见过哪种灵长动物的脚印是这样的。我觉得,说实话,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我很难想象这样一只脚,带着这样一个外展的脚趾,还可以正常行走。不论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个脚印,我都不会认为这是一只活生生的、会走路、会呼吸的灵长动物。”

接着,他又看了亚当和安德鲁制作的模型。威尔说:“这个脚印看起来比较自然,但是,也有一些古怪的地方。我很难相信这是一只动物的脚。老实说,这不像我见过的任何大型猿猴的脚印,甚至和那些中型、小型猿猴的脚印也不一样。唯一的可能性是:这也许不是一个脚印,这有可能是动物的手印。”

不知道是毛发受到了污染,还是本身就是人的毛发,小矮人检测结果显示的是人类DNA序列。

托德说,关于小矮人可能存在的证据,他看过的那些都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一样让他觉得比较可信。

脚印模型和毛发样本都被专家否定了。但是,数以百计的目击报告又怎么解释呢?

为寻找小矮人,生物学家默里·柯林斯在苏门答腊中部的雨林里走了5个月。关于目击报告的根源,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原本推测,当地居民所讲的故事可能是一种“集体记忆”的反映,源自过去栖息在苏门答腊、如今已经灭绝的一种动物——一种并不算稀奇的猩猩。

幻想与现实不断冲突,在默里看来,找到“苏门答腊小矮人”的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默里说:“我觉得自己听到了很多故事,真的是这样,有些故事听起来有点荒诞离奇,所以我对这件事产生了怀疑。”

古人类学家、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威尔·哈考特·史密斯博士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觉得寻找小矮人这件事,就像我们所熟悉的搜寻‘大脚怪’和‘雪人’一样,有一点想象的成分在里面。”

英国男婴死而复生

英国一名男婴出生仅两周时因突发心脏病,被医院宣告死亡。但在呼吸停止30分钟后,他居然死而复生,创造了生命奇迹。

伍迪·兰德现年1岁零两个月,与父母居住在英国利兹。2005年12月的一天,伍迪突然脸色苍白、浑身发冷。

到达医院后,伍迪因突发心脏病呼吸骤然停止。虽然医生全力抢救,但小伍迪仍然没有恢复任何生命迹象。医生随后宣布伍迪死亡。

兰德夫妇随即被带进急救室与伍迪作最后告别。护士把插在伍迪嘴里的管子取出来,以便他的父母能最后一次亲吻他。但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伍迪的身体居然开始颤动。医生和护士随即再次实施抢救,抢救成功了。

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伍迪体内有一条大动脉受阻,血液无法流至心脏。但令人费解的是,伍迪虽然长时间缺氧,但其脑组织却居然完好无损。为使伍迪体内血液循环恢复畅通,医生为他实施了手术。由于恢复良好,伍迪术后三周就顺利出院。

对于伍迪起死回生的原因,兰德夫妇和院方至今无法找到医学依据。

都是核辐射惹的祸

1996年,在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一个名叫卡里诺夫的小村庄,发现了一个轰动世界的非人类的外星生物。这个村庄的一名妇女在村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生物体。这个古怪生物有一个酷似洋葱的脑袋,看上去就像是由5片花瓣组成的;脑袋上没有耳朵,眼睛非常大,状若猫眼,硕大的眼睛几乎占据了大半个脸部。这一生物不能说话,但是,他可以轻轻地发出丝丝啸声。不久之后,这个生物就死亡并神秘消失了。神秘生物的出现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俄罗斯著名的不明飞行物专家瓦第姆·车诺布若夫的注意。他从包裹神秘生物的布匹上取出了些许纤维,并将这些纤维送往莫斯科普通遗传学研究所做了DNA检测。

经过8年的详细研究分析,2004年4月15日,瓦第姆·车诺布若夫正式声明:“从包裹该生物的布匹上取出的纤维上沾有的血迹分析,这一所谓的神秘生物应该具有人类的DNA。我们证实了这一生物应该是一名早产的女婴,她的古怪形状可能是由于当地居民受到核辐射的影响而产生了基因变种。科学家们正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车诺布若夫说,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发现什么外星人。

神奇的机器人

机器人也有自我意识吗

美国科学家们声称,他们制造出了一个有大脑、有四肢的机器人,它看起来像只海星,它能感觉到身体受到的伤害并能自行想出方案进行自我修复。

这个机器人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Hod Lipson和Victor Zykov以及美国佛蒙特大学的研究人员Josh Bongard共同开发的,通过关节内置的传感器,它能进行自我观测,从而在体内的计算机中形成对自己——或者说,至少是自己的身体结构——的一个概念。

