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利民
那是一个极黑极冷的夜晚,枪炮的轰鸣声渐渐地平静下来。德国士兵克利特丢掉手中的枪,右手紧按住痛得钻心的左臂,身上无处不疼,他望着远处在黑暗中矗立着的莫斯科城发呆。
这是1941年的冬天,德军在苏联本土的战争进入最黑暗最艰难的阶段。上士克利特和他的同伴们多次在莫斯科城外被击溃,他的心渐渐地变得和这个冬天一样冷。这场战争对于他来说,是一场噩梦,包括他当兵也是被迫的。每次战斗中,他都是感觉到枪的冰冷,只是机械地向前射击。而这次,他却身上多次负伤,一种绝望的情绪紧紧地抓住他的心。
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与寂静,克利特收回目光,发现那些被炮火点燃的荒草和树木,不知何时已经熄灭。身边没有任何人的气息,伸手所及都是同伴冰冷的尸体。他艰难地站起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他想走出黑暗,走出可恶的战争。不知走了多久走了多远,全身都已冻透,淌出的血也凝成了冰。就在他想放弃希望将身体交给大地的时候,远处有一簇微微的火光一闪,他揉了揉眼睛,是的,确实是有一点极小的火光在跳跃。他精神一振,奋力向那边走去。
克利特走近了一片墓园,在墓园的边缘,在一座坟前,一支蜡烛正在静静地燃烧着。他快步上前,扑倒在蜡烛旁,烛光猛地摇曳了一下。他仰起脸来,那烛光忽然就映得心里暖暖的。他将双手拢在烛光周围,两手立刻红成了一颗心的形状。那一刻,他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这无边的黑暗吞噬不了一支蜡烛的微光,极度的冰冷冻结不住一支蜡烛的火焰。他的心猛烈地燃烧起来,忽然就充满了希望与力量。他站起身,回头凝望了一下那蜡烛,却于烛光中看见了墓碑上的一行字:尼?科拉夫之墓。克利特大步向远处更深的黑暗走去。
二十年之后,克利特已成为西德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他常常会回想起那荒唐的战争生涯,想起自己九死一生地逃回国内,想起莫斯科郊外的那支蜡烛!如果没有那支蜡烛,他的生命早就冻结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而他也牢记了那个名字,尼?科拉夫!他想知道那是怎样的一个人,想知道为什么会有人于战乱的夜里在他坟前点燃蜡烛。带着诸多的疑问,他重又踏上了苏联的土地。
克利特在莫斯科城外几度寻找,却不见了记忆中的那片墓园。也许是当年于黑暗中不辨方向,他竟很难在心中理出个轮廓来。不过他并没有死心,那些日子,莫斯科的远郊近郊,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终于,他在一个烈士陵园中找到了尼?科拉夫的墓,依然是原来那个墓碑,依然有一支蜡烛插在墓前,却并没有点燃。而坟前,无数被燃过的蜡烛痕迹留在那里。他向陵园的看守者打听尼?科拉夫的情况,那人却说是刚刚调来这里工作的,对这里埋葬的人都还不了解。不过他告诉克利特,每个周日都会有人送蜡烛来,每次送很多,嘱他晚上的时候在科拉夫的坟前点亮。
那个周日,克利特遇见了送蜡烛的人,也终于得知了尼?科拉夫的情况。尼?科拉夫是莫斯科城内的一个普通工人,在莫斯科最艰难凶险的日子里,德军的飞机经常来轰炸。于是一到夜里,几乎所有的房子里都不点灯,怕给敌机以轰炸的目标。可是,莫斯科并不是完全黑暗的,至少有一所房子里还亮着灯,那就是科拉夫家。
科拉夫当时三十六岁,未成家,单身一人住在城西的一座平房里。每个夜里,他都要点燃蜡烛,让那昏黄的光亮将自己包围,即便是睡着了,他也要让蜡烛燃着。虽然当时物资奇缺,可由于夜里家家户户都不用照明,因此蜡烛还是随处可以买到。科拉夫就储备了许多蜡烛,用以照亮整个房间。邻居们都劝他,说他这样做很不理智,很危险,他却说:“莫斯科不会是永远的黑暗,就算在这最艰难的时候,我也要为它亮起哪怕最微弱的一缕光!”
终于,在一个夜里,敌机扔下的一枚炸弹击中了科拉夫的房子,他也因此殉难,他的家那一夜燃烧成莫斯科最亮的地方。当他的事迹传遍全城,所有的人都被感动都被震撼了,每个夜里,千家万户都亮了起来,虽电力中断,却仍有蜡烛的光芒可以点亮全城。科拉夫被人们葬在敌人较少的东郊,而且常有人在夜里潜出城去,在他坟前点起一支蜡烛。
那个送蜡烛的人对克利特说:“科拉夫的一支蜡烛,点亮了整个莫斯科,也点燃了所有苏联人的希望和信心!”
克利特说:“不,他的蜡烛还点燃了一个德国士兵冰冷绝望的心,我相信,它终将点燃这个世界所有向往和平的心!”
克利特回国以后,将这个故事讲给了许多人听。而且,自那以后,每个晚上,克利特都会在窗前点亮蜡烛,直到它燃烧起一个个崭新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