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社交礼仪全书(智慧必读丛书)
11126500000025

第25章 保持良好的社交网与人脉(2)

问题就在“常聚首”!很多“死党”就是因为一天到晚在一起,所以才散了。为什么呢?

人之所以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之所以会有“死党”的产生,是因为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会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二人的“蜜月期”一过,便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摩擦。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挑剔、批评,然后结束友谊。

很奇怪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我有一位朋友,他和租同一栋房子的房客成为朋友,后来因为对方一直不肯倒垃圾,他认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愤而搬了出去,二人至今未曾往来。

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碰撞!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自然可以琴瑟和谐,但因为夫妻太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其实朋友之间也要“相敬如宾”。确信“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方法。

何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太亲密,一天到晚在一起;也就是说,心灵是贴近的,但肉体是保持距离的。

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的“海绵”。

有时太保持距离也会使对方疏远,尤其是现代社会,大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对方。因此,对好朋友也要打打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而碰面吃个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朋友”,最后变成“只是认识”了!

也许你会说,“好朋友”就应该同穿一条裤子,彼此无私呀!

你能这样想很好,表示你是个可以肝胆相照的朋友,但问题是,人的心是很复杂的,你能这么想,你的“好朋友”可不一定这么想。到最后,不是你不要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朋友不要你!更何况,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你自己,你心理、情绪上的变化,有时你也不能掌握哩!

所以,为了友谊,为了人生不那么寂寞孤单,好朋友应保持距离!

既不伤面子,又不伤和气

这一问题很重要,也可理解。如果在利益面前友情还能存在,大概只有古时的管仲和鲍叔牙真正地做到了。

生意场中,朋友借钱是很难应酬的。应酬不好就滥用了友情,把友情渗透进了经济交往中,用精致的语言来说,是把友情抵押给了金钱,最后金钱吞噬了友情。因为友情不能抵押,抵押过的友情如同修补过的脸盆,无论你怎么视而不见。它都让你忘不掉。

所以,友情很伟大。友情又很脆弱,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绝对不能滥用友情。正因如此,许多成功的商人都抱定了一个宗旨,不和朋友做生意,因为友情不容投资,和陌生人做生意能交上朋友,和朋友做生意会失去友情。

可是,事实上,我们都生活在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里,任何类型的社会关系都不能脱离商品经济关系而存在,友情自然也不例外,它正受着现代经济关系的挑战。

我们如何应酬这种挑战呢?也就是说,在日益复杂的经济交往和人际关系中,如何捍卫我们的友情呢?

1.不要为友情而抵押面子

朋友之间开口借钱是最平常的事,因为是朋友,谁都有向朋友开口的事,朋友就是要相互帮助。当然,许多人都能做到好借好还,但也有各种原因,总有人不按时归还,或根本就不能归还。有的人甚至在借出之前就知道。这钱已丢在水里了。但不借吧,又碍于情面和友情,觉得对不住朋友,真是左右为难。

这个时候得问清楚,朋友用钱做什么,如果是生活所必需,用于衣食住行,那义不容辞,当然借,没偿还能力也必须借。反之则不然,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最起码的信用,如果再去冒险做生意之类的事情,就必须拒绝。

再一点你可以给予一定数额的馈赠。如有人向你借5000元钱,而他没有多少偿还能力或信誉不佳时,你可以主动资助他300元或500元,并言明,他可以不用还了。这样看来你吃亏了,但实际上你失去的并不多。

首先,由于你的无偿资助保护了你的友情,可能还加深了这种友情。其次,你也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因为有些借款是要冒大风险的。有一个人,他这样借钱。当朋友介绍他结交另一个朋友。他主动打电话交谈,这自然加深了友情。一天,他突然找到新结交的朋友,很随意地提出借钱,朋友也很自然地答应借了他1000元。他说一周后一定还,果然如期偿还。他的信誉就得到了保证,过了没有多久,他突然找到那位新朋友,一副十万火急的样子。开口就要借5000元,并说一周准还,有他前一次的信用在先,朋友当然帮忙,其结果,人去钱空。这便是一种诈骗了,利用友情的诈骗。

