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社交礼仪全书(智慧必读丛书)
11126500000004

第4章 社交形象礼仪很重要(4)

我的一位朋友,前些年总是愁眉不展。问她原因,她说家庭不和睦。她结婚后没有房子,同婆婆合住。婆媳之间本来就难相处,她也未能幸免。疙疙瘩瘩生活了十几年,她和丈夫好不容易买房搬了出去。她以为婆媳关系定能有所改善,不料还是同以前一样剑拔弩张。有人劝她去婚姻专家那里咨询一下,她犹豫再三,还是去了,最近再遇到她,她喜笑颜开地告诉我,她和婆婆相处的很好,让她谈感受,她说,因为学会了微笑。是呀,一副紧绷绷的脸,谁乐意看?微笑本身就是宽容。

我们的日常生活琐碎而忙碌,每天要承受很多压力,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清晨走进办公室,同事笑着招呼一句:您好。整整一天我们工作起来都会轻松愉快。傍晚回到家里,爱人笑着问候一声:回来啦!再寒冷的夜晚我们也会感到温暖如春。左邻右舍相逢一笑,可以增进感情,密切关系,因之与邻居相处融融洽洽、和和乐乐。寂寞的旅途,与陌生人同行,微笑着点点头,彼此的戒备顿时消除。独自在外喝酒,向邻座的人微笑着敬上一杯,或许就多了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

微笑是宽容,是理解,是信心,是力量。它能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是战胜困难的原动力。微笑是金,它最宝贵的内涵是真诚。经常保持真诚的微笑,会给人留下亲和、明朗、灵秀、健康、坚韧的印象,也是自己气质魅力的凸现,笑容喻示着宽容、乐观、大度、适应能力强、不易被挫折摧垮。

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这种时候,吹吹口哨,唱唱歌,给别人一个微笑,让自己保持一份轻松,那么平庸如常的生活就会充满情趣。倘若我们每天用微笑的面孔迎接生活,也就等于把自己的生命拉长了一截。

一位在中国生活二十多年的外国友人接受记者采访,当问及这些年来你认为中国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时,他沉吟片刻,回答说:脸上有了微笑。中国人的微笑竟然给他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看来微笑确实有着特殊的魅力。你想获得成功,受到尊重,得到理解,不妨从微笑开始,它简单易行,不花本钱,并且能长期运用。谁都知道,花朵在没有完全开放的时刻最为娇艳美丽。于是想起朱自清的一句话:微笑是半开的花朵。我仿佛能听到那里面流淌着诗与画的音乐,仿佛能看到微笑的你充满勃勃生机的魅力。

学会微笑你就会在社交中拉近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同他们结为朋友,使你在社交活动中深受大家的欢迎。

握手的学问

社交活动中人与人见面离不开握手,握手是现代社会活动以及各种社交场合中运用最为广泛和频繁的礼节形式。这种礼节最早起源于西方半文明半野蛮时期。当时,战争中的敌对双方若想停战求和,并不是摇摇白旗,或者约定秘密谈判,而是双方将士都伸出自己的手掌,请对方触摸自己的手掌心。以证实的确放下了棍棒、石块之类的武器,表明求和的诚意。

周恩来在运用握手这一礼节方面可以堪称世界典范。重庆谈判时,刚下飞机不久的周恩来曾将手出其不意地伸向机场的每个警卫连的官兵,使每个战士为之动容,这么高地位的领导人能与普通士兵握手,这在以前是绝无仅有的,这一举动震撼了每一个人,不禁为周恩来的人格风范所打动。更令人赞叹的是,周恩来在历次与美国人的谈判中,总是能将手准确而巧妙地伸向不同的人,无论在会谈前后还是在会谈当中,频频伸出的手总是能将谈判形势引向对我国有利的一方面。其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段就是,当那个美国人掏出纸巾“下意识”地擦擦刚与周恩来握过的手的时候,周恩来不卑不亢地立刻掏出手绢用力擦了擦手并把手绢仍到了垃圾箱里,这一举动不仅维护了国家尊严,而且震慑了无礼的美国人,使他羞愧万分,同时也表现了周恩来的外交智慧。

握手是被世界各地普遍接受的一种会面礼,简单、卫生,不像跪拜礼和叩头礼那样繁琐,也不像吻足礼和碰鼻礼那样违背卫生习惯,亲疏适度。点头礼和致意礼容易被人忽视,而亲吻礼和拥抱礼则显得太过,只有握手礼既有身体接触,又不是贴得太近,强度适中,恰到好处。