Lipson表示:这个机器人刚开始运行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它只是一个四脚的机器;不过它自己并不知道这一点,它以为它可以是一条蛇、一棵树或者变成六条腿。这个机器人用它的关节组合出各种动作,一开始是产生设想,而后就自己形成一个精准的概念。

研究人员开始测试机器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如果切断了它的一条腿,它会有什么反应。

机器能通过程序设定对特定问题产生反应,但一旦当它们以某种无法预料的方式受到损害时,通常它们就完蛋了。然而这个与众不同的机器人做出的反应却是,对自己的结构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它能精确地感受到自己被改变了,于是它改变了步态来适应受伤状态。这个机器人的聪明、自我意识和自我适应能力使它脱离了它的机械兄弟们。

除了引发哲学争论外,这项研究还有一些实际影响:它为人们带来了派遣能适应未知状况的机器人去勘探海底或其他领域的希望。

Bongard表示:对于太空机器人漫步者,我们需要它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在其他行星上的机器人必须没有人类干涉也能持续完成任务,即使是在它们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而且无法与地球取得联络的情况下。

至于机器人和电脑有了自我意识后是否会毁灭人类,Lipson表示他并不担心:“我们只要拔掉机器人的插销就好了,还有好多眼前的事情比这个更值得我们担心昵。”

可受控制的“机器人鸟”

山东科技大学已成功研制出20只机器人鸟,这些是世界上已知的、唯一可以机器人鸟用电信号控制的鸟。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探测以及人类无法到达区域的探查等。

机器人鸟以鸽子为对象。先麻醉鸽子,做钻颅手术,给鸽子的脑组织中插进6根不锈钢针。届时,人工指令发出电信号,在这种以假乱真的“脑电波”指挥下,鸽子便会不由自主地按照人的指令行动。

钻颅手术中,先要刮掉一层颅骨膜,让颅骨表面略微凹凸,有利于术后固定外接插口。接着,用电钻在颅骨上钻出3个比针尖略粗的小孔。然后把6根8毫米长、直径100微米的不锈钢针分成三组正负电极,分别插入这3个小孔,每一组钢针都得直抵鸽子脑神经深处,届时三组钢针将承担接收不同电信号的任务。

6根钢针已经完全插进脑颅预定位置,露在鸽子脑袋外面的只是一个微型的外插接口,它用来连接一个微型信号接收器,接收电脑发出的动作指令。

邮票大小的电源电池、布着集成电路的微刺激发生器芯片,再加上一根螺丝钉粗细的无线天线,这三样捆绑在一起,就组成一个微型信号接收器,总重量12克。

接收器连着6根细细的软导线,软导线的另一头再插入鸽子头顶的接口,和埋在鸽子脑中的6根纲针一一对应——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传导和接收电信号的完整回路。

这一技术不是运用电流刺激鸽子使其发生条件反射,而是通过发射电信号模拟鸽子的脑电波,让鸽子自动产生相应的反应和动作。但是目前控制鸽子的行为仅仅局限在比较简单的动作上,精确的指令则无法实现。

山东科技大学的研究者们还需要把微型信号接收器的重量减轻下来。而芯片的开发还面临接收、传感等一系列问题,短期内并不容易实现。

未来汽车不需司机自己跑

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学教授塞巴斯蒂安·特龙预言,完全不需人力协助的“机器人汽车”将在2030年前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特龙说,目前科学家们正研发新一代“机器人汽车”,这种智能汽车能够了解周边环境,并自动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斯坦福大学设计了一辆新的“机器人汽车”,名为“年少者”,它由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帕萨特改装而成,方向盘、阀门和制动系统都经工程师改造,可完全依靠电脑操控。

“年少者”通过光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形成关于道路状况的三维图像,由电视摄像机、陀螺仪和加速计来决定转向和躲避障碍,再由电脑和人工智能软件调整速度和设计路线,同时可遥控激活车上的紧急制动装置。

但是,“年少者”的“大脑”必须运转得更快,或者说更接近人。它必须像人一样在行驶过程中做出许多决定,而且必须保证每个决定都正确。

特龙说:“今天我们可以让‘机器人汽车’独立行驶160公里,无需人类协助,在2010年前,我预计,这一独立行驶距离将达到1600公里,到2020年前就增加到160万公里。”

“在2030年前,你将看到‘机器人汽车’行驶在高速路上,不靠人,只靠数学指令来驾驶。”特龙说。他相信,这些“机器人汽车”将在2015年前出现在战场上,把它们组成车队,或者在对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敌意环境下使用它们。

尽管可能经历从军用到民用的过程,但特龙指出,“机器人汽车”最终将影响许多人的生活,比如它可以帮助无法驾车的残疾人、病人或情绪不稳定的人,它还可以通过提升驾驶方式的正确性,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并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

细菌作驱动,机器人竟入人体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用细菌的自身推进力驱动微型机器人穿行液体的方法。