有位台湾作家说过,借钱给你的朋友,就意味着可能失去一个朋友。据说钱钟书先生就用这个办法对待朋友借钱的,如果你向他借500元,他会说,我给你200元,你不要还了。

2.立契约

大众传统的友情观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或都是朋友,好说。说的潇洒听得欢快,但其实不然,得重视“立字为据”,来个先小人后君子,否则往往为友情埋下了“翻脸”的导火线。

做生意的朋友都有过同朋友合伙的体验,生意好做,伙计难处,民间早已有了定论。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经济交往中,如果与一般的人有什么金钱交往,往往都会想到立个字据,而和朋友间的交往,谁也不愿提及或根本就想不到字据这个说法,事实上都是这个心态的反应。

现代社会是个法制社会,朋友间的任何交往也要接受法律的制约,我们的友情也要适应这个法制的社会。作为朋友,作为友情的载体,我们必须转换心态,不要让友情为我们承担太多的负担。

学会运用合法的手段维护友情,这是现代应酬成功的契机之一。

要正确运用同学关系

同窗之情,情如手足,在某种程度上犹胜于手足之情。办事儿最实在、最得力的要属同学关系。

同学关系是非常纯洁的,有可能发展为长久、牢固的友谊。因为在学生时代,人们年轻单纯,热情奔放,对人生、对未来充满浪漫的理想,而这种理想往往是同学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曾几何时,彼此在一起热烈地争论和探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坦露在别人面前。加之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彼此间对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兴趣等等能够深入了解。

即便你在学生时期不太引人注目,交往的范围也很有限度,你也大可不必受限于昔日的经验,而使想法变得消极。因为,每个人踏人社会后,所接受的磨炼均是百般不同的。绝大多数的人会受到洗礼,而变得相当注意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即使与完全陌生的人来往,通常也能相处得好。由于这种缘故,再加上曾经拥有的同学关系,你可以完全重新展开人际关系的塑造。换言之,不要拘泥于学生时期的自己,而要以目前的身份来展开交往。

谁没有几位昔日的同窗,说不定你的音容笑貌还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白白浪费掉。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努力地去开发、建设和使用这种关系。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运用同学关系呢?

1.加深关系,让同学主动帮忙办事儿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

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那是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考核。这两位学生下去都精心作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如何不使老师为之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声明文章绝非剽窃。而张宗全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他就对老师说:

“这实属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兄弟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

老师听到这番话,也知错怪了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怒火。事后姚崇心里为此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感动。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

可见,人情在同窗关系中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张宗全就很巧妙地用了这个技巧,在一些较无关紧要的场合中,自己吃些小亏,作些让步,送个人情给对方,使姚崇一辈子都记住了这个人情,最后使张宗全获得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2.经常聚会,以求关键时候帮把手

有人说:“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什么可值得留恋的。”

这其实是很错误的想法,要知道,大干世界、茫茫人海,既为同学,实是缘份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关系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这不是多此一举,而实属必要!当你与同学分开后,还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愈久弥坚的关系的话,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的与理想是会有很大好处的,这其中的有利方面,也许是你所未想到的。

三国时蜀的创建者刘备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那是刘备还在读私塾时,由于刘备讲义气、聪明,因此成了同学中的头,在这几年中,他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们的关系处得非常好。后来长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刘备与这些要好的同学也就各奔东西了。

但是,虽然大家分开了,刘备却很注重经常与同学保持联系。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合得来的朋友,他读书后,仍回家继续供奉自己的老母亲,以尽孝道,靠打柴、卖字画为生。刘备不嫌其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讨当时的天下形势,这样的聚会每次都很成功,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情若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宏伟的目标,就带起了一支队伍参加了东汉末年的大混战。初时,刘备军事实力很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交战中,刘备所带的军队被全部歼灭,只他一人逃脱,被石全给隐藏了起来,逃过了一劫。

可见,同学关系有时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这中间的好处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你与同学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相聚。那关系之好从何谈起,从中受益则更是一纸空文了。所以,只要你有这份心、这份情,真诚地维持分开之后的同学关系,那你的人际面会更加的广泛,路子也会比别人多出几条。

