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仲利民
在我们学校高高的围墙后面是一条宽阔的大河,湍急的河水常年奔流不息。
河上没有桥,只能站在河这岸望着河那边的风景。因为河面宽,看对岸的风景就不是太清楚,只见河对岸的花儿开了又谢了,满树的果子渐渐地青了、黄了、熟了,香味四溢。每次在河边都会伫立良久,很想到河对岸去看看,可是河面很宽,附近又没有桥,更找不到渡船。
我们只好经常站在这岸向着那岸眺望,在心中想象着河那边的情景,那些散发着香味的风景和果实把我们的想象渲染得五彩缤纷,好像河那岸就是人间最美的仙境。所有的一切在想象中越来越完美,越来越充满了诱惑。
后来,终于忍不住坐了车,绕了近十里路到达河对岸去看那个朝思暮想的风景。当我们站在那片风景前,心中的失望油然而生--穿过那片树木,眼前见到的竟是无比落后的乡村,许多破旧的茅草房东倒西歪,腐坏的栅栏横七竖八,乡村固有的脏乱一下子粉碎了心中由想象描绘出来的超越世俗的美丽,心底留下的只是深深的失落和懊悔。
如果不去看,那些风景在我们眼前还是美丽的,看过后却留下了残缺和失望。这就像我们后来发生的故事一样。那时文学是一项令人景仰的事业,如果谁能在省报哪怕市报的副刊上发表一篇作品,就会得到诸多的赞誉和羡慕。我们一群人在狂热地做着作家梦。
我们热情洋溢地投稿,满怀期望地去买每周一期的报纸副刊,这期没有,一阵小小的失望过后又憧憬起下一期来。最终我们谁也未能在报上发表只言片语。这时,我们认识了一位作家,他的大名在我们的那个小城简直是如雷贯耳。我们和他拉上关系后,直接把自己的那些稿子先让他过目。说也奇怪,原来我们的稿子投出去总是石沉大海,但在他的指教下,我们中不少人开始把名字变成了铅字,而且密度越来越高。
这样,那位作家就成了我们心中最美的那片风景了,我们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像他一样洒脱地生活,成了我们那群人追求的最终目标。
不知何时,我们中的一位“未来女作家”就悄悄地瞒着我们走进了那片“美丽的风景”里去了,挤走了那位作家的黄脸婆,荣任新媳妇。
后来,我们这群人有的离开了写作的圈子,有的继续为实现那个作家梦而奋斗。只是没多久,那位只身去“欣赏风景”的女青年很失落地同那位作家分手了。她对我们说,当时在她心目中无比美丽的作家实在没有任何美丽可言。那些令人心醉神迷的作品背后,藏着作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不讲卫生,一个月不洗一次澡,爱抽烟却从不刷牙,嘴里成天散发着无法忍受的怪味。夜里睡觉还会孩子似的梦呓,而且脾气古怪……总之诸多缺点早已淹没了作家头顶的那圈光环。
许多时候,那些美丽的风景只能观望而不可近察,如果你执意进入其中,不但不能领略到你想要的美丽,还会破坏心中固有的美感。当年,如果不去河对岸,也许那片风景至今在心中还是美丽诱人的,或许由于时间久了,想象会把它们描得更美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