这样的装置将有助于将药物或者监视器送入人体如眼球腔、尿道或者脊柱等液体流过的部位。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助理教授梅廷·斯蒂说:“我们使用的是粘质沙雷氏菌,它是一种能让淋浴帘出现粉红色斑点的细菌。”然而,让这种微小细菌穿行液体并非易事,就它们的尺寸而言,它们穿行液体有如在糖浆中游泳一样艰难。但是,这些细菌都拖着一个可旋转的螺旋式尾巴(也叫鞭毛)来推动它们前行。斯蒂和他的研究组将5~10个这样的细菌引入一小滴聚苯乙烯中,细菌便依附在液滴上,因为它们本身带正电,而聚苯乙烯滴带负电。然后,研究人员把这种细菌和聚苯乙烯结合的液滴悬浮在一种水和葡萄糖的溶液中,吸收到葡萄糖的养分后,细菌的旋转鞭毛就会推动液滴前行,速度约为每秒15微米。

当科学家在溶液中加入了硫酸铜后,重金属铜离子吸附在细菌鞭毛上,鞭毛便动弹不得,液滴就无法前行了。当在溶液中再加入另一种化学物后,铜离子离开鞭毛,液滴又开始转动了。这一过程不会对细菌造成丁点伤害。而且,更令人信服的是我们能够通过注射方式将微型机器人送人人体内,使用外显的即时成像技术,医生便可观察到机器人的位置,通过遥控手段让它到达目标位置。

如果可行的话,机器人将“大有作为”,可以监控或者感知组织,也可以输送药物。斯蒂表示,如果机器人是由生物降解原料制成,它还可以自行分解或者顺尿道排出体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分校机器人技术与智能体系教授布拉德·内尔森说:“用微米级物体穿行液体是聪明的方法,但是,唯一的挑战是如何操纵它们,如何让它们停动自如。”

斯蒂说,要让这种微米级机器人做这种奇妙的旅程,还将需要载体电子学、传感器、无线通信和微电池部件。

韩国机器人追整容风

“夏娃机器人2号”是韩国科学家最新研制的一款娱乐型机器人,她的外形是一位20岁出头的韩国女性形象。这位“女性”机器人不仅能和观众进行对话,还能和人进行眼神接触,并会表达愤怒、悲伤和快乐等情绪。

夏娃机器人2号“夏娃机器人2号”最拿手的本领是唱歌。由于能准确读出13个韩语声母和韵母,她在唱歌时不仅能对上口形,还能随着歌曲扭动手臂、臀部和膝盖。

不过,对于爱美的韩国人来说,这款机器人似乎还达不到“美女”的标准。大多数韩国人都觉得“夏娃机器人2号”长得不如“姐姐”“夏娃机器人1号”好看。研制者们决定对“夏娃机器人2号”进行一次面部整容手术,同时把她的手变小一些。

研究小组将对“夏娃机器人2号”的脸部构造进行一些改变,同时还将给她换一张新脸,让她拥有更好的“皮肤”。

“夏娃机器人2号”身高达到165厘米,体重为60公斤,比“姐姐”“夏娃机器人1号”整整高出5厘米、重10公斤。虽然外貌上不如“姐姐”漂亮,但这个“妹妹”却比“姐姐”更加人性化。

“夏娃机器人1号”安装有35个微型马达,其中15个在脸部,而“夏娃机器人2号”有58个马达,其中一半都在脸部。“夏娃机器人1号”只会喜悦、生气、悲伤和快乐4种表情,“夏娃机器人2号”则会做8种面部表情,其中包括厌烦情绪。

“夏娃机器人2号”虽然能根据节奏摇动手臂、臀部和膝盖,并会坐下和站起,但她不会抬脚,也不会走路。目前,韩国工业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正在研制新款的“夏娃机器人3号”和“夏娃机器人4号”。韩国科学家表示,新款机器人不仅能四处走动,甚至还能“翩翩起舞”呢。

未来机器人有望做管家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东京大学日前展示了由该校师生研制的一款高155厘米、体重70千克的人形机器人。在现场演示中,面对摆放在桌子上的30千克重的物体,这款机器人先用一只手把物体慢慢推至桌子的一端,然后将另一只手伸到物体下方,最后双手将其抱起。面对一个66千克重的横躺在床上的人体模型,机器人将双手伸人模型下方,双腕用力使其稍稍从床上升起,然后轻轻移动。

此前,人形机器人抱起相当于自身重量10%的物体已是“勉为其难”。研究人员给这款机器人全身的人造皮肤中植入了约1800个触觉传感器,并且给它安装了特殊的软件,使其能够掌握人类调动身体各部位协调运动的方法,因此能够抱起较重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