3.参加同学会,办事儿时求得照应

现代社会中,由于物质的极大刺激,造成许多人的目光短浅,特别是在同学关系上,相聚时漠然处之,分开后互不来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直到遇到困难时才想到同学,那就为时己晚矣!不过,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的提高,大家也加深了对各种人际关系的认识。许多人在与同学分开之后,还经常保持着联系,或成立一个组织机构——同学会,这实在是一种十分有见地的方法。“一年一小会,十年一大会”,大家虽已不为同学,但关系愈聚愈坚、愈聚愈惜,彼此相互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真是中国所特有的人际关系,它说明了同学关系己越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受时间所限,不受空间所限,只要有“聚”,那份关系、那份情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常到同事家看看

人生如戏,工作单位是一个大舞台,演戏的人不仅要台上功夫过硬,台下也少不了查漏补缺,打点准备。只有台上台下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才能真正获得掌声与喝彩。很多“走红”的“演员”常会利用舞台外的时间进行相关活动。希望回到台上后可以讨些好处。所以平时就要陪上司聊聊天,下下棋;到同事家串串门,聚聚餐。

中国人串门落座之后常爱说这样一句话:“无事不登三宝殿”,言外之意是有事相求了。其实这正是台下功夫不到家的一个明显例子。会唱台下戏的人常常无事也登“三宝殿”,平日很注意与人保持联系——哪怕是一个电话也好,让别人知道,他们在自己心目中有一席之地,如果非到有事才找人,未免显得太过功利主义,未免惹人反感。一个很久未与你有联系的昔日同事,突然打电话请你帮他贷笔巨款,恐怕你感到的不仅是为难,还有极大的不快吧?

八小时之外常到同事家做做客以加强联系沟通有无,看来还是必要的,但却要把握一定的分寸,懂得做客的学问。免得落个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太不拘小节,让主人反感。充当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客人。

(1)预约的拜访要严守时间,别忘了“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预约的拜访不能准时赴约,要提前打电话通知,即使责任不在自己,也要道歉。

(2)主人向自己介绍新朋友时,一定要站起来,以示谢意,同时一定要在第一次介绍中记住对方姓名。免得谈话里不好称呼。对一些自己不认识的长辈或领导同志,要主动站起来,先自我介绍,让对方了解自己。介绍自己要亲切有礼,态度要谦虚,不能自我吹嘘。如果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也只能介绍自己的所在单位,而不能介绍职务,对某项工作有研究,只是说对某某工作爱好足矣。

(3)在同事家做客,受欢迎的人绝不大大咧咧地径直坐到席上,如果主人力邀才“恭敬不如从命”;等人时,不要左顾右盼:主人奉茶之后,先搁下来,在谈话之间啜之最为礼貌。

(4)不做“不速之客”,去串门子首先要选择适当的时间,探访前先要和被访的同事约好时间,了解是否在家,是否方便,免得对方有急事无暇接待,双方都感到冷淡。同时最好避开吃饭时间和午睡时间。拜访时间不要过晚,以免影响主人和其家属休息。

(5)在进同事家门之前,要先看看鞋上是否带泥。擦试之后,先行敲门再走进去。雨具,外衣等要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如果主人较自己年长,那么主人没坐下,自己不宜先坐下。自己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要锁好,放在不影响交通的地方,如果放的位置不好或忘锁被盗,不仅自己受损失,也给主人带来麻烦。

(6)要知道吸烟属个人嗜好,有人喜欢有人厌,抽烟时一定要征得主人特别是女主人的同意,因为间接吸烟亦危害人家的健康。如果主人家未置烟灰缸,多半是忌烟的。如果掏烟打火,让主人匆忙替你找烟灰缸,是不尊重人的举动。

当然,同事应酬中没有永远的主人、永远的客人,做个懂礼之客固然重要,做个能得体待客的主人也要紧得很。事先得知同事将来访,要提前“洒扫门庭,以迎佳宾”,并准备好茶水。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要问问是否用过餐。对一般客人,在饭前只给烟茶就可以了,茶壶可以放在桌上。对尊敬的客人或领导,长辈、同事,要在另外的屋里把茶倒好送进去,每次倒茶要倒八分满,便于客人饮用。