一定场合下,握手会表示双方的尊重,当你被介绍给陌生人认识的时候,为了表示高兴认识对方应该握手;在迎接客人到达时,和亲人、朋友久别重逢时,为了表示思念之情应该握手;在社交场合突然遇到熟人时,为了表示意外相逢的高兴或者对对方表示敬意应该握手;送别客人时,为了表示欢送和后会有期应该握手;别人向你祝贺、赠礼,拜托别人帮助你时,握手表示感谢和郑重。和男士见面的女性应该主动伸手,因为男士一般由于传统的道德观念,不会冒失地和一个女士握手,而女士若主动一些,也能显示她的大方、热情的优雅气质。在谈生意时,你若是没有主动地向主管人员伸出手来,无论他们是男性或女性,都会在心目中留下不太好的印象,握手在一定程度上传达着你是否自信、热情和尊重别人。但是当别人正在忙碌无法和你握手,双方距离较远,或者对方手不太卫生的时候,是不适于行握手礼的,否则会造成对方不方便,也显得你冒失和失礼。此外,握手也讲究次序,如果上级、长辈、老师、女士或主人没有先伸出手,一般不要主动握手,否则会让人觉得你没有礼貌,或者你伸出手,对方没有反映,会使自己陷入难堪。另外,在宴客的场合,主人必须首先伸出手来与客人握手,男女都不能拘束,绝对不能让客人首先伸出手来跟主人握手。如果主人正在招待着许多客人,一时没来得及跟其他的客人握手,客人应该等一下,不能随便走开或争着伸出手去乱握一番,这不但会失礼,还会使主人感到不快。

握手的时候,最基本的礼貌是离坐起身,带着和善的微笑向对方走近,伸出右手,四指并齐,拇指张开,互相握着对方的手掌,为了握得牢固而适当,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地方必须与对方同一部位相接触。如果接触不到是虚弱的标志,接触过紧则显得咄咄逼人。一般情况下单手相握,手掌侧面向下,如果掌心向上,就表示对对方特别恭敬,如果掌心向下,就显得自信心较强,甚至傲慢,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如果双手去握对方的手,是表示尊重与亲切,应该先伸右手与对方右手相握,然后伸出左手握住对方的右手手臂,这种方式不适合初次见面,会让别人认为你是讨好他,也不适合异性之间。除此之外,握手时用力要适当,不能使劲握着不放,还要注意避免急速、敷衍的握手,那样会显得你缺乏自信。握住对方整个手掌时,时间应该持久到你足以轻摇它一到两下,如果你只抓住对方指尖,或只给对方你手掌的一部分,就会显得十分笨拙,所以双方必须努力几分钟才能达到彼此的共识和交流。还要注意握手时身体要向前倾,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并且要微笑、点头,而且正视对方的眼睛,同时简单地问候对方,如“见到你很高兴”、“幸会”等。然后一般晃上三四下,两三秒的时间就主动松开手,以免造成不快与误解。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握手一定要用右手,千万不要用左手,这是非常严重的失礼行为,尤其是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的。如果戴手套一定要脱下手套,再行握手礼。异性相见需要握手时,先伸手的应是女性,而男性应立即伸手回握;同性而有年龄长幼之分时,则年长的先伸手,年轻的立即回握;身份有差别时,身份高的先伸手,身份低的立即回握;当年龄与性别有冲突时,如果男性年长,是女性的父辈年龄,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中仍以女性先伸手为主,除非男性已是祖辈年龄,或女性未成年在20岁以下,则男性先伸手是适宜的。但无论什么人如果他忽略了握手礼的先后次序而已经伸了手,对方都应毫不迟疑地回握,以免对方尴尬。握手时双方以温暖的掌心相握,流露出诚挚、温暖、亲切的笑容。男青年切勿用力过大,女青年切勿过于冷漠。请记住:盈盈一握,包含了是否令人愉快、信任、接受的契机。

让眼睛去说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似秋水,若明星,是人的生命之光。语言中用来描述眉眼表情的成语就有几十个,如:“眉飞色舞”、“眉目传情”、“愁眉不展”、“暗送秋波”、“眉开眼笑”、“怒目而视”、“瞠目结舌”等等这些成语都是通过写眼神来反映人们喜、怒、哀、乐等感情的。透过眼神我们可以知道是含情脉脉还是无动于衷,是从容镇定还是紧张慌乱,是欣喜愉快还是悲哀沮丧,是精神振奋还是萎靡不振,是轻松自在还是拘谨尴尬……总之,一切尽在不言中。

美国著名汉学家约翰·塞维斯在一篇描写周总理给他的印象时是这样写的:凡是见过周恩来的人,没有谁会忘记他。他精神饱满,富于魅力,长相漂亮,这是原因之一。给人的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眼睛。浓密的黑眉毛下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在凝神看着你。你会感觉到他在全神贯注地看你,会记住你和他说过的话。这是一种使人立即感到亲切的罕有的天赋。1941年,在重庆第一次会见他时,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他文雅、和蔼、机警而不紧张,不会使人感到提心吊胆,幽默而不挖苦人或说话带刺,他能非常迅速地领会你的想法,但从来不在你表达遇到困难时表示不耐烦,他自己思维敏捷而不耍花招,他言行如行云流水而不夸夸其谈,他总是愿意开门见山地谈问题,而又总设法寻找共同的见解。总之,你看到的是这样一个人:思维活跃,意志坚定,受过严格训练,头脑井井有条。当然,他在设法使我们趋向赞同他对中国和世界事物的看法,他自己对这些看法是深信不疑的。但是这样做靠的是冷静的说理,清晰温和的措辞,广博的历史知识和对世界的了解及深入掌握事实和细节。”

