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砂
“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这是我这个周末在电视上听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说这句话的,是一个外表极为普通的女子。
那是一个衣着朴素,貌不出众的女人,放眼望去,和街上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女人们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当你走近她,看到她脸上始终挂着的那份自信的微笑,目光里饱含着的让人捉摸不定的锐利与机敏,你的第一直觉便是,这是个有故事的人。
17岁,纤尘不染的豆蔻年华里,她随着汹涌的打工潮流入中国最具活力也是最年轻的城市深圳,成了流水线上一名普通的插件工。白天,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们在流水线上马不停蹄地劳动着,晚上,20多个人挤在一间40平方米的宿舍里,冲个凉要排一个多小时的队,不仅如此,流水线上那些棱角突出的电子元件常常将她们的十指弄得处处淤血,一碰,钻心地疼。
这样的工作,她一干就是半年。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才使她今后无论在任何地方做任何工作身处任何环境都不觉得累更不觉得苦。
她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一次次的,望眼深圳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再看看自己栖身的小小蜗居,她不甘心,她不愿意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消耗在紧张单调、看不到人生未来的流水线上。无数次地,她问自己:“我有什么?我能够要什么?工作?生存?尊严?一切都必须先向自己要自身的价值。”
以后的几年,她不断地跳槽,做过饭店领班、在装饰公司给人当过秘书,做过经理助理,还当过印刷厂的制版工,她先后换了几份工作,这期间,她最让人欣赏的也是她自身最大的特点便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无论哪项工作,她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同时,她深深地懂得,在深圳这样的现代化城市中,想要从成千上万个打工妹中脱颖而出,能帮得上自己的,唯有知识。于是,在那之后长达7年的时间里,她几乎把所有的工资都交了学费,从中学课本开始学起,一直到拿到大学的毕业证书。
半工半读的日子听起来很浪漫,然而真正做起来,却有着局外人无法想象的艰辛:走出工厂进教室,出了教室进工厂,整个人像只陀螺般转个不停,日复一日的身心俱疲使得太多渴望读书的年轻人最终选择了放弃。同样,因为无法做到两全其美,最终,在离毕业还有半年的时候,她又一次失业了。
走出工厂,回首身后紧锁的大铁门,忍不住泪流满面,她不知道自己该去哪儿,更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走投无路时,朋友的一句话提醒了她,朋友知道她失业了,安慰她说:“经历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笔财富,你该好好利用这笔财富。”
朋友的话,让她满布阴霾的心忽然就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啊,从踏上深圳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7年了,自己什么苦没吃过?什么气没受过?什么体验没感受过?自己所代表的,已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为什么不把这其中的故事写下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这个群体,去感知这个群体的酸甜苦辣?
说干就干,接下来的半年里,她更忙了,一边要打工,赚钱吃饭,一边要上课,完成学业,一边还要搞文学创作。
凭着一份激情,她开始将身边的打工故事写下来投给报社,半年后,她的第一部打工小说《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陆续在《深圳特区报》上连载,书中真实地记录了打工者,这群游离在城市边缘恰似无根浮萍的人群中无处不在的自卑、无助、苦闷与彷徨,她写出了所有打工者的心声,得到了越来越多打工仔与打工妹们的认同,人们不叫她的名字,而是亲切地称她为安子,深城广播电台特意为她开辟了一档栏目“安子的天空”,用以为众多外来打工者排忧解难。
她成了名人,各种荣誉接踵而至,然而,她并没有忘记自己初到深圳时的艰难,总想为和自己一样的打工仔打工妹们做些什么,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她开酒楼,办打工者之家,开职业介绍所,开会所,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她从不气馁,几年的时间内,她先后为10多万打工者找到了工作,救助了近500名失学女童,她成立了4家公司,拥有上万名员工,同时,她坚持自学,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并先后出版了13本书。
她叫安丽娇,在深圳,安子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无数次的演讲中,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便是“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
是的,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她便是最好的佐证。安子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今天的人们,不断地努力终将凝聚起改变命运的爆发力,只要你想,只要你做,只要你肯坚持,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也许光芒微弱,温暖不了大地,但至少,你可以做自己的太阳,用心灵的点点萤光去照耀去点亮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