在社交活动中,与人谈话时要有宁和、亲切的目光,既不咄咄逼人,又无怠慢敷衍之意,要把自己的目光放虚一点,不要聚焦于对方脸上的某个部位,而是好象在用自己的目光笼罩住对方整个人,应该是面部肌肉放松,露出微笑的神色,给人一种亲切感。

人的喜、怒、哀、乐等深层次的心理感情都会从眼神的微妙变化中反映出来,而且能表达最细微、最精妙的差异。如果谈话的一方让眼镜滑落到鼻尖上,眼睛从眼镜上面的缝隙中窥探,就是对对方的鄙视和不敬的感情流露。如果一方在不停地转动眼珠,就要提防他在打什么新主意或者坏主意。谈话时如果双目生辉,炯炯有神,这是心情愉快、充满信心的反映,它能有助你在社交中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合作。相反,双眉紧锁,目光无神或不敢正视对方,就会被对方看作是你无能,从而导致对自己不利的结果。

愤怒的目光能产生巨大的威慑力,柔和的目光可以产生强烈的诱惑力,诚恳、友好、坦然、坚定、专注的目光都是积极的。要避免轻佻、愤怒、轻蔑、奸诈、茫然、冷若寒霜等让人退避三舍的目光。

一个易于害羞的人最明显的迹象就是在与别人交流时,不敢注视对方的眼睛。这会让人觉得缺乏自信,想掩盖什么,或者根本不专注于谈话的内容。反之,长时间冷冷地盯住别人,也不是什么得体的方式,因为这样的目光传达着傲慢或敌视的情绪,只能带来敌意。最好的办法是在两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在短时间内的目光接触后不时地转移开目光,两种形式交替地进行,目光不能太冷而要带有一丝笑意。

要锻炼你的眼神,在购物时,你可以用悦人的目光注视售货员,你会发现他们的态度的变化。一次我去商场买衣服,看到一条款式还不错的裤子,就眼睛看着裤子根本没有注视售货员,说:“请给我拿这条裤子我试一下。”等了好久,那个售货员才拿了一条过来,而且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我也很不满意,很快就离开了,并没有去买。我反省了片刻,走到下一个柜台,这时我注意了眼神的交流,用平和、期待的眼神看着售货员并对她说:“您能拿这条裤子给我试一下吗?”那个售货员赶紧放下手中的活,给我拿了几条裤子,让我挑选,并热情地为我介绍裤子的质地、样式等,我很满意地买到了合适的裤子。我尝到了微笑的甜头。

在同时与两个以上的人交谈时,记住要通过目光接触把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在对着一群人演讲时,用目光与不同的听众群进行交流。此外还要注意,当别人在交际场合说了错话或做了不自然的动作时,他一定会感到很尴尬,生怕人们嘲笑、蔑视他。这时你千万别看着他的脸,或看了一眼以后要马上转移你的视线。否则,他会认为你在用目光讥讽、嘲笑他。一般来说,双方在交谈中,应注视对方的眼睛或脸部,以示尊重别人,但是,当双方缄默无语时,就不要再老是看着对方的脸。因为双方无话题时,本来就有一种冷漠、踌躇不安的感觉。如果在此时注视对方,势必使对方显得更尴尬。送客人时,要等客人转过身并走出一段路后,不再回头张望你时,你才能转移目送客人的视线。如果你在街上或人多的市场、商店里看到某陌生人风度翩翩,相貌端秀,服饰新颖,你想欣赏他(她)的美时,请你从侧面或后面欣赏,不要在人家的对面停住脚步来看他(她),因为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当你发觉对方目光将要与你的目光相遇时,你应主动避开,这也不失为礼貌。

适时地打手势

在美国的学生,每个人在课堂上起立发言都是边说话边打各种手势,这种热烈的学习气氛,在东方学校的课堂上是不易见到的,尤其是学生在表达与教授相反的意见时,那种激烈辩论的场景,更是我们看不到的。我们在观看希特勒演讲的片段时会发现,他经常使用各种激烈的手势语,来加强他的演说效果,从而煽动如此多的追随者。在说话过程中加入手势,可以使本来不怎么样的内容,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手势语是通过手和手指的活动来传递信息的,它可以表达友好、为难等多种含义。比如:双手紧紧地绞在一起,它表示的意义是精神紧张。双手摊开,表示真诚、坦白。用手支头,表示不耐烦。用手托摸下巴,表示老练、机智。双手指尖相合,形成塔尖形,表示充满自信。不自觉地用手摸脸、摸鼻子、擦眼睛是说谎的反映。用手指敲打桌面,表示不耐烦、无兴趣。

富有表现力的手势往往可以加强交谈效果,活跃交谈气氛。手势有情绪性的,如恼怒时握拳,恐惧时掩鼻。有指示性的,如招手让人过来,挥手示意让他人走开。有描述性的,如手比画东西的大小和形状等。

交谈时,手势可以衬托、强调关键性话语,显示个人风格,但使用不宜过勤,幅度不宜过大,变化不宜过快,否则会给人以张牙舞爪、手足无措的不稳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